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乳突筛区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经常规治疗30 d以上无效的突发性聋72耳,分为乳突筛区骨膜下注射给药组和对照组;乳突筛区骨膜下注射给药组36耳,对照组36耳。经乳突筛区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治疗方法即从耳后乳突筛区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隔日注射1次,7次1个疗程。对照组给药口服银杏叶片和甲钴胺片2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周复查电测听。结果 乳突筛区骨膜下注射给药组听力恢复12例耳有效,有效率33.30%,对照组无1例有效。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 ²=14.40,P<0.05)。结论 经耳后乳突筛区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突发性聋仍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重度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探讨耳后局部给药是否可取代传统全身激素给药方式。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符合研究条件的60例(61耳)突发性聋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2周。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耳)经静脉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每日1次,共5 d;耳后注射组(30耳)耳后注射甲强龙40 mg,每日1次,共5 d。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变化及副反应。结果  给药后两周耳后注射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74.19%,显效率分别为36.67%,3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耳后注射组血压及血糖无明显变化。结论 耳后注射甲强龙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聋可获得满意疗效。耳后注射甲强龙有可能取代传统静脉激素给药用于突发性聋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聋是指突然发生(72h内)的非波动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我科1990年起应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或口服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了一定临床疗效。2006年7月起,  相似文献   

4.
乳突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突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56例突发性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以常规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及地塞米松10mg/d加入莫菲氏滴管静脉滴注,3天后逐渐减半,共9天;实验组28例除同对照组一样应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外,加用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每3天1次,共3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痊愈16例(57.14%),显效7例(25.0%)有效3例(10.71%),无效2例(7.14%);对照组痊愈10例(35.71%),显效5例(17.86%),有效8例(28.57%),无效5例(17.86%)。两组总有效率虽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痊愈率加显效率(82.14%,23/28)明显高于对照组(53.57%,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突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聋疗效好,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商品名:甲强龙)和地塞米松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平坦型突发性聋患者142例,随机分为甲强龙组与地塞米松组,两组均采用耳后乳突区骨膜局部注射激素的方法给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听力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甲强龙组和地塞米松组痊愈率分别为25.35%和16.90%,总有效率分别为88.73%和63.38%。两组患者痊愈率、无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甲强龙组患者125~250 Hz平均值提高(26.5±4.3)dB;地塞米松组患者125~250 Hz平均值提高(18.5±6.2)dB;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 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早期联合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联合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178例突发性聋患者纳入研究,中低频下降型44例,高频下降型50例,平坦型44例,全聋型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联合鼓室注射组(CT组)82例,全身口服激素组(OP组)96例,CT组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同时给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后 8周复查纯音纯音听力阈值。结果 中低频突发性聋患者中,CT组纯音听力阈及其提高值分别为(26.14±14.91)dB、(41.23±12.61)dB,而OP组为(37.91±13.98)dB、(30.00±13.30)dB,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两组在高频型、平坦型及全聋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CT组纯音听力阈提高值为(26.52±14.03)dB,高于OP组(22.06±11.17)dB(t =2.361,P <0.05);中低频突发性聋患者中,CT组治愈16 例(72.73%),OP组治愈9例(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9,P<0.05),有效、显效及总有效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中低频型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在高频型、平坦型及全聋型的比较上,CT组与OP组无论是在治愈、有效、显效还是在总有效上,两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T组共治愈33例(40.24%),优于OP组的25例(26.04%)(χ2=4.061,P<0.05),而两组在显效、有效及总有效率上的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低频型突聋患者,早期联合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会获得更好听力恢复及疗效,对高频型、平坦型及全聋型突聋患者,推荐全身激素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鼓室途径给药治疗系统疗法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探索突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经全身系统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42例,采用鼓膜穿刺法注入40mg/ml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3-0.5ml,隔日1次,连续应用3-7次。比较鼓室注射前后0.5-4kHz气导纯音听阈均值差异,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鼓室内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全组病例气导平均听阂分别为(66.48±17.03)dBHL和(49.9±20.93)dBHL,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差异明显(P〈0.01);其中19例有效,总有效率为45.2%。听力损失程度、伴有眩晕与否及发病后鼓室注射疗法开始时间等因素对预后影响明显。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鼓室注射疗法治疗突聋安全有效,可以作为经全身系统治疗无效突聋患者的后续治疗选择。一般治疗无效者,应尽早采用本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疗法治疗重度突发性聋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重度突发性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鼓室注射组和全身用药组,每组60例,全身用药组给予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疗法,鼓室注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疗法。