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55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 统计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90髋),对骨折类型、术前原发病、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83.5岁。其中74例患有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平均每例患病2.4种。骨折固定方法有动力髋螺钉和髓内固定。术后6个月63例获得随访,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4%(53/63)。结论 高龄股骨转子问骨折的发病率高、术前疾病多,充分评估及治疗术前疾病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 (dynamichipscrew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 ,探讨头钉尖顶距 (TAD)与头钉拔出的关系。 方法 我院 1993年 3月~ 2 0 0 0年 9月以 13 5°DHS治疗转子间骨折 163例 (165髋 ) ,患者平均年龄 47岁。术后测量头钉TAD。 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 2年半。 1侧头钉拔出 ,余 164侧骨折顺利愈合 ,愈合时间平均 3 .5个月。 1例头坏死 ,1例慢性感染。头钉TAD平均 3 1mm ,拔出者TAD为 48mm。 结论 DHS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之一。对年轻患者 ,TAD增加与头钉拔出率增高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
祝清华  郭开生 《人民军医》2000,43(8):454-455
1978年 2月 1998年 6月 ,我们应用自制小腿骨折简易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 5 0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3 9例 ,女 11例 ;年龄 15 63岁 ,平均 2 9 3岁。均为胫腓骨双骨折。胫骨骨折的部位 :上 1/3处 2例 ,中 1/3 2处 9例 ,中下 1/3交界处 12例 ,下 1/3处 7例。胫骨骨折的类型 :斜形 2 6例 ,螺旋形 16例 ,横断型 2例 ,粉碎型 6例 ;闭合骨折 43例 ,开放骨折 7例 ;新鲜骨折 48例 ,陈旧骨折 2例。1 2 材料  ( 1)支撑杆 2根 :圆柱状 ,初为不锈钢材料 ,后改为轻金属合金。其作用一是连接上下两枚骨圆针 ,稳定骨折端 ;…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995年以来 ,采用股骨颈型单边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股骨上段骨折合并转子间骨折 17例 ,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2 3~ 74岁 ,平均 4 7岁。高处坠落伤 9例 ,交通伤 5例 ,跌倒伤 3例。开放骨折 2例 ,闭合骨折 15例 ;新鲜骨折 16例 ,陈旧骨折 1例。转子间骨折按Evans标准分型 ,Ⅲ型 2例 ,Ⅳ型 15例 ;股骨上段斜形骨折 1例 ,螺旋形骨折2例 ,蝶形粉碎性骨折 5例 ,横断性骨折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6h~ 2 7d ,平均7d。 (2 )治疗方法 :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X线透视电视监视下牵引复位 ,闭…  相似文献   

5.
6.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 ,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在逐步上升。印度新德里某医院骨科急症患者中 1 8是转子间骨折。美国每年有 2 5万股骨上端骨折患者 ,费用达 87亿元 ,占用其医院床位的 30 % ,其中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又略高于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因其接触面大 ,血供丰富 ,骨不连少见 ,也不会发生股骨头坏死。但对于稳定性甚差的粉碎性骨折 ,常因骨质压缩而使内固定失效 ,出现肢体短缩、髋内翻和外旋畸形 ,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又因常伴有严重的内科疾患 ,有的伤前即已卧床不起 ,早期死亡率较高 ,至今仍是骨科临床难题之一。老年人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高能量损伤及人口老龄化伴随的骨质疏松造成骨脆性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股骨粗隆间的不稳定性骨折。股骨不稳定骨折中小粗隆的复位与固定,对于骨折术后的稳定性、减少内翻畸形、并发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小粗隆的固定,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主要对小粗隆的骨折固定治疗作一综述,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8~2009-01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4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完整临床资料。结果:骨折处均顺利愈合,无切口感染、退钉、髋内翻畸形发生。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1.7%。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通过3枚近端锁定松质骨拉力螺钉,将股骨头颈与股骨上端采用多点固定,可有效控制近端旋转,建立股骨上端支架结构,术中无需预弯钢板,直视下复位较容易,安放方便。尤其对于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锁定螺钉固定有效降低了术后退钉、髋关节内翻、颈干角丢失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与Gamma钉疗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8年2月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35例(髓内钉组),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与Gamma钉治疗的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Gamma钉组)进行比较,评价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髋关节功能. 结果:髓内钉组患者随访9~4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功能恢复满意,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小于Gamma钉组,髋关节功能评定总优良率高于Gamma钉组. 结论: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老年女性,右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出现迟发性感染、大转子骨髓炎,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在无明显创伤暴力情况下,新发右股骨颈骨折,予制动、抗感染、营养支持、负压闭式引流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创口愈合,二期行股骨头置换术。