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床旁X线摄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临床确诊NEC的患儿的床旁腹部X线征象和临床表现。结果:57例NEC患儿Ⅰ期15例、Ⅱ期22例、Ⅲ20例,均进行了1次或1次以上床旁X线摄片,X线影像示肠管扩张积气48例,肠管形态欠规则、肠间隙增宽39例,肠梗阻11例,肠壁积气21例,门静脉积气8例,腹腔游离气体18例。早产儿47例,极低体重儿(体重低于1500g)18例,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并置管引流者29例,仅腹腔穿刺引流者7例。结论:床旁X线影像足以诊断NEC,并且摄片方便、高效,有助于随时评估新生儿腹部肠管情况。  相似文献   

2.
程广 《中国妇幼保健》2014,(22):3690-3692
目的:探讨X线腹平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腹平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腹平片表现及分期:早期9例、占23.7%,主要表现为肠淤张、肠壁僵直和肠壁间隙模糊;典型期23例、占60.5%,主要表现为异常部位积气:肠壁、胃壁、肝门静脉;晚期6例、占15.8%,主要表现为气腹、腹腔积液及死亡。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腹平片具有其特征性,加深认识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帮助临床及时治疗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报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病例。回顾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死亡病例延误诊治原因有以下两方面:①对该病的认识不足;②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胀、呕吐、便血未及时与儿科沟通。认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目前NEC防治过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的小肠结肠炎 (Neonate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NE)当作新生儿的一种独立疾病被认识以来 ,国外已有大量报告 ,国内尸体解剖报告较少。本文收集自 196 8年至1990年经尸检证实的NNE 12例。现对该病的病理特点、临床和病因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急性起病 ,往往是以吸奶能力差、哭声低或不哭不动开始 ,逐渐症状明显。 8例曾做血培养 ,培养得白色葡萄球菌、腐败假单胞菌、铜绿色单胞菌各 1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 2例 ,大肠杆菌 3例 ;详见表 1。表 1  12例NNE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诊治的1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其中手术6例,保守治疗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经治疗和护理17例治愈,1例因有合并症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误诊率高、死亡率高,临床诊断及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主要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病情观察、贴敷疗法、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宋兵 《现代保健》2011,(13):34-35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认识,及时治疗,提高患儿生存率.方法 对2009年9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1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进行病因及症状分析,找出高危因素及早期征兆.结果 体重越低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临床症状越不明显,开始表现为纳差、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胃潴留,继而出现便血,腹壁发亮.主要高危因素为感染、喂养高渗奶液、宫内缺氧等;足月儿腹胀、肠鸣音减弱为早期症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与感染、窒息、红细胞增多因素有关.结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发生在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以及有宫内缺氧、感染病史的足月儿,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临床医生应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现将我院儿科新生儿病区1993年至1997年收治的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29例,女13例,胎龄<37周14例,37周~40周28例。入院时体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治疗与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方法,以减少NEC造成的病死率。方法运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在选择治疗药物之前,应先进行药敏测试,以确保合理用药。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静脉输入的方式为患儿提供营养。结果92例得以治愈,4例放弃治疗,4例治疗无效死亡,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4d。结论NEC发病时,往往病情较为严重,导致死亡的概率较高,所以应重视NEC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李保堂 《现代保健》2011,(21):158-159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相关危险因素,加深医护人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V设计胎龄、出生体重、围生期窒息等观察指标,通过调阅病历对26例确诊为本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NEC患儿中,早产儿21例(80.8%)、低出生体重儿18例(69.2%)、围生期窒息23例(88.5%)、延迟或人工喂养19例(73.1%)。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感染,等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病、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NEC好发于胎龄〈34周者,胎龄、体重、感染、喂养是NEC发病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减少早产儿尤其是胎龄〈34周的早产儿发生率、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适当延迟小胎龄儿喂乳时间及提倡母乳喂养是降低NEC发病率和改善预后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方法对本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这三年内收治的4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其接受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病情得到治愈出院的患儿有30例,12例经过治疗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其余3例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的程度不是十分明显,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1%;研究中还发现,早产儿、非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的发病率要明显地高于足月、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差异极其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十分的重要尤其是对早产儿而言,同时提倡母乳喂养是降低该病发生率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尽管新生儿的临床诊疗和护理等措施有所进步,但其未完全明确的发病机制仍是限制该疾病预后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节,Toll 样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过代谢组学发现NE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探索NEC的遗传易感性,明确贫血和肠道菌群失调与NEC之间的关系。通过对NEC发病机理的深入了解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疗。本文将对这些新的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徐晓霏 《工企医刊》2013,26(4):309-3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死亡率、减少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8年-2012年我院2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X线表现。结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X线表现主要有:肠曲充气不良,肠曲内小液平,肠曲扩张,肠壁增厚、内壁模糊,肠壁积气。结论 X线表现有助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明确诊断及分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声像图特征、临床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66例NEC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修正Bell-nec分级诊断标准及临床转归分组,观察并比较不同组别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①66例患儿经超声诊断符合率约93...  相似文献   

16.
