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自杀未遂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和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急诊科、病房新发生的110例的自杀未遂者资料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未遂者中,居住在农村、年轻人、文化程度低、已婚、女性、内向性格所占比例较高;大多数采用农药方式自杀(70.9%);中、重度抑郁者所占比例41.8%。从自杀想法到自杀行为间隔时间〈5min者占28.2%,〈30min者占50.9%。结论加强农药管理,改善周围不良环境条件,早期发现,对自杀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煤炭总医院急诊科服药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未遂是指各种有意威胁、伤害自己的生命,但未导致死亡的行为,其中服药为自杀未遂的主要方式。为预防自杀和科学干预提供依据,笔者分析了2004-08/2008-07北京煤炭总医院急诊科救治服药自杀未遂患者,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41例服药自杀未遂急诊患者中,女35例,占85.3%,男6例,占14.7%,男女比例为1∶5.8。1.2方法对上述急诊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年龄、职业、自杀诱因、服药类别等因素特征。2结果年龄分布在16~73岁,30岁以下者31例,占75.6%。职业史方面无固定职业者29例,占70.7%。自杀诱因中,婚恋纠纷27例,占65.8%,其余14例中,家庭矛盾6例,精神障碍4例,工作矛盾2例,校园矛盾1例,政治难民1例。服用镇静催眠药19例,占46.3%;混合处方药8例,占19.5;还有服用杀虫剂4例,解热镇痛药3例,抗生素2例,中药1例,高锰酸钾洗液1例,日用消毒液1例,工业用有机溶剂1例,抗结核药1例。3讨论世界范围内自杀未遂率女性高于男性。本文调查的41例服药自杀未遂者均未求助心理咨询或社会支持方式化解矛盾。青年女性在婚恋问题、家庭纠纷等诱因影响下,同时主观不愿选择痛苦较大的...  相似文献   

3.
166例自杀未遂者的临床分析与心理干预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陈佩乔  黄文娟  陈肇婉 《护理研究》2005,19(23):2130-2131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的心理干预.[方法]按自杀方式、性别差别、年龄组成等对166例自杀未遂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自杀未遂者中以20岁~年龄组的青年最多,其中外来女青年占多数,自杀方式以服毒、服药为主,服用安眠药自杀仍然是自杀未遂者选择的主要途径.[结论]自杀未遂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精神卫生问题,综合性医院在自杀的预防及心理干预方面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吕伟琴 《当代护士》2016,(2):133-134
正癌症患者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易产生恐惧、抑郁、焦虑、和厌世情;晚期病情恶化,癌痛难忍,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加之人格特征改变,常感到孤独、寂寞、忧伤、绝望和无助,而产生强烈的自杀倾向和行为[1]。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以期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建娟  浦晓珍  吴海峰 《护理研究》2011,25(33):3052-3053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技术对自杀未遂者应付方式的作用。[方法]经急诊抢救后收住院的100例自杀未遂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常规医疗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由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由护士进行心理护理。两组在心理干预前及出院后1年均进行应付方式问卷测评。[结果]研究组心理干预后应付方式问卷成熟因子(解决问题、求助)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不成熟因子(自责、幻想、退避)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咨询技术会积极的影响自杀未遂者的应付方式,促进心理健康,预防再自杀。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来自杀未遂者的危险因素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更为详尽地了解自杀未遂者的各种危险因素,合理地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点,对108名自杀未遂急诊入院的患者按CCMD-2-R进行人格障碍的诊断,分为伴人格障碍组和不伴人格障碍组,得到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并进行自杀意图量表及自杀企图冲动性和致死性的测定,将有关项目作对比分析。结果,有40(37.04%)名自杀未遂者伴发人格障碍。与不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比较,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有较多的既往自杀未遂史和精神科治疗史,自杀意图和自杀企图致死性较低,冲动性较高。提示,对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应给予特别对待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8.
产褥期自杀未遂患者不但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婚姻、社会以及婴儿身心健康也有影响。笔者收集一组产褥期自杀未遂者的一般资料、自杀原因及诊断情况,提出干预与治疗措施为预防自杀未遂者日后再自杀。  相似文献   

9.