结果 鼓室注射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和治疗5、10天后纯音听力阈值明显低于全身用药组,鼓室注射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和纯音听力阈值变化值明显高于全身用药组,鼓室注射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全身用药组的86.67%,有统计学差异(χ2=3.927,P =0.048);鼓室注射组和全身用药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疗法可改善重度突发性聋患者炎症状态和纯音听力阈值,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目前各国对于突发性聋发病时间定义基本相同,是指数分钟、几小时至3d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导致突发性聋的临床致病原因尚不明确[2],国内外大量研究有超过100种不同原因.被广泛接受的原因包括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耳蜗膜破裂以及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等[3,4].至少有90%突发性聋患者,虽经详细临床检查,仍然原因不明,因此缺乏针对性治疗,但目前公认突发性聋急性期多为内耳血管病变[5].目前临床常用治疗原则以扩张血管、激素治疗和调节神经为主[6].我院多年来一直采用改善微循环障碍和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突发性聋132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后注射舒血宁注射液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对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8例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4例,给予激素突击、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实验组24例,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耳后注射舒血宁注射液0.5 ml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3 ml,隔日1次,共3次。结果 给药后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百分比分别为87.5%(21/24)和62.5%(15/24);实验组气导平均听阈提高(20.74±15.19)dB,对照组提高(12.44±9.12)dB,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耳后注射舒血宁注射液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辅助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较常规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96例突发性聋病例采用川芎嗪、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43例辅以高压氧治疗,分析患者年龄、初诊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治疗早晚、有无眩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痊愈25例,显效46例,痊愈率为26.04%,痊愈、显效率为73.96%;重度听力损失组,高压氧治疗组痊愈、显效率高于非高压氧治疗组(P<0.05);年龄18~40岁组,发病后10天内就诊组,轻、中度听力损失组,初诊听力曲线为平坦型和上升型组,无眩晕组疗效分别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18~40岁,发病后10天内就诊,轻、中度听力损失组,初诊听力曲线为平坦型和上升型,无眩晕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鼓室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伴糖尿病的突发性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CNKI、CBM、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数据,利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总耳数587耳,其中294耳接受鼓室内类固醇激素治疗,为试验组;另293耳为对照组,包括全身使用类固醇激素217耳及非激素全身治疗76耳。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显著(Z =3.65,P<0.05;Z =3.70,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对血糖的影响更小(χ2=7.471,P<0.05)。鼓室内注药其他并发症主要有可自行愈合的鼓膜穿孔、短暂眩晕等。结论 鼓室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伴糖尿病的突发性聋效果显著,且对血糖影响较小、局部并发症轻,在临床实践中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聋是指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目前突发性聋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药物之一是糖皮质激素,本文从突发性聋的发病原因、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机制、给药方式及特点等方面来综述糖皮质激素在突发性聋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性回顾,比较经鼓膜糖皮质激素疗法(intratympanic steroid,ITS)与经口糖皮质激素疗法在治疗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的差异。数据来源于在线数据库包括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Review。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治疗突发性聋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作者筛选69篇文献,其中符合标准的文献7篇。在限定两种疗法的剂量、疗程、频次后,Meta分析示ITS组受试者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udiometry,PTA)改善较经口糖皮质激素组高11.13dB(95%可信区间[CI]=9.16-13.11,P〈0.00001;Chi2=2.44,df=2,P=0.30,I2=18%)。结论虽然评估ITS治疗SSHL的高质量研究有限,但其作为第一线治疗组在PTA改善和恢复率上优于受限制的条件下口服类固醇组(口服类固醇给药时间≤10 d,类固醇浓度60 mg/kg·d,和注射的次数是4-5倍之间在ITS)。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听力损伤与前庭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180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突发性聋伴眩晕组和不伴眩晕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纯音听力测试、耳蜗电图以及前庭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听力和前庭损伤的发病规律。结果 180例突发性聋患者,年龄分布11~76岁,中位年龄45.00岁,其中男性106例(58.89%),女性74例(41.11%),男女性别比为1.43:1。①突发性聋伴眩晕的发生率为38.33%,女性患者中伴眩晕组(50.72%)明显高于不伴眩晕组(35.14%);②听力曲线特点为全聋型曲线(38.67%)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听力损失程度以极重度聋(62.67%)为主;③66例伴眩晕的患者行前庭功能检查,58例(87.88%)出现外半规管功能下降,3例(4.55%)有优势偏向等中枢指标异常,5例(7.58%)功能正常,患者出现听力损失与前庭功能同侧损伤的发生率为65.15%,两者具有统计学一致性,不同性别间异常率无差异;④伴眩晕组合并有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颈椎病)者33.33%,不伴眩晕组合并慢性病者28.8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发生率较高,约占1/3;听力损失以极重度聋为主且以全聋型听力曲线居多;耳蜗功能与前庭功能多同时受累,同侧损伤者占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血脂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24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 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清Hcy、F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总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s,TG)浓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能进一步降低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清Hcy、Fb与血脂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突发性聋病例特征及BPPV与突发性聋预后相关性。方法 对2007 年3月~2013年3月,278例突发性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纯音听阈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预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36例突发性聋病例并发BPPV(12.95%)。并发BPPV的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听力损失重,并发BPPV的突发性聋者预后更差,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老龄(>60岁)、治疗前听力的损失程度、前庭功能异常与突发性聋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并发BPPV的突发性聋者,显示前庭功能受损更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