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提高重症脑出血的抢救水平。方法:作者对102例重症脑出血病人给予CT定位,微创锥颅(约0.3cm小孔)血肿穿刺吸除及尿激酶溶解引流术。结果:本纽治愈好转率77.5%,死亡率22.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抢救重症脑出血是目前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8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术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观察的护理经验。结果28例患者,其中18例血肿完全消除,8例血肿大部分消除,死亡2例。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不用开颅,手术死亡和致残率低的优点。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近年来外科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出血及感染机会少,避免了损伤神经和血管。病人头部可活动,伤口愈合快,常不留疤痕。我院从1999年6月至今,应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19例脑出血病人进行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充分作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取得了满意效果,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 1999年 7月开始应用贾保祥教授研制的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吸、射流冲碎 ,血肿液化 ,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4 1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 8例 ,急性硬膜外血肿 2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 ,男 2 9例 ,女 2 2例 ,发病年龄 13~ 77岁 ,平均年龄 5 9.3岁。其中超早期 (发病 7小时内 )就诊12例 ,早期 (发病 1~ 3天 ) 2 2例。延期 (发病 3天以上 ) 9例。8例硬膜下血肿均为伤后 3周以上。1.2 临床表现 头痛 35例、呕吐 2 9例 ,误吸者 5例 ,均有高血压病史 ,或头…  相似文献   

5.
颅内血肿包括自发性脑出血和外伤性脑出血,血液进入脑实质内(或脑室内)可形成血肿。因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首位的特点,如不及时抢救和加强护理,常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微创清除术以其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微创清除术能迅速有效地清除血肿、抢救生命,促进脑功能的早期恢复,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自2007年1~12月本科室对78例患者施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3例高血压颅内血肿行微创清除术的病人在结合临床治疗的同时,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密监护、术后精心护理、及时预防与处理并发症。[结果]23例病人存活20例,死亡3例。[结论]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病人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苏梅珍 《临床荟萃》2001,16(19):F003-F003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很小的先进方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气颅、穿刺针孔感染、穿刺道出血、呕吐、癫痫发作等 ,已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我院近 4年 13 0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中 ,发生并发症 4例 ,现将其处理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目的在于应用这项技术过程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13 0例颅内血肿行微创清除术患者 ,男 76例 ,女 5 4例 ,年龄 1~ 96岁。发生气颅 2例 ,穿刺点感染 1例 ,穿刺道出血 1例。2 并发症处理2 .1 气颅  2例均为男性患者。1例为脑室出血 ,分别在…  相似文献   

8.
陈晓东 《临床荟萃》2001,16(5):F003-F004
我科自 1996年开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以来 ,成功救治了高血压脑出血 ,外伤性脑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内血肿 5 0例 ,包括 8例脑疝病例。我们认为此项技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 ,不需特殊麻醉 ,特别适用于高龄、危重患者的救治。广泛开展此项技术可使众多脑出血患者免受全麻开颅之苦 ,也有利于提高我区抢救危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水平。现将应用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5例 ,女 15例。年龄 2 1~ 89岁 ,平均5 6岁。 5 0岁以上 2 8例 ,占 5 6 %。36例高血压脑出血 ,13例脑外伤出血 ,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  相似文献   

