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础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的不孕患者886例,依据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前的TSH水平分为两组,A组648例TSH水平(<2.5 mIU/L),B组238例TSH水平为(2.5~4.0 mIU/L)。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参数和妊娠结局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不孕年限、Gn天数、Gn总量、HCG日雌二醇、HCG日孕酮水平、HCG日内膜厚度和平均获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MII卵率、D3可用胚胎率、D3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SH <2.5 mIU/L时可以获得较高的受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起IVF/ICSI-ET周期取消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减少这些因素导致的IVF/ICSI-ET周期的取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75例被迫取消IVF/ICSI-ET周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以100例取卵数≥4个、优质胚胎数≥2个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结果:75例患者中,取卵前取消周期35例,移植前取消周期40例。研究组卵巢低反应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基础FS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窦卵数少于对照组(P<0.001)。卵巢低反应、受精失败、OHSS、卵裂差、子宫内膜因素以及感染均为引起IVF/ICSI-ET周期取消的因素,其中卵巢低反应和受精失败为主要因素。结论:卵巢低反应、受精失败、OHSS、卵裂差、子宫内膜因素以及感染均可引起IVF/ICSI-ET周期取消,治疗前、治疗中减少这些因素,可以降低周期取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不同维生素D水平对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中心行第一周期IVF/ICSI-ET治疗的不孕患者共61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0 ng/mL)和非缺乏组(≥10 ng/mL),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对IVF/ICSI-ET治疗中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启动剂量、Gn使用总量、获卵数、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成熟卵子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早期自然流产率等的影响。按照临床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和非临床妊娠组,比较两组间血清维生素D水平;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维生素D与临床妊娠的相关性。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非缺乏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2.30%、77.70%,不同季节两组维生素D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春秋季维生素D缺乏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夏冬季;维生素D缺乏组与非缺乏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21%、6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临床妊娠组比较,临床妊娠组血清维生素D非缺乏组患者比例、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非临床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夏、秋季。校正年龄、不孕时间、体质量指数、抗苗勒管激素、控制性超促排方案、获卵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混杂因素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D非缺乏组妊娠率校正后OR值为1.537(95%CI:1.016-2.325)。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影响不孕女性IVF/ICSI-ET妊娠结局,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IVF/ICSI-ET临床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试管婴儿技术对不孕症患者一次种植成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不同试管婴儿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75例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作为ICSI组,另选取同期采取体外受精(IVF)治疗的75例不孕症患者作为IVF组。术后随访至患者完成妊娠,记录并比较两组男方精子质量(精液量、精液浓度、PR、正常形态精子率)、实验值指标(一次种植成功率、受精个数、优胚率)、妊娠结局(临床妊娠、流产、异位妊娠、双胎率);并记录患者妊娠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窦性卵泡数量(AFC)及卵巢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F组一次种植成功率低于ICSI组,受精个数、优胚率高于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流产、异位妊娠及双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ICSI两种试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 CG注射对子宫内膜厚度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将所有周期以35岁为界,分为组1(35岁)、组2(≥35岁);并按照h CG注射日经阴道超声测量的子宫内膜厚度将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A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8 mm,B组8~10 mm,C组10 mm且14 mm,D组≥14 mm。在A1、B1、C1、D1组及A2、B2、C2、D2组中,比较在相同年龄段下子宫内膜厚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与Gn的天数呈正相关(P0.05),与Gn量、h CG注射日E2水平以及获卵数无相关性(P0.05)。