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在白细胞分型研究中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重要性,并提出我国自行研制的用于白细胞分型研究的一个应用软件系统,其主要内容和功能为: ①HLA-SA-1聚类分析程序。②HLA-SA-2血清图绘制,抗原指定及后验概率计算程序。③HLA-SA-3血清特异性鉴定程序。④HLA-SA-4遗传参数(包括抗原频率,基因频率,双位点单倍因频率,连锁不平衡参数)及其方差计算程序,⑤HLA-SA-5疾病相关研究中的抗原关联分析及单倍型关联分析程序。⑥HLA-SA-6群体研究中遗传距离分析程序。这些数学方法及计算程序经各单位用于人体和猪白细胞分型实验数据的处理均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论方向数据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方向数据的聚类分析对与疾病的时间聚集性进行分析、季节分层分类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借助线性有序优分割法的基本思想,导出方向数据的最优分割类法;借助条件系统聚类性的基本思想,导出方向数据的条件聚类法;同时又提出了两种简捷法,并对4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价,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白细胞分型中数学方法的一部分,提出了由电子计算机用迭代方法根据数理统计原理作出抗原指定,并探讨了血清质量评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方法。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广东省部分地区和省内五家医院的177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随机分为运算组和考核组,并对其进行量化。运用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处理,以划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证候类型。结果运算组14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证候类型经聚类分析可以被划分为三个证型,即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气滞血瘀型,其中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居多,分别占36.6%和33.2%,这些证型与临床辨证诊断的实际一致率均达到了87%以上。结论聚类分析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证候分型规范化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有利于证型的规范化研究,也是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分型的补充和完善。由于中医证型内涵的广博与深邃,聚类分析尚不能完全解决证型规范化研究中的主客观问题,但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中医"证"与"证型"的数学模型研究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癜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例白癜风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因素进行聚类及频数分析.结果 证候聚类聚为5类,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各类证型及比例为:气血不和型(49,24.5%)、肝肾不足型(44,22.0%)、湿热内蕴型(31,15.5%)、脾胃虚弱型(38,19.0%)、气滞血瘀型(38,19.0%).结论 白癜风聚类证型以气血不和型及肝肾不足型多见,其次为气滞血瘀型、脾胃虚弱型和湿热内蕴型,突出了皮损辨证在白癜风辨证分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分型研究或红细胞 ABO 系统两组表现型频数分布的检验。用 k×2列联表是不妥的,本文作者提出应检验两组的基因频率是否分别相等,用实例说明了检验过程,并已编出完整的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变中医辩证分型的客观指标,研究肝硬变虚证产生的机制。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肝硬变患者18例,均为乙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聚类分析和蚁群算法的内涵,然后提出基于综合评判的蚁群聚类分析方法,该方法依据蚂蚁觅食寻路的聚类特性,将数据对象看作蚂蚁,相应的聚类中心看作食物源,利用综合评判值作为转移概率来确定数据对象的归属.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聚类方法合理、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基因芯片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白细胞抗原-DRB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HLA-DRB分型的基因芯片。并通过与PCR-SSP比较。评价芯片的性能。方法 根据中国汉族南方人常见的HLA-DRB位点基因及其多态性的独特序列。在第二外显子区域设计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分型探针。将其点在玻片上,制成芯片。基因组DNA通过组间特异引物扩增。扩增中同时用荧光素Cy5标记,扩增标记后的产物与结合在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通过荧光扫描仪对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值进行分析。确定样品的HLA-DRB基因亚型,将这一方法应用于110份样本的HLA-DRB基因分型并与PCR-SS究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10份淋巴细胞样本,除1份PCR无产物致芯片不能分型外,其余样本芯片分型全部成功。不吻合样本10份;其中SSP定型纯合子6份,芯片分型全部为杂合子,SSP定型为杂合子1份,芯片结果为纯合。经第三方用PCR-SO验证,证实芯片分型正确。