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活体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及乳酸(Lac)等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对缺血、缺血再灌注组及神经节苷脂治疗组鼠脑组织NAA及Lac等代谢产物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缺血60min再灌注1、3、6h,神经节苷脂均能有效减少,脑缺血后Lac/磷酸肌酸和肌酸(PCr Cr)比值的上升和NAA/(PCr Cr)比值的下降,与缺血再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具有显著的缺血后脑保护作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可为神经保护剂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缺血后1H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H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后1周脑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并随访2个月.方法:18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永久性脑缺血组,每组各6只.脑缺血组右侧颈内动脉栓塞制作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采用1H磁共振波谱(1HMRS)于脑缺血后30min、1、3、6、12、24h、3、7、15d、1、2月对梗塞区域和对侧半球相应区域进行代谢物的波谱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双侧代谢物无异常改变,分布对称(P>0.05);脑缺血组梗塞区与对照区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硷(choline,Ch)和肌酸(creatine,Cr)均于脑缺血后30min开始升高,3~6h后逐渐降低,但梗塞区与对照区NAA,Ch和Cr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24h双侧NAA达最低水平,Ch和Cr于3天后降到最低,随缺血时间的延长,NAA,Ch和Cr逐渐增加,尤其是NAA增加最明显,2个月时NAA较24h增加2.5倍(P<0.01).患侧最早于脑缺血后10min检测到乳酸(lactate,Lac),随后Lac持续增加3天后开始降低.随访中未发现Lac再次升高.结论:(1)1H MRS能及早反映动物脑缺血后脑内代谢物的改变.(2)1HMRS能客观反映脑缺血慢性期脑内代谢物的异常,为临床评价脑保护药物疗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大鼠:Ⅰ组为假手术组;Ⅱa组为生理盐水组中缺血6 h再灌注6 h组;Ⅱb组为生理盐水组中缺血6 h组;Ⅲa组为依达拉奉组中缺血6 h再灌注6 h组;Ⅲb组为依达拉奉组中缺血6 h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及再通模型。应用ELISA检测对应血浆PAF值。结果:生理盐水组中再灌组及缺血组PAF值分别为(1 480±249)pg/ml和(1052±199)pg/ml,分别与对应假手术组(为506±55 pg/ml)比较有明显差异。依达拉奉组中再灌注及缺血组PAF值分别为(848±80)pg/ml和(743±105)pg/ml,与对应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中PAF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3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再灌注0 min、30 min、3h、6h、12h、1d和3d各时间点,运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海马CA3区Akt1的磷酸化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焦油紫染色分别检测LY294002(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Akt1(p-Akt1)的表达及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30 min,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海马CA3区p-Akt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再灌后3h至峰值,一直持续至3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与相应的再灌注组相比,给予LY294002后,p-Akt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R6 h组和LY294002+ R6 h组的阳性细胞数(个/mm^2)分别为(134.6±7.8)和(54.8±5.1)],海马CA3区的神经元大量死亡[R5 d组和LY294002 +R5 d组神经元数量(个/mm^2)分别为(152.0±17.4)和(62.7±5.1)](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蛋白激酶Akt的持续激活,是海马CA3区神经元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面积比的变化、T2加权像(T2WI)以及波谱变化,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模型,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缺血1.5h再灌注24、48、96h的T2WI和局域质子谱显示的一些代谢分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酐(Cr)、胆碱(Cho)的影响,取出脑组织进行红苯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比。结果模型组缺血侧再灌注24h显示出高信号强度区,与体外取出大脑进行的TTC染色相比,缺血位置大致相同。波谱检测显示在24hNAA/Cr减小,Cho/Cr增大,96h这种趋势继续增大。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NAA/Cr、Cho/Cr值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均有所改善。TTC染色显示灯盏细辛治疗后减小了脑梗死面积比。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能对脑物质代谢产生影响,减轻脑梗死,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PO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各组动物分别于缺血15min再灌注6h、24h、48h、72h、7d断头取脑.鼠脑灌注及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用TUNEL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表达.另外再取24只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应用Y型迷宫法对缺血再灌注7 d的大鼠进行缺血后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测定.结果 (1)TUNEL染色:假手术组48 h、72h可见个别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24h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再灌注48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h出现大量TUNEL阳性细胞,7d明显减少.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948.6±91.0)个vs(502.7±97.3)个,P<0.01].(2)认知功能变化: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 d大鼠学习能力降低,尝试次数明显增多(P<0.01).EPO治疗组尝试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习能力测试后24h记忆功能测定,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组成绩明显低下,EPO处理组可改善缺血造成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20.06±3.85)s vs(12.93±3.04)s,P<0.01].(3)p-PKB免疫组化染色: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6h即出现p-PKB明显表达增高,72h达高峰,7 d明显下降.EPO治疗组于再灌注6h、48h、72h、7 d,p-PKB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25.42±3.86)vs(11.64±2.13),P<0.01].(4)相关分析:TUNEL阳性细胞与p-PKB蛋白表达则呈负相关,而大鼠学习能力与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EPO能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EPO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神经细胞p-PKB的表达,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胱氨酸(Cystamine)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全脑缺血组(n=48)及全脑缺血治疗组(n=48),全脑缺血组和全脑缺血治疗组按照缺血再灌注时间点的不同再将大鼠随机分为6h、12h、1d、3d、5d、7d六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全脑缺血治疗组大鼠给予Cystamine腹腔注射(0.15mg/g),全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tTG表达水平的变化。