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耳疾用药各异耳疾是多种多样的,如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变态反应所致的耳湿疹、真菌引起的真菌性耳道炎、病毒引起的耳带状疱疹、耵聍堆积所致的耵聍栓塞、外伤引起的鼓膜穿孔或脑脊液耳漏等。不同病种,用药也不一样。炎症要用抗菌消炎药,湿疹则要用抗过敏药,真菌感染要用抗真菌药,疱疹则需用抗病毒药治疗,耵聍要用碳酸氢钠溶液软化。外伤后只要耳部不发炎,一般不用滴耳药。成人与儿童用药的浓度也各有不同,即使是成人,也可因病因不同而用药不同。如2%酚甘油主要用于未穿孔的成人急性中耳炎,如果穿孔者滴入,中耳粘膜反而会受刺激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总结内耳畸形相关性脑脊液耳漏(CFO-Re-IEM)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选取经手术证实CFO-Re-IEM 20例(21耳)患者的临床、HRCT和MRI资料。结果 CFO-Re-IEM患耳表现为中度至极重度耳聋;伴有头痛和/或发热9例,脑脊液耳漏或鼻漏6例,听力下降4例,反复肺炎就诊1例。20例(21耳)CFO-Re-IEM伴发内耳畸形(IEM),不全分隔I型10耳、共同腔6耳、耳蜗未发育1耳、耳蜗发育不良-II型3耳、Mondini畸形1耳。在HRCT表现患耳均有患侧镫骨底板骨质缺损,其中1耳伴有鼓室盖骨质缺损。16耳大量脑脊液漏,患耳除表现镫骨底板骨质缺损外,患侧鼓室内在MR水成像呈近似脑脊液样信号,均经缺损区与内耳淋巴液相连续。5耳脑脊液少量漏出患耳在MR水成像鼓室内信号不均,其镫骨底板骨质缺损处可见半球形脑脊液样高信号影,其外缘不规则,与鼓室内高信号不连续。结论 CFO-Re-IEM患者临床表现多为重度耳聋、脑膜炎及脑脊液耳鼻漏等,影像学以患耳伴发严重IEM、镫骨底板骨质缺损及鼓室积液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拔除T形管引起胆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18例由于拔出T形管发生的胆漏并发症病例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总结 ,认为初年资医师对T形管的管理和拔除指诊及手法应该重视。1 病历资料我院于 1990~ 2 0 0 0年收治因拔除胆总管T形管后并发胆漏病人 18例 ,年龄 2 8~ 76岁 ,男性 6例 ,女性 12例。拔管时间 :距胆总管探查术后 5~ 38d ;拔管后常见临床表现 :拔管后很快出现右上腹剧痛或进行性加重的右上腹锐痛 ,范围逐渐扩大到下腹部或全腹 ,伴恶心、呕吐 ,多有肩背部放射痛、发热、大汗淋漓、尿潴留等症状。体检可发现腹膨隆 ,腹膜炎的体征 ;B超提示肝下或腹腔大量包裹积液。入…  相似文献   

4.
解答:挤压综合征(CS)是严重挤压伤典型的并发症,即当伤处解除挤压后可能发生的,以肌红蛋白尿、高血钾、高血磷、酸中毒及氮质血症等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为主的症候群。其发病与横纹肌溶解(RM)有密切关系,主要原因有:(1)肌肉丰富部位创伤或缺血/再灌注;(2)多种疾病造成的非创伤性RM;(3)过量运动导致RM;(4)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及药物反应等造成的医源性RM。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在我的印象中,抑郁症就是不爱说话、多愁善感,近期从报刊上得知,抑郁症也有很大的危险性。那么请问:抑郁症最大的危险症状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解答:创伤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1)批量伤员出现时,快速创建一条安全有效的快速抢救通道;(2)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使患者脱离事故现场;(3)控制出血,快速后送;  相似文献   

7.
(1)现场救护应尽可能快,尽早把伤员送到医疗机构,注意保护病人颈椎。(2)保持气道通畅,注意清除伤员口中假牙等异物,保障氧供。(3)伤员意识障碍可能由颅脑损伤引起,也可由基础疾病或代谢紊乱引起,要注意鉴别。(4)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差,应注意保暖。(5)对需要手术治疗的创伤要果断地进行手术,不能因高龄而采取消极的治疗态度。  相似文献   

8.
9.
编辑同志:   我因腹泻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由肠道外的疾病引起的。那么请问,除肠道疾病外,还有哪些疾病能引起腹泻?  张军辉同志:   慢性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增多、伴有粪便性状或内容物异常改变、持续或间断存在 2个月以上者。引起慢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肠道有微生物感染、炎症、寄生虫、肿瘤、菌群失调等,这容易为人们所注意。而肠道外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这些疾病主要有:   胃源性腹泻 慢性萎缩性胃炎容易引起腹泻,其主要原因是胃酸缺乏,使食物消化不良,导致腹泻。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或行胃空…  相似文献   

