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开发重症监护室可视化镇静镇痛评估工具,探讨其在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镇静镇痛护理管理小组,以智能移动设备为载体,形成基本信息评估、疼痛评估、镇静评估、谵妄评估及自动生成记录与提醒5大流程版块,从而实现镇静镇痛的可视化评估.2020年10月—12月正式在临床启用,与2019年同期镇静镇痛...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以来,七氟醚具有吸收和恢复快、血气分配系数低及小刺激性等优点,是运用于临床的吸入全身麻醉新型药,而芬太尼是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为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产生快,但时间持续较短,运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同时也运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因此,运用二者麻醉复合兼具了七氟醚的苏醒恢复快及芬太尼的强效镇痛的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医护人员应用两者复合的可行性,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重症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已成为重症医学的常规手段。对患者实施镇静、镇痛治疗的过程中,护士要了解镇静、镇痛药的作用、副作用,评估用药效果,加强临床监护及护理。  相似文献   

4.
对于重症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采用镇痛与镇静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从而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本文对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治疗的特点进行了评估,并对其监测展开了分析,为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治疗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灵  杨勇灵 《现代保健》2011,(27):173-175
目的研究ICU患者的处理对相邻床患者的影响,探讨对ICU患者的镇静镇痛及重要性。方法在接收处理ICU患者时,把所处理患者的床旁患者分为充分镇静镇痛(Ramsay〉3分)或昏迷组和清醒或意识轻微改变的患者(Ramsay≤3分)组,观察其邻床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血糖、焦虑、睡眠障碍、谵妄、躁动、恐惧、WBC、自觉症状、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基础代谢率、机体免疫等的变化,思考ICU患者的处理对相邻床患者的影响。结果昏迷或充分镇静镇痛患者上述观察结果未见明显变化,清醒或意识轻微改变的患者上述情况明显变化,焦虑、恐惧、睡眠剥夺等发生率高,血糖增加,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增加,基础代谢率增加,应激反应增加,受到影响的患者ICU住院时间延长。结论ICU患者的处理对相邻床患者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相邻床患者的重视,减少各种各种原因对ICU患者康复的影响,需要加镇静镇痛,清醒的患者亦需要镇静镇痛,使其不感知或者遗忘在ICU病房的多种痛苦,达到更好地救治患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药物,由于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叙述其在临床相关作用及临床麻醉、产科镇痛、术后镇痛、ICU镇静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病人硬膜外镇痛(PCA)因其具有良好镇痛,解除病人焦虑和减轻病人应激反应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吗啡因其镇痛效果确切而常作为术后镇痛的首选药物,但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令病人痛苦不堪.为此,以往多用氟哌利多防治,但该药有强镇静和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观察昂丹司琼、氟哌利多硬膜外用药时的抗恶心、呕吐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3例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观察其效果并分析具体的护理措施与方法。结果:本次实验研究的63例患者中死亡(包括自动出院)的患者有5例,其余患者均顺利适应呼吸机,且镇静镇痛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相关的不良后果。结论:在为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镇痛治疗的过程中良好护理方法的运用,可以促进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促进了患者的更好康复,值得予以广泛地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明  祝小娟  田明 《现代保健》2014,(19):57-59
目的:对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更适合小儿术后镇痛的药物。方法:以2012年9月-2013年9月的120例手术患儿为对象。将他们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S组和F组。以舒芬太尼作为S组术后小儿镇痛的药物,F组小儿术后镇痛药物为芬太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48 h内各个时点的数据,并对其HR及MAP情况、镇痛效果、镇静效果、并发症情况、家长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在术后小儿镇痛中的镇痛及镇静效果较好,小儿父母的满意程度高且并发症较少。结论:舒芬太尼的镇痛、镇静效果好,并发症情况发生较少。临床上应将舒芬太尼作为小儿术后镇痛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产科病人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将300例妇产科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用PCIA及单次肌注哌替啶50~100mg,观察两组病人痛疼及镇静效果。结果 PCIA组镇痛效果的有效率为99.1%,镇静满意率为85.2%;哌替啶组的镇痛效果有效率为67.2%,镇静满意率为56.3%。两组镇痛及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病人手术后使用PCIA不仅病人更加舒适,而且事实上减轻了不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正>辅助检查是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依据的有效手段,在我院儿科常见的辅助检查有CT、心脏彩超、心电图、脑电图、听力筛查等,检查前都需要镇静或制动,但婴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在检查过程中常常哭闹、躁动,不能配合检查。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在儿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我们对水合氯醛口服和灌肠2种给药途径对婴幼儿的镇静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2.
