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获得新型的黄体酮类衍生物,对于相关新药的研发至关重要。方法通过微生物转化,利用薄层层析法(TLC)和硫酸显色法跟踪监测,筛选能够有效转化黄体酮的菌株,然后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对发酵液中的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产物进行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确定转化产物的物质结构。结果本研究筛选到了1株真菌,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 Fusarium 属,该菌能够完全转化底物黄体酮,同时得到2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雄甾-1,4-二烯-3,17-二酮和睾内酯。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这株菌对大规模发酵生产雄甾-1,4-二烯-3,17-二酮和睾内酯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β—谷甾醇侧链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一株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限制性降解β-谷甾醇获得产物雄甾-4-烯-3,17-二酮(AD)和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在最佳pH 7.0,添加磷酸盐的条件下,得到了最高产率为89%。对β-谷甾醇的添加方式、添加量和补加时间的研究表明提高β-谷甾醇的有效反应浓度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分枝杆菌降解β-谷甾醇制备雄甾-1,4-二烯-3,17-二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以 β 谷甾醇为原料制备雄甾 1,4 二烯 3,17 二酮 (ADD)。 方法 利用Mycobacterium phlei932 0 1为出发菌株对 β 谷甾醇进行选择性边链降解制备ADD。对发酵条件如培养基组成、pH和投料时间及转化条件如投料浓度、投料方法和 9α 羟化酶抑制剂等进行摸索以提高ADD产量。结果 当投料浓度为 0 .2 %时 ,转化率达 5 0 %。结论 在 9α 羟化酶抑制剂 2 ,2’ 联吡啶存在时 ,Mycobacterium phlei 932 0 1能有效地将 β 谷甾醇降解为雄甾 1,4 二烯 3,17 二酮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个同时测定转化胆甾醇发酵液中雄甾-4烯-3,17二酮(4AD)、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和胆甾醇的气相色谱内标法。使用FID检测器。玻璃柱长1.6m,内径3mm,内装涂有2%OV-17的60~80目Cromosorb W(AW-DMOS)担体。进样口温度285℃,柱温275℃。以氮作载气,流量50ml/min,用丙酸睾丸酮作内标物。在实验条件下,发酵液中各主要成分和杂质分离良好,便于定量。结果表明,4AD、ADD和胆甾醇的浓度与Ai/As的线性范围:4AD为0.1~1.8mg/ml(γ=0.9993);ADD为0.1~1.8mg/ml(γ=0.9994);胆甾醇为0.2-3.6mg/ml(γ=0.9991)。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7.91±2.34(SD)%,95.88±1.21(SD)%,100.3±1.93(SD)%。变异系数分别为2.39%、1.26%、1.92%。  相似文献   

5.
3-氧-联降胆甾-1,4-二烯-22-酸(3-Oxobisnorchola-1,4-dien-22-oic acid,简称BDA)是制备皮质激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我们利用Nocardia sp.No.20进行定向转化胆甾醇至BDA的研究。 实验中发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双氢链霉素、硫酸链霉素、卡那霉素、卡那霉素B、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对Nocardia sp.转化甾醇的另一产物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的生成有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营养代谢调控和转化条件控制两个方面入手提高雄甾-4-烯-3,17-二酮(androst-4-ene-3,17-dione,AD)11α羟化突变株Metarhizium anisopliae M28-203转化效率.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配方,对影响转化的一系列因素如:pH、发酵时间、通气量、底物投料量...  相似文献   

7.
