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弥散功能改变及与其它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23例COPD患者的肺弥散功能进行检测,并与84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COPD患者的弥散功能指标低于正常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DLCO%与VC%、FEV1%、FVC%、FEV1/FVC%、MVV%等指标呈正相关,FEV1/FVC%、MVV%与DLCO/VA%呈正相关;RV/TLC与DLCO%、DLCO/VA%呈负相关。弥散功能随阻塞程度加重而下降。无肺气肿组、轻度肺气肿组的弥散功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相比无差异。中度、重度肺气肿组弥散功能指标低于正常,与无肺气肿组及轻度肺气肿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OPD患者存在弥散功能的减退。肺通气阻塞程度及肺气肿的程度对之均有影响,弥散功能指标与通气功能指标、肺气肿指标明显相关。COPD患者弥散功能检测对病情发展及肺气肿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肺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惠者58例及50例健康时照者,分别测定肺的通气和弥散功能,并分析这些肺功能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并发症及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肺功能通气各项指标中VC、FEV1、FVC、FEF25%~75%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1)。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弥散功能减退尤为明显,并与患者病程及并发症多少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与血糖水平有关,长期高血糖可使肺功能受到损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以限制性为主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空腹血糖和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肺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秒率(FEV1/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在肺功能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FEV1/FVC是肺功能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慢阻肺的主要诊断指标;FEV1%pred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慢阻肺的主要分级指标,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目前皆用该指标取代最大通气量(MMV)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西宁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肺功能及多导睡眠检测,探讨OSAHS患者肺功能的状态及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西宁,海拔2260m)经多导睡眠图监测(PSG)确诊的OSAHS患者19例(OSAHS组)及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行肺通气功能(12项指标)检测及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OSAHS组每分通气量(MV)、最大分钟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肺活量(VC)、补呼气量(ERV)、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1秒量与肺活量比率(FEV1/VC)、25%~75%用力呼气容积流量(FEF25%~75%)、潮气量(VT)、用力呼气峰流量(PEF)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SaO2)低于对照组(P0.05)。OSAHS组肺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其次为小气道功能受损和阻塞性通气功能受损。问卷调查中体重、吸烟、饮酒史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宁地区OSAHS患者存在气道功能障碍,对肺功能存在影响,肺功能损伤程度与睡眠结构、睡眠紊乱有关,是OSAHS发生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测定46例男性与40例女性矽肺患者的肺功能,发现:急进型矽肺患者肺功能改变出现早,有明显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障碍,病程进展缓慢的矽肺患者表现以阻塞性为主的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在接触矽尘的工人中作 VC、MVV、FEV1及 FEF25~75%等较为敏感的肺功能指标测定,可早期瞭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失代偿性肝硬化有无腹水时肺通气功能变化,对40例患者进行通气功能测定,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无论有无腹水均表现为VC、FEV1.0、MVV明显降低,而FEV1.0%和MMEF则无变化,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其产生机理与低蛋白血症。门—肺静脉分流及肺动脉高压,肝脏不能灭活某些致敏物质和代谢产物,以及大量腹水致腹部淋巴向胸部汇聚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炜平  许龙 《医学综述》2009,15(8):1251-1253
目的探讨肺结核对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80例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检测结果。结果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大致正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普遍异常。不同病变范围肺结核患者肺通气功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的肺功能障碍呈混合性。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多发,其次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肺功能与脉冲振荡(IOS)肺功能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18例和健康人35例分别测定常规肺功能,包括肺活量(VC)、1秒量(FEV1.0)、1秒率(FEV1。0/FVC%);呼气峰流速(PEF)、50%用力呼气流速(FEF50);25%用力呼气流速(FEF25)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IOS肺功能测定指标包括脉冲频率5Hz、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R5、R20)、呼吸总阻抗(ZrS)、中央气道阻力(Rc)、周围气道阻力(Rp)、脉冲频率5Hz时的弹性阻力及惯性阻力(X5)、共振频率(Fres)。结果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常规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FEV1.0/FVC%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OS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常规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IOS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果显示常规肺功能检查,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存在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存在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IOS肺功能检查提示单纯肺纤维化病人各值均在正常范围;COPD合并肺纤维化患者IOS各值均有所升高。结论常规肺功能检查对于单纯肺间质纤维化及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病情评估,仍不失为一项重要敏感指标;IOS肺功能检查在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间接反映气道黏性阻力、弹性阻力、中央气道阻力、周围气道阻力、呼吸总阻抗的增高程度,而对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测定46例男性与40例女性矽肺患者的肺功能,发现:急进型矽肺患者肺功能改变出现早,有明显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障碍;病程进展缓慢的矽肺患者表现以阻塞性为主的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在接触矽尘的工人中作VC、MVV、FEV1及FEF25-75%等较为敏感的肺功能指标测定,可早期了解其肺功能状态,亦可复查肺功能以观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邹怀宇  万敏娜  黄晖  万洁华 《吉林医学》2010,31(32):5777-5778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肺脏是否为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方法:选择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及38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测定其肺功能,并进行比较这些肺功能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微血管并发症及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肺功能指标中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与患者病程及并发症多少,血糖水平有密切关系。