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眠低温疗法使机体处于冬眠和低温状态,从而降低组织代谢,尤其是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耗氧量,增强脑细胞对创伤和缺氧的耐受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利于受伤脑细胞的恢复,对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们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它是使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休眠和低温状态,从而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增强脑细胞对创伤和缺氧的耐受性,因而可防止或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治疗仪在手足口病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患儿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患儿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郑州市儿童医院PICU自2009年3月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中,对于顽固性高热采取了包括亚低温治疗仪在内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就亚低温治疗仪的护理作一简单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的氧气耗量;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187例海洛因依赖者,应用氯硝西泮合并冬眠治疗戒毒治疗的效果,并配以60例单纯应用亚冬眠疗法脱毒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氯硝西泮与亚冬眠疗法联合戒毒,较单纯亚冬眠疗法在脱毒过程中,起效快,控制症状彻底,过度平稳,脱毒成功率高,或毒后期较少纠缠求药及失眠现象,因而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复方冬眠灵救治重症手足口病,降低危重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降温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冬眠灵(盐酸异丙嗪和盐酸氯丙嗪的复方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发热缓解的平均时间、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临床痊愈时间及危重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热缓解时间、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冬眠灵组疗效优于传统物理降温组。结论应用复方冬眠灵辅助救治重症手足口病可降低患儿体温、基础代谢及脑组织耗氧量,增强患儿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减轻机体对伤害及刺激的反应,从而有利于机体度过危险期,有助于脑水肿的防治和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亚低温冬眠疗法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30例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开颅术后的患者,总结护理注意事项。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4例脑水肿进行性加重,18例预后良好,8例出现精神症状。结论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的患者,提高了生存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九四年四月至七月连续在我部进行亚冬眠脱毒治疗一百名病员(男六十八名,女三十二名)做了回顾性研究。有十二名病员(全部为男性)出现了肺源性呼吸困难,其主要表现为舌体后坠引起的吸入性呼吸困难和因吸入性肺炎导致的混合性呼吸困难。男女病员出现的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比例有高度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男性病员出现肺源性呼吸困难组的年龄(年),成瘾史(月),最大氯丙嗪和异丙嗪用量(毫克)分别为30.42±6.24,13.58±5.51,975.00±271.11;男性病员无呼吸困难组分别为27.00±4.96,11.48±5.96,1146.32±300.30,两组的年龄和最大日用药量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出现呼吸困难组,年龄偏大,用药量较少。在亚冬眠脱毒治疗中,氯丙嗪,异丙嗪的用量是根据病人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决定的,出现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人都出现了过度镇静,他们大多是对亚冬眠疗法十分敏感的人。在海洛因脱毒治疗过程中,大多在四至六小时出现戒断反应的精神症状,在十八至三十六小时达到高潮,戒断反应迅速,不容易逐渐观察病人对亚冬眠疗法的敏感情况和耐受性,而由亚冬眠疗法的这一不良反应很容易造成死亡。我们认为,对亚冬眠疗法脱毒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常用于重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经手术清除血肿,病人仍昏迷者;脑干、丘脑下部损伤,伴有中枢性高热者;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缺氧;蝶鞍区和脑室内手术后引起的高热,抽搐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笔者就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度脑挫裂伤患者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53例重度脑挫裂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其中亚低温组28例,入院后1~5h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肛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冬眠治疗3~7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血糖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25例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综合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疗效。结果: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组脑氧耗明显降低,高血糖情况显著下降,生命体征及电解质等无明显差异,无严重并发症,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度脑挫裂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宁对60例海洛因成瘾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与亚冬眠疗法的戒毒疗效比较.对可乐宁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冬眠低温疗法在高热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护理观察。方法对我院诊治的80例高热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降温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亚冬眠低温疗法,患者均给予相同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体温控制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护理方案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65%)(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17.5%)(P<0.05)。