9.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7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恩普 《临床荟萃》2000,15(15):714-715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颅内血肿患者采用长2.5 ̄7.0cm、直径3.0mm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劝下,刺入颅内血肿腔进行抽吸清除,对残留血块注入尿激酶及引流的微创技术进行临床总结。结果:70例中有12例一次性血肿清除彻底,24小时内拔管;54例经过注入1-4次尿激酶72小时-1周拔管,4例因血肿破入脑室,血肿与脑室相通故引流长达12天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3年4月-2004年4月开始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29例颅内血肿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复习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100例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资料,分析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手术60例,死亡10例,病死率16.7%,40例保守治疗,死亡4例,病死率10%。结论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病情重,变化快,预后较差。对于血肿大、中线移位明显、昏迷和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颅内压过高或已有脑疝表现者应及时手术,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实施颅内压监测,动态CT检查,同时必须注重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分析68例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治疗资料。68例按照手术时机分为两组,A组为一期双侧开颅手术,B组为分期双侧开颅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近期疗效。结果一期双侧开颅手术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分期双侧开颅组(P<0.01),重残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P<0.01)。结论患者就诊时间、受伤机制、临床症状、CT特点对术式的合理选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适宜的手术方式选择与时间安排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倡双侧多发血肿一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多发性颅内病灶病人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2001年收治的138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病灶病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的年龄、入院后最低的GCS评分、瞳孔变化、占优势的颅内病灶类型、颅内血肿量、大脑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治疗方式等因素,用多无线性回归分析以上因素对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最低的GCS评分、瞳孔变化、占优势的颅内病灶类型及基底池受压与外伤性多发性颅内病灶病例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影响外伤性多发性颅内病灶病人预后的因素与单一颅内病灶相同,处理时应重点考虑占优势的颅内病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 2 1例以严重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术后第 1天和第 14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 ,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和CRP ,并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 2周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CD3+ 、CD4+ 和CD4+ CD8+ 等比术后第 1日明显增加 (P <0 0 5 ) ,CRP和CD8+ 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且无严重感染发生。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以严重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中运用是安全可行并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多发伤病人血清新喋呤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多发伤病人血清新喋呤的变化 ,并探讨其与创伤严重度、感染及脏器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8例多发伤病人伤后第 1天、第 3天、第 8天血清新喋呤水平 ,同时评定ISS值、APACHEII评分及记录血常规、感染、脏器功能不全情况。结果 多发伤病人新喋呤为 8 81 7 5 6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 1 37± 0 .75ng/ml(P <0 0 1) ;新喋呤水平与A PACHEII评分值正相关 (r=0 .5 8,P =0 .0 2 ) ;发生脏器功能不全组新喋呤及APACHEII值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 ;发生感染后新喋呤从 5 0 5± 4 13ng/ml升至 11 0 3± 10 42ng/ml(P <0 0 5 )。结论 创伤可引起新喋呤的升高 ,且与创伤严重度正相关 ;监测新喋呤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 ,并可预警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1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84例,轻残19例,中残21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79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避免漏诊和误诊。对危及生命的损伤的抢救、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持、正确的手术时机、骨折早期手术内固定和ICU监护对成功救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86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及时有效地救治进行了阐述,运用急救护理程序,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果断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多发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收住我院ICU的155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处理方法,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值与发生MODS的关系,发生MODS与未发生MODS病死率的比较。结果155例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29例(18.7%)。ISS〈16分、16~25分和≥25分的病例数分别为39、58和58例,其中发生MODS的病例分别为3、7和19例(x2=12.321,P=0.002),≥25分的MODS发生率较高。发生MODS的29例多发伤患者死亡15例,未发生MODS126例患者死亡28例(x2=10.236,P=0.001)。结论多发伤后并发MODS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性损伤,防止创伤治疗过程中的第二次打击,早期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改善多发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救系列护理程序在救护复合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复合伤患者急救系列护理程序 ,将 73例复合伤患者采用阶段对照法分组 ,即观察组 37例用急救系列护理程序救护 ,对照组 36例施行急症科常规救护 ,比较两组救护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 ,救护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运用急救系列护理程序赢得了救治患者的时机 ,减少了并发症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多发伤患者伤情判断的意义。方法 对急诊抢救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多发伤患者 96例在入院第 1、3、5、7、10、14和 2 1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 ,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 ,以判断PCT水平变化与多发性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多发伤患者在创伤后血PCT水平明显升高 ,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分值区段内的创伤患者PCT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随着ISS评分值的增高 ,不同时段PCT水平亦升高 ,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而PCT与年龄无关。结论 动态检测多发伤患者外周血PCT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多发伤伤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