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从失言识别和信念理解两个维度出发,探究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理论能力损伤的认知特点.方法 在41名早发性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0名正常青少年(对照组)被试中进行失言识别任务(faux pas recognition task)和心理理论图片(ToM-PST)任务,测定早发性分裂症患者在完成有关社会认知任务时的认知特点.结果 ①在失言情景识别测试中,患者组失言问题总分[(16.11±6.34)分]和理解失言得分[(9.88±4.11)分]与对照组[(20.86±7.79)分,(13.27±6.07)分]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失言识别问题[(6.72±2.60)分]和对照控制问题得分[(9.83±0.44)分]与对照组得分[(7.58±2.20)分,(9.97±0.1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ToM-PST任务中,患者组ToM-PST总分[(17.29±3.3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1.48±1.73)分,P<0.01],初级信念、初级错误信念、次级信念、次级错误信念、理解三级错误信念、理解现实感问题、理解互惠性问题、理解欺骗问题、理解个人对欺骗的察觉能力各因子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③患者组PANSS总分和病程与社会认知任务各项总分和因子分没有相关性(P>0.05),除了理解初级信念的分任务(P<0.01).结论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理论多方面能力受损明显,与精神症状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轻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及轻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及神经衰弱)患者的94名一级亲属分为精神分裂症组(重性组)(n=45)和轻性精神障碍组(轻性组)(n=49).两组采用心理韧性量表(RS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轻性组与重性组心理韧性评分,社会能力[(22.67±4.59)分、(20.76±4.09)分,P<0.05]、家庭凝聚力[(25.41±4.34)分,(22.60±4.90)分,P<0.01]、社会资源[(25.35±4.27)分,(23.24±4.16)分,P<0.05]及总分[(129.22±12.89)分,(122.60±14.54)分,P<0.05]均高于重性组;两组简易应对方式评分,积极应对分轻性组高于重性组[(27.45±5.22)分,(23.36±6.46)分,P<0.05];消极应对分低于重性组[(9.92±3.08)分,(11.64±4.36)分,P<0.05],总分也高于重性组[(36.72±5.26)分,(34.41±5.61)分,P<0.05];两组除轻性组自我的知觉与消极应对无相关外,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238~ 0.434,P<0.01或P<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274~0.401,P<0.01或P<0.05).结论 轻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心理韧性高于重性组,面对逆境时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两组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考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冷心理理论和热心理理论能力,探究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理论能力的认知特点.方法 在31名青少年分裂症患者和25名正常青少年对照被试中进行行为学测试(Yoni心理理论任务和眼区读心任务),测定青少年分裂症患者在完成心理理论任务时的表现和认知特点.结果 ①在Yoni心理理论测试中,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4.30±11.44)分]与正常青少年对照被试[(83.16±10.07)分]心理理论总分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3,P<0.05);受损主要体现在冷心理理论和热心理理论能力的得分上.②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亚组[(69.85±12.66)分]和阴性亚组[(78.18±8.92)分]的Yoni心理理论得分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04,P<0.05),主要体现在热心理理论能力的得分上的差异.③眼区读心任务中,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7.59±3.13)分]和正常青少年[(18.42±2.98)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2,P>0.05).结论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冷热心理理论均受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阳性亚组相比于阴性亚组的心理理论能力受损更加严重,尤其表现在热心理理论能力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中S100B蛋白浓度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住本院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时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5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S100B蛋白试剂盒, FLISA法测定血浆中S100B的浓度。[结果]对照组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为(0.0180±0.0084)μg/L ,观察组治疗前为(0.0620±0.0530)μg/L ,治疗6周后观察组S100B蛋白浓度恢复到正常(<0.12μg/L )的有18例(31.03%),另40例(68.97%)S100B蛋白浓度虽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值( P <0.01)。治疗6周后S100B蛋白仍然高于正常值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显著高于恢复正常的患者( P <0.01),但阳性症状与恢复正常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患者治疗前后首发组与复发组S100B蛋白浓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精神分裂症有密切关系,可能直接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可能作为精神分裂症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la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研究组)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100例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CPSS总分为(25.68±6.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76±5.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5,P〈0.01);研究组SCL-90总分为(152.57±39.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13±28.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2,P〈0.01);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存在高度正相关(r=0.301~0.339,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压力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必须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北京武警总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8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①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各项肠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②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60.72±11.24)分]及躯体功能[(14.12±2.79)分]、心理功能[(12.48±2.03)分]、角色功能[(15.98±2.58)分]均较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总分[(48.53±12.18)分]及躯体功能[(12.96±2.28)分1、心理功能【(11.23±1.47)分】、角色功能[(13.54±2.08)分】有所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社会功能[(13.75±2.46)分】与对照组[(12.81±2.1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6.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尽早恢复肠道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制定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康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人格特质测量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150例经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恢复期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7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与全国常模scl-90:躯体化[(1.83±0.14)分vs.(1.27±0.48)分]、人际敏感[(1.96±0.21)分vs.(1.65±0.51)分]、抑郁[(1.89±0.24)分vs.(1.50±0.59)分]、焦虑[(1.69±0.15)分vs.(1.39±0.43)分]、恐怖[(1.56±0.13)分vs.(1.23±0.41)分]、精神病因子[(1.56±0.14)分vs.(1.23±0.41)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与正常组个性特征:神经质[(3.13±0.15)分vs.