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一种新研制的气管插管鉴定囊在急诊气管内插管时对患者呼出气体或飞沫的阻断效果.方法 选择急诊抢救中需气管内插管的62例患者进行观察试验,性别不限,年龄21~73岁,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和自主呼吸;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患者.对照组(C组)用普通气管导管;气管插管鉴定囊组(T组)在气管内插管时用接有气管插管鉴定囊的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插管过程中有无呛咳发生、操作者面颈部有无感受到在气管导管口处有呼出气流、操作者面颈部有无受到血液或分泌物的沾染.结果 T组全部患者在插管时气管插管鉴定囊均出现了胀缩,但操作者没有感觉到在气管导管口处有呼出气流;插管期间有9例患者发生了呛咳,其中2例使操作者面颈部受到了沾染.C组中有16例插管使操作者感受到在气管导管口处有呼出气流,其中7例出现了呛咳,11例使操作者面颈部受到了沾染.与C组比较,T组的操作者感受到有呼出气流和受到血液、分泌物沾染的发生率低(0比16,2比11,均P<0.05),插管过程中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比7,P>0.05).结论 气管插管鉴定囊用于气管内插管时能够起到阻断呼出气体泄漏或飞沫播散的作用,有助于防控插管时血液或分泌物的喷溅.  相似文献   

2.
气管导管固定器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国 《新医学》2006,37(4):254-254
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或全身麻醉手术中经常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一般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固定在口腔内.但这种固定方式不太牢固,病人很容易自行将导管拔出,而且受病人汗液或口腔分泌物的浸润,胶布容易松动,气管导管易向口腔内滑落或向外脱出.我科2002年1月~2003年11月,经口气管插管98例患者,均采用胶布固定10例出现导管意外脱出,17例出现导管向口腔内滑落过深导致单侧肺通气,这些情况对病人是十分危险的.自2003年12月~2005年6月,我科应用大连产气管导管固定器于62例需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王战红  郭莉娜 《当代护士》2021,28(4):154-155
目的探讨优化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917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917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护理配合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护理配合用时、石蜡油污染率、检查气管导管套囊执行率及医护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护理配合用时、石蜡油污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检查气管导管套囊执行率及医护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护理配合优化后的方法可以更快速开放气道,避免石蜡油污染及过敏,提高检查气管导管套囊执行率及医护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新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全身麻醉时通常要行气管插管 ,部分患者因解剖或病理因素不能在直接喉镜明视下完成插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行气管内插管是处理已知气道困难的较好方法 ,损伤轻而费时少 ,可经口或经鼻插入 ,对病人的刺激也远较直接喉镜为小 ,尤其适用于咽喉部相对干燥无血 ,非紧急状态的病人 ,纤维内窥镜处理困难气管插管成功率约在 92 %~ 98.5%之间。但在某些情况下 ,如当患者存在会厌偏大、会厌上囊肿、口咽肿瘤或炎症和颈椎严重弯曲畸形等情况时 ,会厌尖端会碰到咽后壁 ,应用纤维内窥镜引导插管则难成功。针对此种情况 ,作者采用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后退纤…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6年10月成立重症监护病房以来,通过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保持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导管要固定牢固,避免随呼吸运动而上下滑动;头部稍后仰,每1~2h转动变换头部,避免体表压伤及导管对咽喉的压迫;选用适当的牙垫,避免患者将导管咬扁。每3~4h将套囊气体放掉,保持3~5min,放气前应先吸尽口腔、咽部分泌物,放气后套囊以上部分分泌物可流入气管,应经导管吸引,重新充气压力10~20mmHg即可[1]。术后患者应检查导管插入深度、气囊充盈度,听诊两肺呼吸音,做好交接班,及时发现导管…  相似文献   

