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春英  郭镜华 《家庭护士》2009,7(2):105-106
[目的]总结多发性创伤病人院前院内的急救和护理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急诊的80例多发性创伤病人进行现场救护、转运途中救护、急诊室救治及心理护理.[结果]80例病人中有2例在送往我院途中死亡,2例入院后因并发急性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2例入院后因创伤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69例治愈或住院进一步治疗,5例因其他原因转院治疗.[结论]多发性创伤病人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高,早期、准确、主动采取救护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诊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分秒必争,及时有效地进行院前(现场)救护,快速、安全地转运病人,为挽回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急救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途中死亡3例,急诊室救治中死亡2例,转院治疗5例,治愈或住院进一步治疗80例。[结论]加强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前院内急救配合。方法对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救治的38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经院前全程急救优化护理、院内急救链生命通道开启等急救措施的实施,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结论院前院内全程有效的急救优化护理配合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有效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批交通事故创伤的特点,探讨院前院内急救措施,提升交通事故创伤的救治质量,减少伤残及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一起客车翻车致33例乘客伤亡的救治资料,实施现场及时救护,途中正确转运,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院内伤情完整交接及院内接收后的相对集中救治等处理。结果:9例收治外院,24例住院治疗,23例痊愈出院,1例因多发性骨折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提升急诊人员急救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急救资源,建立和完善急诊急救服务过程,使各环节高效运作,规范连接,形成流程是成功救治大批交通事故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院前院内实际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的标准化。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间的65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0例,实验组256例。对照组病情评估采用传统的血压、脉搏、呼吸生命体征评估法;实验组病情评估采用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意识、心电图、血糖八项指标评估法。结果实验组病情评估更完整、科学、实用,得出的诊断更准确,急救处理更准确。结论实验组较好的完成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  相似文献   

6.
7.
舒勤  孙菲  彭静  李颖  袁乙彤  张翔 《护理研究》2024,(5):858-861
对国内外爆炸伤院前救护特点和救护策略进行综述,指出当前爆炸伤院前救护的重点是院前救护的技术范畴拓展、损害控制复苏的进一步实施、局部和全身感染防治向院前的进一步前移、院前疼痛的管理以及低体温的控制,但目前缺乏爆炸伤护理重点、规范和策略的深入研究,提示护理专业学者需进一步探究和积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群体交通伤患者院前及院内急救模式,以提高急救效率与规范急救模式的途径。方法: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救治的群体交通伤为对照组,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救治的群体交通伤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救治两组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伤者的年龄、性别、受伤类型、受伤程度、现场伤亡人数、出诊平均时间、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P〉O.05);研究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O.叭。结论:急诊科加强院前现场救治,专科医生快速介入急诊抢救.全院统一的应急预案及绿色通道模式是基层医院提高群体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急救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CRAMS评分<9分的重度创伤)多发伤患者80例,依据其他急救分站和本院急救分站所实施的不同的急救创伤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创伤院前院内急救模式,研究组行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处理时间、住院天数、入住ICU和受伤至医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前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和急救满意结果。结果: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12/40)(P<0.05)。研究组受伤到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接警速度、反应时间、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和诊治流程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电话沟通、现场处理、组织协调、院内衔接、收费合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可缩短多发伤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降低死亡率、入住ICU率和住院前后病死率,提高了急诊救治满意度,对预后效果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1 我院的急诊急救工作发展状况 我院是具有53年建院历史、咸阳市唯一的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急诊室工作由内科轮转调派医生承担,外科创伤由外科门诊处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独立的急诊科室派生,医护人员相对固定,医院两台救护车归医务科管理。接诊患者寥寥无几,大部分急诊患者是自行前来医院就诊,不乏有的危重患者因路程遥远、道路难走、通讯不通而延误治疗失去抢救机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急救事业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医院规模的扩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HS)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3例HS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病情评估时间、急救时间、转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病情评...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51-1652
目的探讨院前联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分参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30例,参照组由家属送至本院抢救,干预组由本院急救中心去往现场接收,随后进行院内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肌损害、迟发型脑病发生率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泌尿系统、皮肤、呼吸系统感染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院前联合院内急救护理能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对95例眼爆炸伤合并面部裂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主要包括救治方法、观察护理、心理护理、感染预防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认为眼爆炸伤合并面部裂伤患者,经过积极的急救治疗,控制了伤势,疾病的转归与预后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有效的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能够积极挽救患者的视力,同时改善患者眼部及面部的外观。从而降低后遗症,矫正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院前及院内急诊救治现状,探讨影响其在院前、院内急诊救治延迟和治疗效果的因素,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急诊收治的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来院方式分为院外出诊接回10例(院前急救组),自行来院接诊54例(非院前急救组),统计院前及院内急诊救治时间,包括头颅CT扫描时间、获取影像学报告时间、溶栓治疗时间节点,对院内外救治关键环节耗费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院(NINDS)规定的脑卒中救治标准流程和标准时间相比,非院前急救组的院内诊治各关键环节耗时明显延迟性(P<0.05);非院前急救组较救治与院内救治关键环节耗时在CT报告获取时间、静脉溶栓时间与明显延长(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过程中,院内诊治延迟严重,导致确诊对患者治疗延迟;在院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能够缩短院内急救时间,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应用,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对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探讨该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院前急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 2005-01 ~2006-12(4026例)院前急救患者,试验组为2007-01 ~2008-12(5203例)院前急救患者;对照组按照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施管理,试验组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方法,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患者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P<0.01).试验组病情评估及综合管理更完整、更科学、更实用及急救处理更准确.结论 本研究为医院急诊学科建立一个规范且共享性强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设计一个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实施方案;为更好开展现场急救,高效转送,缩短接收医院进入状态的时间提供了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加强院前与院内急救链接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王昕 《护理学报》2008,15(7):65-65
北京市急救中心专家赵永春在2006年北京中法急救与灾难医学论坛上提出:院前、院内急救链接存在严重的“断链”现象。院前急救医护人员与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多以口头交接为主;尽管患者有院前急救病历,但内容简单、各项目书写不规范;另外,院前、院内急救技术未实现互补也是断链的原因。因此,建立院前、院内急救链接制度在当今急救医学中至关重要。我院自2005年11月建立院前、院内急救链接及推出急救预报制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链接的规范流程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和2013年3~8月上海市青浦区医疗急救中心进行院前急救并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急救的患者5 310例和5 537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链接。对两组患者从发病至获得专科确诊和治疗的时间、抢救成功率进行记录;统计两组患者抢救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请两组患者或家属对急救满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受伤至确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休克、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和家属对急救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链接规范流程的实施为患者建立了一条通畅而安全的生命通道。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130-1131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院前急救病例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监护方案管理,治疗组患者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方案进行监护管理。结果治疗组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30d内发生死亡事件的比重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快速、准确的监测出患者预后的身体情况,更利于医疗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工作,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意外事件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群体性硫化氢气体中毒特点及院内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我市某印染企业进行地下污水池清理时发生了一起急性群体性硫化氢气体中毒事件,我院急救中心参与了全程抢救。现将急性群体性硫化氢气体中毒特点及院内急救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多发伤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17例多发伤病人实施院前~院内急救护理体系后的效果及实施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17例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17例多发伤病人实施了院前一院内护理体系后,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对多发伤的病人实施院前一院内急救护理体系,能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