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考证历代本草文献,对枳实和枳壳药名、品种、炮制、药理、性能及应用等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枳实和枳壳的理解,以期对临床用药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9,(3)
枳实、枳壳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用药历史悠久。该文详细分析了历代本草书籍所记载的枳实、枳壳,对其品种来源、药材特征和道地产地进行考证,并给合地方志的记载,系统梳理了枳实、枳壳品种和道地产地的变迁及其发展脉络,对枳实、枳壳的道地产地的形成和不同时期的道地产地进行了归纳总结。可为枳实、枳壳道地药材标准的制定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3.
经典名方中枳实与枳壳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等文献,结合实地考察,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枳实及枳壳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进行了考证。枳实、枳壳同出一物,唐代之前的本草中仅载有枳实,后因功效、采收时间、加工方式不同而分化开来。唐代及之前枳实枳壳的主流基原为枳属枸橘Poncirus trifoliate(L.)Raf,药用部位为其成熟果皮。宋代两者基原逐渐向柑橘属酸橙类转化,采收期提前至未成熟时期。明代已明确将酸橙Citrus aurantium L.作为枳实及枳壳的正品基原,枸橘被定为伪品,体现了临床优选,枳实的采收期进一步提前至农历四、五月份的落果期。历代本草中记载其主流加工炮制方式为破开晒干,多为麸炒。枳实枳壳在历史上的变迁为疗效导向下新旧品种的更替,并得到临床认可而被延续。建议经典名方中涉及到的枳实、枳壳药材,其基原应选用芸香科柑橘属酸橙C.aurantium,汉唐处方中可用破气或理气作用强的枳实入药,宋代及之后处方中的药材可与原著文献记载的名称及内涵保持一致。其基原及采收加工炮制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枸橘药材的研究,分析枸橘药材药用历程和质量标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调查,从名称、药用历史及地理分布3方面完成对枸橘药材的本草考证;运用薄层色谱法,HPLC对枸橘、枳实及枳壳中的辛弗林、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辛弗林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枳实的含量测定方法,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枳壳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本草考证得知,枸橘在历史上最早作枳实使用,宋朝时期枸橘果实不再作为枳实与枳壳的唯一正品来源,明清时期枸橘与枳实、枳壳明确区分开来,酸橙果实成为枳实与枳壳的正品来源至今;质量分析得到,枸橘中含有辛弗林、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但含量较枳实、枳壳低,枳实、枳壳中指标性成分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枸橘药材曾作为枳实和枳壳的正品来源,该研究得出枸橘具有枳实和枳壳相同的指标成分,为开发新的药用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考证和实物测量的方法对仲景方中枳实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诸多本草文献的记载和相关附图的研究发现,仲景方所用枳实并非今之所用枳实,而是种属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枳壳。随后对选用产自河南驻马店的枸橘枳壳作为仲景方枳实的实测药材进行了实物测量,得出枸橘枳壳一枚为12g。结合现代道地枳实、枳壳实测结果的对比,并运用所得实测结果对小承气汤全方剂量配伍比例的分析,认为仲景方中枳实为枸橘枳壳,其一枚的剂量为12g是合理的。该研究为今后建立仲景方的药物剂量和配伍比例标准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思雨  史汶龙  路平  张红梅 《中成药》2023,(7):2292-2299
枳实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L.) Osbeck的干燥幼果,为中医临床常用理气药。本文从品种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对枳实进行综述。结果发现,宋代以前,枳实药用正品来源与现今不同。六朝始分枳实与枳壳,宋代以后明确区分枳实、枳壳之功用。通过查阅和梳理有关枳实的古今文献,理清了枳实的基原和品种变迁。枳实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成分。现代研究表明,枳实的药理作用表现为调节胃肠道、抗炎、保肝、抗溃疡等。本文为规范合理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基础资料,对传统中药枳实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枳实为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因其同科属植物及其栽培变种甚多 ,加之限定为5~ 6月收集的自然脱落的幼果 ,故伪劣混杂现象极为严重。为此 ,笔者收集市售样品与资料 ,根据有关药品标准规定 ,再结合目前药市枳实现状和实际工作经验 ,综述市售枳实的伪劣等质量问题 ,归纳出真伪优劣鉴定方法 ,并提出健全质量标准之设想。1 原植物基源根据文献[1] 记载 ,枳实类药材以枳实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直至唐代所用枳实均包括枳壳。宋·《开宝本草》才正式分为枳壳、枳实。经考证认为宋代以前所用枳壳、枳实的原植物为芸香科枸…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6,(12)
通过查阅经典医籍及历代本草,并结合现代研究进展,对蒙药古古勒的本草考证进行了疏理。从原植物来源、产地、形状、性味、功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认定蒙医所用古古勒谓黑云香,是橄榄科植物穆库尔没药树Commiphora mukul Engl(Hook ex Stocks)的干燥树脂。其余均为代用品或伪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药典中肉苁蓉药材原植物来源的确定及临床区别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本草考证、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别对几种列当科植物进行对比,利用HPLC技术对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草苁蓉指标性成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本草考证,发现管花肉苁蓉产地、药材性状与历代本草记载肉苁蓉药材有明显差异,判断古代管花肉苁蓉并未做"肉苁蓉"入药;发现肉苁蓉、盐生苁蓉,沙苁蓉可能为肉苁蓉药材的原植物来源,以肉苁蓉应用最多;发现历代本草记载"草苁蓉"来源为列当或草苁蓉,作为肉苁蓉药材的代替品;古人优质肉苁蓉药材的判断标准为长而粗大,鳞叶整齐,未开花;药用部位多为肉质茎下部。应用性状特征配合现代显微鉴别技术已可以将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草苁蓉较好区分,其中断面维管束排列情况是三者重要区别点。管花肉苁蓉比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高,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与肉苁蓉非常接近。结论:古时,管花肉苁蓉未做肉苁蓉药材原植物来源;肉苁蓉药材原植物来源多样,但对优质肉苁蓉已有明确认识;通过断面维管束排列情况可区别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和草苁蓉;管花肉苁蓉比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高,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与肉苁蓉接近。  相似文献   

10.