10.
解答:主要包括3个方面:(1)前沿生物技术的转化应用研究,包括基因、干细胞等技术;(2)组织工程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如组织工程皮肤、骨;(3)严重战创伤救治的关键技术及器材的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解答:临床路径是医疗管理者用来控制医疗成本及改善医疗质量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医师在照顾病人上有较正确的思考方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差异及促进医疗体系间人员的互相合作,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人性化服务”服务,同时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解答:包括6条原则:(1)先复后固:先进行心肺复苏,再固定骨折;(2)先止后包:大出血时先采取一切办法止血,再消毒创口进行包扎;(3)先重后轻:优先抢救危重伤,后抢救轻伤员;(4)先救后送: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转运途中可能有危险,应先抢救再后送;(5)急救与呼救并重:批量伤员,紧急救治的同时,呼唤支援;(6)搬运与医护一致:医护和抢救应在任务要求一致、协调步调一致、完成任务一致的情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解答:目前国内外普遍采取的多发伤定义是:凡机体在单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创伤即称为多发伤。并将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引用于多发伤的界定,使其量化,  相似文献   

14.
解答 :原因为 :(1 )损伤后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周围温度变化后 ,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不能均衡 ;(2 )损伤后 ,引起的继发感染 (如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 ;(3)损伤后 ,肌肉瘫痪 ,产热减少 ,肢体周围血管扩张 ,散热增加 ,导致体温下降 ;(4 )皮肤汗腺因失去交感神经支配停止发汗 ,呼吸交换量的减少使机体散热量减少 ,但肌体产热量不受限制 ,表现为机体的体温增高 ;(5 )脊髓损伤伴痉挛瘫痪时 ,肌肉的强烈收缩 ,产生较多的热能 ,也是体温升高的一个原因。高位脊髓损伤出现体温异常的原因是什么?@赵玉峰$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  相似文献   

15.
解答:Cogbill于1982年报告了改良的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即切开胃窦前壁.经胃腔内用可吸收缝线行荷包缝合闭锁幽门,再将胃窦切口与空肠吻合,使胃内容物由吻合口进入空肠.而不再切除胃窦部及迷走神经。改良手术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问,手术损伤小,适用于比较危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解答:创伤感染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手段。创伤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尽早开始经验治疗,应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菌药物;(2)根据检出细菌敏感度及临床反应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3)严重创伤感染发展急骤,一旦发现有全身感染迹象时,应及时应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切勿观望等待,同时要注意一旦全身感染基本控制,要敢于及时停用抗生素;长期无明确适应证地应用抗生素,不但无助于防治创伤感染,反而会产生许多并发症与不良反应;(4)严重创伤感染,特别是较长时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可伴真菌感染,应酌情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解答:(1)医疗条件:平时或战时的医疗技术或条件不能实施确定性手术者。(2)患者生理功能参数:①复苏和估计手术时间〉90分钟;②有危险因素存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7.30);体温〈35℃;凝血功能障碍,内出血倾向;输血量〉IOU。(3)决定DCS应以创伤类型为主。致伤机制:①高动能躯干钝性创伤;②多发性躯干穿透伤。  相似文献   

18.
解答: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指24h内给成人输注超过20U红细胞;或输注血液制品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1h内输注血液制品>50%自身血容量;或输血速度﹥1.5ml/( kg· min)。对于严重创伤合并大出血的患者,需要紧急启动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常用方案包括:(1)方案一: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考虑按6∶4∶1输注,即相当于我国12U红细胞∶800ml FFP∶1U血小板。(2)方案二:红细胞、FFP、血小板考虑按1∶1∶1输注,即相当于我国1U红细胞∶100ml FFP∶1U血小板,三者均是从200ml全血分离。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栓弹力图( TEG)]及时调整血液成分的输注量。  相似文献   

19.
解答:无生命迹象(no signs of life)是指创伤患者无可测得的血压、呼吸或运动、心脏电活动或瞳孔反应,即临床死亡。无生命体征(no vital signs)是指创伤患者没有明显的血压,但证明有心脏电活动、呼吸运动或瞳孔反应,即有获救可能者。  相似文献   

20.
颈总动脉分叉处常常是血管领域中一个有争议的主题。这些争议不仅在影像诊断中明显,而且在治疗中尤其如此。放置支架作为一项治疗方法,其争议还在于行血管成形术时是否不必或必须有脑保护。Theron及其同事首先在颈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中描述了脑保护的概念,通常有3种临时的脑保护措施,即气囊阻塞,过滤蓝及颈及动脉的返流 装置。这些措施所提供的相当程度的保护作用。在体外和初步临床研究中已经知道,甚至在保护的情况下,栓塞仍可能发生。此外,尚不清楚为防止卒中要阻止的最小栓子是多,以及与脑微血栓有何关系。临床证据表明保护措施应用的优点是有利于介入治疗取得良好的结果,但这些措施是否应该常规应用仍是要讨论的问题,需进一步临床研究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