郑晖  杨红梅  唐明富  温渝 《现代保健》2011,(22):127-128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行无痛分娩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足月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镇痛组(Ⅰ组)和未行镇痛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观察分娩过程中产妇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胎心率FHR、及胎儿娩出后1、5 min时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都比较平稳.镇痛组产妇在宫口开到4~6 cm时的镇静评分升高,VAS评分明显降低.两组的FHR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雷米芬太尼可安全用于无痛分娩,镇痛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宋晓启  魏万宏    李莹 《现代预防医学》2020,(8):1447-1450
目的 分析儿科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儿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河南省522名儿科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力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 60.7%的儿科医护人员在过去1年内曾遭受职业暴力。儿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的各领域中,生理领域得分为(12.09±2.30),心理领域为(11.98±2.33),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分别为(12.84±2.00)和(10.32±2.57)。回归分析显示,儿科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力频度对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β = - 0.222,P<0.001)、心理领域(β = - 0.181,P<0.001)、社会关系领域(β = - 0.112,P = 0.014)、环境领域(β = - 0.289,P<0.001)均有消极的预测作用。结论 儿科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力的风险高,是儿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水平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并掌握儿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医院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3—5月通过基本信息问卷、职业倦怠量表对我院4个院区的儿科192名医护人员开展调查,基于结果评估儿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分析职业倦怠有关影响因素。结果通过调查,192名医护人员中83名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43.23%,以轻度为主;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值夜班、用工性质及工作年限是儿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儿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医院管理者应掌握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小儿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感,稳定医护队伍。  相似文献   

15.
分娩镇痛的方法有很多种,安全有效是基本要求。减轻分娩疼痛方法分为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药物镇痛又分为静脉镇痛和椎管内镇痛。椎管内麻醉药物输注是当前分娩镇痛的主流,有效率达到95%以上。随着"无痛分娩中国行"的大力倡导,无痛分娩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出现。椎管内麻醉药物输注分娩镇痛不同于普通椎管内镇痛,麻醉操作及局麻药和(或)镇痛药影响母体和胎儿两个方面。麻醉操作及不同麻醉药物的使用对产科医护人员观察产程产生干扰,母体生理状态的改变和麻醉药(或)镇痛药通过胎盘转移都可能对新生儿(胎儿)的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就近几年开展椎管内输注分娩镇痛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问题及椎管内分娩镇痛时产妇种种担心和临床医护人员疑问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现在儿科的患者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小孩一旦生病,家长情绪焦虑,心情急切,在求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以及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医疗、护理纠纷也较多,满意度一直得不到提升。我院儿科从今年4月开始开展儿科特色服务,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现将相关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组织活检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行组织活检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地佐辛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镇静镇痛评分、呻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不良记忆的发生率,并记录局麻药的使用情况。结果地佐辛组生命体征平稳,镇静镇痛良好,不良反应及局麻药的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可安全用于局麻下组织活检手术中的辅助镇痛、镇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顽固性癌痛的镇静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顽固性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本次研究标准抽选出60例进行研究,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纳入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麻醉药物,实验组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根据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种麻醉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顽固性癌痛的镇静中,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降低患者的痛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NT)用于指导术后保留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治疗的可行性,比较NT指导的镇静治疗与传统临床评分指导的镇静治疗之间在镇静效果及停药后清醒时间的差别。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非神经外科手术,术前神志清醒的术后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NT组(52例)及临床评分组(56例)。NT组应用NT指数评估镇静深度;临床评分组应用镇静一躁动评分(SAS)评估。两组患者均静脉泵注丙泊酚及咪迭唑仑镇静,芬太尼镇痛。NT组根据NT评分随时调整镇静药物用量,临床评分组每小时进行一次SAS评分,根据SAS评分调整用药。每小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NT指数和SAS评分,躁动发生情况、停药后清醒时间。结果NT纽镇静期间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临床评分组,停药后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临床评分组。结论NT可以用于指导术后患者的镇静治疗。并能比传统方法更好的控制镇静深度并缩短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20.
金云霞 《工企医刊》2008,21(6):32-33
布托啡诺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主要激动k受体,对u受体没有激动作用,对δ受体的活性很低,其镇痛效应强,镇静时间久,呼吸抑制和药物依赖发生率低,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工作中。为了探讨布托啡诺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效果及特点,以及与芬太尼相比较在镇痛作用及副作用方面的区别,作者设计了一个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别观察布托啡诺及芬太尼在腰椎间盘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