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早期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确诊为GBS患者发病2周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结果 20例(40%)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15例(30%)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异常,共计25例(50%)患者运动神经传导异常;5例(10%)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4例患者(8%)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异常,共计6例(12%)患者感觉神经传导异常;43例(86%)患者F波异常,30例(60%)H反射异常。结果 F波及H反射异常率与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较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波及H反射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诊断价值高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相似文献   

2.
苯对接触工人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苯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 [方法 ]对苯接触观察对象 13人、苯中毒者 14人为接触组 ,另选无毒物接触史的工人 48人为对照组 ,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进行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结果 ]接触组尺神经及下肢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余所检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接触组下肢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5 )。[结论 ]苯对周围神经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于诊断周围神经病的价值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46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Hughes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的变化,探讨其与GBS预后的关系。结果F波异常率[74.6%(47/63)]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58.9%(106/180)],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19.8%(19/96)]低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58.9%(106/180)]和F波异常率[74.6%(47/63)](P〈0.05);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型组的预后[80%(24/30)]好于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组[50%(8/16)],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生理检查是GBS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F波是早期诊断的高敏感和高特异性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动态检测是确诊、分型、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神经肌电图表现特点。方法对92例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人和31名无接触职业危害的健康成人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分析。结果①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AL)延长,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下降,且各指标随着中毒程度加重而下降明显,严重的可出现对刺激无反应;MCV总异常率97.83%,SCV总异常率96.74%。对照组MCV异常率2.15%,SCV异常率1.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肌电图(EMG)结果呈神经源性损害,异常率38.04%,对照组3.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EMG主要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程度与临床病情平行,建议对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分级诊断,可以结合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程度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李海囡  付明  李平 《现代保健》2011,(26):50-5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H反射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60例,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正中、尺、腓、胫神经NCV,并在胭窝引出H反射。结果患者组的NCV及H反射与对照组比较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高于上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MCV。结论NCV及H反射检查对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杜娟  王雪鹰 《中国保健》2007,15(4):38-39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肌电图特点,明确肌电图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182(70.0%)例电生理检查异常,其中153(58.8%)例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程度重于运动神经,波幅的下降程度较传导速度减慢明显,下肢重于上肢(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均以感觉神经受累为主,肌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神经病变,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均能发现电生理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表现特点。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诊断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检查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具体包括双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远端运动潜伏期、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同时进行肌电图检查,包括肌肉安静状态下自发电位,最小用力收缩时的动作电位(MUAP)。结果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右侧尺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在各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尺神经以及左侧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在各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检查的72块肌肉中17块(23.61%)存在MUAP时限延长,肌肉安静状态下有38块(52.77%)存在动作电位,最小用力收缩时9块(12.50%)未引出MUAP。结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神经肌电图表现为感觉和运动混合型损害,同时存在神经脱髓鞘和轴索损害。  相似文献   

