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NA修复蛋白PARP基因在大鼠缺血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DNA修复蛋白PARP基因表达的时空改变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 (MCAO R) ,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缺血再灌注PARPmRNA的时空分布 ,结合TUNEL技术观察其与凋亡的关系。结果 脑缺血 30min再灌注 1hPARPmRNA表达增加 ,随缺血或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 (P <0 0 5 ) ,与凋亡的时间变化规律相似 ,但范围大于并涵盖凋亡的范围 ,凋亡分布区外侧的缺血区表达也明显增加。结论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可诱导神经细胞DNA修复蛋白PARP基因的转录增强 ,PARP可能参与脑缺血损伤后的DNA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p5 3和 Bcl 2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猝死者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检测 (TU NEL)法检测 2 0例 AMI猝死者和 10例心脏正常车祸死亡者心肌细胞凋亡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p5 3和 Bcl 2蛋白在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 ,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AMI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为 (5 5 7.95± 144 .10 )个 / 10 0 0个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34.30± 2 0 .6 8)个 / 10 0 0个 (P<0 .0 5 ) ;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中 p5 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 (4 41.6 5± 131.6 8)个 / 10 0 0个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0 .2 0±2 6 .2 7)个 / 10 0 0个 (P<0 .0 5 ) ,且与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成明显的正相关性 (r=0 .6 5 5 3,P<0 .0 0 2 ) ;Bcl 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 (36 .2 5± 43.17)个 / 10 0 0个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10 0 .10± 71.34)个 / 10 0 0个 (P<0 .0 5 ) ,且与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成明显负相关性 (r=- 0 .810 3,P<0 .0 0 1) ;梗死区心肌细胞内 p5 3与Bcl 2蛋白表达数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r=- 0 .80 78,P<0 .0 0 1)。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的凋亡数 1支者 (5 0 6 .38± 175 .88)个 / 10 0 0个 ,2支者 (5 5 4.38± 92 .15 )个 / 10 0 0个 ,3支者 (6 6 8.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过程申的作用。方法 据是否结扎冠脉及药物干预分为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group)、心肌梗死组(myocardial infarction group)和缬沙坦组(valsartan group)。在第1、2、4、8周测心功能,留取心脏标本。放免法测心肌肿瘤坏死因子(TNV-a)水平,TUN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以心肌细胞凋亡阳性数占总心肌细胞数的百分比作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1)MI后大鼠心脏有明显的心肌细胞死亡,心肌TNF-a水平显著升高,随心肌细胞凋亡、TNF-a水平的升高心功能逐渐恶化。(2)缬沙坦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TNF-a水平,延缓心功能恶化过程。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在MI后心衰的发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缬沙坦可降低MI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5 3和Bcl- 2蛋白在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TUNEL法检测 48只兔AMI模型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和Bcl- 2蛋白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TUNEL法发现兔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千分率在冠脉结扎前 (0h)和结扎后 1、2、3、4、6、8、12h的改变如下 :0h组 (31 0 0± 14 0 0‰ )和 12h组 (6 8 0 0± 31 72‰ ) <1h组 (142 33± 5 3 5 2‰ ) <2h组 (370 83± 6 6 0 1‰ )和 8h组 (32 1 17± 86 43‰ ) <3h组 (5 86 83± 5 5 0 2‰ ) <4h组 (836 17± 43 73‰ ) (P均 <0 0 5 ) ,即急性心梗心肌细胞凋亡数在冠脉结扎后 1h时开始逐渐增多 ,到 4h时达高峰 ,其后逐渐下降 ,到 12h时已逐渐降至正常 ;阳性表达的p5 3蛋白积聚于胞核内 ,阳性心肌细胞千分率在冠脉未结扎 (0h)组 (4 5± 4 14 )和结扎后 1h组 (37 33± 35 43‰ )、2h组 (71 33± 5 4 93‰ )、8h组 (76 6 0±45 31‰ )、12h组 (6 5 0± 4 32‰ ) (P均 <0 0 5 ) ,而其它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则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P均 >0 0 5 ) ;阳性的Bcl- 2蛋白积聚于胞浆中 ,阳性心肌细胞千分率在冠脉结扎后 3h组 (41 0 0± 2 1 6 0‰ )、4h组 (6 83± 5 34‰ )和 6  相似文献   

5.
6.
