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匡萃璋 《北京中医》2002,21(4):210-212
火迫是中医学早期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大约有烧针,熏熨,灸等法,火迫伤阴之证,轻者伤胃津,较重者伤及手足太阴之血络,再重则伤及少阴,厥阴之真阴而出现小便难,谵语等亡阴亡阳重症,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放化疗后患者可以出现该证,采用仲景治疗火迫之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王丽娜教授认为月经先期不外乎有阳火、阴火两端,血热阳盛之火迫血下行,月经先期;气虚阴火内生,火热之邪下扰冲任,伤及胞宫,血海不宁,月经亦先期而至,故治疗月经前期病,常从“热”论治,疗效显著,临证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所述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仅得一条,其云“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此汤主之。“以火迫劫”,乃强逼取汗也。“迫劫”一语,虽言其治为逆,然既欲发汗,必有宜汗之证,更合脉浮,知原属表证,故治疗之逆不在发汗,而在火法。“亡阳”为言火逆所致之病理,“惊狂、卧起不安”为该方之主症。然凭此一症不足以投此方,应用此方,又不必皆在火逆之后,故宜详究焉。  相似文献   

4.
肝为将军之官,中藏相火,气急而志怒,喜柔而恶刚。李广钧老师根据肝之特性,临床治疗中顺其条达之性,以柔克刚,避免伐肝,更耗其阴,甚则伤及他脏。文中举木火刑金、子盗母气、母病及子3案,病异而证同,均有肝阴亏虚之证,故采用养血柔肝法加减用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温热病致病之因是温邪,其实质乃六淫之邪化热所致。故治疗温热病出血证,要依据四时温邪致病产生病种不同,辨明病程阶段,随证变化,不可拘执一法。1证候及基本治法温热病传变过程中,出现出血之证,多由邪热炽盛,伤及血络或深入血分,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溢出脉道。...  相似文献   

6.
朱丽霞 《北京中医》2003,22(3):17-18
肝为将军之官,中藏相火,气急而志怒,喜柔而恶刚。李广钧老师根据肝之特性,临床治疗中顺其条达之性,以柔克刚,避免伐肝,更耗其阴,甚则伤及他脏。文中举木火刑金、子盗母气、母病及子3案,病异而证同,均有肝阴亏虚之证,故采用养血柔肝法加减用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自仲景而下,历代医家莫不视“亡阴”、“亡阳”为重危证。《伤寒论》对“亡阳”的论述颇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分轻、中、重之证。轻证“亡阳”为阳虚之证;重证“亡阳”为病情危重;另有一种特殊的“亡阳”证候,为“亡心阳”,其证为神明错乱;或为惊狂,或为谵语等证。仲景所论之“亡阴”,包括了亡血和亡津液,而主要是以亡血为主。血和津液均为有形物质,都属于阴,  相似文献   

8.
曾献生 《新中医》2002,34(9):79-79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把汗证分为阳汗、阴汗。有火者为阳汗,无火者为阴汗。指出阳汗与阴汗的特征,“汗证有阴阳,阳汗者热汗也;阴汗者冷汗也”。并认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阴证之汗证(阴汗)包括:气虚或阳虚腠理不固之汗证;亡阳之汗;气血不足之汗证。阳证之汗证(阳汗)包括:火热内蒸、迫津外泄之汗证;阴虚内热、蒸津外泄之汗证;湿热乘脾之汗证。为后世治疗汗证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9.
亡阴、亡阳是祖国医学概括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二组危重证候。它以病情急危阶段阴液大量耗损或阳气严重衰竭为主要特征。先贤对亡阴亡阳的治疗方药颇多,如生脉饮、参附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等,均是治亡阴亡阳的有效方,但对亡阴亡阳的病机规律探索研究较少,本文就102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引出规律性。临床资料 (一)亡阴亡阳证候的确立亡,丢失,失去之谓也。徐灵胎《亡阴亡阳论》谓:“其亡阴、亡阳之辨法如何?亡阴之  相似文献   