结论高热发病率较高,且诱因复杂,临床上采用亚冬眠低温疗法降温效果显著,治疗时加强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亚冬眠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推测其可能机制。方法人选69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冬眠合剂半量每4~6h静脉滴注,观察其体温、血压、心率、呼吸,测定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平均值、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钾离子(K^+)和镁离子(Mg^2+)含量,记录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例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平均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体温、血压、血浆NE含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K^+、Mg^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例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亚冬眠疗法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温和血压,减少应激性NE释放,有效维持心功能,减少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亚冬眠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冬眠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推测其可能机制。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予冬眠合剂持续泵入,观察其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钾离子(K )和镁离子(Mg2 )含量,记录住院天数和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例数。结果干预组体温、血压、血浆NE含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K 、Mg2 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例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亚冬眠疗法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温和血压,减少应激性NE释放,有效维持心功能,减少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恶性后续反应,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体温维护和亚低温冬眠合称为“温控疗法”是脑损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控疗法对脑损伤引起的高热、保护血脑屏障,防止脑水肿进一步恶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采用冰帽、冰毯或低温室治疗,使患者处于32℃-33℃的亚低温状态,以达到全身降温的目的。而当患者体温不升时,说明机体处于功能衰竭的状态,持续低温可使患者抵抗力进一步降低,导致凝血功能和微循环障碍,而此时维持机体在一定的温度即采用“控温疗法”则十分重要。我院脑神经外科病房对颅脑损伤及开颅术后中枢性高热者普遍给予亚低温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治疗与护理的经验,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亚冬眠疗法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早期呼吸功能改变和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8 ~10周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麻醉后不致伤,仅参照亚冬眠治疗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ALI组(致伤后参照亚冬眠治疗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和亚冬眠治疗组(致伤后给予冬眠合剂腹腔注射并以维持量至实验结束).于肺损伤模型建立后0、1、2、4、6h记录生命体征、肺功能,并于上述时间点抽动脉血,检测血气及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 (TN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结果 亚冬眠治疗后体温明显降低(P<0.05),ALI组损伤后呼吸频率、心率明显增快(P<0.05),血压降低(P<0.05),亚冬眠治疗组变化幅度较小(P<0.05).ALI组肺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伤后6h明显低于亚冬眠治疗组(P<0.05),而分钟通气量损伤后1h达峰值,明显高于亚冬眠治疗组((P<0.05)),亚冬眠治疗组生理死腔-潮气量在不同时间点均低于ALI组(P <0.05);ALI组PaO2、SaO2和pH值明显降低(P<0.05),PaC02明显增加(P<0.05),亚冬眠治疗组变化幅度较小(P <0.05);ALI组血清中TNF-α、IL-1β和CRP含量显著升高(P<0.05),亚冬眠治疗在各个时间点均减低(P<0.05).结论 在ALI早期给予亚冬眠治疗可明显减少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对损伤肺的通气功能、换气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155例患者术后采用冬眠合剂疗法,保持术后管理的安全性及稳定机制。方法术后当晚给予氯丙嗪,哌替啶,氢化麦角碱,并根据睡眠、精神等综合状况加减安定。与常规组对照。结果经Riddit分析冬眠合剂组优于常规组。结论冬眠合剂的术后作用机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平稳渡过术后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采用亚冬眠疗法治疗腹泻60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均为住院腹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儿童40例,成人20例;年龄2个月~60岁,平均15.6岁;病程1~10天。对照组40例,为同期住院  相似文献   

19.
贾国云  方慧  黄慧 《安徽医药》2011,15(2):256-257
目的探索亚冬眠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患者在亚冬眠下行全身热疗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亚冬眠条件下所行热疗的患者均能安全完成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无明显皮肤烫伤,化疗药物无外渗,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无并发症。结论在冬眠合剂与镇静剂合用的情况下行全身热疗,是中晚期肿瘤综合治疗的一创新性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是确保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要加强病情观察,准确记录,确保呼吸、循环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国际国内运用亚低温(肛温32-35℃)治疗颅脑伤证明能减轻外伤后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我院近期开始使用冬眠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7例,与往常规法比较,有良好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