另外3份不吻合的样本经测序,证实SSP分型错误2分。芯片分型错误1份。芯片的重复率为95%。结论 基因芯片是一种理想的分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所需样本量少。结果判读容易,一次可作多份样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单管PCR扩增方法建立高效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l基因测序分型技术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合成7个5'端特异性扩增引物和一个3’端共用引物,将上述引物混合在一起组成单个PCR反应用于120个临床样本的HLA-DRB1的DNA测序分型。结果:本组样本都能成功分型,且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结论:本法改进了测序分型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和高效率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自1996-12起,我院开展人白细胞抗原(HLA)分型的研究。现已检测样本450例,并广泛应用于肾脏移植、骨髓移植、角膜移植、心脏移植等移植领域。以及与HLA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科研应用价值。现将HLA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单管PCR扩增方法建立高效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测序分型技术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合成7个5'端特异性扩增引物和一个3'端共用引物,将上述引物混合在一起组成单个PCR反应用于120个临床样本的HLA-DRB1的DNA测序分型.结果:本组样本都能成功分型,且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结论:本法改进了测序分型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和高效率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HLA—Ⅱ血清学分型与微量SSP法基因分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验证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进行HLA-Ⅱ类移植配型的准确性并探讨血清学分型错误发生的原因。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微量SSP技术(简称微量PCR-SSP法)以及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技术对血清样品进行HLA分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1)微量PCR-SSP法检测的110例样本中,99例检出HLA-DR的396个等位基因、11例检出HLA-DQ的22个等位基因,检出10%的单倍型个体;(2)两种方法对比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检出错误和漏检率较高,其误差在DR和DQ分别为38.81%和50.75%;(3)错误发生和易混淆的抗原为:DR15/16、11/12、13/14、8、12和DQ5/6、8/9。结论 微量SSP法可以准确检定血清学易漏检和发生错误的抗原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4.
测序分型结果精确可靠,能够为基因DNA序列提供最真实、最可靠的信息,基于这一特点,它可以比较全面的描述基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基因分型及多态性研究的金标准,能发现新基因。本文就测序技术在骨髓库人类白细胞胞抗原配型、移植配型、人类白细胞胞抗原易感性疾病和亲子鉴定等基因分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北方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Ⅱ类中分辨度分型研究.方法 根据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Ⅰ、Ⅱ类常见的基因位点以及临床应用中对分型分辨度的实际需要,设计特异性寡核苷酸中分辨度分型探针,制成基因分型芯片.采用带荧光标记的引物,用合适的PCR方法扩增HLA-Ⅰ、Ⅱ类抗原上的多态性区域,产物与芯片上探针杂交.杂交结果经荧光扫描并用特定软件分析判断阳性探针,以此确定样品基因型.共检测30份临床样本.结果 所有样本的HLA-Ⅰ、Ⅱ类抗原基因分型均获成功.此中分辨度探针可分辨出598个Ⅰ类抗原等位基因,511个Ⅱ类抗原等位基因,可捡出Ⅰ抗原特异性57个,Ⅱ抗原特异性30个.结论 基因芯片用于HLA-Ⅰ、Ⅱ类抗原分型可行. 相似文献
16.
酒精中毒患者人格障碍分型的聚类判别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酒精中毒患者的人格障碍很明显,对其恰当的分型是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的必要前提。目前对其亚型仍缺乏一套科学、统一、可行的分类和判别方法,随着计算机统计技术和软件的发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已被应用到分类学实践中,本研究将此统计方法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AMR的病因,而产生DSA的主要原因是供受者之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错配。因此HLA分型和抗体的检测是目前肾移植临床关注的重点。本共识系统梳理了HLA分型和抗体检测的不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介绍了如何应用上述检测结果评估肾移植受者... 相似文献
18.
条件聚类分析方法是一种较新的多元统计方法。根据约束条件之不同,它可分为一维有序样品、二维有序样品及圆周样品3个部分。条件聚类的思想最早由Fisher提出,他还提出一维有序样品的最优分割法。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不但把最优分割法从一维扩展到多维,还提出了更为简单易行的条件系统聚类法。条件聚类方法的思维朴素,理论简单,在许多行业,特别在医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