另取5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全脑缺血组(n=24)及全脑缺血治疗组(n=24),全脑缺血组和全脑缺血治疗组按照不同时间点每个亚组4只,免疫印迹方法测定tTG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再灌注24h后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加,1、3、5、7d亚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缺血组相比,在1、3、5、7d相应时间点亚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治疗组海马CA1区tTG平均阳性细胞数于全脑缺血后12h开始下降,3、5、7d亚组均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治疗组海马tTG蛋白水平于缺血再灌注后1d开始降低,3、5和7d亚组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   Cystamine可以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tTG的表达,从而对神经元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R(+)-普拉克索[ R(+)-PPX]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活性氧自由基(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以及脑损伤的影响,探讨R(+)-PPX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寻找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大脑中动脉梗死组(MCAO组,n=10);MCAO+R(+)-PPX组[于MCAO前30 min一次性腹腔注射R(+)-PPX,剂量为1 mg/kg,n=10]。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肛温,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每组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24 h取脑组织行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并制作脑组织冰冻切片,采用H2DCF-DA染色法计数半暗带区ROS阳性细胞数目并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结果1)在MCAO手术过程中,Sham组、MCAO组和MCAO+R(+)-PPX组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肛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Sham组大鼠无脑梗死发生。缺血再灌注6 h及24 h,MCAO组、MCAO+R(+)-PPX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均比Sham组显著增加(P〈0.05)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P〈0.05)。再灌注6 h时,MCAO+R(+)-PPX组与MCAO组相比,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24 h时,MCAO+R(+)-PPX组脑梗死体积与MCA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Sham组大鼠脑内无缺血半暗带区。缺血再灌注6 h及24 h,MCAO组、MCAO+R(+)-PPX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域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及平均荧光强度均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P〈0.05)。再灌注6 h时,与MCAO组相比,MCAO+R(+)-PPX组的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及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24 h时,MCAO+R(+)-PPX组大鼠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及平均荧光强度与MCA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棕榈油(palm oil,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棕榈油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PO处理组。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2只大鼠,缺血再灌注组与PO处理组再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72 h、7 d等6个亚组,每亚组12只大鼠。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损伤体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转移电泳(westernblotting,WB)检测Bcl-2、Bax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O的保护作用。结果①TTC染色: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未见缺血失染区域,缺血再灌注组与棕榈油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后2h均未见明显的缺血失染区,在缺血再灌注6 h、12 h、24 h、72 h、7 d各时间点,PO处理组梗死质量百分比与对应的IR组数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O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梗死脑区质量百分比减少;②WB:缺血再灌注组及棕榈油组从再灌注6 h开始Bcl-2、Bax在半暗带区表达增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Bcl-2于缺血12 h达高峰,Bax于缺血24 h达高峰。各时间点PO处理组与相应缺血组相比,Bcl-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Bax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①棕榈油可以减小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缺血受损范围;②棕榈油能够增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作用,降低凋亡基因Bax表达作用,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lcleoprotein,hnRNP)A2/B1的表达变化与再灌注损伤时间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6、12、24、48h、72h在缺血侧大脑皮质四个区域hnRNPA2/B1含量变化,并与假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nRNPA2/B1表达量在脑缺血再灌注3h、6h、12h、24h明显下降(P〈0.01)。48h后,hnRNPA2/B1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hnRNPA2/B1可能在基因转录水平参与保护调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BMSCs-CM)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股骨骨髓作为供体来源制备BMSCs-CM。链脲佐菌素-烟酰胺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后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后血管再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单纯培养基对照组( DMEM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组(CM组)。术后2、24、48 h,CM组大鼠经尾静脉给予BMSCs-CM(10 ml/kg),DMEM组给予DMEM(10 ml/kg), NS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术后14天,分别比较3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和血管生成素-1( Ang1)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4天,CM组与其他2组相比,脑缺血半暗带区vWF阳性血管密度及阳性血管周长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S组、DME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组与其他2组相比,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Ang1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S组、DME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BMSCs-CM可促进2型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叶皂甙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h组、缺血3h再灌注3h/6h/12h/24h/48h/72h组、缺血3h再灌注β-七叶皂甙钠药物干预后3h/6h/12h/24h/48h/72h组等大鼠脑组织中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七叶皂甙钠干预治疗后,缺血组缺血侧凋亡阳性细胞减少。结论:七叶皂甙钠有明显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袁平  何晓英  李小刚 《重庆医学》2015,(10):1314-1316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成年健康 SD 大鼠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2 h 组(R2 h 组),缺血再灌注12 h 组(R12 h组),缺血再灌注24 h 组(R24 h 组)。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TRAF6的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定位 TRAF6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和 R2 h 组、R12 h 组、R24 h 组 TRAF6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AF6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细胞细胞质。结论大脑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活化的 TRAF6参与脑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4.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缺血时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梗塞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 h再灌注组和缺血2 h再灌注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将线栓插至颈总动脉(CCA),缺血1、2 h再灌注组分别于术后1、2 h行再灌注.