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利用T型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2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数量相等,并将这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利用传统石膏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T型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以及并发症。结果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优良率,观察组中患者的优良率为96.8%,对照组中患者的优良率为80.6%,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以T型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理想临床效果,有较高的治疗优良率,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骨关节功能得到恢复,提高其身体质量,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的不稳定骨折以T型钢板进行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34例伤患采用T型钢板为其实施内固定,为内固定组,另选同期治疗的39例伤患为外固定组,以石膏外固定术为其进行固定,观察伤患骨折处的愈合程度与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种固定法的效果。结果:T型内固定组患者94.12%优良,100.00%有效,石膏外固定组患者64.10%优良,82.05%有效,T型组更有效,P0.05。结论:患者桡骨远端损伤为不稳定性骨折时,以T型钢板的内固定法对切开复位术进行辅助,可使骨折部位良好愈合,加快患者损伤部位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工作加以指导。方法将该院收治治疗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牵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实施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成为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伟忠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3):255-256
目的总结分析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4-09~2009-09收治的1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18例患者随访12-26月,平均19.8月。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夹持力及握力无明显减退,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结论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复位满意,患者术后功能良好,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0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组接受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 a,统计两组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06%(95/101)]高于对照组[85.15%(86/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且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2010年5月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58例切开复位手术,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同时挑选同期该院收治的58例情况相似,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骨折患者,采用传统疗法,采用牵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术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与出院后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相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更好的Dienst功能标准评价以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的不稳定性骨折效果显著,经过随访发现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相较传统疗法效果理想。比较传统方法,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均有显著的提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T型钢板内固定疗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9.
10.
11.
李薇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5):538-539
桡骨远端骨折以老年人居多,常由于日常生活中遭受轻微外力所致。近年来,随着车祸、高坠伤等高能量损伤的增多,青壮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日益增多,而且大多数患者为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由于青壮年外伤后对手腕外观及功能要求均较高,这使得传统保守手法复位治疗受到严重挑战。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笔者采用手术切开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壮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18例22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研究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术后生活工作能力显著增强,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25例均采用T型钢板固定,其中3例因骨缺损严重同时植骨。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远期疗效优良者23例,优良率92%。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应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T型钢板固定牢靠,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25例均采用T型钢板固定,其中3例因骨缺损严重同时植骨。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远期疗效优良者23例,优良率92%。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应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T型钢板固定牢靠,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和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4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组22例 ,采用普通T型钢板治疗 ,观察组23例 ,采用锁定钢板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恢复效果好 ,治疗优良率86.9% 高于常规组63.6% ,并发生症发生率4.3% 低于常规组36.3% ,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能够维持骨折复位 ,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 ,保护血运的同时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其中大多数病例均可通过闭合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疗,但对于不稳定骨折如粉碎性骨折和累及关节面的骨折,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8.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其中大多数病例均可通过闭合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疗,但对于不稳定骨折如粉碎性骨折和累及关节面的骨折,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自2001年6月~2008年6月,我们针对此类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治疗,观察组均应用T型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均应用牵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传统疗法进行治疗,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83%。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型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可以产生显著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法复位不满意或复位后再移位的患者大部分为不稳定骨折,影响远期疗效.2000年4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T型钢板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