(2.61±0.36)分]、外倾性[(2.96±0.31)分vs.(3.19±0.23)分]、宜人性[(3.20±0.25)分vs.(3.48±0.35)分]、责任心[(3.19±0.65)分vs.(3.42±0.16)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与正常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23.51±3.62)分vs.(26.29±3.91)分]、客观支持[(7.35±2.07)分vs.(8.91±2.89)分]、对支持的利用[(7.61±1.23)分vs.(8.97±1.35)分]、支持总分[(37.63±6.52)分vs.(43.51±6.32)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与正常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27.03±6.05)分vs.(33.75±4.53)分]、消极应对[(32.63±5.31)分vs.(43.51±6.32)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抑郁因子与强迫因子、客观支持与敌对因子、消极应对与敌对、神经质因子正相关.恐怖因子与强迫、抑郁因子,责任心因子与精神病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医生心理授权、角色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用职业倦怠量表(MBI—GS)、心理授权量表和角色压力源量表对山东省潍坊市350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授权中的工作意义[(10.80±3.12)分]与自主性[(9.33±3.19)分]均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28--0.47,P〈0.01),自我效能[(11.42±2.67)分]与玩世不恭[(1.61±1.21)分]、成就感低落[(3.62±1.51)分]呈显著负相关(r=-0.23,-0.51,P〈0.01),工作影响[(8.04±3.18)分]与情绪衰竭[(1.89±1.19)分]、玩世不恭呈显著负相关(r=-0.17,-0.25,P〈0.01)。角色压力源中的3个维度与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0.45,P〈0.01),角色模糊(19.09±3.76)与成就感低落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心理授权中自我效能与自主性对职业倦怠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P〈0.01);角色压力源中角色超载(15.24±4.62)与角色模糊对职业倦怠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心理授权、角色压力源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并且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莉 《中国医药导报》2013,(13):108-109,112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45.3±9.4)分]明显少于对照组[(53.5±8.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DS评分[(45.8±8.4)分]亦明显少于对照组[(53.3±7.7)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并对患者的依从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的心理防御与应对方式特点。方法根据CCMD-3诊断标准,实验组共104例,分层抽样取对照组104例,分别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应对方式问卷(CSQ)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5.19±0.73)分]高于对照组[(4.4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3,P〈0.05),其中退缩、躯体化、回避、被动攻击高于对照组,抱怨、幻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成熟型防御方式[(4.49±0.61)分]低于对照组[(6.01±O.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0.01),其中升华、幽默低于对照组,而压抑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方式上,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低于对照组(t=-4.58,P〈0.01;t=-4.49,P〈0.01;t=-4.01,P〈0.01),自责、退避高于对照组(t=8.21,P〈0.01;t=5.31,P〈0.01)。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倾向于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心理干预需要对患者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与应对方式进行干预,引导患者有意识地运用成熟的防御与应对方式,以提高治疗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史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893-1895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61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清Hcy水平(15.9±6.67)μmol/L高于对照组(11.4±5.51)μmol/L(P<0.05),其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16μmol/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2,P<0.05)。Hcy水平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总分呈正相关(r=0.47/0.4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升高与精神病理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育军  李玲  韩卫东 《西部医学》2013,25(6):876-878
目的探讨利培酮加小剂量的舍曲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情绪表达、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干预组给予利培酮加用舍曲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临床疗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在加药后12周时,干预组的PANSS总分(42.97±5.06)低于对照组(50.75±4.79),阴性量表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PSP评分中,干预组的评分(77.31±5.33)大于对照组评分(67.14±5.08),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利培酮合用舍曲林可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表达,减轻病耻感和焦虑情绪,增加动力,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张深山 《中原医刊》2009,(24):31-32
目的探讨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特点。方法对30例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30例不伴攻击行为者(平行对照组)分别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定,分析其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特点,并与30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作对照,两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与研究组相匹配。结果研究组的EPQ—N、E、P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平行对照组(P〈0.01),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两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平行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的EPQ—P、N因子分比正常对照组高而SSRS总分及因子分比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神经质、外向不稳定性、精神病性的人格特点,对支持的利用不足,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的快感缺失程度,探讨快感缺失与共情缺陷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中文版修订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和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75名正常人进行评估,分析患者快感缺失与共情能力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组RSAS-C得分[(13.21±6.06)分]和RPAS-C得分[(18.98±8.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51±5.20)分和(16.82±7.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共情总分、观点采择因子分、想象力因子分和共情性关心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RSAS-C得分(r=-0.170,P<0.05)和RPAS-C得分(r=-0.275,P<0.01)与共情总分呈负相关,控制PANSS总分后,快感缺失得分与共情得分间的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正常人存在快感缺失和共情能力缺陷,患者的快感缺失与共情障碍间存在相关,提示两种情绪加工缺陷可能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慢性精神分裂症院内传统的公娱康复治疗与农娱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倒在6‰项目中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进行系统的开放式园农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院内封闭式传统公娱康复治疗,疗程2年。于康复治疗前、治疗12月和2年时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的评定。结果:治疗2年末时,研究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下降、SSPI评分升高。