枳实、枳壳麸炒原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枳实、枳壳为芸香科柑橘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幼果(枳实)或近成熟果实(枳壳)。在中医临床上用为理气药,功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查我国历代本草,枳实、枳壳传统的炮制方法多采用麸炒法。为何要麸炒?麸炒有何作用?早在明代陈嘉谟著《本草蒙荃》一书中,曾对此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西河柳进行始载年代、古名称、原植物、产地和药性功效等的考证.方法:查阅并考证古代文献记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西河柳始载于<尔雅>,本草始载于<本草拾遗>;历代本草记载的名称有15余种,古代西河柳原植物的主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古今产地基本一致.现代西河柳的主要药性、功效和主治与本草相似,但有差异.结论:古今西河柳的来源、产地和药性功效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中药透骨草原植物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骨草为中医外科较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之功效,其来源极为复杂,历代本草记载不一.作者通过调查和各种书籍记载,计有20科42种5变种植物做透骨草使用或称做透骨草.本文对其原植物进行了初步考证,发现历代本草记载的透骨草有四种:益母草、地构叶、风仙花及铁线透骨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研究女萎的品种来源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及方书,从植物形态、开花期、采收期、炮制和功效等方面加以论证.并结合现代对女萎的品种来源认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考证出女萎原植物是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萎蕤原植物是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结论 女萎有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药枳壳、枳实类原植物调查及商品药材的鉴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对中药枳壳、枳实类进行品种整理。方法:到产地进行原植物调查,并对收集到的国内40余件商品药材进行性状鉴别。结果:列出了枳壳、枳实原植物分类检索表、产地分布表和商品药材鉴定表。结论:我国枳壳、枳实药材主流品种的原植物来源于芸香科酸橙及其栽培变种臭橙、香橙和枳橙,其他同属植物和枸橘只在少数地区作为枳壳、枳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枳壳始载于《药性论》,历代本草多有记载。经考证,宋代以前使用的枳实(壳)为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L.)Raf.的干燥幼果及未成熟果实;明、清以后则以质量更优的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及未成熟果实为主流作枳实及枳壳入药,并沿用至今。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功效。其目前已知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和少量的生物碱等成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1]在定量测定项下采用HPLC测定柚皮苷的量来控制枳壳的质量。只以柚皮苷为指标来控制枳壳的质量,不能很好地反映枳壳药材的基原植物就是酸橙,因为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高乌头的本草考证,收集高乌头别名,明确药材来源,为其资源相关品种的开发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本草及地方本草对高乌头或其别名的描述,查阅文献明确现代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历代本草对高乌头的记载不够清晰,清末以后的本草开始记载,从中总结出高乌头基原、药用部位、别名、采收加工、功效及应用。结论高乌头系毛莨科乌头属植物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的干燥根,具有很好的药用前景和开发价值,可以为后期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百部的基源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本草考证、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鉴别、HPLC色谱鉴别对三种百部基源进行对比。结果:在对历代本草考证后认为古代百部来源应为天门冬属植物羊齿天门冬及现代药典中收载的蔓生百部;且药典中收载的三种百部在原植物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如:蔓生百部、对叶百部为多年生缠绕草本、直立百部为多年生直立草本等;另外,显微鉴别中蔓生百部与直立百部的根被细胞壁表面有致密的细条纹,而对叶百部根被细胞壁上无致密的细条纹;在HPLC色谱中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含有原百部碱,对叶百部中不含原百部碱。结论:三种基源的百部无论是本草考证,还是从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生物碱种类及含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药虎掌南星名称、产地、原植物、加工炮制进行本草学考证。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进行考证。结果确定了虎掌南星的名称演变过程,明确了其原植物和道地产区。结论为虎掌南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茴香类药材的基原进行调查考证,为药材的正确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代本草文献及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查考。结果茴香类药材包括小茴香、大茴香、红茴香、土茴香等,通过考证明确了它们的基原植物及分布。结论小茴香及大茴香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为药食两用植物,并被《中国药典》收载。红茴香的基原包括披针叶茴香、红毒茴。两者均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20.
三七本草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三七的历代文献记载及本草考证进行了概述,一是三七的发现,二是名称由来,三是原植物的来源情况,四是原产地分析,五是主要功效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