报道筛选、寻找具有11α羟化能力的菌种。考察了棕曲霉409菌株对雄甾-1,4二烯-3,17-双酮为底物时的转化条件,如培养基、pH值、补料方式等因素。当底物浓度为0.2%,转化时间72h时,其转化率为76%。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5 -雄甾-2-烯-17-酮(Ⅱ)羟溴化反应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除正常产物2β-羟基-3 -溴-5 -雄甾-17-酮(Ⅳ)外,三个付产物(Ⅳa、Ⅳb和Ⅳc)的结构均经波谱及化学方法确证。它们分别为2β.3 -二溴-5 -雄甾-17-酮(Ⅳa),3 -溴-4β-羟基-5 -雄甾-17-酮(Ⅳb)和3 -羟基-4β-溴-5 -雄甾-17-酮(Ⅳc)。实验结果表明表雄酮的3-对甲苯磺酸酯(Ⅰ)经2.4.6-三甲基吡啶热消除法制备Ⅱ时,也生成并伴有5 -雄甾-3-烯-17-酮(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表雄酮(3)为原料通过溴化铜溴代,四氢硼钠还原和锌粉消除反应得中间体3β-羟基-5■-雄甾-16-烯(5);再经Jones氧化得5■-雄甾-16-烯-3-酮(1)。(5)的对甲苯磺酸酯(6)在二甲亚砜中与亚硝酸钠反应得3■-羟基-5■-雄甾-16-烯(2)。本文还合成了3β,17-二羟基-16-溴-5(?)-雄甾烷的四个立体导构体(8),(9),(10),(14),并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和构型。  相似文献   

10.
对诺卡菌SP·61降解胆固醇边链至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的发酵条件研究,可以选择最佳的发酵条件,提高ADD的转化率。本文就部分培养基成分的改变、通气量、pH、乙醇以及底物诱导等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使ADD的克分子转化率提高到35%(底物浓度为1%,转化时间为84h)。  相似文献   

11.
雌二醇对肿瘤部位有特别的亲和力 ,例如以雌二醇为载体苯丁酸氮芥就能够选择性地聚集在肿瘤部位并显示强抗肿瘤作用。在报道过的雌二醇载体中 1 甲基 3 羟基 1 ,3,5 ( 1 0 ) ,9( 1 1 ) 雌甾四烯 1 7 酮( 1 )的特点是对肿瘤部位的亲和力高和雌激素活性低。为了满足对雌二醇载体的需求 ,通过 1 1 α 羟基雄甾 1 ,4 二烯 3,1 7 二酮 ( 2 )和雄甾 1 ,4,9( 1 1 ) 三烯 3,1 7 二酮 ( 3)的硝甲基化和硝乙基化制备重要的雌二醇载体。用乙二胺作催化剂回流 2和硝基甲烷 ,使硝甲基化选择性地发生在 1 7位羰基以 60 %收率生成1 1α 羟基 1 7 硝基甲烯雄甾 1 ,4 二烯 3 酮 ,3位羰基不参与反应。采用相同的操作使 2和硝基乙烷以 2 3%收率生成 1 1α ,1 7β 二羟基 1 7α 乙基雄甾 1 ,4,8( 1 4) 三烯 3 酮 ,3和 1 7位羰基都不参与反应。在对甲苯磺酰氯存在下使 2以 94%收率转化为 1 1α 对甲苯磺酰氧基雄甾 1 ,4 二烯 3,1 7 二酮 ( 4 )。 90℃在醋酸钾和醋酐存在下使 4发生消除反应 ,以 80 %收率生成 3。发现 3和硝基甲烷回流 ,期间蒸去至少 1 0 %硝基甲烷 ,残留物再用乙二胺处理 ,然后回流 1h可以以 96%收率得到 1。若将 3、硝基甲烷及乙二胺的混合物简单回流 ,则以 45 %收率得到 1 7 硝基甲烯 雄甾 1 ,3,1 1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认知、情感、语言和记忆的进行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现有的AD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因此发现并找到有效治疗AD的手段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已证实基因突变和家族遗传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基因治疗在AD动物模型中已有一些进展。同时普通药物与一些常见小分子药物仍面临着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发挥作用,而相关通过如免疫逃逸等方法发挥作用的纳米载体则可以很好的解决无法透过血脑屏障的问题。本文综述与AD相关的基因治疗策略,总结现有的基因疗法与纳米医学相结合的 AD治疗理论,并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姜黄黄色素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黄色素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姜黄乙醇提取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鉴定为姜黄素(Ⅰ)和1,5-二(4-羟基苯基)-戊-(1E,4E)-1,4-二烯-3-酮(Ⅱ)。结论:化合物Ⅰ以酮-烯醇互变异构体的形式存在,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药材姜黄中分离得到,这为姜黄黄色素的组成、定量分析、药理及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为一类患症初期较为潜藏,且逐步进阶式的神经性退化性疾病,多发于高龄人群。AD 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行为、记忆以及表达等机体功能出现障碍。AD 早期极易被忽略,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防治AD 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的重要课题。就目前的研究表明,AD 的发病机制有Aβ蛋白的异常沉淀、Tau 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以及胆碱能系统异常等。