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骨折愈合、内固定物取出后,存在无诱因邻近部位骨折的可能,应避免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Ⅳ型骨折术中加用防旋拉加力螺钉。结果25例获得随访,骨折愈合时间5—10月,无切口感染,无髋膝关节功能障碍,2例发生轻度髋内翻。结论DHS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断端加压,骨折愈合快等特点,加用防旋拉加力螺钉后可有效防止骨折端的旋转,畸形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人35例,对其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手术以后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优11例(31.42%)、良18例(51.42%),可4例(11.42%),差2例(5.71%),优良率为82.8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病情恢复迅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并经3~12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未出现并发症,髋关节功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旗  朱耀明 《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1):691-691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多发、常见疾病 ,尤其好发于老年人。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增多 ,青壮年转子间骨折亦增多 ,临床上均主张手术治疗。我院于1997年开始应用加压滑动鹅头钉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共 5 8例 ,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  (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3 8例 ,女 2 0例 ;年龄 2 7~ 83岁 ,平均 63岁。致伤原因 :跌伤 5 1例 ,交通伤 7例。左侧 3 9例 ,右侧 19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Evans分类 :Ⅰ型 10例 ,Ⅱ型 2 8例 ,Ⅲa型 14例 ,Ⅲb型 3例 ,Ⅳ型 3例。术前合并心血管病 3 5例 ,脑血管病 17例 ,糖尿病 10例 ,支气管哮喘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转子重建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大部分为摔倒所致。均采用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股骨转子重建术。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0.0±1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0±80)ml。其中,60例患者获得随访,无晚期关节松动、脱位、骨折、下肢栓塞、褥疮等并发症发生,能较好的完成独立行走,优良率82%。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加转子重建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恢复转子间正常解剖、增加假体与股骨距骨性接触,提高髋关节稳定性,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人工双极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高龄体弱、不宜长时间卧床及不能配合治疗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17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保留股骨距,复位固定影响假体柄固定及关节稳定性的大、小转子骨折,使用骨水泥型加长股骨柄的人工双极头置换术。结果:经6~34个月随访,除2髋行走痛,不愿行走(其中1例于手术后7个月死于慢性硬膜外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有轻微疼痛,经痛点封闭后基本缓解,但不影响行走,其余14髋无明显不适,于术后2~8周行走基本达术前水平(1例于术后8个月死于脑出血),无1例感染、脱位及明显假体松动、下沉。优良率84.1%。结论:对高龄体弱,不能配合内固定治疗及不宜长时间卧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为早期下床行走,避免并发症发生,改善生存质量,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伴有骨质疏松和(或)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是外科医师的首要目标,这要求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最佳疗效。传统的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作为稳定性股骨转子问骨折的标准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多伴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动力髋螺钉(DHS)由于能对骨折端进行加压,目前临床较常用。然而,许多学者认为DHS螺钉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股骨头穿孔、头切割、螺钉过度滑动导致的术后移位、骨不愈、患肢的短缩及疼痛。在不稳定性骨折,其失败率达10%~16%。自2000年6月至2002年12月,笔者在总结采用DHS治疗失败的基础上,改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问不稳定骨折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80%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增多,大部分为不稳定性骨折。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的牵引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已主张早期内固定治疗[1]。我科2008年2月~2012年2月,采用PFNA闭合复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其在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5根防腐(10%的甲醛溶液浸泡)股骨标本并随机分配到A、B、C三组中,A组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31A1.1骨折组,B组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31A2.2骨折组,C组为正常无骨折股骨组;每组各5个标本,在力学测试机上测试轴向压缩、扭转、破坏实验。结果三组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A组,同时也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扭转刚度比较,C组仍好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其生物力学性能仍不如正常股骨,在固定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可以达到坚强内固定和早期活动所需要的生物力学要求,但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不宜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