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肺弥散功能及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病程以及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肺功能的主要因素,提示肺脏也是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林雪梅 《海南医学》2006,17(6):76-76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肺通气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德国Masterscreen肺功能仪对51例SLE患者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并与50例同龄健康人的肺通气功能作比较.结果SLE组FVC、FEV1、MVV、弥散量和对照组比有显著者降低(P<0.05);FEV1/FVC%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不同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 2 型糖尿病(DM)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30 例 2 型 DM 患者分别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低各分为 3组,分别检测各组肺通气、弥散功能。对照组为本院体检健康人群 40 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和中度DM组的肺通气功能(VC、FEV1、MVV、TLC)及弥散功能均无明显改变(P〉0.05)。重度 DM 组在肺通气功能(VC、FEV1、MVV、TLC)及弥散功能(DLco)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1)。低 HBAlc 组的肺通气功能(VC、FEV1、MVV、TLC)及弥散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中、高 HBAlc 组在肺通气功能(VC、FEV1、MVV、TLC)及弥散功能(DLco)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结论 2 型 DM 患者中,过高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均能加重肺功能损害,及时合理控制血糖可能是降低肺功能损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患者,每期各30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美国森迪斯大型肺功能仅测定肺通气及肺弥散功能,比较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的肺功能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肺通气及肺弥散功能均有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DLCO、DLCO(%)、DLCO/VA、DLCO/VA(%)等肺弥散功能指标随病期的进展呈依次递降(P<0.05),除Ⅲ期外,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Ⅲ、Ⅳ、Ⅴ期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与对照组相比,Ⅲ、Ⅳ、Ⅴ期患者的VC、VC(%)、FEV1、FEV1(%)等通气功能指标呈依次递降(P<0.05);其中Ⅳ期的VC(%)、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Ⅴ期的VC、VC(%)、FEV1、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肺功能的损害,且糖尿病肾病越严重,肺弥散和通气功能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项肺功能指标判别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和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病人)和34例健康人所测得的肺量图、肺容量、V—V曲线及呼吸阻力等13项指标,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判别函数式,筛选出年龄、FEV_(1.0)、MVV、%MVV、Rrs、V50/H、RV、RV/TLC%等8项指标。为评价和估计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病人的肺功能状况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406例各族健康男女居民(年龄20~80岁)肺通气功能正常值。采用日本Fu-kuga's厂出品的Com-8800型密闭式风箱肺功能测定仪,对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第1、2、3秒时间肺活量(FEV1.0,FEV2.0,FEV3.0),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及后期流速(FEF75~85%)五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看出:(1)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均值随年龄组增大而递减,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组明显低于前几个年轻组(P<0.05)。(2) 男、女各相应年龄组各项指标比较,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行为干预结合夜间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效果.方法 分别测定32例受试者治疗开始时和1年,观察结束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体重指数(BMI)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FEV1.0)、1 s呼气/用力肺活量(FEV1.0/FVC)、最大通气量(MVV).结果 观察结束时与治疗开始时相比较,患者AHI、BMI、VC、FVC、FEV1.0、FEV1.0/FVC、MVV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访教育患者改变不良行为联合夜间CPAP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有助于改善OSAHS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变化及中药糖利平干预的效果。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90例(糖尿病组)与20例健康正常者(对照组)的肺通气功能,糖尿病组同时给予中药糖利平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6个月。测定其治疗前后肺功能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90例患者中20例完成全疗程治疗,糖尿病组肺功能中VC、FVC、FEV1、MMF、V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程>10年组与<5年组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相比有显著下降;糖利平胶囊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肺功能VC、FVC、FEV1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并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下降。糖利平胶囊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检测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VC、FVC、FEV1、MVV增高,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FEV1、MV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重度-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方法:选择100例COPD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单纯慢性支气管炎组及轻、中、重度肺气肿组,对所有患者的肺功能做全面的检测,并对结果作出分析.结果:COPD患者MMEF和FEF75降低比例最大,单纯慢支组明显降低,VC、FEV1、MVV、DLCO随病情加重逐渐降低;RV和RV/TLC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MVV和FEV1在轻度肺气肿时已有明显降低,而DLCO和VC则在中、重度肺气肿时才明显下降.结论:MMEF和FEF75为检测早期COPD患者的敏感指标,对COPD患者应定期、及时作肺功能检测, 以防止不可逆的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肺功能结果分析对目前临床应用的肺功能不全分级标准进行探讨。方法对77例临床病例肺功能结果按不同指标进行分级,根据其临床特点和肺功能指标进行分型,分别用肺功能不全分级标准等再次进行分级并观察不同标准之间的符合情况。结果77例肺功能结果按肺功能不全分级表中肺活量(VC)实测值/预计值指标和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分别进行分级,按两标准分级完全一致的有16例,占20.77%;77例中符合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特点者52例,符合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特点者25例,不同方法分级符合率显示: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组FEV1/FVC法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标准符合率为67.30%,优于其他方法间比较。结论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分级标准中需加入气道阻力、残气/肺总量等指标,使分级更准确,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的分级是否需肺总量(TLC)和VC两指标加以限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