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男性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保护性约束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根据患者病历记录、保护性约束观察记录单进行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保护性约束使用率,保护性约束总人次、总时间、平均每人次约束时间,入院当天约束比率及保护性约束的原因。结果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男性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总时间分别为5 364 h和2 231 h,保护性约束总人次分别为452人次和480人次。保护性约束使用率、平均每人次约束时间与精神卫生法实施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平均每人约束次数较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增加(P〈0.01)。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因不合作外走、行为紊乱约束保护的患者例数与实施前比较减少(P〈0.05);因暴力攻击、自杀自伤因素进行保护的患者例数较实施前增加(P〈0.05)。结论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对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降低住院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率,防止保护性约束的滥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心理需求,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在患者入院时对300例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48.7%的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可能接受的保护性约束无心理准备,初诊患者家属比复诊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目的认识更为不足(P〈0.01);患者家属的文化水平越高,对精神病患者约束期间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心理需求越多(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识不足,有必要及时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护理知识,规范约束护理,满足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约束中的人性化措施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中的人性化措施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需要保护性约束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约束中使用人性化措施,加强基础护理,维护患者自尊、重视倾诉和沟通,避免不良语言刺激,满足其合理要求,确保生理、心理满足而舒适;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护性约束,并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良好,约束后患者躯体影响小,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5.6%,护患纠纷和投诉为零。结论保护性约束中的人性化措施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OEC管理模式对衰退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08年6月实施OEC管理模式前衰退期住院精神患者100例为对照组;2008年7月~2010年6月实施OEC管理模式后衰退期住院精神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比较OEC管理模式前后患者的自护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OEC管理模式让每位护士的工作业绩一目了然,促进了优质护理,使衰退期住院精神患者在进食、洗澡、穿衣、修饰、如厕、日常活动等方面自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EC管理模式对衰退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护能力有明显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发病情况,为精神心理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9月到我院心理科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确定诊断等资料进行调查,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3年度精神疾病患者数分别为1396例、1617例、1793例、1567例,就诊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2010~2013年初次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有6373例,高发年龄段为40~50岁;经检验精神疾病发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民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疾病的住院患者逐年增多,住院病人年龄呈现年轻化,中青年人群可能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医患双方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权益的态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患者与医务人员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权益的不同态度。方法 应用有关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权利的态度问卷 ,对 5 1名医务人员和 87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分别进行调查。结果 单项分比较中 ,患者组与医务人员组在强制服药、强制治疗、强迫参加病房活动、拒绝服药、自己决定出院、穿病员服、患者要求特殊治疗及患者参与治疗方案等项目上存在差异 (P <0 0 5 ) ;而在因子分比较中 ,两组在患者权拒绝治疗及决定治疗方案与出院这两项因子上存在不同看法 (P =0 0 0 0 )。结论 在对待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权益的态度上 ,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 ,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调和。  相似文献   

7.
<正>抑郁症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4倍,学者开始对抑郁症性腺轴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本文通过研究首发和复发男性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探索抑郁症与性激素的相关性。1对象和方法患者组为2014年至2015年在我院住院的男性首发、复发抑郁症患者。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45周岁;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或既往患有其他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状况及其对社区康复的服务需求。方法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及自拟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需求问卷对159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1.83%的患者存在社会功能缺陷,问卷各维度的总缺陷率前三位分别为:责任心与计划性(90.6%)、社会性退缩(84.9%)、住院的职业技能(76.1%);社区康复需求调查显示64.8%的患者对电话随访有较高需求,79.2%的患者对药不良反应及处理需求较高,55.3%的患者对社交技能训练项目有较高需求。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改善迫切需要完善的社区精神卫生康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原因,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伤害事件登记表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及事件发生时间及原因、受伤害人信息及受伤情况和过程,通过对事件的调查,对医疗、护理记录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结果 40名医务人员中共发生攻击事件30人次,被攻击6次及6次以上的4名,被攻击4次的15名,被攻击1次的30名;60名家属被攻击。有攻击行为的患者100例,其中精神分裂症67例,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8例,心境障碍16例,神经症4例,酒精依赖1例,边缘性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2例,偏执型人格障碍2例。结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与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疾病种类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医护人员相关;了解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为寻找减少攻击行为的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精神药物超说明书使用现状,为制订我国精神科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精神科出院的非器质性睡眠障碍住院患者,采用精神科超说明书用药调查表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依据药品说明书依次判定每例患者所用精神药物在用药适用证、适应人群、用药最高剂量、用药途径等方面是否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统计分析患者各种类型超说明书用药比例。