文佑姣 《中国保健》2010,(3):117-1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因、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胎龄、围产期高危因素、感染、喂养是NEC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儿、防止窒息的发生、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合理喂养是预防和降低NEC发病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致病因素,并观察其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这5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治愈39例(78%),放弃治疗6例(12%),好转4例(8%),死亡1例(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与胎龄、体重及喂养方式相关,早产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足月儿(P<0.05),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中出生时体重<1 500 g患儿所占的比例大于出生时体重≥1 500 g的患儿(P<0.05),非母乳喂养的患儿所占的比例大于母乳喂养所占的比例(P<0.05)。结论:合理控制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提倡母乳喂养,早发现、早治疗并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特征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55例早产儿NE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NEC主要表现为腹胀、胃潴留和粪隐血试验阳性,起病以隐匿型多见,多伴有感染和围产期缺氧等合并症。[结论]早产儿NEC多见于有高危因素和人工喂养史的早产儿.临床上若出现喂养不耐受,需高度警惕NEC可能,尽早作有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情况。方法:选择8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胎龄将患儿分为早产组(胎龄<37周,54例)和足月组(胎龄≥37周,32例);依据体重将患儿分为低体重儿组(体重<2 500 g,56例)和非低体重儿组(体重>2 500 g,30例),回顾分析不同组患儿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86例患儿,其中早产儿54例,占62.8%;低体重儿56例,占65.1%。低体重儿组BellⅠ期构成比显著低于非低体重组(P<0.05)。早产儿组BellⅢ期构成比显著高于足月组(P<0.05);低体重儿组BellⅢ期构成比显著高于非低体重组(P<0.05)。主要临床表现排序依次为:腹胀者48例(55.8%)、便血者36例(41.9%)、呕吐者32例(37.2%)。原发疾病及并发症情况:肺透明膜病38例,肺炎35例,窒息45例,病理性黄疸56例,酸碱失衡53例,颅内出血20例,肠穿孔、腹膜炎23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治愈率显著低于足月儿和非低体重儿(P<0.05),而死亡率显著高于足月儿和非低体重儿(P<0.05)。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1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2早产儿、低体重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3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便血及呕吐等。胎龄是影响NEC预后的重要因素,产、儿科加强合作尽可能地减少早产;对于不可避免的早产,力求早发现以获取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特征。方法: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儿平均胎龄为33.46±3.73周,平均体重2460.00±750.00 g;2例胎膜早破,7例新生儿窒息;30例人工喂养,6例母乳喂养,4例未开奶;伴有呕吐、腹胀、便血等胃肠道症状,同时存在呼吸暂停、发热等全身非特异性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属于非特异性;27例接受保守治疗,其中12例治疗24~48 h无效后接受手术治疗,13例直接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例腹腔穿刺异常,8例消化道穿孔,3例弥漫性腹膜炎,共3例死亡。结论:新生儿NEC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病情进展快,预后往往不佳,重视腹部X线检查及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监测对改善NEC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