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司他丁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3):3053-305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围体外循环(CPB)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U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C组用生理盐水。检测不同时间点cTnI、CK-MB水平。结果:U组cTnI、CK-MB在T2、T3、T4时点增值较C组为低。结论: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维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14-1016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小儿体外循环(CPB)手术中炎性反应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8)。实验组用乌司他丁按1.2万U/kg计算用药量,一次性加入预充液中;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结束后1h(T2)、4h(T3),24h(T4)等时点采集血样,检测炎性介质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CPB前炎性介质和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炎性介质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CPB后各时点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T3时点IL-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T4时点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T1相比,两组T4BUN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4BUN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术后IL-6、TNF-α、IL-8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同时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器官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中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心内直视手术20例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分别于阻断主动前和开放主动脉后给予乌司他丁各5000μ/kg,C组同时段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阻断主动脉30min,开放主动脉30min,开放主动脉1h,开放主动脉2h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样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两组中各项指标在麻醉诱导期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中各项指标在阻断主动脉30min,开放主动脉30min、1h、2h与麻醉诱导期比较有明显增加(P〈0.05和P〈0.01);U组中血浆TNF-α、IL-6、IL-8的浓度在阻断主动脉30min,开放主动脉30min,1h、2h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从而达到保护重要脏器的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断炎症反应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各15例。U组患者预充液中加入乌司他丁,对照组行常规体外循环(CPB),取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结果:在T2、T3、T4时点U组TNF-α、IL-2、IL-6增值较C组低,IL-10增值较C组高。结论:乌司他丁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可减轻CPB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7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两组均行常规抗休克和病因治疗。治疗组用乌司他丁20万U溶于20 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24 h一次,连续3 d;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对照。分别于不同时相(静脉注射UTI前、后24 h、48 h和72 h)测试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IL-8和SO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应用乌司他丁后不同时相点的TNF-α、IL-1、IL- 6、IL-8均明显降低(P<0.05,P<0.01),而SOD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TNF-α、IL-1、IL-6和IL-8的水平并提高SOD活性,从而达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围术期胰岛素、血糖变化规律,为围术期监护提供恰当指导。方法 对30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于手术前(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切皮前、体外循环转机30min、复温后停机前和手术后次日晨五个时点取桡动脉血测定胰岛素、血糖。结果 胰岛素除在CPB 30min时与术前水平相近外(P>0.05),随着CPB的进行呈现增高趋势(P<0.01)。麻醉后切皮前血糖明显升高(P<o.01),转机30mim时仍保持在切皮前的水平(P>0.05),随着CPB时间的延长,至停机前逐步上升达最高峰,与其他各时点相比,P<0.01),手术结束后开始下降,但至术后次日晨仍保持在高于术前的水平(P<0.01)。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胰岛素、血糖发生了明显变化,应加强围术期血糖监护。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兔体外循环中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肺内的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变化规律及乌司他丁干预性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 0只,随机分为乌司他丁(UTI)组10例,CPB组10例。前者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1万U/kgUTI,CPB开始后再经静脉给1万U/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主肺动脉阻断前、主肺动脉开放前、主肺动脉开放3 0min、停CPB、停CPB后4h共6个时点抽取肺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中ICAM 1的表达值。结果麻醉诱导后(基值)乌司他丁组和CPB组ICAM 1无明显差异(P >0 0 5 ) ;余5个时点2组ICAM 1表达量均明显增高,主肺动脉开放后有一突发增长,停CPB后呈缓慢下降,但乌司他丁组5个时点ICAM 1表达值均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体外循环过程中肺内皮细胞表面ICAM 1表达量在主肺动脉开放后有一突发增长,在停CPB后呈缓慢下降,乌司他丁能使内皮细胞上ICAM 1表达上调减缓,减少肺内活化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减轻CPB引起的脏器功能损伤,有效提高CPB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14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2000U/kg,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乌司他丁。