在细胞生学调控中,清除完成免疫反应后过剩细胞的自杀过程中程序性细胞凋 基础,不能清除自身免疫细胞,并使其在发展中蓄积或在免疫反应中造成细胞突变,可造成自免疫怀疾病。Fas基因及其配体(asL)为程序性细胞凋亡信号传导所必需。lpr和gld基因突变在小鼠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已证实。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死亡中的意义。方法 :用末端原位标记 (TU NEL )法、DNA电泳和电镜 3种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和心脏正常的车祸死亡者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 :TU NEL 法发现 ,猝死者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数 (5 5 7.95± 1 4 4.1 0 )× 1 0 - 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34 .30±2 0 .6 8)× 1 0 - 3(P=0 .0 0 0 0 ) ;心肌细胞凋亡数在冠脉 1支病变者为 (5 0 6 .38± 1 75 .88)× 1 0 - 3<2支病变者为(5 5 4.38± 92 .1 5 )× 1 0 - 3<3支病变者为 (6 6 8.2 5± 1 2 7.1 9)× 1 0 - 3,虽然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 ,但 3组之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别 (P均 >0 .0 5 ) ;冠脉 2~ 3支病变者梗死区的心肌细胞 DNA电泳可见相差约1 80~ 2 0 0 bp的阶梯片段 ;电镜发现猝死者梗死区内的心肌细胞核膜完整、染色质浓集、电子密度增加的凋亡特征 ,有的则出现核膜破裂、染色质溶解成碎屑的坏死现象。结论 :细胞凋亡在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的心肌细胞死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切除精索神经对Leydig细胞凋亡和PARP、F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手术后14 d以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法提取Leydig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定量检测Leydig细胞凋亡情况,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eydig细胞中cleaved-PARP、Fas蛋白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组凋亡Leydig细胞比例(32.15%)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2.78%)(P<0.05),其Fas蛋白及Cleaved-PAR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脊髓损伤诱发Leydig细胞凋亡,PARP、Fas基因参与对该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唐文富  蒋俊明 《华西医学》2005,20(1):179-180
细胞凋亡(Appl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病理生理条件下,激活或启动自身内特殊基因程序,表达Fas蛋白等凋亡抗原而发生的死亡,它与机体内细胞分裂、增殖相对应.共同调节细胞增殖、分化、死亡以保持平衡,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近年有关细胞调亡的报道颇多,表明它与许多人类疾病相关,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及AIDS等,有关急性胰腺炎的报道也不少见,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和Bcl-2基因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猝死者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TUNEL法检测15例老年AMI猝死者和10例心脏正常车祸死亡者的心肌细胞凋亡,用以cDNA为内参标准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内p53和Bcl-2基因mRNA表达量,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TUNEL法发现,猝死者梗死区的每千个心肌细胞凋亡数老年AMI猝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中p53基因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与其中p53mRNA表达量的对数值成明显正相关性(r=0.883,P<0.001);Bcl-2基因mRNA表达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且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与其内Bcl2mRNA表达量的对数值成明显负相关性(r=-0.907,P<0.001);猝死者p53和Bcl-2基因的mRNA表达量对数值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849,P<0.001).不同支数冠脉病变猝死者之间的比较1支、2支和3支病变者在心肌细胞凋亡数、p53和Bcl-2mRNA表达量方面,相互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可能是因为例数少).结论老年AMI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存在明显的凋亡现象,且受p53与Bcl-2两者相反调节其凋亡(p53基因上调、Bcl-2基因下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eyte growth factor,HGF)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5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HGF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预组静脉注射给予HGF2mg/(kg&;#183;12h),4周后测心功能、左室重塑指标,取出心脏,梗死区/缺血区重量比为梗死范围。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相对重量、左室壁厚度均显著升高(t=3.598,2.348,2.324,P&;lt;0.05-0.01),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of shortening,LVF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显著降低(t=4.311,3.330,P&;lt;0.01)。HGF干预组LVESV,LVEDV显著低于对照组(t=2.810,2.449,P&;lt;0.01);LVFS及LVEF均显著升高。HGF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心肌梗死范围均低于对照组(t=2.302,2.344,P&;lt;0.01)。左室腔直径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01,P&;lt;0.01)。干预组梗死心肌周围bcl-2表达(灰度值1.37)显著高于对照组(灰度值0.17)(t=21.043,P&;lt;0.01)。结论:HGF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能限制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lncRNA PAX8-AS1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影响.方法 通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构建AMI模型小鼠.取AMI模型构建成功的雄性小鼠64只,随机选择48只小鼠,于术后0、1、2、3、4、5d各处死8只小鼠,作为AMI组.小鼠选择方式同AMI组,并采取与AMI小鼠相同的手术方式,但不进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于术后0、1、2、3、4、5d各处死8只小鼠,作为Sham组.Sham组中剩余小鼠随机分为Sham+ Ad-shCon组(8只)、Sham+ Ad-shPAX8-AS1组(8只);AMI组中小鼠随机分为AMI+ Ad-shCon组(8只)、AMI+ Ad-shPAX8-AS1组(8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AMI组和Sham组小鼠术后心肌组织中PAX8-AS1水平变化.采用红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Sham+Ad-shCon组、Sham+ Ad-shPAX8-AS1组、AMI+ Ad-shCon组、AMI+ Ad-shPAX8-AS1组小鼠梗死面积(IS)/危险区域(ARR);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PAX8-AS1 (RT-PCR)、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及裂解的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AMI组小鼠PAX8-AS1表达水平随着AMI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术后第3天其PAX8-AS1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值,并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 Ad-shCon组比较,Sham+ Ad-shPAX8-AS1组PAX8-AS1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 Ad-shCon组及AMI+ Ad-shPAX8-AS1组PAX8-AS1、IS/ARR、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Bax及cleaved-caspase3均上调,Bcl-2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MI+ Ad-shCon组比较,AMI+ Ad-shPAX8-AS1组PAX8-AS1、IS/ARR、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Bax及cleaved-caspase3下调,Bcl-2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X8-AS1在AMI心肌组织中呈高表达,PAX8-AS1低表达可减少梗死面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凋亡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3.