在相同年龄段中各亚组间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生化妊娠率及宫外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平均厚度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改变,当子宫内膜厚度8 mm时其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与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对接受IVF/ICSI治疗的280例(IVF 208例、ICSI 72例)男性精液样本进行DNA碎片指数(DFI)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精液样本划分为低DFI(25%)组和高DFI(≥25%)组,并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无论选择何种受精方式,低DFI组和高DF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FI的高低对IVF/ICSI的各种指标及助孕结局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宫黄体酮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促排卵中的应用能否改善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5月在该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280例,312周期。根据临床方案分为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组和微刺激组,比较两组间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H)、扳机日LH、促排卵特征和实验室数据。结果两组基础FSH、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组扳机日LH水平低于基础LH,微刺激组扳机日LH水平较基础LH水平明显升高(P0.05);PPOS组Gn天数和Gn量均较微刺激组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OS组未获卵周期取消发生率低于微刺激组(P0.05),无可利用胚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获卵数、MⅡ率、2PN率、可利用胚胎数目均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安宫黄体酮联合Gn促排卵方案抑制了早发LH峰的有效性,降低了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周期取消率,改善了实验室结局,为取得较好的临床结局提供了保障,其方案的简单、经济、安全高效性为卵巢低反应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行IVF/ICSI治疗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状况。方法:标本来源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1268对夫妇,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五项标志物,分析其HBV感染模式。结果:IVF/ICSI人群HBsAg阳性率为12.89%,男性阳性率为15.14%,显著高于女性的10.65%;IVF/ICSI夫妇一方阳性的比例为24.61%;共发现15种感染模式,主要感染模式有8种。结论:温州地区IVF/ICSI人群慢性HBV携带率可能高于普通人群,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感染模式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 IVF/ICSI-ET)助孕后单胎妊娠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IVF/ICSI-ET助孕后单胎妊娠并分娩的患者3 079例,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IVF/ICSI-ET临床资料和孕期并发症资料,随防至分娩。根据分娩孕周将其分为早产组(240例)和足月产组(2 839例),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差异变量,将后者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女方吸烟史(OR=3.416, 95%CI:1.429-8.165,P=0.006)、大月份流产史(OR=3.451, 95%CI:1.559-7.636,P=0.002)、前置胎盘(OR=7.035, 95%CI:3.874-12.775,P<0.001)、胎盘早剥(OR=3.859, 95%CI:1.429-10.426,P=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IVF/ICSI治疗的PCOS患者共286例,其中新鲜周期移植患者114例,根据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0 ng/mL)、不足组(10~30 ng/mL)和充足组(≥30 ng/mL),比较3组IVF/ICSI妊娠结局。新鲜周期移植患者按照临床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排除共线性,并校正年龄、基础黄体生成激素、基础睾酮水平、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混杂因素后,对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新鲜周期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间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睾酮、基础黄体生成激素/基础卵泡刺激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促排卵治疗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新鲜周期移植患者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间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缺乏组BMI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P<0.05);3组间移植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及胚胎种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临床妊娠组患者基础黄体生成激素及基础睾酮水平低于未妊娠组(P<0.05);临床妊娠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受精率均高于未妊娠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血清维生素D缺乏组相比,不足组及充足组IVF/ICSI-ET临床妊娠率均升高(不足组:aOR=5.559,95%CI:1.463~21.124,P=0.012;充足组:aOR=11.192,95%CI:1.674~74.822,P=0.013)。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10 ng/mL是PCOS不孕女性IVF/ICSI-ET临床妊娠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治疗中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对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0例IVF-ET周期治疗中的卵子按精卵孵育时间的不同及是否即刻脱颗粒细胞,随机分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组(A组,精卵共同孵育4~6 h后随机选取1/2数量卵子脱颗粒细胞)、短时受精并次日晨脱颗粒细胞组(B组,所剩1/2数量卵子,精卵共同孵育4~6 h并加精后18~20 h脱颗粒细胞)和长受精组(C组,精卵孵育过夜)。分别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结果: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率和卵裂率,但可提高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能观察第二极体是否排出及较准确地判断卵子成熟度,从而及时进行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ICSI),避免受精失败,保证胚胎种植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2.
