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99-102
目的探讨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42例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线圈平面与头皮成90°(接受伪刺激),研究组采用双盲对照研究,线圈与头部治疗位点对应[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真刺激],两组均配合物理康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及AIM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DL及AIMS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物理康复辅助治疗,改善了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精神状态,减轻了患者不自主运动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3.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无创伤性的神经刺激技术,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和阴性症状、帕金森病运动功能和情感障碍、卒中后失语症及抑郁症等。  相似文献   

4.
李斌 《当代医学》2021,27(30):169-170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8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即刻记忆、空间结构、注意力、延迟记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言语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减轻抑郁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并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合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利培酮和rTMS治疗,对照组1给予利培酮和伪rTMS治疗,对照组2则给予维持原治疗剂量利培酮治疗,持续2周时间。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后3个月后进行大体评定量表(GAS)、听幻觉量表(AHRS)和副反应量表(TESS)的评定,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和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1幻听评分高于对照组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幻听评分低于对照组2和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治疗2周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大体评定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2和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患者,对照组1有2例患者,对照组2有3例患者出现头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797,P〉0.05)。结论1Hz低频rTMS用于精神分裂症双背侧前额叶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症状,具有安全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N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采用真刺激模式)和对照组(采用伪刺激模式),各25例。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前2组患者的PANSS评分、SAN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实验组PANSS阴性因子减分值、SANS总分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也均明显更高(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血清瘦素、脑源神经因子及血清补体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参照《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则加以伪刺激。比较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分量表得分、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得分、个人与社会表现功能量表(PSP)得分、血清瘦素、脑源神经因子、血清补体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ANSS阴性分量表得分、SANS评分及PSP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均<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PANSS阴性分量表得分、SANS评分及PSP量表各维度得分的变化趋势不同(P时间均<0.05),治疗时间与治疗方法均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瘦素、脑源神经因子、血清补体水平C3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43%)与对照组(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低频rTMS治疗(1Hz)、高频rTMS(10Hz)及单纯语言康复,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进行语言功能评估,以观察不同频率rTMS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的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各评估指标均随治疗时间呈现好转趋势,听词指图、失语商(AQ)在12周达高峰,余指标在4周达高峰(P<0.05);同一治疗时间组间比较,rTMS两组效果优于单纯治疗组(P<0.05);治疗2周、4周评估时,高频治疗组视图命名时间短于低频治疗组,治疗2周、4周及12周评估时,低频治疗组视图命名成绩高于高频治疗组(P<0.05)。结论 不论低频刺激还是高频刺激,rTMS在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治疗效果略有区别:高频治疗组视图命名时间短于低频治疗组,后者视图命名成绩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2组患者均给予奥氮平口服治疗,每日10~20 mg,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r TMS治疗。治疗前后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并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ANSS阴性、阳性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PANSS阴性、阳性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6周后血清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 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s,rTMS)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增效作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及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医院的住院及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53例患者,脱落3例,剩余50例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分为低频(1Hz)治疗组26例和高频(10 Hz)治疗组24例,各治疗组再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对照组进行伪刺激,评估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收集符合入组标准患者53例,共有50例完成研究。经t检验和χ2检验,两组间的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频治疗: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时间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第4周末的量表评分明显降低。高频治疗: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阴性因子分、精神病理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在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周末的量表评分明显降低。治疗过程中有3例1Hz实验组患者和2例10 Hz实验组患者诉第1次治疗时感头痛、麻木感,余无不适主诉。结论 尚未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以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研究组患者给予经左侧颞顶叶低频rTMS刺激;对照组患者给予伪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各有39例完成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各因子中幻听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两项明显下降(P<0.05,P<0.01)。阳性症状两组患者均无明显改善。阴性症状研究组患者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后幻听、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症状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rTMS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安慰剂效应。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评价rTMS治疗原发性失眠效果的文献,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计58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Newcastle Ottawa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50软件进行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 真rTMS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合并效应量(Hedges′ g)为-1.44 (95% CI=-1.63~-1.26) (P<0.001),与伪rTMS比较,其发生不良事件的相对风险(RR)为1.55 (95% CI=0.90~2.67) (P=0.11)。