CD95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世清  周华  彭昊  张思胜  何炳书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9):2674-2675,F003
目的 通过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CD95的检测,以探讨CD95在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42只,使用改良Allen氏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36只,采用HE,Nissl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损伤后1,4,8,24,72h及7d的脊髓组织。结果 损伤后4h,损伤段灰质可见CD95阳性细胞,8h达高峰。正常组未见CD95阳性细胞表达。高倍镜观察,阳性细胞具有凋亡细胞的特征。结论 CD95蛋白可能在诱导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 3和Bcl- 2基因在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TUNEL法检测 48只兔AMI模型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 ,用以cDNA为内参标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内p5 3和Bcl- 2基因mRNA表达量 ,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TUNEL法发现兔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千分率在冠脉结扎前( 0h)和结扎后 1h、 2h、 3h、 4h、 6h、 8h、 12h的改变如下 :0h组和 12h组 <1h组 <2h组和 8h组<3h组 <4h组 (P均 <0 0 5 ) ;p5 3基因mRNA表达量依次为 :冠脉结扎后 4h组 >结扎后 6h组>结扎后 3h组 >结扎后 2h组 >未结扎 ( 0h)组和结扎后 1h组、 8h组、 12h组 (P均 <0 0 5 ) ;且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与其内p5 3mRNA表达量对数值之间成明显的正相关性 (r为 0 930 0 ,P<0 0 0 1)。Bcl- 2基因mRNA表达量 :冠脉结扎后 3h组、 4h组和 6h组 <结扎后 2h组、 8h组 <结扎后 1h组和未结扎 ( 0h)组 <结扎后 12h组 (P均 <0 0 5 ) ;且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分别与其内Bcl- 2mRNA表达量的对数值成明显的负相关性 (r为 - 0 8732 ,P <0 0 0 1) ;p5 3和Bcl- 2基因mRNA表达量的对数值之间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r=- 0 96 49,P <0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存在明显的凋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细胞中Bcl2与Cmyc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性心肌梗死中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C-myc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标记凋亡的心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Bcl-2与C-myc的表达。结果:TUNEL法发现: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存在心肌细胞凋亡。冠状动脉结扎1小时后出现Bcl-2蛋白阳性表达,3小时后逐渐下降,结扎6小时后出现C-myc阳性表达,24小时内呈现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心肌细胞凋亡数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与C-myc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的凋亡与Bcl-2、C-myc表达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自由基氧化致线粒体DNA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细胞凋亡与自由基氧化密切相关,自由基氧化可致线粒体DNA损伤而发生突变,引起细菌衰老甚至死亡,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线粒体DNA损伤突变与细胞凋亡间有无关系?本文此对自由基氧化,线粒体DNA损伤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机体总是暴露于各种致DNA损害的因素中。DNA损伤将导致基因变异、疾病或细胞死亡。其中DNA双链断裂对基因稳定性产生了威胁,暴露于诱导DNA双链断裂的物质与儿童和成人白血病的发生有关。DNA双链断裂的修复主要有两条途径: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后者非同源末端连接在哺乳细胞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占优势地位。非同源末端连接功能缺陷可能与肿瘤发生或对辐射敏感性的增高有关。在白血病细胞中的不恰当修复可导致白血病的特征性染色体易位。  相似文献   

18.
单细胞凝胶电泳在DNA损伤与修复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NA损伤的程度与修复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细胞生死,其检测方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这方面的技术有多种,但简便、快速、经济且敏感的方法应首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或称彗星(comet)实验。SCGE是第一个能有效检测单个细胞DNA损伤的技术[1],现已广泛应用于离子射线损伤、自由基损伤、癌症放化疗、生物监测等领域。一、检测机理SCGE是一种在实践中发现的方法,其确切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在通常情况下,DNA双链以组蛋白为核心形成核小体,在核小体中DNA为负超螺旋结构。如果有去污剂进入细胞,…  相似文献   

19.
蛋白激酶B(PKB)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能通过依赖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途径被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活化,活化的PKB能传递抑制凋亡的生存信号。现综合介绍其在抗心肌细胞凋亡中的调节机制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背景:细胞凋亡增加所导致的进行性心肌细胞丢失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及Bax蛋白、PDCD5 mRNA表达可以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11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完成.材料:体质量为(240±20)g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20只/组.另取体质量为100~150 g的Wistar大鼠60只用于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方法: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模后,细胞移植组大鼠在梗死心肌周围分4点于心外膜下植入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每点100 μL(107个细胞);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DMEM培养基,培养4周.主要观察指标:血清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左室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ax蛋白和PDCD5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在发生凝固坏死的宿主心肌内可以看到局灶BrdU标记阳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后4周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血清和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细胞移植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ax蛋白和PDCD5 mRNA(PDCD5/GAPDH)均明显升高(P<0.05),但细胞移植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降低Bax蛋白和PDCD5基因的促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