6.
弹性引导管芯在意外困难气管插管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使用可塑性弹性气管插管引导管芯(弹性引导管芯)处理意外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经验。方法:24例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的患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维库溴铵0.1mg/kg静注后以Macintosh喉镜行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术.声门暴露为Cormack-Lehane 2b-3级,均首先采用常规铜质气管导管管芯将一次性气管导管塑成“J”形插管.试插2次未成功者则改用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以“顿挫感”及“末端遇阻”两指征判断管芯插入气管,然后在管芯导引下将气管导管套插入气管.以胸部听诊及呼气末CO2描记判断气管导管插入气管。结果:24例意外气管插管困难病人改用弹性引导管芯后全部在引导管芯导引下插管成功,其中22例(92%)1次引导插管成功;插管时间18—45s,中位数25s;所有病人随访未见插管所致的并发症。结论:可塑性弹性气管插管引导是一种处理意外困难气管插管、防止插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在气管导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及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过程中药物喷出造成的浪费,减少污染与因缺氧导致病情加重的机会,对26例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按现在通用的方法采取打开气管导管接头从气管导管口直接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气管导管内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严格消毒气管导管后用针头从气管导管一侧刺入气管导管内少量多次用正压将药物压入各侧肺内的方法,经过将注入药物时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第2种办法在减少药物喷出、减少污染与因缺氧导致病情加重的机会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导管保护套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5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使用口导管保护套固定气管导管,对照组使用传统固定法,观察、比较两组气管导管移位及皮肤、口腔黏膜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导管移位及皮肤、口腔黏膜损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口导管保护套固定,能有效减少气管导管移位,减轻皮肤和口腔黏膜损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固定器在预防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经口气管插管的3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85)和对照组(n=178),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胶布固定法固定导管,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8%(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可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固定方法简便,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气管插管鉴定囊”在抢救危重病人气管内插管时对导管位置判定的作用,并和传统听诊法做比较。方法 57例重症抢救病人,气管内插管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病人(n=30)先用“气管插管鉴定囊”检测,然后改用听诊法检测;Ⅱ组病人(n=27)先用听诊法检测然后换用“气管插管鉴定囊”检测。结果“气管插管鉴定囊”检测所需花费的时间短于听诊法;两法均检测出了全部14例食管内插管病人;在57例气管内插管病人中,“气管插管鉴定囊”正确检测出53例气管内插管(敏感性为92.98%),听诊法检测出46例气管内插管(敏感性为85.19%)。结论 用“气管插管鉴定囊”检测导管的位置是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胃管置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全麻术中经常遇到胃管未插入胃内或术中临时需要胃肠减压的情况。我们对 38例气管插管全麻术中的患者实施气管导管导入胃管置入法 ,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方 法  (1 )成人取 6 5~ 7 0气管导管 ,将导管内外壁均匀涂石蜡油 ;(2 )将胃管前端 50cm涂石蜡油 ,并试将胃管通过备好的气管导管 ;(3) 3 %麻黄碱 1ml稀释至 2ml滴鼻 ,以防鼻粘膜出血 ;(4)先放出患者口腔内气管导管气囊内气体 ,再将气管导管缓慢由鼻腔插入食管 ,以此气管导管为支架 ,将胃管通过气管导管插入。插至咽喉部 ,若插管困难 ,可抬高患者头部 ,使其下颌靠…  相似文献   

12.
临床护理工作中,给神志清醒的患者留置胃管而不慎将胃管置入气管内时,会导致患者发生呛咳、窒息。而气管插管的患者大多神志不清或昏迷,在给其留置胃管时很难判断是否误入气管。为提高气管插管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成功率,笔者尝试将气管导管的气囊充盈后填塞整个气管口,而后再行留置胃管,从而避免了除气管导管外的其他异物进入呼吸道,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开放气道是临床常用的救治患者和实施麻醉的方法,而现行广泛开展的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留置的导管一般带有套囊,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套囊的作用在于给套囊内注入一定量的气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气管插管状态下胃管置入的方法。方法对已存在气管插管的42例患者,经鼻插入另一支气管导管,建立一个临时性的通道,将1支6.0mm的无气囊气管导管从鼻腔顺利地插入食道,将胃管从该气管导管中插入胃至理想长度后退出气管导管,固定胃管。结果 42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其中7例在出鼻后孔后觉后一定阻力,后改头部中立位为嗅花位后成功置入导管。有吞咽反应8例,发生率为14.2%,呛咳反应2例,发生率为4.7%。SPO2、HR及平均动脉压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3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鼻外套管法插入胃管是一种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低、易推广、刺激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牙垫与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一种较为安全、舒适、有效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将9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将牙垫从气管插管外套入后再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在口腔舒适度、口腔护理难易度、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口腔分泌物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及口腔分泌物增加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牙垫从气管插管外套入后再固定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口腔不适感,既保证通气安全有效,又方便护理。  相似文献   

16.
临床急救工作中经常遇到已经施行了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的患者需行胃肠减压或鼻饲而插胃管,但由于气管导管、气囊压迫了食管造成插胃管时胃管易弯曲而插入困难。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1月对90例行经鼻气管插管患者使用2种不同的方法置胃管,并对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呼吸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气管内插管术已成为抢救各种危重患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在气管插管导丝的引导下,通过患者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的方法。气管插管导丝通过消毒处理后可反复使用。传统保存气管插管导丝的方法是将消毒后气管插管导丝用无菌纱布包裹,因导丝很细,所以存在一定的包裹难度,纱布不能防水,容易被液体污染,且放置时间过久后纱布易松散,达不到清洁的目的。现介绍一种利用止血带保存气管插管导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5例气管插管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论: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掌握充气套囊的护理;正确地吸引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口腔护理和心理护理;加强拔管前后呼吸功能的监测是预防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一种较为安全、舒适、有效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将9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将牙垫从气管插管外套入后再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在口腔舒适度、口腔护理难易度、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口腔分泌物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及口腔分泌物增加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牙垫从气管插管外套入后再固定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口腔不适感,既保证通气安全有效,又方便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本新型专利气管导管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73例困难或异常的气道患者分为两组,I组(1/,=73):在麻醉诱导下,首先采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塑料气管导管(传统气管导管)插管,在不用管芯情况下,分析其插管成功率;Ⅱ组(n=63):在I组2次插管不成功者归为Ⅱ组,并换用新型气管导管插管,在不用管芯情况下分析其插管成功率。结果I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2.7%(2/73),插管总成功率为13.7%(10/73);11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73.02%(46/63),插管总成功率为98.41%(62/63),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总成功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36.01、31.08,P均〈0.01)。结论本新型专利气管导管比传统气管导管有三大优点: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无需辅用气管管芯插管,能充分发挥软导引管的引插管导作用。新型专利气管导管比传统气管导管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