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肺类癌引起的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4~2009年经病理证实的13例支气管肺类癌引起的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就诊时的平均年龄35.4岁,就诊时的病程为19.9±18.3个月(1.3~60个月),从初诊至发现肺部占位的时间为15.6±36.1个月(1.0—132个月)。11例(84.6%)患者存在低血钾(2.60±0.61mmol/L)。4例(30.8%)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11例(91.7%)患者初诊时进行了肺CT检查发现了肺部病变。肿瘤平均直径为2.1cm。结论支气管肺类癌是导致隐性异位ACTH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但在临床上有时与库欣病很难鉴别。因此对于ACTH依赖的库欣综合征应常规筛查肺部病变,对可疑病例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肿瘤定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小视野靶扫描技术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患者各60例,分别纳入胰腺炎组和胰腺癌组。使用CT小视野靶扫描技术检查比较分析2组胰腺大小及部位、形态改变、胰腺病变部位密度改变及强化方式。比较2组血清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并评估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胰腺癌组和胰腺炎组患者胰腺大小(χ2=12.150,P<0.001)、病变部位(χ2=15.345,P<0.001)和形态改变(χ2=21.558,P<0.001)、密度改变(χ2=22.781,P<0.001)及强化方式(χ2=6.359,P=0.0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患者胰腺弥散性大率、胰头病变率、改变率、等密度率和强化率均高于胰腺炎组(χ2=12.150,P<0.001;χ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NSI)在胸外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肺部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87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作为干预组,患者术后接受NSI控制下的健康指导,肺部功能锻炼,活动指导等护理;将2018年1月至5月的5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肺部功能恢复情况、活动耐量、肺部感染情况、胸腔引流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干预组术后镇痛泵应用率低于对照组(χ2=134.659,P<0.001)。干预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χ2=38.715,P<0.001;χ2=156.684,P<0.001)。干预组肺部功能恢复情况、活动耐量、胸腔引流情况、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χ2=14.798,P<0.001;χ2=84.577,P<0.001;χ2=124.586,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在背部弹力纤维瘤(E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ED患者,均实施肿瘤切除术,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ED。比较US、CT和MRI等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和测量精准度。结果 纳入的69例患者共94处病变,经US检查的39处肿物中有6处诊断为ED,诊断准确率15.38%;经CT检查的44处肿物中有10处诊断为ED,诊断准确率22.73%;经MRI检查的68处肿物中有34处诊断为ED,诊断准确率50.00%。US、CT和MRI术前诊断准确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33,P<0.001)。MRI术前诊断准确率高于US、CT(χ2=12.687,P=0.001;χ2=8.331,P=0.004),而US与CT术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6,P=0.397)。US、CT、MRI检查测量误差值分别为0.15±0.09、0.11±0.06、0....  相似文献   

5.
<正>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66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老年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总结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166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2例,女性74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4.23±2.31)岁;病程189岁,平均年龄(74.23±2.3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2.34±0.91)年。胃癌21例,肺癌56例,直肠癌17例,结肠癌8例,肝癌2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放射性硫胶体(S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入组和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4~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1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行99Tcm-SC SPECT/CT联合术中蓝染法定位SLN,以联合法(SPECT/CT+蓝染法)检出结果为标准,比较单纯平面显像、蓝染法、SPECT/CT 3种方法对SLN的检出率,并对所有检出的SLN送病理检查。组间SLN检出率(以病例数分析)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SLN检出率(以淋巴结数分析)的比较及SLN病理阳性率的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 结果以联合法(SPECT/CT+蓝染法)检出结果为标准,从病例数角度分析,平面显像、SPECT/CT及蓝染法的SLN检出率分别为91.53%(108/118)、97.46%(115/118)和97.46%(11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SPECT/CT及蓝染法的SLN检出率高于平面显像(χ2=5.143、5.143,P=0.023、0.023)。从淋巴结数的角度分析,平面显像、SPECT/CT及蓝染法的SLN检出率分别为61.72%(158/256)、96.88%(248/256)和95.70%(245/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072,P<0.001),SPECT/CT与蓝染法的SLN检出率也高于平面显像(χ2=90.000、87.000,P<0.001)。