PANSS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2月和2年评分分别为(104.6±14.42)、(91.32±12.3)、(65.21±8.94)(P〈0.05或P〈0.01)。SSPI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2月和2年评分分别为(11.17±3.20)、(12.43±4.11)、(14.234-4.80)(P〈0.05或P〈0.01)。对照组PANSS评分、SSPI评分无改善。PANSS评分分别为(100.98士15.65)、(98.78±14.42)、(95.54±14.78)。SSPI评分分别为(11.26±4.11)、(11.78±3.96)、(12.38±4.21).(P均〉0.05)。PANSS评分,治疗2年后,研究组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SSPI评分治疗2年后,研究组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农娱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高于院内传统的公娱康复治疗,且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的非语言性认知功能特点.方法 纳入30例卒中后失语患者和30例卒中后非失语患者,对失语组采用汉语失语检查量表(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进行失语评估,并用非语言性的认知功能评定量表(The Non-language-based Cognitive assessment,NLCA)评估卒中后失语患者和非失语患者的认知功能.用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troke Aphasic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 Hospital Version,SADQ-H)评估卒中后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比较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失语组的NLCA总分(50.01±14.01)分显著低于非失语组(66.13±5.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语组的NLCA总分及其各亚项分值均与ABC总分及其各亚项分值具有相关性(P<0.01,P<0.05);失语组SADQ-H总分(21.83±7.37)分显著高于非失语组SADQ-H总分(16.13±5.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语组SADQ-H评分与NLCA总分呈显著负性相关(r=-0.468,P<0.05).结论 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非语言性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失语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对认知功能的损伤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躯体组)及30例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不伴组)晨起血清皮质醇水平,使用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定两组患者述情障碍.结果 (1)躯体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不伴组[(533.88± 144.10) μmol/L vs (458.27±82.87) 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躯体组述情障碍总分及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因子分高于不伴组[(67.13±6.96)分vs(62.03±7.14)分,(24.50±3.78)分vs (21.63±3.63)分,(15.30±2.69)分vs(13.57±2.03)分,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躯体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总分正相关(r=0.596,P<0.01),与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正相关(r=0.391,0.435,0.452,均P<0.05).(4)不伴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总分正相关(r=0.418,P<0.05),与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正相关(r=0.489,P<0.01).结论 伴躯体症状较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较重的述情障碍,具体体现在识别情绪障碍、描述情绪障碍.述情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血清皮质醇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学生无聊倾向性、核心自我评价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为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C-BPQ)、核心自我评价量表、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CV),对宁夏某医科院校166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低无聊倾向组的核心自我评价、攻击总分及各因子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核心自我评价:(29.67±5.10)分,(41.67±4.64)分;攻击总分:(36.43±17.18)分,(17.58±12.45)分;身体攻击性(31.62±20.46)分,(17.02±15.28)分;言语攻击性:(37.44±19.03)分,(24.68±17.14)分;愤怒:(40.93±22.32)分,(18.85±16.86)分;敌意:(37.34± 19.41)分,(14.86±13.57)分;指向自我的攻击:(35.47±21.66)分,(13.57±14.28)分;均P<0.001];医学生无聊倾向性总分和内、外部刺激两维度与攻击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均P<0.001),与核心自我评价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01);核心自我评价与攻击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均P<0.001);回归分析显示,无聊倾向性、核心自我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医学生的攻击行为(均P<0.01);核心自我评价在医学生无聊倾向性与攻击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8.25%.结论 无聊倾向性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核心自我评价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奥氮平组和齐拉西酮组,各40例,共治疗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以评定疗效以及社会功能改善效果,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和齐拉西酮组治疗前和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项目分、阴性项目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项目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项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PSP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奥氮平组(63.7±8.5)分比(53.4±7.8)分;齐拉西酮组(72.6±9.3)分比(53.1±7.2)分,P均〈0.05],且齐拉西酮组较奥氮平组更高(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19,40),TESS评分为(11.2±4.4)分,而齐拉西酮组分别为42.5%(17,40)与(10.4±3.8)分,与奥氮平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相当,耐受性良好,但齐拉西酮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务社工介入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3月入住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务社会工作人员进行辅助护理,共进行8周.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SDSS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评分[(3.27±0.54)分比(6.71±1.32)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81,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评分[(6.85±1.16)分比(3.27±0.54)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01,P< 0.01).②ITAQ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18.81±3.51)分比(12.73±4.20)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1,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评分[(4.75±1.06)分比(18.81±3.51)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7,P< 0.01).③GQOLI-74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躯体功能[(65.22±6.42)分比(51.22±6.54)分]、心理功能[(68.12±8.41)分比(50.30±6.35)分]、社会功能[(63.93±6.52)分比(51.12±6.51)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1,P<0.01;t=7.83,P<0.01;t=6.55,P<0.01),但物质功能[(50.12±5.77)分比(48.04±6.47)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05).干预前上述四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务社工的介入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本研究为其他精神病医院开展医务社工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