8.
75例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一项客观检测指标.方法:采用Viking IV肌电/诱发电系统仪对7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进行测定.结果:75例共测定周围神经300条,总异常率为54.3%,其中SCV的异常率(63.3%)高于MCV的异常率(45.3%),异常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9.79,P<0.01).NCV异常率与年龄、上下肢无明显关系,而与病程长短有关.结论:NCV的改变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重要的早期客观指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21例有机磷作业工人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神经电图进行分析,发现长期接触有机磷致神经轴索损害为主,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不仅可以提高有机磷中毒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率,还可以对神经损害程度、范围,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2012年3月一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对上述受试人员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等各项传导速度以及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以及腓总神经功能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肌电图诊断率(65.3%)显著高于临床诊断率(34.7%),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肌电图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接触二硫化碳(CS2)工人神经肌电图,为寻找职业性体检神经肌肉电生理的筛查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接触CS2工人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运动神经的潜伏期和波幅,对主诉肢体麻木明显的151人增加了正中神经、尺神经觉、腓肠神经感觉神经的潜伏期和传导 速度检测.将检测结果与GBZ 76-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附录B中表B.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表B.3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中神经指标参考值进行对照.结果 596人(60.3%,596/989)主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易怒、记忆力明显减退、肢体麻木、肢体抽搐、肢体酸痛等症状.989人中共94例有至少1项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指标异常,94例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者中共检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神经148条;64条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占全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神经的43.24%(64/148),36条(24.32%,36/148)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38条(25.68%,38/148)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异常,9条(6.08%,9/148)胫后神经和1条(0.68%,1/148)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与GBZ 76-2002标准比较,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降低,尺神经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BZ 76-2002标准比较,CS2作业工人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BZ 76-2002标准比较,CS2作业工人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感觉神经可以作为接触CS2作业工人职业性体检中神经肌电图检测的必检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传导速度可以作为职业性体检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赵方  聂继池  张璟 《职业与健康》2007,23(13):1081-1083
目的 研究溴氰菊酯对家兔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丹麦产Neurom atic-2000C型神经-肌电描记仪,对不同溴氰菊酯染毒剂量家兔进行染毒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进行测定。结果 与染毒前及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染毒组染毒后SEP的N1、P1、N2波潜伏时明显延长(P〈0.05,P〈0.01)。与染毒前及对照组比较,高剂量染毒组染毒后SCV潜伏时明显延长,高、中剂量染毒组染毒后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5,P〈0.01)。与染毒前及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染毒组染毒后MCV远端潜伏时明显延长、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5,P〈0.01)。结论 溴氰菊酯可对家兔造成神经电生理的异常,体感诱发电位及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测定可用于评价溴氰菊酯对家兔神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F波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探讨F波出现率及神经传导速度对MND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MND患者(MND组)及2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正中神经、胫神经进行F波检测,将两组的F波出现率、潜伏期进行比较;同时测定MND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MND组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为16.3%,对照组为81.6%,两组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MND组胫神经F波出现率为14.5%,对照组为76.6%,两组胫神经F波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MND组正中神经、胫神经F波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28.98±3.89)ms比(25.32±2.01)ms,(53.11±5.01)ms比(47.22±4.46)ms](P=0.00).MND组MCV异常10例(28.6%,10/35),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减低10例(28.6%,10/35),末端潜伏期延长9例(25.7%,9/35),MCV轻度减慢6例(17.1%,6/35);SCV测定发现传导速度全部正常,1例波幅稍减低.结论 F波及神经传导速度可以为MND的诊断及损伤程度提供客观的电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及神经-肌电图的变化。方法对病例组14例及对照组10例作神经-肌电图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例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条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显著减慢(P〈0.01),大部分周围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肌电图检查显示,放松时部分病例出现纤颤电位或正锐电位,肌肉大力收缩时,部分病例出现单纯相或混合相。结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表现为周围神经MCV及SCV的显著减慢,远端潜伏期的延长,部分病例肌电图表现为失神经支配。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端周围神经损害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锰中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对病例组63例和对照组59人进行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脑电图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检出率病例组为41.3%,对照组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脑电图检出率病例组为34.9%,对照组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和脑电图检查对锰中毒的临床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表现的特征,明确肌电图表现改变在正己烷中毒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某电子企业2009年9名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深度调查,收集工人的职业吏并对接触毒物进行鉴定,所有患者进行神经专科检查和定期神经肌电图检查,观察中毒患者神经肌电表现的特征。[结果]9例患者都有确切的正己烷接触史,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肌肉自发电位增多,收缩时相位异常,神经传导速度下降(P〈0.01).远端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下降(P〈0.05o经营养神经对症处理辅以运动锻炼治疗后9例患者均有好转(P〈0.05o[结论]正己烷慢性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表现为周围神经受损,运动神经较感觉神经严重,入院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先于神经肌电图改变,在评价恢复程度时应更注重临床表现而不导神终肌电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电图和神经电图对短期大量饮酒所致上臂桡神经麻痹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9例短期大量饮酒所致上臂桡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电生理资料。结果肌电图检查桡神经支配肌运动单位减少或消失;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在正常范围,运动神经动作电位衰减;桡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在正常范围。结论神经肌电图能对短期大量饮酒所致上臂桡神经麻痹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50名接触丙烯酰胺(AAm 的)作业工人,平均工龄为7.8年,做肌电图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并以60名不接触 AAm 的医院工作人员作对照。测定结果表明,各神经末端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异常率,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或减慢,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感觉神经活动电位也比对照组为低。  相似文献   

19.
对长期密切接触丙烯酰胺74人进行体检,诊断慢性中毒23人,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尤其是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明显,肌电图检查有肯定神经源性损害。疑似病例及部分正常接触者亦出现上述类似改变  相似文献   

20.
对长期密切接触丙烯酰胺74人进行体检,诊断慢性中毒23人,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尤其是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明显,肌电图检查有肯定神经源性损害,疑似病例及部分正常接触者亦出现上述类似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