伪rTMS的安慰剂效应显著,其PSQI、睡眠效率(SE)、睡眠潜伏期(LPS)、总睡眠时间(TST)和睡眠后觉醒时间(WASO)的效应量均大于0.8。rTMS的效应量中安慰剂效应占比高达73.5% (95% CI=50.8%~96.2%)。伪rTMS对睡眠结构的影响中,深度睡眠(NREM 3)的改善几乎均为安慰剂效应的作用(95%),但安慰剂效应对REM睡眠几乎没有影响(3.7%)。伪rTMS和真rTMS的效应量,在30 d内,都有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0.09)。结论 rTMS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有效方法,然其效应量的绝大部分根源于安慰剂(伪rTMS)效应,真正的rTMS效应仅占总治疗效应的25%左右。安慰剂效应在30 d内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 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酞普兰40mg/d(最高剂量),疗程4周。联用组在服药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30%强度刺激患者颅脑左额叶背外侧,频率为10Hz,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周末采用HAMD-17量表评定抑郁症状,采用 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17评分在治疗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联用组在治疗第1周末即具有明显疗效(P<0.01)。联用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疗法(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RFE)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Brunnstrom分期≥Ⅲ期,病程3~13周)的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RFE组和联合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FE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反复促通疗法治疗,联合组在RFE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刺激频率为1.0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RFE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均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RFE组和联合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明显优于RFE组(P0.05);三组治疗前后ARA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发现,联合组较对照组ARAT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三组MAS评分均无明显改善,组间比较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反复促通疗法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且两种方法联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小鼠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安全性。方法昆明种小鼠分为高频组、低频组、模型组及对照组。高频组和和低频组分别接受连续5天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10Hz)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Hz)处理,模型组与对照组不接受rTMS处理。以开场实验研究rTMS的安全性,以强迫游泳实验研究不同频率rTMS对小鼠抗抑郁样作用,同时通过海马肾上腺素受体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研究发现在开场实验中,高频组、低频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行为指标,包括:穿越格数,直立数,理毛数和排泄数差异均无显著性。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低频组的潜伏期延长,悬浮时间缩短,同时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小鼠海马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抗抑郁样作用不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样作用。而高频和低频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均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33-35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10 Hz,rTMS)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74 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rTMS)38 例和对照组(舍曲林)36 例,治疗8 周。研究组给予10 Hz rTMS 治疗,对照组给予抗抑郁剂舍曲林。两组患者在基线时和治疗后每隔2 周各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项(HAMD-24)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以HAMD 减分率评价疗效、TESS 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 周后,两组HAMD-24 评分和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期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中,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舍曲林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相当,前者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袁珊  谢席胜  冯胜刚  张红玉  郭志伟 《西部医学》2019,31(11):1730-1735
【摘要】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尿毒症失眠患者的疗效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 fMRI)下大脑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幅(ALFF)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失眠患者31例,分为rTMS治疗组(n=21)与空白对照组(n=10)。rTMS治疗组接受rTMS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评分及rs fMRI图像采集。空白对照组不接受rTMS治疗,不采集rs fMRI图像,其余与rTMS治疗组相同。对比分析rTMS治疗组治疗前后睡眠量表评分及低频振幅(ALFF)的差异。结果 rTMS组治疗15d后,与治疗前及空白对照组入组15d后相比,尿毒症失眠患者睡眠情况明显改善。rTMS组治疗前后ALF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侧眶额叶、双侧杏仁核、左侧海马、左侧前扣带回的ALFF值增高,双侧脑岛的ALFF值降低。结论 低频可rTMS通过影响大脑相关脑区神经活动强弱来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失眠,改善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18.
母其文 《西部医学》2014,(4):397-403
重复经颅磁刺激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非侵入性地刺激大脑皮层,从而改变刺激部位及与刺激部位存在解剖连接部位的皮层兴奋性。动物实验已证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对皮层兴奋性产生持久性效果,并有效改变突触连接性。因其无创、无辐射且操作简便,重复经颅磁刺激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康复医学及认知领域,成为一种最具潜力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文对重复经颅磁刺激从动物实验到中风、抑郁、帕金森等临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提供实时交互式经颅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中风病人中的初步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SD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rTMS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和度洛西汀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加用低频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痊愈率及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RDS)的分值变化。结果观察组完成临床治疗36例,对照组为37例;所有患者行rTMS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3.9%(23/36),97.2%(35/36),均高于对照组的37.8%(14/37)、75.7%(2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SDS及MAR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及MAR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但治疗前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SDS及MAR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rTMS治疗P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