对于腋窝区SLN,平面显像、SPECT/CT及蓝染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4.44%(154/239)、96.65%(231/239)和100.00%(239/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12,P<0.001),SPECT/CT与蓝染法均高于平面显像(χ2=77.000、85.000,P均<0.001),蓝染法高于SPECT/CT(χ2=6.125,P=0.013)。对于非腋窝区SLN,平面显像、SPECT/CT及蓝染法的检出率分别为4/17、17/17和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39,P<0.001),SPECT/CT高于平面显像及蓝染法(χ2=11.077、9.091,P=0.001、0.003)。SPECT/CT与蓝染法检出的SLN病理阳性率分别为24.22%(62/256)和21.09%(54/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00,P=0.061)。对于腋窝区淋巴结,蓝染法比SPECT/CT多发现8枚,其中3枚SPECT/CT阴性的淋巴结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宏转移,另5枚均为非转移淋巴结。对于非腋窝区淋巴结,SPECT/CT比蓝染法多发现11枚(3枚内乳淋巴结,5枚胸肌间淋巴结,3枚乳腺内淋巴结),病理证实9枚微转移淋巴结,2枚宏转移淋巴结。 结论SPECT/CT的应用能够更精确地指导SLN活组织检查定位,而且在提高病理阳性SLN的检出率,尤其是探测非腋窝SLN方面,SPECT/CT较蓝染法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l4年间经病理证实的39例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39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19例,病灶位于胃17例,位于十二指肠8例,位于空肠11例,位于回肠3例。其中20例为近5年检出。39例患者中,仅8例术前获得病理确诊,其余31例均为术后病理确诊。11例行内镜下切除,28例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根据病变位置和大小而定。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吻合口漏1例。随访6218个月无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消化道异位胰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对术前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治疗方式可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完整切除病灶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血清TG、Claudin-1水平,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同组术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CD3+、CD4+及CD4+/CD8+数值均升高(观察组:t=16.830,P<0.001;t=22.680,P<0.001;t=29.480,P<0.001;对照组:t=10.350,P<0.001;t=19.480,P<0.001;t=13.630,P<0.001),且观察组术后均高于对照组(t=7.646,P<0.001;t=3.276,P=0.002;t=21.389,...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脑转移瘤的临床特征,CT诊断与手术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40例脑转移瘤。男女比为28:12,平均年龄54.5岁,平均病程l—6月,表现为颅内高压,癫痫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胸片与肺部CT阳性率77.5%;43次手术共切除49个病灶,术后22例随访,生存期平均11个月。分析认为:脑转移瘤病程短;50岁以上男性为高危因素,肺部CT是其与胶质瘤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若病人全身情况允许,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T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诊断为NETTs的患者6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入组69例患者主要为男性(78.3%),中位年龄为53岁,中位总生存期(OS)为49.5个月,病灶直径中位值为6.85 cm,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胸部不适(42.1%)。单变量分析显示,Ki-67指数(χ2=15.817,P<0.001)、病理分级(χ2=18.440,P<0.001)、病理分期(χ2=8.666,P=0.004)和是否手术(χ2=6.026,P=0.014)与患者OS有关。多变量分析显示,病理分级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7.133,95%CI:2.183~23.306,P=0.001)。手术是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因素(P=0.009)。结论 NETTs是罕见恶性肿瘤,手术可以改善患者PFS,低病理分级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共治疗29例患者76处脊柱转移瘤病灶,男11例,女18例,年龄30~82岁,平均63.7岁。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有脊柱转移瘤。临床伴有明显持续性骨痛,症状持续时间为1~18个月,平均5.2个月。29例患者76处脊柱转移瘤病灶均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疼痛强度的变化情况、患者的止痛药使用评分并行SF-12健康状况调查。结果29例患者76处病灶手术顺利完成。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5.0~9.6,平均7.8±1.3减少为治疗后的2.8~5.5,平均3.9±0.9(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治疗前的3~4,平均3.3±0.4,减少为治疗后的1~3,平均1.9±0.8(P〈0.01)。SF-12健康调查评分治疗前为-17~-34,平均-29.1±4.3,治疗后为-15~-33,平均-22.6±3.8(P〈0.05)。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7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满意。