10.
喻瑞芳  汪颖琦 《环球中医药》2022,(11):2116-2119
凡以温针、熨背、灸法、烧针等方法治疗而使得病情加重者,称之为火逆变证。属于火法的误治。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伤寒论》中关于火逆变证的条文,归纳六经病火逆变证的表现和特点。发现其主要病机可分为火燥伤阴,以及误火导致阳虚甚或亡阳。火逆变证的发生,体现了火邪伤津液、易扰心神和影响人体气机运行的特点。津液在火逆变证的辨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一为津液不足之症不可被火,其二为津液是否得复可用于指导判断火逆变证的转归。将火逆伤津的发展过程归纳为津液不足、津液枯竭、阴竭亡阳三个程度。并将其与温病病机联系起来。最后,分析了火逆变证对肺炎、肿瘤放化疗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火逆"是指《伤寒论》中提到的火法用之不慎出现各种变证。与现代临床放疗与化疗作用于人体之后伤阴耗气、损阴伤津而表现出的阴伤火热证候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临床上运用滋阴泻火方法治疗放化疗后出现的各症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笔者着重探讨运用火逆理论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疾病向恶化方面发展的最后阶段,多出现亡阴或亡阳的证候。一般而言热之病,阴亏之体,则易亡阴;阴寒之证,阳虚之体,则易亡阳,《徐灵胎医书全集·亡阴亡阳篇》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血属阴,是汗多乃亡阴也。故止汗之法,必用凉心敛肺之药,何也?心主血,汗为心之  相似文献   

13.
治疗小儿汗证,常用补益气阴、调和营卫、清热利湿之法。临证尚见木旺克土,积热蒸腾,迫津外泄之证,治从肝脾,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名医陶克文运用平肝熄风法的临床经验。陶老将平肝熄风法细化为针对肝郁化火、肝阳上亢证,肝火日久、伤及心肾证,肝风夹痰证,阴血亏衰、肝火旺盛证,气虚痰阻、上扰清窍证,肝肾两虚、阴损及阳证等7个方面的具体运用,善用镇肝熄风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并列出两个病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尿毒症初期多为脾肾气虚或气阴两虚,水湿不化,继则气伤及阳,阴伤及血,导致阴阳气血俱虚,湿浊意甚,气滞血瘀,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最后湿浊酿毒,挟瘀堵塞三焦,挟痰蒙蔽心窍,化火伤阴劫液,深入营血;或引动肝风,或上凌心肺,阴竭阳亡的危象。参麦注射液大补元气,调节心脏功能,保证透析与脱水顺利完成,是治疗尿毒症透析低血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引火归原法摭谈丰县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21700)程从箴引火归原法,是中医特有的治法之一。其“火”可以是虚阳上浮之火,也可是阴不涵阳之火,还可是阴寒内盛,迫阳外越之火。其“原”是指阳气所在之处,主要系指命门肾宅。故此,引火归原法是治疗虚阳浮越。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张仲景所述灸法、温针、烧针、熏法、熨法五种火疗法进行分析,探讨火疗法的运用。火疗法具有温热性质,宜用于阴证与寒证。其禁忌有三,一为太阳表证慎用火疗法,以防邪气郁闭不得出;二为阳明热证不可用火疗法,以防“两阳相劫”加重热证或伤津出现变证;三为阴虚不足不可用火疗法,以防火热之性灼伤津液,迫津外泄,阴损及阳。若误用火疗法则会出现烦躁、谵语等变证。了解其运用和禁忌,可指导临床合理地、正确地使用火疗法。  相似文献   

18.
李幸仓 《陕西中医》2002,23(2):145-146
杨震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年 ,对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有其独到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三年 ,对其应用相火论的观点 ,以内生火热理论来阐述乙肝的发病机理 ,并将其分为郁热相火、血热相火、湿热相火三类证候进行论治的经验 ,略述管窥之见 ,谬误之处 ,祈盼同道指正。   1 郁热相火 郁热相火是乙肝发病的早期阶段 ,其病理基础是“气火内郁”,且有“火郁迫阴”之兆。根据《内经》“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的原则 ,采用疏肝、养肝、清肝的方法 ,选择辛、甘、酸、苦、咸类药物 ,组成“解郁合欢汤”用于乙型肝炎郁热相火型的治疗有明显效果。其…  相似文献   

19.
引火归原法意在引火下潜,阳归肾宅,其"原"是指阳气所在之处,主要为命门肾宅;其"火"可以是阴不涵阳之火,也可是虚阳上浮之火,还可是阴寒内盛,迫阳外越之火.临床应用需明辨证型,分清阴虚、阳虚或阴盛格阳,对应施治,并掌握所用药物的味数及用量,方能得效.临床应用可分以下3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9条。原文意在治疗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出现厥逆,脚挛急不伸等证,芍药甘草汤以酸甘化阴,滋阴养血,使筋脉得以濡润,挛急得能以缓解,其脚自伸。该方用药简单,仅为芍药与甘草君臣二味,虽药简但效佳,乃芍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