近些年来,全世界的科研人员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也研制出很多治疗AD 的药物。虽然治疗药物不断增加,但AD 病情十分复杂,不能确定其发病机制,大多数药物也只是缓解症状,尚未有真正彻底治疗的药物。该文综述AD 的发病机制及近些年药物治疗研究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雌甾-3-甲氧基-2,5(10)-二烯-17-酮(B)的最佳合成工艺。方法:以雌甾-3-甲氧基-2,5(10)-二烯-17-醇(A)为原料,分别运用沃氏氧化、活性二氧化锰和Collins试剂为氧化剂对其进行氧化反应,以得到标题化合物,并比较三种合成方法。结果与讨论:在以雌甾-3-甲氧基-2,5(10)-二烯-17-醇(A)为原料合成标题化合物的方法中,以沃氏氧化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块花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中国广西省北海附近的块花柳珊瑚(Anthogorgia sp.)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99:1,49:1,39:1,34:1,29:1,24:1,19:1,14:1,11:1,9:1,8:1,7:1,6:1,5:1,4:1,3:1,2:1,1:1,100%丙酮;氯仿:甲醇=24:1,19:1,14:1,9:1,7:1,5:1,3:1,1:1,1:4,1:9,1:39,100%甲醇)梯度洗脱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正己烷:氯仿:甲醇2:1:1洗脱)对块花柳珊瑚丙酮提取物的乙醚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经1HNMR、13CNMR、MS等现代光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以及1个神经酰胺,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2E,24S)-麦角甾-5,22-二烯-3β-醇(3)、胆甾-5-烯-3β,7β,19α-三醇(4)、(22E)-胆甾-5,22-二烯-3β-醇(5)、胆甾醇(6)、N-正十六碳酰基-正十八碳-4(E)-烯鞘胺醇(7)。结论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庶虫)虫中分离出新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抑制多囊肾病活性指标 PKD1/TRPP2活性的评价。方法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虫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H-吡咯并[1,2-a][1,4]二氮杂卓1.5(2H)-六氢-二酮-3-对苯基酚(1),5-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2),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3),3-羟基吡啶(4),(3S,8aS)-3-丁基环己烷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5),3-乙基-6,8-二羟基-7-甲基-3,4-二氢异苯并吡喃-1-酮(6),3-(4-羟基苯基)-N-甲基丙酰胺(7),6,8-二羟基-3,7-二甲基 l-3,4-二氢-1H-异苯并吡喃-1-酮(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生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8进行了抑制 PKD1/TRPP2活性的评价,结果化合物1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藏药水母雪莲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TPXq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菌种采用震荡培养箱扩大培养,经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来自藏药水母雪莲的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TPXq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8个环二肽和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Ⅰ)、3-异戊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Ⅱ)、3-仲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Ⅲ)、3-苄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Ⅳ)、3-苄基-6-对羟基苄基-2,5二酮(Ⅴ)、3,6-二甲基哌嗪-2,5-二酮(Ⅵ)、3-异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Ⅶ)、3-异丁基-6-苄基哌嗪-2,5-二酮(Ⅷ)、Chaetominine(Ⅸ)。结论 其中化合物Ⅳ~Ⅷ为曲霉属Aspergillus.sp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细胞毒测试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Ⅰ~Ⅷ对于A549和MCF-7肿瘤细胞均显示弱细胞毒活性(>50μg/mL),化合物Ⅸ对A549和MCF-7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0.18μg/mL和0.89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