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对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和加压滑动鹅头钉技术(DHS)在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1年9月来本院救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4例和DHS组36例,分别采取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技术与加压滑动鹅头钉技术的治疗方法,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HS组(P〈0.01);术后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出现3例并发症,PFNA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PFNA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优于DHS技术。  相似文献   

2.
童维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826-182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行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DHS组比较,PFN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优于DHS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可靠,简便实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某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其中16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14例采用DHS内固定,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PFNA组骨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髋关节的功能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固定牢靠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4.
吴太安  常青 《现代保健》2012,(28):125-126
目的:比较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3月本院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经过治疗,PFNA组的优良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DHS,应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保守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三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7例,分为保守治疗组(50例)、DHS组(51例)和PFNA组(46例)。结果 DHS组及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与DHS组相比,PFNA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髋内翻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和DHS组优良率(91.2%、80%)均高于保守治疗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Harris评分优于DHS组和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NFA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就手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的28例老年创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设为PFNA组;另选取28例同期在我院接受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的老年创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设为DHS组。比较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下,两组老年患者的各项围术期观察指标、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而综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老年患者的各项数据结果均明显优于DHS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表明PFNA比DHS的手术操作更快、时间更短、效果更佳。结论:应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对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DHS和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100例,随机分配成DHS组和PFNA组,每组50例,治疗后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所选取患者治疗后均进行跟踪随访,经比较PFNA组比DHS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性愈合时间方面,PFNA时间虽比DHS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出现1例髋内翻患者,两组患者均无再发性骨折、股骨头颈切出发生;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产生,使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与PFNA两种固定技术术后并发症产生概率均较小,愈合时间较短,PFNA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程度较小,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康亦锋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636-1637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其中LCP内固定术组47例,DHS内固定术组39例。对两组手术和术后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LCP组术后1、6及12个月患肢关节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DHS组(P〈0.05)。结论 LCP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应用PFNA、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4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均优于DHS组.结论 PFNA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较好效果,PFNA更适合应用于严重骨质疏松型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PFNA、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4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均优于DHS组。结论 PFNA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较好效果,PFNA更适合应用于严重骨质疏松型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HS,DCS,股骨近端锁定板 PFNA四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DHS 28例,DCS 23例,股骨近端锁定板 15例,PFNA 27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随诊7~24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下地时间明显早于其它三组(P<0.05),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PFNA在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方面明显优于DHS、DCS及股骨近端锁定板,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缩短术后负重时间.但对严重粉碎性骨折,反粗隆间骨折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和DHS(动力髋)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予以DHS治疗,实验组予以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A和DHS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一定的良好效果,但PFNA的优势更加明显,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249-1250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PFNA组、DHS组和LCP组。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DHS组和LCP组(P<0.05)。LCP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DHS组(P<0.05)。PFNA组的优良率高于DHS组和LCP组(P<0.05);而DHS组和LCP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DHS组和LCP组(P<0.05);L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低于DHS组的46.67%(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螺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4例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分别应用DHS及PFNA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甲均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DHS组,手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FN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定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DHS组,而评定为可的比例明显低于DHS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患者股骨干骨折和髋内翻各发生1例,DNS患者2例发生股骨=F骨折和1例发生髋内翻。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NS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关节置换(Hip arthroplasty,HA)与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52例中24例行HA手术,28例采用PFNA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组术后负重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PFNA组,术后7 d、30 d 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PFNA组(均P〈0.05);HA组治疗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PFNA组(χ^2=5.357,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3,P〉0.05)。结论与PFNA比较,HA治疗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更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PFNA和InterTan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捷  尹昆 《现代保健》2013,(23):6-8
目的:探讨两种髓内固定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2月收入院的10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采用InterTan治疗52例,PFNA治疗50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随访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较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Harris评分高(P〈0.05)。结论:InterTan法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更适合粉碎性、复杂及合并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年老体弱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手术治疗8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应用锁定钢板(LPFP)48例(治疗组),DHS治疗37例(对照组)。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诊8~23个月,平均12.5个月,两组Haft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抗旋转、抗塌陷的特性,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螺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2019年3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DHS组(107例)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PFNA组(168例)接受股骨近端防旋螺内钉内固定。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围术期失血量、术后贫血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血红蛋白(Hb)与红细胞比容(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PFNA组Hb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Hct与DHS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DHS组相比,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DHS组相比,PFNA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相对较大,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PFNA组显性失血量明显小于DHS组,隐性失血量明显大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DHS组相比,PFNA组术后贫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切口大,暴露视野充分,虽然显性失血量较多,但更易充分止血,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虽然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却更容易出现术后大量隐性失血的风险。对于高龄、凝血条件不佳的患者应当正确评价手术风险,术后也应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警惕术后严重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析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取PFNA髓内固定术,对照组实施DHS髓外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髋关节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预后快,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秀君 《现代保健》2011,(17):59-60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存笔者所在科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Gamma钉内固定组(A组)46例,行Gamma钉内固定治疗;DHS内固定组(B组)44例,行DHS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优良率为91.3%,B组优良率为77.2%,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DHS内固定,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中平均输血量,并且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