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市近年疟疾流行特点及防治状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89-1995年广州市疟疾年平均发病率为1.55‰,比非流行期年平均发病率上升4倍多,年最高发病率达3.86‰,比流行前1988年上升21倍,形成广州市建国后第3次疟疾流行。本文对由外来人口引起的这次疟疾流行的特点及我市疟疾防治状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十堰市是以中华按蚊为唯一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从1951~1971年共发生了3次暴发流行。第3次发生于1969年,1971年形成发病高峰,发病率为725.87,经过20多年积极防治,1994年发病率降为0.06,经省卫生厅组织疟疾专家抽查复核,确认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了掌握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于同年开展了疟疾监测工作[1]。但是5年来疟疾疫情始终波动在0.06~0.11之间,现将1994~1998年全市疟疾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疫情波动原因。资料来源凡以镜检疟原虫阳性…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近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疟疾发病率从1988 年的0.59降至1997 年 0.04,闽西北地区病例数占全省比例从 61.08%降至 11.38% ,闽南沿海地区则从20.38% 升到54.47% ,随着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区疟疾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输入病例已占病例数的34.15% 。当前疟疾流行特征提示,疟疾监测措施不可放松,重点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主要传疟媒介调查。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思南县原系以间日疟为主的流行区,经过40年3个防治阶段,于1990年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发病率降至0.3以下。为了解本县疟疾情况及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我们开展连续7年的“四热病人”血检、流动人口(流行强度、流向)和疟疾发病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5.
2000~2003年杭州市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辖8区5县,总面积16596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003年总人口635万。问日疟为本地主要的疟疾流行虫种,中华按蚊是唯一传播媒介。20世纪50~70年代,全市曾发生过4次疟疾流行高峰,发病率高达1747.82/10万。此后发病率逐年下降,1986年降至1/10万以下,1989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基本消灭疟疾后的1990~1999年,杭州市疟疾年平均发病率为0.19/10万,其中以1995年发病率最高(0.39/10万),1998年发病率最低(0108/10万)。2003年疟疾发病率上升,是上一年的2倍。为了解全市近年来疟疾流行态势,并为进一步防治提供依据,将2000~2003年疟疾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温岭市1951~1995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胡雪娇黄小华林青云赵增梅陈宁池浙江省温岭市卫生防疫站(317500)疟疾是一种古老的寄生虫病,解放初期,发病率高,局部地区发病率高达43.9%。50年代和70年代出现两次暴发流行,发病率分别为547.06。...  相似文献   

