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通报是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信息公开的一项举措。《北京市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通报》发布以来,对推动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使用基本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属性,其发生多与使用者个体差异相关。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主要目的有两方  相似文献   

2.
《首都医药》2013,(11):24-25
北京市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通报是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信息公开的一项举措。《北京市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通报》发布以来,对推动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使用基本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铁柱  葛文超  汪峰  黄萍 《安徽医药》2014,18(1):202-205
目的 了解安徽省基本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药物安全监管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省 ADR 监测中心2012年全年收集的国家基本药物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来源主体是医疗机构,上报主体是医生;药品不良反应累积系统以胃肠道系统最多见,给药途径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抗感染药物最多;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见于1 d及以内.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和报告质量,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北京市2012年第3期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通报》。通报显示,2012年7月1日~2012年9月30日期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有效《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9份,均为一般不良反应,但通报中列举的某些数据和典型病例却格外引人关注,那就是:在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有效不良反应报告中,心血管类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占32%,主要表现为咳嗽、皮疹等,特别是高血压治疗药物依那普利也会引起部分患者干咳。为什么高血压治疗药物依那普利会引发患者干咳呢?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基本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2010年至2011年发生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主体是医生,来源主体是医疗机构;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给药途径以注射剂静脉滴注最常见;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见。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及报告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伟  宋庆花 《齐鲁药事》2011,30(6):368-369
目的了解沂南县基本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Excel数据统计表和手工筛选方法,对2010年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用药剂型主要以注射剂为主。结论加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454例基本药物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454例基本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临邑县2009年1-12月份收集的454例基本药物病例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评价。结果 注射剂所占比例最高,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是抗微生物药物。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黄萍  汪娟 《安徽医药》2011,15(12):1635-1638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上半年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的6 957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6 9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4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高,占57.6%;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7.8%;抗微生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57.6%,其次是化学药,占36.6%,中成药占5.4%,生物制品占0.4%;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占40.2%,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结论生产企业应不断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国家基本药物ADR,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应用国家基本药物。  相似文献   

9.
郭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741-743
本文分析了加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并从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工作建议。分析了当前在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工作难点,比如监测工作体系薄弱、基本药物品种地区间存在差异、对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够重视等。为了加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效能,确保基本药物使用安全,建议采取逐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立基本药物不良反应重点监测数据库、加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的信息反馈和利用度、依托农村"两网"构建监测网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正式发布,预示着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入一稳定发展时期。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作为常规手段保障了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同时,基本药物制度也促进了药品不良监测工作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关系的探讨,强调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定义及范畴,厘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方法回顾"监测"的语源学,以及作为术语在疾病监测或公共卫生监测中的定义和范畴;回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历史与实践,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对其的影响;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警戒"与"药物流行病学"的概念框架。结果"监测"的目标是有危害可能的趋向。"持续"、"系统"、"收集"、"分析"、"解释"、"传播"是术语"监测"的基本元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从药物获批上市即开始,收集的数据不仅涉及药物的性质,还涉及药品标准、药品生产、药品储存和药品使用。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论建议定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为:一项以药品不良反应为目标的公共卫生项目,由一整套持续、系统性地收集、归整、分析和阐释药品对人体的危害方面的数据(包括相关的志愿报告、电子医疗记录和实验室记录等)并及时向所有应该知道的人(监管部门、医务人员或/和公众)反馈的过程组成。目的是认识药品安全问题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鉴别、评价、认识和交流药品非预期的有害作用,进一步认识药品的获益-风险的属性,防范或使药品的有害作用最小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6月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ADR报告1170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170例ADR报告中,男女之比为1.1∶1.0,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59岁;共涉及126种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滴注所致ADR居首位,其次为口服;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以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为主;110例严重ADR中,以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过敏性休克;ADR主要来自医师的报告,其次为药师,护士居第3位。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国家基本药物ADR,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13.
2011年马鞍山市基本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勇 《安徽医药》2012,16(10):1544-1546
目的 通过对2011年马鞍山市基本药物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的分析,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马鞍山市2011年1~12月份收集的847例基本药物的ADR报告进行系统分类分析.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是抗菌药物,老年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注射剂、粉针所占比例最高.结论 提示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百色市2011年涉及基本药物ADR报告。结果:涉及国家基本药物的ADR报告有1 097份,占总报告数(1 748份)的62.76%,其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占98.18%;≤10岁儿童ADR比例最高,占17.68%;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途径,占82.68%;以抗微生物药品最多,占63.17%;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0.96%。结论:应重视基本药物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本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马鞍山市2013年收集的30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回顾性分析,分别按报告类型、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ADR/ADE累及系统-器官等项目统计并分析。结果:3062例ADR/ADE报告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24例(0.78%);40~49岁、50~59岁、60~69岁3个年龄段ADR/ADE构成比居于前三位;性别比例基本相当;引起ADR/ADE的药物以抗感染药物最多(46.57%);剂型分布以注射剂(50.88%)和片剂(29.26%)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发ADR/ADE最多,共1726例(56.37%);ADR/ADE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最多见(34.13%)。结论:提示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尽可能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束芳 《中国药业》2005,14(9):7-7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对人体有害的反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对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我国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是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可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是医疗机构的一项法定工作任务,绝非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17.
关于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就有关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有关"监测的概念、治疗药物监测范围、不良反应监测的管理机构和职能、监测法令的颁布和实施、监测的报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的自愿报告制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信息网络、药品的获益与风险、苯丙醇胺暂停销售和使用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以便提高人们对治疗药物监测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问题的认识,增强对药品治疗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监测的责任感,确保人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ADR系列问答     
系列问答135——超量用药所致有害反应是否可称之为药物不良反应?按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深入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设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我省制定基本药物安全性监管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座谈、统计分析、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100%的调研对象赞同设立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但同时认为机构、人员和经费是阻碍哨点监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在我省设立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2017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大事件包括:启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疗机构)认定及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部署工作,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信息复核,召开第六届中国药物警戒大会,总局发布关于山西振东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红花注射液和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喜炎平注射液质量问题的通告(2017年第153号),总局办公厅公开征求关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直接报告不良反应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