用2% 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计算梗死灶体积,并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假手术组于再灌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为0分.缺血2 h再灌注组再灌注2、6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缺血1 h再灌注组(t值分别为2.546、3.000,P<0.05),再灌注24 h,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05).缺血1 h再灌注组与缺血2 h再灌注组于再灌注24 h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再灌注2、6 h时的评分(t值分别为-2.222、-2.778;-3.458、-4.447, P<0.05).再灌注24 h时,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塞灶体积/同侧大脑半球体积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择缺血1 h后再灌注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NDLIP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NDLIP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再灌注24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注前,NDLIP组左后肢无创性3次缺血5min/再灌5min,1次/d,连续3d;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不给予NDLIP.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榆测BBB内皮屏障抗原(endothelial barrier antigen EBA)、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的表达,并测量各组梗死体积.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I/R)EBA表达5.3±1.24,假手术组EBA表达15.2±1.0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NDLIP组EBA表达11.61±0.98,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组fibrinogen表达8.60±3.12,假手术组fibrinogen表达1.30±0.4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NDLIP组fibrinogen表达5.56±2.58,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减少(P<0.01);NDLIP组梗死体积(218.05±112.14)mm3,缺血再灌注组梗死体积(250.68±129.76)mm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NDLIP能显著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BA表达,降低BBB通透性,缩小梗死体积,对BBB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PO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各组动物分别于缺血15min再灌注6h、24h、48h、72h、7d断头取脑。鼠脑灌注及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用TUNEL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表达。另外再取24只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应用Y型迷宫法对缺血再灌注7d的大鼠进行缺血后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测定。结果(1)TUNEL染色:假手术组48h、72h可见个别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24h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再灌注48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h出现大量TUNEL阳性细胞,7d明显减少。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948.6±91.0)个vs(502.7±97.3)个,P<0.01]。(2)认知功能变化: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d大鼠学习能力降低,尝试次数明显增多(P<0.01)。EPO治疗组尝试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习能力测试后24h记忆功能测定,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组成绩明显低下,EPO处理组可改善缺血造成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20.06±3.85)svs(12.93±3.04)s,P<0.01]。(3)p-PKB免疫组化染色: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6h即出现p-PKB明显表达增高,72h达高峰,7d明显下降。EPO治疗组于再灌注6h、48h、72h、7d,p-PKB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25.42±3.86)vs(11.64±2.13),P<0.01]。(4)相关分析:TUNEL阳性细胞与p-PKB蛋白表达则呈负相关,而大鼠学习能力与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呈正相关趋势。结论EPO能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EPO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神经细胞p-PKB的表达,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是否有血管新生和突触新生,以及二者是否有一致性。方法采用动脉夹箝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立即处死组、24h组、48h组、3d组、7d组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突触素(SYP)表达的情况。结果VEGF对照组呈极低表达,缺血再灌注后阳性细胞数增加灰度值增强,48h达峰值,再灌注3d,表达呈下降趋势但仍在较高水平,再灌注7d有少量表达,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YP缺血再灌注后立即处死组、24h组SYP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48h,光密度值达峰值(P〈0.05),再灌注3d、7d阳性表达逐渐呈下降趋势,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和SYP早期的高表达有助于保护缺血半暗带,可能与血管新生和突触新生有关,血管新生与突触新生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大脑海马区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设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环磷酰胺处理组(T),以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处理组缺血后1h给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处理组和I/R组均于缺血后2h形成再灌注,每组均分为三个时间段(24h、72h和5d)分别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脑组织不同时段以及正常脑组织中海马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5d内,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GFAP在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多,缺血24h后即有表达,缺血再灌注72h后增多,5d后表达最高;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海马区GFAP表达减少(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GFAP表达。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5d内GFAP在海马中的表达与缺血时间呈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用环磷酰胺处理后GFAP表达明显减少,提示环磷酰胺对缺血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羟乙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羟乙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5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羟乙葛根素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ICAM—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12h、24h、48h脑组织ICAM—1的表达显著高缺血再灌注+羟乙葛根素组(P〈0.05),且核固缩细胞明显增多,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附壁和浸润明显;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的异常变化。结论 羟乙葛根素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ICAM—1的表达,有效地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e),单纯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缺血后处理模型组(MACO+postconditioning),每组12只大鼠.检测术后24 h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结果 缺血后处理组在缺血/再灌注后24 h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破坏的程度,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