结果共入组患者294例,超说明书总体使用率为70.1%(206/294),超适应证使用率为68.4%(201/294),超人群使用率为14.3%(41/294),超剂量使用率为5.4%(16/294)。结论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精神药物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较为普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逐步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施玩偶干预方法对精神疾病患者临床护理的疗效和作用。方法 将2017年 4—10月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61例女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30 例、 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玩偶干预方法,干预期3周。使用护士 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NOSIE 结果分析显示,干预3 周试验组的社会兴趣(20.67±5.81)分、迟缓(M=6)分及抑郁(M=4)分症状较对照 组社会兴趣(15.16±7.17)分、迟缓(M=2)分及抑郁(M=2)分症状显著改善(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GCQ 评分为(87.07±9.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81±7.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玩偶干 预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和社会兴趣,降低患者迟缓和抑郁的程度,对改善精神疾病患者临 床护理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设为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将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机梗死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住院期间发生肠梗阻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可能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相关因素有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精神疾病种类、腹腔手术史、伴有基础疾病.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肠梗阻有某些危险因素;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通过电子住院信息系统收集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所有住院年龄≤18岁且确诊为精神疾病的患者的临床、人口学和出院当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入组626例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出院时93例(14.9%)患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92例(14.7%)患者接受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441例(70.4%)患者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233例)、抑郁症(124例)、精神分裂症(108例)是诊断频率最高的三种精神疾病,其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为别为94.0%、74.2%和99.1%。使用频率最高五种抗精神病药物依次为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和帕利哌酮;双相障碍和抑郁症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精神病药物为喹硫平,精神分裂症最常使用奥氮平;儿童组患者最常使用阿立哌唑,青少年组患者最常使用喹硫平;男性患者最常使用奥氮平,女性患者最常使用喹硫平。儿童组患者阿立哌唑、利培酮和喹硫平剂量显著低于青少年组,男女两组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部分住院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在出院时接受单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诊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种类不同,不同年龄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种类、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15.
护理记录是患者住院期间的客观记录,是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及处理医疗纠纷中的重要资料和法律依据。为了全面了解我科护理记录质量情况,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减少因病历缺陷引起的纠纷,质量管理小组对我科2007--2009年出院的神经外科患者病历进行了检查,对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预防护理记录缺陷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精神科患者家属落实护理告知、知情同意制度,以减少护患纠纷。方法选取精神科住院患者家属5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90例及对照组260例。实验组在入院后对其进行5个主题23个条目的护理告知,知情同意;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入院宣教。结果实验组共发生护患纠纷69例,对照组共发生护患纠纷135例。结论护理告知、知情同意制度的落实,可减少护患冲突,降低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原因,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伤害事件登记表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及事件发生时间及原因、受伤害人信息及受伤情况和过程,通过对事件的调查,对医疗、护理记录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结果40名医务人员中共发生攻击事件30人次,被攻击6次及6次以上的4名,被攻击4次的15名,被攻击1次的30名;60名家属被攻击。有攻击行为的患者100例,其中精神分裂症67例,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8例,心境障碍16例,神经症4例,酒精依赖1例,边缘性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2例,偏执型人格障碍2例。结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与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疾病种类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医护人员相关;了解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为寻找减少攻击行为的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神经外科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不断发生,根据2002-09月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护理记录是医疗机构向鉴定委员会必须提供的客观材料之一[1];同时护理记录是否规范、及时、完整、准确,影响到整份病历的质量,也是护理工作质量优劣的充分体现.为全面了解我科护理记录质量情况,对我科2006-01-12,603份神经外科护理记录进行分析,对存在的缺陷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就是限制患者的紊乱行为,以保障患者和他人的安全,防止周围财物受损,保证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心理学知识的增加,约束给患者可能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伤害以及可能导致的医患矛盾已引起医学界学者的广泛重视.为了使护理同行进一步了解并规范约束程序,笔者就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方式的动态变化,为精神病专科医院规范、合理处方精神药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时点调查法和自制病例收集表,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12月1日对上海市民政系统所有3家精神病医院全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住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将3年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药物种类选择方面,近3年来民政精神病医院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氯丙嗪已从2009年的第1位下降至2011年的第3位,氯氮平和利培酮则分别升至前2位,但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数量不多;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和心境稳定剂使用频率逐年升高,以氯硝西泮和阿普唑仑使用人数最多;在治疗方式选择方面,以单药治疗为主,占60%以上,联合用药不足25%。药物使用剂量均在合理范围之内,低于同类报道。结论: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用药正在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转变,以单一用药、剂量偏小为主,这一趋势符合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期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