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PAI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其由许多原因引起,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高血糖及脂代谢异常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或广泛微血栓形成。2001年2月至2003年11月,我们对8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物(PAI)水平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这两种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急性期血浆t-PA、PAI-1、P/t比值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月~2003年2月,我们测定了6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病7d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P/t比值,旨在分析血凝纤溶机制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浆纤溶系统变化及卡托普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原肺水肿 (HAPE)患者血浆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72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分为卡托普利组 (35例 )和常规组 (37例 ) ,并以 2 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的活性。结果 血浆tPA含量卡托普利组 (A组 )治疗前、后分别为 (0 4 0± 0 14 )× 10 3 IU/L、(0 5 8± 0 13)× 10 3 IU/L ,常规组 (B组 )治疗前、后分别为 (0 39± 0 19)× 10 3 IU/L、(0 4 9± 0 16 )×10 3 IU/L ,正常对照组 (C组 )为 (0 5 9± 0 17)× 10 3 IU/L ;A、B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1、<0 0 5 ) ;血浆PAI 1含量A组治疗前、后分别为 (6 6± 1 8)× 10 3 AU/L、(4 9± 1 5 )×10 3 AU/L ,B组治疗前、后分别为 (6 6± 1 6 )× 10 3 AU/L、(5 8± 1 7)× 10 3 AU/L ,C组为 (4 9± 1 3)×10 3 AU/L。A、B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0 0 5 )。结论 HAPE患者纤溶系统呈失衡性改变 ,卡托普利有恢复其平衡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VEGF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含量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5 4例AL患者血浆VEGF含量 ,同时检测骨髓涂片有核细胞中原始及幼稚白细胞数。结果 :①AL患者血浆VEGF含量 [(6 4 .76± 34.86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 [(33.13± 11.97)ng/L](P <0 .0 1) ,且AL患者血浆VEGF升高与骨髓中原始及幼稚白细胞百分数增加呈正相关 (r =0 .4 37,P <0 .0 1) ;②初治组AL患者血浆VEGF含量 [(76 .0 1± 4 0 .18)ng/L]明显高于缓解组 [(42 .0 7± 17.75 )ng/L](P <0 .0 1) ,难治 /复发组患者血浆VEGF含量 [(78.2 1± 31.77)ng/L]又明显上升 ,与缓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而与初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①AL患者血浆VEGF含量升高与白血病细胞生长、增殖有关 ;②AL患者血浆VEGF含量与临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病7 d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PAI-1t、-PA、计算PAI-1/t-PA(P/t)值,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t-pA活性及PAI-1活性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体内纤溶活性相对亢进。在判定体内纤溶活性指标中,P/t值较t-PA、PAI-1稳定可靠。P/t值与纤溶活性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免法测定40例不同伴发病的冠心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脂蛋白(a)[Lp(a)]浓度,并以发色底物法测定其中16例无伴发病的冠心病患者及16例健康人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结果显示:冠心病伴发糖尿病组平均LP(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冠心病无伴发病组;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浆Lp(a)浓度与其t-PA活性无关,而与其PAI-1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为此我们认为:伴发糖尿病可能是老年及老年前期冠心病患者血浆Lp(a)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Lp(a)可能增加PAI-1活性,进而促进冠脉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在冠心病(C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血栓形成与血浆纤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血浆纤溶活性的调节主要取决于t-PA/PAI-1的相对比例。因此,t-PA/PAI-1这对纤溶活性指标与CAD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的研究表明 ,胰岛素抵抗 (IR)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 ,即所谓CHAOS〔1〕。本文以组织型血浆酶原激活剂 (t 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1 (PAI 1 )的活性及抗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为主要的检测指标 ,观察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中纤溶功能的变化 ,对血清胰岛素水平与t PA、PAI 1活性的关系 ,并分析了相关的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从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5月上海瑞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 ,选择老年患者 (≥ 60岁 )共 1 44例。以下病例不入选 :①糖尿病 (DM )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30例脑血栓患者血浆t-PA与PAI活性,并与14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脑血栓患者血浆t-PA活性明显降低,PAI活性明显升高,提示患者血浆t-PA和PAI对纤溶的调节存在异常。并对8例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观察,结果均向正常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1.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将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内膜中层厚度分为4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分析CAS程度与血浆t-PA、PAI-1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CAS程度与t-P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723,P<0.01),与PAI-1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0.851,P<0.01).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大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PSS)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心绞痛病人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PSS注射液20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输注,每分钟25滴,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血浆t-PA/PAI-1的活性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S通过调节血清t-PA/PAI-1的活性,降低血黏度,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减轻和消除心绞痛,可用于心绞痛发作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将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50mg静滴,1次/d,用药均2周。采用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活性及含量。结果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浆PM-1活性及水平下降(P〈0.05),t-PA活性及水平升高(P〈0.05)。结论丹参酮治疗老年冠心病效果确切,其机制可能为调控内源性纤溶活性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及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5例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和其中31例病人脑脊液t-PA及PAI-1抗原含量,与3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和其中20例对照组脑脊液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栓形成组血浆t-PA含量高于对照组,PAI-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脑脊液t-PA,PAI-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脊液中t-PA,PAI-1的含量分别与血浆中t-PA,PAI-1的含量,分别与血浆中t-PA,PAI-1的含量呈正相关;脑血栓形成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浆及脑脊液t-PA,PAI-1抗原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脑血栓形成病人纤溶活性明显下降,t-PA及PAI-1参与了脑血栓形成之病理过程;t-PA及PAI-1抗原含量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两个重要指标;可用血浆或脑脊液t-PA,PAI-1的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4例CHD患者和26例正常人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Lp(a)浓度,发色底物法测定tPA、PAI-1活性。结果:CHD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患者Lp(a),浓度和PAI-1活性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Lp(a)浓度和PAI-1活性均亦高于对照组(P<0.05);tPA活性亦低于对照组(P<0.05)。124例CHD患者相关分析显示:Lp(a)与PAI-1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tPA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均<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Lp(a)显著升高,且与tPA、PAI-1活性有密切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含量,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发病时患者血浆tPA含量、PAI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尤为显著,对可能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卡托普利影响冠心病(CHD)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活性的临床意义及机理,将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45例,单盲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aptopril)治疗组(23例)及安慰剂对照组(22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含量与活性,用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前的血浆各参数及治疗后的Fg、TXB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血浆AngⅡ、tPA含量及PAI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6-keto-PGF1α、tPA活性、tPA比活性、活性型tPA及纤溶活性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卡托普利可通过降低血浆AngⅡ水平,促进CHD患者受损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减少血管内皮细胞PAI的合成与分泌,提高其内源性纤溶系统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酶免法测定40例不同伴发病的冠心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脂蛋白(a)[Lp(a)]浓度,并以发色底物法测定其中16例无伴发病的冠心病患者及16例健康人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结果显示:冠心病伴发糖尿病组平均Lp(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冠心病无伴发病组;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浆Lp(a)浓度与其t-PA活性无关,而与其PAI-1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脂蛋白(a)[LP(a)]与冠心病(CAD)的相关性,2001~2003年,我们检测了96例CAD患者的血浆LP(a)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得血浆纤维性的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本实验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酶法对31例动脉硬化疾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和血脂水平进行了测定,它们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