This large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risk for birth defects among infants conceived by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with that among infants conceived by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rozen embryo transfer (FET) on the risk for birth defects among infants born by IVF and ICSI. All patients who received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 treatment and who underwent childbirth during the period January 2005–August 2017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18,221 births after ART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se births, 12,649 were conceived by IVF, and 5,572 were conceived by ICSI. In the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any birth defect in singleton infants was 1.15% with the use of IVF and 1.38% with the use of ICSI, and that in twin infants increased to 2.74% by IVF and 2.58% by ICSI.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VF and ICSI was found among all infants, singleton births or twin births. Additionally, in assessing ART infants born after FET, we did not detect a difference in the risk for birth defects between infants born by IVF and those born by ICSI.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mong the entire cohort of children conceived from ART and among the children conceived from FET, the risk for birth defects after ICSI is similar to that after IVF.Abbreviations: IV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CSI: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FET: frozen embryo transfer; ART: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ET: embryo transfer; BMI: body mass index; OHSS: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CMOH: Chinese Ministry of Health; ICD-10: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edition; PTB: preterm birth; OR: odds ratio; aOR: adjusted odds ratio; CI: confidence interva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因素不育症和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者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1例男性因素不育症和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者共计59个ICSI治疗周期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9个ICSI治疗周期共取卵596个,MⅡ期卵母细胞471个,MⅡ期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82.21%,卵裂率89.04%,临床妊娠19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2.20%.结论:对男性因素不育症和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者ICS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指导在不明原因不孕症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以等距随机抽样法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行IVF/ICSI治疗的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和观察组(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指导),各40例,对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Olson婚姻质量评分、Ferti QoL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育压力评分、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Olson婚姻质量评分、Ferti QoL生育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育压力评分、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育压力评分较干预前下降,Olson婚姻质量评分、Ferti QoL生活质量评分、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较干预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评分、生育压力评分低于对照组,Olson婚姻质量评分、Ferti QoL生活质量评分、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50%、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明原因不孕症IVF/ICSI治疗中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指导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及婚姻质量,增强疗效并提高活产率,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帮助,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的脱颗粒细胞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时间间隔对新鲜周期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邢台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生殖中心2017~2018年行新鲜周期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71个周期。根据脱颗粒细胞与ICSI时间间隔分为3组:A组(64个周期):t≤1 h组,B组(133个周期):1 h2 h组。分别比较不同的脱颗粒细胞与ICSI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组基本资料、2 PN受精率、2 PN卵裂率、可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种植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母细胞脱颗粒后2 h内行ICSI能够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且1 h内操作妊娠结局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2个胚胎移植对IVF-ET与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12月~2010年9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494个新鲜周期病例,对3天体外培养胚胎进行全面评级后,各年龄组均选择2个胚胎移植,按含0、1、2个优质胚胎分成3组,比较其对助孕结局的影响。结果:494周期中,2个均为优质胚胎移植的391个周期,占79.14%;含1个优质胚胎移植的74个周期,占15.00%;2个均非优质胚胎移植的29个周期,占5.87%。总的周期妊娠率为40.16%,种植率为25.81%,多胎率为27.27%,其中4例为3胎,50例为双胎。选择2个优质胚胎移植组妊娠率为46.04%,种植率为30.05%,多胎率为29.44%。结论:通过提高优质胚胎选择的准确性,选择2个最优质胚胎移植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能力和临床妊娠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但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并不降低。  相似文献   

17.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双胎妊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异明  杨桂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29-4131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IVF-ET)获得的双胎妊娠母儿状况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之异同,探讨体外受精双胎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1998年9月~2006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52例IVF-ET双胎妊娠(实验组)孕妇孕龄、胎龄及妊娠高血压病、妊娠合并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新生儿颅内出血、感染、出生缺陷发病率及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与同一时期41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病、子宫出血、妊娠合并糖尿病、早产发病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胎膜早破的发病率比对照组低,实验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小于胎龄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比对照组低。研究还发现,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实验组平均出生体重、头围及胸围明显大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双胎妊娠比自然受孕的双胎妊娠没有更大的风险,反而其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较自然受孕降低。体格发育指标中,实验组试管婴儿平均出生体重、头围、胸围均显著大于自然受孕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宫内合并宫外妊娠(HP)的发生率、影响因素、诊断、治疗及宫内胚胎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胚胎移植术后发生HP的1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IVF-ET助孕后HP发生率为0.31%(14/4 542).14例HP患者中足月剖宫产9例,胎儿发育良好;早产双胎剖宫产1例,胎儿发育良好;早孕胚胎停止发育3例,均行清宫术;目前晚期妊娠1例,胎儿发育良好.结论 对于胚胎移植术后的患者应特别注意HP的发生,阴道B超对HP诊断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HP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后注意保胎,可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进行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术在临床妊娠率降低不明显的情况下,可有效预防H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卵巢高反应对卵母细胞、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因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初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治疗的25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及获卵数分为卵巢高反应组(114例)和正常反应组(145例),比较两组卵母细胞和胚胎参数、妊娠结局。结果卵巢高反应组获卵数、MII卵数、优质胚胎数、移植周期取消率和冻胚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P0.05);MII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种植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反应组(P0.05)。两组间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巢高反应引起的高雌激素环境可能对卵母细胞及胚胎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