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发病因素与中医时相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消化内科316例UGIB住院病例,统计不同发病因素的分布及与中医时相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溃疡炎症因素相关的UGIB发病具有季节性、节气性;血管性因素与肿瘤性因素相关的UGIB无明显季节性及节气性。溃疡炎症因素相关的UGIB昼夜发病有统计学差异,各时辰间发病亦有统计学差异,发病高峰在卯时;血管因素相关的UGIB昼夜以及各时辰间的发病无显著差异;肿瘤因素相关的UGIB昼夜发病无统计学差异,但各时辰间的发病有统计学差异,发病高峰在卯时和辰时。结论:UGIB不同病因所致UGIB的发病与中医时相的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近年来发病有进一步升高趋势,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比单纯西医治疗见效快,本文主要从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内镜下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与时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医天人相应学说为依据,对75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发病与时相的关系作了分析, 结果发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与月廓盈亏、季节、日照、气温等相关。以太阴历月中旬发病明显高于上旬与下旬(p<0.01);冬、春季发病明显高于夏、秋季(p<0.01);且与日照、气温呈反比。从而论证了天人相应理论的正确性,这一认识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陈超 《中国中医急症》1993,2(4):171-172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呕血和(或)黑便、与祖国医学中的呕血和远血(便血证型之一)相类似,统属于血证范畴。如何较为准确地判断失血量?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点滴经验,体会到必须抓住呕血和黑便情况、脉诊、全身症状等三个要点。1 关于呕血和黑便情况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黑便,因此判断失血量的首要问题就是对此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主要对呕血、黑便的色泽、频度与数量等进行观察,进而作  相似文献   

6.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学研究倪永银金亚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310009)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急症,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近几年来,全国中基界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诊疗水平8大有提高,但对病因学尚缺乏深入了解,妨碍了本病防治水平的...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药,在临床与实验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兹将1980~198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90篇有关中医药治疗上消化遭出血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综述如下。临床研究 (一)主要治疗方法90篇资料总结中,应用中医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计有辨证论治、验方治疗和单方治疗等三种。 1.辨证论治根据17篇1548例辨证论治资料分折,所辨证型共有30种,概括起来主要有虚(脾虚、阴虚、气衰血耗)、实(胃热、气滞、血淤)与虚实夹杂(脾虚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辨证论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162例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治法以及方剂,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6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总有效率为69.75%,其中重度出血18.75%,中度出血71.60%,轻度出血100%;胃热雍盛证的有效率高达89.02%,肝火犯胃证的有效率为41.94%,气虚血溢证的有效率为55.10%.结论 使用中药治疗轻度上消化道出血的胃热雍盛证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秀云  王翠英 《光明中医》2008,23(10):1616-1617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主要特征为黑便,属中医便血(远血)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是血不循经而外溢于胃及肠腔中所致,其原因是气不摄血,胃热及阴虚火旺而致出血。我院于2005-2006年收治上消化道出血病人2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现介绍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发病的节律性及与气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3~2011年UGIB病例及此期间每日气象资料,比较季节、节气间的发病差异,分析气象因素与UGIB发病的关系。结果:UGIB在季节、节气间的发病有显著差异(P〈0.05);冬春季发病多于夏秋季;惊蛰、清明、谷雨、霜降、立冬、小雪节气高发。相关分析显示UGIB发病与平均大气压呈正相关(r=0.719,P=0.008),与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呈负相关(r=-0.727,P=0.007)。结论:UGIB在寒冷季节及天气变化大的节气发病较多,提示对UGIB的预防重点应放在高发时段。  相似文献   

11.
张正社 《中医药导报》2002,8(4):169-169
采用乌芨散加味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7例 ,治愈 30例 ,总有效率为 97.30 % ,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 2 2例 ,治愈 14例 ,总有效率为 90 .91% ,两者总有效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此外 ,治疗组有效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 .0 5 ) ,提示乌芨散加味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护理程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可以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从辨证论治、针药并治及微创手术合并中药治疗3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现状,指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不足,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探讨、治疗出血性中风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巴曲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24h止血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止血时间为19.37±5.18h,短于对照组的27.884-6.54h(P〈0.05);输血量为1.17±0.44U,少于对照组的2.61±0.53U(P〈0.05),48h再出血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止血速度快、输血量减少、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死亡率约10%。目前胃镜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胃镜检查的护理支持对顺利完成检查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科上消化道大出血早期胃镜检查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使用中医辨证施冶能够针对病因,灵活用药,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17.
千里光属植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对千里光属植物的毒性成分,毒性特点及其致毒机制,临床中毒报道,其主要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在中草药中的分布,以及我国千里光属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对千里光属中草药的应用和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本文以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87.76%;西医治疗组,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77.55%。总有效率组间比较,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水平显著地高于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水平,且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正症状发生率组间比较,中医治疗组显著地低于西医治疗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空肠上段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胰腺、空肠上段的出血均属于上消化道出血。在成年人如果出血量一次达到总血量的20%(800~1 000 mL),伴有休克症状,又称为大出血。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其致病因素多,有时复杂,大出血对生命危害严重。近年  相似文献   

20.
土甘草为豆科鱼藤属植物毛果鱼藤(Derris eriocarpa How.)的藤茎,是广西壮族传统药用植物.现代研究表明,土甘草主要含有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香豆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土甘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明其药理活性和化学物质基础,为该药材的进一步深入开发与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