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因素,给予随访及心理护理干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方法 96例自杀未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住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并随访1年及心理干预,对照组在住院时仅给予常规护理及1年后随访。两组在入组及结束时都做心理健康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定。结果结束时研究组自杀未遂者心理健康问卷各方面均有明显的改观,对照组自杀未遂者心理健康问卷各方面均无明显改观,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各单项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束时研究组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自杀未遂行为多由与家庭有关的生活事件及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引起。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自杀未遂者心理健康状况、减少生活事件频度和再自杀危险、改善其对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提高了自杀未遂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患者的群体特征,并利用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帮助患者度过心理危机.方法对200例自杀未遂病人的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归纳总结这类患者自杀的特征,并对患者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结果自杀者多以青壮年为主,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自杀方式多采用服用镇定安眠药,并多在上半夜实施;自杀原因以恋爱和婚姻问题为主.结论在治疗和护理自杀未遂患者时,利用语言技巧,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尊重和理解患者,引导患者正确对待失败和疏导心理压力,动员家庭和社会帮助患者克服困难等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帮助病人度过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1.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障碍自杀态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60岁以上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的认知行为干预。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uestionnaire of suicide attitude,QSA)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入院第6周末,干预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t=-13.27,P<0.01)、对自杀者的态度(t=-8.84,P<0.01)、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t=-6.06,P<0.01)、对安乐死的态度(t=-13.13,P<0.01)4个维度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改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态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念特征,为预防其再次发生自杀行为提供参考。方法以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接诊的自杀未遂患者为调查对象,使用自伤情况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和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病人版(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并比较分析调查资料完整的239例自杀未遂者有无自杀意念特征。结果 (1)两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从无自杀意念组相比,有过自杀意念组有宗教信仰者多(11.45%vs.1.37%,P<0.01),近一个月曾因心理问题而难以从事日常活动或工作者多(57.23%vs.19.18%,P<0.01),本次最早出现伤害自己的想法到自伤所间隔时间超过2h的多(71.69%vs.27.40%,P<0.01),这次自伤最主要的目的是解脱痛苦者多(65.06%vs.26.03%,P<0.01),自杀当时想死程度超过80%者多(61.45%vs.13.70%,P<0.01),对这次自杀认真者多(72.29%vs.23.29%,P<0.01),后悔这次自杀失败者多(17.47%vs.9.59%,P<0.05),...  相似文献   

13.
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患者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患者的人格特征,为自杀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特征量表(MMPI),对急诊抢救成功的20例自杀未遂患者和3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测试,应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障碍的辅助分类诊断比较,自杀未遂组患者精神病性障碍发生概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抑郁焦虑性障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基本量表分值的比较,自杀未遂组患者疑病(ns)、抑郁症(D)、癔病(Hy)、精神病态(Pd)、偏执狂(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分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自杀预测分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患者主要为抑郁焦虑性障碍,而无显著的精神病性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9月1日—2006年5月31日入院的抑郁症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精神科护理常规、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运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和自杀态度问卷(Questionnaire of suicide attitude,QSA)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入院第3周末及第6周末干预组HAMD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HAMD的总平均减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的总平均减分值,入院第6周末干预组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及安乐死的态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自杀态度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沈春玲  任志芳 《护理研究》2007,21(10):2670-2670
自杀是人类有意自我毁灭而采取的伤害自身的一种行为。我国是世界上高自杀率的国家,自杀药物以农药及抗精神病药物最为常见,服用感康自杀的病例并不多见。现将我院2006年收治的6例服用大剂量感康自杀的病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沈春玲  任志芳 《护理研究》2007,21(29):2670-2670