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0),阻断升主动脉30min(T1),再灌注1h(T2),再灌注3h(T3)和再灌注6h(T4)测定血清IL-6和IL-8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血浆IL-6、IL-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1后各时点两组血清IL-6、IL-8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C组比较,U组的IL-6、IL-8上升幅度明显较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抑制心内直视手术患者IL-6和IL-8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凝酶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液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血凝酶组(n=15)与空白组(n=15)。血凝酶组于麻醉诱导后至CPB前经中心静脉缓慢静注血凝酶1000U,另1000U加入预充液中随机转入体内;空白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血凝酶。监测2组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以及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min(T2)、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20min(T3)、CPB后1h(T4)的Hb、PLT、PT、APTT、D-dimer;记录术后1、3、6h心包纵隔引流量(mL)。结果Hb、PLT值血凝酶组T2、T3、T4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T、APTT值血凝酶组值T3、T4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或P〈0.05);D-dimer值血凝酶组T2、T3、T4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心包纵隔引流量2组术后1h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h血凝酶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或P〈0.01)。结论血凝酶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液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影响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为等量生理盐水组,B组抑肽酶5000U/kg,C组乌司他丁20000U/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后5min、体外循环结束后2h各时点采集血样,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分别于术后2、6h记录气道平均压、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结果体外循环中及术后血浆IL-10的浓度B、C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5),体外循环中TNF-α的浓度B、C组低于A组(P<0.05、P<0.01),IL-8的水平3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抑肽酶都对TNF-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IL-10的释放明显上调。乌司他丁20000U/kg的效果更明显一些,乌司他丁和抑肽酶通过上调IL-10的抗炎作用和对炎性递质不同程度地抑制,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减轻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临床应用中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后机体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随机选30例接受CPB患者,分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在5个时间点检测TNF-α、IL-6和GE,并计算相应的呼吸指数,分别为麻醉后CPB前(T1)、主动脉阻断后30min(T2)、主动脉开放后60min(T3)、120min(T4)、180min(T5)。结果:CPB后各时间点两组病人的指标较基础值(T1)差异有显著性(P<0.01),U组CPB后各时间点细胞因子水平比C组明显下降(P<0.05),而呼吸指数与CPB前无明显差异。结论:乌司他丁能下调体外循环后TNF-α、IL-6、GE水平,减轻CPB后肺损伤,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时体外循环(CPB)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例择期首次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分别于诱导切皮前(T1)、转流30 min(T2)、停CPB 1 h(T3)、4 h(T4)、24 h(T5)抽取动脉血,测定红细胞压积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测定血浆TNF-α、IL-6浓度.结果:两组间血浆IL-6、TNF-α水平和RI值在CPB前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5).两组T2-5各时点TNF-α、IL-6均高于T1(F≥6.21,P<0.05),A组T2-5各时点TNF-α、IL-6浓度明显低于C组同时点值(t≥2.41,P<0.05),两组T3-T4时点RI均高于T1时点(F≥5.87,P<0.05),A组中T3,T4时点RI较C组同时点明显降低(t≥2.38,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有效地抑制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在体外循环(cam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期间对肝脏的作用,为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3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15)和对照组(B组,n=15)。A组预冲液中加入UTI 1.5万U/kg,B组不加UTI。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及心脏插管完毕后30min、开放升主动脉后1h、6h及术后24h,从中心静球插管采集血标本,典5次。放免法检测血中TNR-α、IL-6、IL-8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中TNF-α、IL-8、IL-6、ALT、TB在插管30min后避渐升高,A组术中及术后各时段各项指标均低于B组,且两组同时段有显著差异(P〈O.05或P〈0.01)。结论;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期间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氯胺酮对患者血浆S-100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 30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15例。K组转流前经中心静脉泵入氯胺酮1 mg/kg;C组给予等量平衡液。分别于转流前和转流完毕时检测血浆S-100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转流前2组S-100β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流后2组S-100β和TNF-α水平均较转流前升高(P<0.05);转流后C组S-100β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K组(P<0.05)。结论氯胺酮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诱发的脑损伤中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源性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老年人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血S100-β蛋白水平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氟比洛芬酯预处理组(F组)各30例。于术前1 d(T_0)、术后1 d(T_1)、3 d(T_2)和5 d(T_3)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水平。