结论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可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适形放疗(IMRT)中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对靶体积及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例临床分期为ⅢA、ⅢB期的初治NSCLC患者,分别依据单纯增强CT图像和同一固定体位下PET-CT与CT融合后的图像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分别比较两种影像资料下所勾画的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PTV)体积;在PTV的处方剂量达60 Gy/30次时,比较两组放疗计划中双肺的肺受照5 Gy以上剂量的肺体积(V5)、肺受照20 Gy以上剂量的肺体积(V20)及肺受照射的平均剂量(MLD)。结果 30例患者在PET-CT融合组中勾画的GTV体积为(248.39±94.80)cm3,低于单纯CT组的(311.22±99.1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TV的基础上外扩得到PTV,30例患者在PET-CT融合组中的PTV体积为(356.68±92.73)cm3,低于单纯CT组的(433.58±107.8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V处方剂量达到60 Gy/30次时,30例患者在PET-CT融合组中双肺V5、V20、MLD分别为(51.26±10.50)%、(25.71±5.17)%、(1595.27±148.24)cGy,均低于单纯CT组的(56.41±9.55)%、(29.09±4.10)%、(1693.59±100.60)c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能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改善靶体积并降低正常肺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普通X线模拟定位、CT定位以及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3DCRT)协同化疗的疗效、副反应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共645例,分别接受普通X线模拟定位(普放组)、CT定位(适形组)和PET/CT定位(PET/CT组)放疗;后加速超分割放疗为放疗40 Gy后缩野针对残存病灶1.5 Gy/次,2次/d,共21~30 Gy,总剂量为61~70 Gy;协同化疗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紫杉醇类、长春瑞滨、依托泊甙等化疗4~6个周期(21~28d为1个周期);随访并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副反应和预后。结果 PET/CT组的平均GTV与PTV体积分别比普通CT组小(2.9±1.3)cm3、(9.1±2.8)cm3;适形组与PET/CT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普放组(均P〈0.01);各组中放疗剂量超过65 Gy者疗效优于不足65 Gy者,后加速超分割放疗的有效率高于常规分割放疗,适形组的咽和食管、肺和气管的1~2级早期放射反应均高于PET/CT组(均P〈0.05);适形组与PET/CT组的1~3年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均高于普放组(均P〈0.01);普放组死于原发灶未控、复发以及放射性肺炎的比例高(均P〈0.05);PET/CT组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复发率最低(均P〈0.01)。结论 CT定位与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副反应,剂量超过65 Gy、后加速超分割放疗疗效好,以PET/CT定位为最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效6个月后疾病进展的患者,应用原药继续治疗的临床表现、生活质量(QOL)及后续生存时间。方法 吉非替尼250mg/d治疗NSCLC有效超过6个月后疾病进展的患者继续原药治疗为试验组(n=39),6个月后未进展的患者继续维持治疗为对照组(n=49),采用卡氏行为状态评分(KPS)及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数量表(FLIC)评价两组患者的QOL,并比较试验组不同进展部位对后续生存时间的影响及初始进展至加速进展与加速进展至死亡两个时间段的QOL。结果 试验组患者初始进展KPS及FLIC量表评分维持进展前水平的时间为1.0~24.0个月,中位时间6.0个月,直到死亡前1~3个月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76,P=0.329;Z=-0.029,P=0.977)。试验组初始进展至加速进展与加速进展至死亡两个时间段的KPS评分分别为(85.00±7.31)分和(48.00±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LIC量表评分分别为(121.24±18.16)分和(75.57±2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试验组中,靶病灶进展和非靶病灶进展的后续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0个月和1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NSCLC有效6个月后进展,原药继续治疗在一段时间内仍可能获益,特别是对仅出现非靶病灶进展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刘瑛  吴宁  邹霜梅  郑容  张丽  梁颖  张雯杰  赵平 《癌症进展》2012,10(3):306-312
目的分析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18F-FDG PET-CT表现,提高对肺结核PET-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在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的PET-CT表现。27例行双时像显像。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所有病例通过组织学或诊断性治疗证实。结果 31例肺结核(均径≤4.0cm)均为周围型肺结节,23例有分叶,27例有毛刺,27例有胸膜牵拉,13例有小卫星灶。肺结核病灶的SUVmax常规为3.87±3.20,SUVmax延迟为4.10±2.94,△SUVmax为0.97±1.02,RI为28.92%±32.11%。肺结核病灶的SUVmax与其均径呈正相关(r=0.816,P<0.01),且在不同大小病变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大淋巴结的平均短径为(1.52±0.41)cm,肿大淋巴结的SUVmax明显高于非肿大淋巴结(P<0.01)。15例患者的淋巴结为高密度,淋巴结的SUVmax在高密度淋巴结组与非高密度淋巴结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病灶,形态学表现和摄取程度可与周围型肺癌相似,但较少伴有淋巴结肿大,当病灶中央出现摄取分布稀疏区以及病灶周围有小卫星灶时,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iR-126在肺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癌细胞周期调控的关系,并分析miR-126表达对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肺癌细胞株A549和49例临床肺癌手术标本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126的表达;A549细胞转染miR-126表达载体,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26表达对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分析方法比较miR-126高、低表达组之间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差别。