7.
为巩固和扩大安徽省疟疾防治成果,收集并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各县的疟防资料。根据疟疾流行区的地理情况、气候特点和疟疾流行情况,把疟疾流行区分为江淮丘陵高疟区、沿江圩区中疟区、淮北平原低疟区和皖南山区低疟区。1990~1997年疟疾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4、1.1、0.65和0.38。详细分析了各流行区自然地形、气候条件、疟疾媒介种类、居民生产、生活习惯、防疟的组织结构等对疟疾流行的影响。对各种不同流行区应采取的具体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强调对江淮丘陵高疟区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防治策略,包括加强查治传染源、监测防治蚊媒、完善疟疾疫情报告和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广西是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疾高发区,发现的按蚊有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日月潭按蚊等 31 种。经过40 年的反复查治,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区疟疾发病率从1954 年的296.70降至 1998 年的0.07,年带虫发病率为0.05,有73 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5~1998 年,全区仅1996年在边陲山区发现1 例残存恶性疟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疟疾联防20年来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传统的疟疾度量调查的各项指标。结果:1疟疾发病率从1975年的59.4降至1995年的2.77,下降95.3%;2当地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原虫率分别下降96.8%和92.3%;3恶性疟病人所占比例从16.4%降至0,基本消灭了恶性疟。结论:加强疟疾高发县的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和综合防治是降低发病和减少疟疾输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黔桂疟疾联防区24个县,是两省(区)的边陲山区,也是两省(区)最严重的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疾高发区。经过联防20年的同步防治,疟疾发病率从1975年的111.94降至1995年的1.87,年带虫发病率也降至1.47,已无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经考核有8个县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涪陵区自1988年以来,输入性疟疾发病率一直较高,占疟疾总发病的86.90%。现将1988~1997年涪陵区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流行概况1988~1997年全区共报告疟疾84例,其中,确诊输入性疟疾73例,非输入性疟疾11例。每年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生,1988年发病最少,为2例,1993年发病最多,为19例,其中19891994年输入性疟疾最多,分别为4、11、5、7、19和13例。2 流行特征输入性疟疾全年均有发病,尤以5~9月为多,占发病总数的68.49%。其中5月、9…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本地区基本消灭疟疾9年来的监测结果。方法:采用传统的疟疾度量调查各项指标。结果:(1)年带虫发病率波动在0.0056‰至0.00033‰间;(2)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73,居民普查原虫率平均为0.82;(3)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及原虫率分别为413.1和7.06;(4)在994个疫点中,活动性疫点占10.7%。结论:输入病例是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93.4%),仍需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辖8区5县,总面积16596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003年总人口635万。间日疟为本地主要的疟疾流行虫种,中华按蚊是唯一传播媒介。20世纪50~70年代,全市曾发生过4次疟疾流行高峰,发病率高达1747.82/10万。此后发病率逐年下降,1986年降至1/10万以下,1989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基本消灭疟疾后的1990~1999年,杭州市疟疾年平均发病率为0.19/10万,其中以1995年发病率最高(0.39/10万),1998年发病率最低(0.08/10万)。2003年疟疾发病率上升,是上一年的2倍。为了解全市近年来疟疾流行态势,并为进一步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百色地区灭疟后期四起疟疾局部暴发流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百色地区灭疟后期四起疟疾局部暴发流行报告广西百色地区卫生防疫站(533000)梁名海百色地区原属高疟区,经积极防治,1985年疟疾年带虫发病率(API)已降至0.97。但自1987年以来,相继在那坡、田东、隆林县发生4起局部暴发流行,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15.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西岸,境内以山地丘陵区为主,部分为滨海冲积平原,属低纬度南亚热带季候风气候,自然因素适合疟疾流行。1954年疫情报告疟疾7274例,年发病率为247.63以下。1985年调查,广东省四种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日月...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近10年疟疾流行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10年来,每年省内有近千万外来流行人口,时常引起局部疟疾流行,1988~1997年全省报告疟疾49206例,疟 疾年发病率在0.18%~1.24%;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95328例,平均每年检出9533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人占53.3%,本省居民占46.7%。间日疟 是广东当前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罕见输出血感染三日疟。在166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9种按蚊,其中嗜人按蚊  相似文献   

17.
宜宾县从1988年以来疟疾发病率逐年回升,出现不同程度暴发点,1989年及1990年局部发生暴发流行。本文回顾调查了1985~1990年间有关疟疾防治报表及暴发流行区的调查报告,对疟疾逐年回升并引发局部暴发流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资...  相似文献   

18.
浦北县1988~1992年疟疾防治措施效果分析广西浦北县卫生防疫站浦北县535300莫科良,宋进仁为了降低发病,控制流行,自1988年开始采取以防治传染源和防制媒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并全面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和血清学检测.经连续5年防治,发病率由1987...  相似文献   

19.
杨煌 《地方病通报》1997,12(4):72-75
近年云南省报告疟疾病例的县(市)达110个,年病例数在1.2~1.6万,而漏报率高达8倍左右。N22°~24°及高黎贡山西侧是主要流行区,海拔1500米以下发经高,恶性疟比重大,每年均有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点状暴发流行,6~10月是疟疾流行高峰期,1990~1994年,年均发病率为43.69/10万,平均死亡率为0.08/10万,病死率为13.64%,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3.17%,居民带虫率为1.2  相似文献   

20.
不同媒介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1985~1989年达到部颁基本疟疾标准的26个县(市)进行5年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以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地区,达标后5年来发热病人血检平均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020%,0.041%和0.006%。在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的第5年,微小按蚊地区年带虫发病率比达标发年年带虫发病率上升1.7倍,嗜人按蚊地区(第4年)上升1.9倍,中华按蚊地区下降67.86%,显示以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