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勇  唐铭海  柯伟宁 《华夏医学》2012,25(4):526-529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152例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时机进行四肢骨折固定手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2周后,患者痛苦指数、术后四肢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较2周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积极地进行四肢骨折手术固定,能显著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四肢致畸率,对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运动对四肢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为四肢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选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四肢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于术后均按疾病常规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采取康复运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四肢关节功能恢复。结果:两组患者四肢关节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x2=12.2661,P<0.05)。结论:针对四肢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取个体化康复运动,对四肢关节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骨折愈合率、脑功能恢复、四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骨折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脑功能恢复情况和四肢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能有效降低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脑功能以及四肢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四肢血管损伤患者诊断的准确程度。方法:选取收治的疑似四肢血管损伤患者。对比入选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以及手术或者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四肢血管损伤诊断的准确率为84.0%,其中对于动脉完全断裂以及动静脉瘘的准确率最高,为10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四肢血管损伤有着较满意的诊断正确率,操作简便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介入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手术全期护理在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8年9月的76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手术全期护理。比较2组满意水平;四肢骨折手术实施的时间、四肢骨折手术后总住院的时间、四肢骨折手术之后开始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护理前后不良情绪、生存质量水平、疼痛功能评分;压疮出现率。结果:观察组满意水平、不良情绪、生存质量水平、疼痛功能评分、四肢骨折手术实施的时间、四肢骨折手术后总住院的时间、四肢骨折手术之后开始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压疮出现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减轻疼痛,降低压疮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30例,收治年限为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两组四肢骨折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接骨板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续断接骨头对患者微循环及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四肢骨折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取11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秉承着平均分配的原则将他们分为2组,每组各55例骨折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实行常规治疗方法,为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在...  相似文献   

8.
杜鹏 《吉林医学》2013,34(9):1625
目的:对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患有四肢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8例患有四肢骨折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四肢骨折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观察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患有四肢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6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发生切口感染的6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分析研究,总结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比较实验获得的五组实验数据,发现是否接台手术、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手术地点和手术部位都对切口感染有着直接影响。结论:对开放性四肢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手术感染率,在临床应用上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郭琦 《吉林医学》2010,31(31):5627-5628
目的:研究四肢骨关节结核患者心理特征,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策略在四肢骨关节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门诊外科共收治四肢骨关节结核患者16例,对各例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系统调查,分析、评估患者心理变化特点。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通过交谈、宣教、排解和优化情绪法、消除患者怕残、怕痛、怕传染的心理。结论:根据心理变化规律采取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患者重新塑造健全人格,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在基层医院进行治疗的3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过四肢骨折的康复治疗后,23例患者经过专业、规范的全面康复治疗之后,关节活动等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余7例由于骨折情况较为严重,经过治疗后效果不理想。结论:四肢骨折的患者在术后的康复过程中,相关医师要根据患者骨折的严重情况和自身健康程度制定符合患者自身的康复治疗计划,重视术后的康复治疗,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积极配合,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4例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64例患者骨痂形成(6±1.6)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2±2.1)周,无并发症发生,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精心护理并严密监控血糖,可促进骨折愈合,加快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于骨科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护理组32例采取系统化护理模式,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四肢功能恢复评分对照。结果:护理组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骨折四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骨折愈合,改善骨折后骨功能恢复,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分析在临床诊断过程中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5月-2015年05月四肢骨折患者160例。针对所有四肢骨折患者,临床选择CT检查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针对最终获得的CT影像进行认真观察分析。结果:针对所有四肢骨折创伤患者,临床选择CT扫描检查的方法加以疾病诊断,最终发现,表现为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23例;表现为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患者43例;表现为Colles骨折的患者20例;表现为肱骨颈骨折的患者22例;表现为肱骨干骨折的患者30例;表现为胫腓骨干骨折的患者22例。针对本次研究的160例患者,共包括100例患者临床选择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最终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疾病情况同CT检查情况基本类似。结论:针对四肢骨折患者,临床选择CT扫描检查的方法,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可以进行明确诊断,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最终显著提高四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四肢骨折手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的消肿时间以及肢体肿胀程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在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4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对他们实施组合式外固定器,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一定时期的随访得到有效率100%。结论:治疗复杂四肢骨折使用组合式外固定器,具有非常显著的可靠性,可以降低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黄新红  ;李涛  ;刘智文 《吉林医学》2014,(35):7926-7927
目的:探讨四肢浅Ⅱ度烫伤患者创面早期处理方法。方法:选择40例四肢浅Ⅱ度烫伤患者,其中20例患者创面早期使用持续冷疗,另20例患者烫伤创面进行传统处理:冷水冲洗后涂抹烧伤膏暴露疗法,对比治疗后疼痛、炎性反应水平、创面渗出停止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四肢浅Ⅱ度烫伤患者早期创面冷疗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确切肯定。结论:冷疗的作用机制及如何进一步规范治疗的细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室的护理配合在四肢骨折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89例行手术的四肢骨折患者,在术中进行护理配合。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顺利实施手术,无一例不良事件发生,3个月复查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对四肢骨折术中进行护理配合,可保障手术安全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杨雪萍 《吉林医学》2013,34(22):4543-4544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选择诊治的800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15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围手术期针对性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四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四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致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术全期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术全期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压疮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19.6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全期护理对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