结果A549肺癌细胞miR-126低表达(2.10±0.67),转染miR-126表达载体后,miR-126表达升高(12.33±1.67);转染miR-126后96小时,A549细胞存活率为(68.33±6.67)%,明显低于亲本A549细胞(105.33±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亲本A549细胞比较(G0/G1期:37.48±3.28;S期:62.03±5.23),转染miR-126的A549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53.67±6.06),S期下降(43.2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癌组织miR-126表达水平(12.41±4.34)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23.29±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26高表达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1,P〈0.001)。结论 miR-126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肺癌治疗的可选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胸部肿瘤扫描中双源CT双能量方法虚拟平扫及双能量碘分布图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8例患者胸部肿瘤性病变的CT及临床资料.比较双能量组经处理得到的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相关指标,比较双能量组经处理得到的碘分布图强化CT值与常规组人工测量强化值对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度.结果 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2±0.52)、(4.71±0.46)分(t=2.319,P> 0.05),图像噪声分别为(8.10±1.16)、(7.30±1.06) HU(t=5.246,P< 0.05),有效剂量分别为(5.18±0.96)、(5.55±1.18)mSv(t=4.005,P<0.05).碘分布图CT值与净强化CT值有良好相关性.结论 虚拟平扫图像对肺部病变显示良好,可满足诊断要求,有代替胸部常规平扫的潜在价值.双能量碘分布网反映血供的能力更直接、更敏感,可以定量表达病灶的强化程度,为临床肿瘤病变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介入治疗10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35—68岁,治疗前后测量梗阻流人端血管内压力。结果:所有患者接受了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流入端测得静脉压力在开通前为(27.0±6.2)cmH2O,开通后为(14.5±3.2)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10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行介入治疗可以迅速解除梗阻,恢复血流通畅,降低梗阻远端静脉的压力,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PET/CT 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部病灶18F-FD G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病灶短径以及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以评估SUVmax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127例行18-FD GPET/CT显像的肺部占位患者,在PET/CT图像上测算肺部病灶的SUVmax值及最短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和良性组的短径与SUVmax之间分别均呈正相关;肺癌组与良性组的SUVmax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2),但两组短径无统计学差异(P=0.0938);鳞癌组与腺癌组的短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9);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之间的SUVmax及短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8932;P=0.6355).[结论]18F-FDG PET/CT SUVmax可以作为肺部病灶良恶性诊断的有效指标,有助于肺部病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食管癌的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60例食管鳞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 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针对残存肿瘤病灶放疗至总剂量60~70 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 PET/CT组的平均GTV体积、左肺照射体积、右肺照射体积、脊髓照射体积分别比普通CT组小(5.1±1.1)cm3、(27.7±24.6)cm3、(27.9±42.3)cm3、(0.4±0.4)cm3,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随访8~37个月,PET/CT组和普通CT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0%、56.7%、43.3%和66.7%、53.3%、36.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65,P=0.421);PET/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0.4个月,普通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1.0个月,两者差异无显著性(t=0.41,P=0.682);PET/CT组和普通C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7%、60.0%、46.7%和73.3%、56.7%、36.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1.37,P=0.244);PET/CT组早期气管、食管、肺的Ⅰ、Ⅱ级副反应低于普通CT组(P均〈0.05);晚期放射反应相近,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多因素分析表明,在年龄、性别、病变长度和部位等因素中,病变位于胸上段、髓质型和蕈伞型、病变长度≤5 cm、无淋巴结转移、T早分期病变预后较好(P均〈0.01)。结论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减轻正常组织的早期放射副反应,胸上段以及髓质型或蕈伞型的早期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