自杀是人类有意自我毁灭而采取的伤害自身的一种行为[1]。我国是世界上高自杀率的国家,自杀药物以农药及抗精神病药物最为常见,服用感康自杀的病例并不多见。现将我院2006年收治的6例服用大剂量感康自杀的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6年1月—12月我院共收住服用感康自杀病人6例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创伤急救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中心城区创伤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探讨其特点及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广州市中心城区“120”呼叫资料及院前创伤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逐年增加的同时(9年间增加了3.56倍),创伤病例增加更明显(增加了7.88倍),构成比由最初的17.16%增至37.98%,创伤以颅脑创伤所占比例最大(6.86%)。创伤患者年龄及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分别占57.20%和62.04%,70岁以上年龄段创伤出现第2个小高峰,占8.09%。男性是女性患者的2倍以上。结论 广州创伤伤亡人数逐年上升,创伤增加更明显,是院前急救的主要原因,其中以颅脑创伤占第一位,青壮年为主。需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减少创伤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抢救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4至2019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数据,分析6年期间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统计股骨颈骨折患者5 117例,男女比例为0.67:1,2014至2019年股骨颈骨折病例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组、青壮年组、儿童组所占比例分别为70.22%、27.40%、2.38%;2014至2019年老年组患者所占比例逐步增加,青壮年组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股骨颈骨折好发季节为冬季;88.27%的股骨颈骨折致伤原因为摔伤;70.50%的老年患者有合并症;43.37%的患者以急诊方式入院,91.12%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结论:2014至2019年股骨颈骨折病例数逐年上升,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女性为高发人群,70~79岁为高发病年龄段,冬季为股骨颈骨折的高发季节,应做好重点人群特定时间段的预防,以降低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5年济宁市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资料,为MM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济宁市114例初诊MM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主要来源于“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上报系统”、二级及以上级别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及“济宁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信息系统”3个信息平台.统计学分析2015年济宁市MM发病率、发病性别分布、发病年龄分布、发病地区分布、MM临床分期及M蛋白类型分布、首发症状分布及肾功能损害相关临床特点.结果 ①2015年济宁市MM发病率为1.38/105.②男性MM发病率为1.68/105,女性发病率为1.14/1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6,P=0.041).③男性MM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5.9±9.9)岁,女性为(65.3±9.8)岁,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4,P=0.584).④农村MM发病率为2.24/105,城镇MM发病率为0.59/1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07,P<0.001).⑤临床分期系Ⅲ期MM患者为57例(50.0%,57/114).M蛋白类型主要为IgG型,占43.0% (49/114).⑥首次就诊临床表现中,以骨骼疼痛(32.5%,37/114),乏力(21.9%,25/114)最常见.⑦肾功能正常与肾功能异常的MM患者的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MG)水平、血清Ca2+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4,P=0.042;x2 =14.233,P<0.001;x2=4.600,P=0.032).结论 2015年济宁市MM发病年龄较欧美国家年轻,男性MM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MM发病率明显高于城镇.首次就诊时MM患者临床分期主要为Ⅲ期.而血红蛋白(Hb)水平、血清Ca2+浓度、β2-MG水平与MM患者的肾功能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found sever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icide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such as age,sex,education level,history of suicide attempts,psychotic symptoms,social factors,and substance abuse.However,there might be some additional factors that were not considered in previous studies but may be correlated with a greater likelihood of suicide attempts,such as medication and treatment.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suicide attempts and identify the risk of suicidality in hospitalized schizophrenia patients.METHODS This 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dmitted to a psychiatric hospital who were 18 years of age or more.The outcomes and possible suicide risk factors in these patients were collated.The current suicide risk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module for suicidality and categorized as none(0 points),mild(1-8 points),moderate(9-16 points),or severe(17 or more points).This study used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of potential risk factors with the current suicide risk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RESULTS Of 228 hospitalized schizophrenia patients,214(93.9%)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 majority(79.0%)of patients were males.Females appeared to have a slightly higher suicidality risk than males,with borderline significance.With regard to the current suicide risk assessed with 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172(80.4%)schizophrenic patients scored zero,20(9.4%)had a mild risk,8(3.7%)had a moderate risk,and 14(6.5%)had a severe risk.The total prevalence of current suicide risk in thes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as 19.6%.Based on multivariable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backward elimination,it was found that younger age,a current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receiving fluoxetine or lithium carbonate in the previous month,or a relatively higher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score were all significantly and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level of suicide risk.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suicide attempts in schizophrenia is high.Considering risk factors in routine clinical assessments,environmental manipulations and adequate treatment might prevent or decrease suicide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