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麻醉药用量、失血量、补液量、术后VAS评分、术后48 h舒芬太尼总用药量、术后并发症和各时点MMSE评分情况,并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状况。结果 T_1、T_2时点两组血S100-β浓度均高于T_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点F组血清中血S100-β浓度水平比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变化T0时点两组患者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点两组MMSE评分均低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T_1、T_2时点MMSE评分与C组比较升高(P0.05)。F组术后有5例发生POCD,发生率16.67%;对照组术后有11例发生POCD,发生率36.67%,F组POCD发生率低于C组。结论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可以降低老年人术后S100-β蛋白的浓度水平和POCD的发生率;POCD的发生率与术后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的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接受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和接受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患者手术前后脑电图 (EEG)的变化 ,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5 1例 ,分为 2组 ,A组 (n =2 6 )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患者 ,B组 (n =2 5 )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患者。A、B两组患者均在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同时选择接受先天性动脉导管结扎术的患者 8例为C组 (n =8)。全部患者术前和术后 7d进行EEG检查。结果 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术后 7dEEG较术前明显变差 (P <0 0 1) ,与接受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患者相比也明显变差 (P <0 0 1) ,但A、B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CPB下心内直视手术会造成患者EEG的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双瓣膜置换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于体外循环(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影响.方法:40例行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其中20例使用乌司他丁,检测TNF-α与A-aDO2.结果:两组CPB开始后2 h和24 h TNF-α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两组CPB开始后2 h和24 hA-aDO2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少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TNF-α的产生,降低患者的A-aDO2,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食道癌根治术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限期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于手术开始前U组按1万U/kg静脉给予乌司他丁,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单肺通气开始时(T0)、单肺通气1h(T1)、双肺通气15min(T2)、术后24h(T3)各监测时间点抽取静脉血5ml,并于T0、T1、T2时间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3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IL-6、IL-8、IL-10及BALF中IL-8的浓度。结果血浆中,两组患者T1、T2、T3时点的TNF-α、IL-6、IL-10及T2、T3时点的IL-8浓度均较T0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TNF-α、IL-6、IL-8增高幅度较C组小,而IL-10增高幅度大于C组,差异均T1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C组T1、T2时间点、U组T2时间点IL-8浓度较T0均升高(P<0.05)。U组患者在T1、T2时间点IL-8浓度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血浆中TNF-α、IL-6、IL-8及BALF中IL-8浓度,并增加血浆中IL-10的浓度,从而减轻食道癌根治术引发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抑制回收血液中细胞因子释放和保持红细胞与其配体结合能力的作用。方法血液回收的患者20名,男性9名,女性11名,年龄13—44岁,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组),对照组(C组),每组10名。U组分别于麻醉前经静脉(3 000 U/kg)、肝素盐水中(4 000 U/kg)、手术结束时经静脉(3 000 U/kg)给予乌司他丁。C组则按常规进行血液回收。2组患者均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12 h(T3)、术后36h(T4)4个时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FHb)、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2组在T1时点,MDA、FHb、IL-6、TNF-α、RBC-C3bRR、RBC-ICR均无差异。T2、T3、T4时点,2组MDA、FHb、IL-6、TNF-α均高于T1时点(P<0.01),U组MDA在T2、T3时点,FHb在T2时点,IL-6、TNF-α在T2、T3、T4时点均低于C组相同时点值;T2、T3、T4时点,RBC-C3bRR均显著低于T1水平,与C组比较,U组T2、T3、T4时点RBC-C3bRR都高于C组;C组RBC-ICR在T2、T3、T4时点均显著低于T1时点(P<0.01),U组RBC-ICR在T2、T3时点明显低于T1时点(P<0.01);与C组比较,U组T2、T3、T4时点RBC-ICR均高于C组。结论血液回收可导致炎性介质增加,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乌司他丁可降低炎性介质,保护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及与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择期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远隔缺血时处理组(A组)、远隔缺血预处理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在CPB主动脉阻断后同时对右下肢予以3周期5min缺血/5min再灌注处理;B组在麻醉诱导后予以该处理。于术前(T1)、CPB结束即刻(T2)、CPB结束后5h(T3)、24h(T4)取右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于术前1d、术后d3、d7对患者行神经系统检查并记录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与T1相比,三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在T2、T3时均明显升高(P<0.05);与T2、T3相比,三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在T4时均明显下降(P<0.05);A组和B组患者在T2、T3时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A组和B组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无明显差异。C组患者术后d3认知功能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能抑制CPB瓣膜置换术患者S100-β蛋白和NSE的释放,并减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降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