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所致的抑郁与血管性痴呆的分析——附8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玮琳  朱敏嘉  吴京平  梁浩 《新医学》2001,32(8):466-467,484
目的:探讨脑卒中所致抑郁、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类型、病情程度、脑卒中发作次数的关系。方法: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Hachinski缺血计分,神经功能测试量表对8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4%,痴呆发生率为2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共患率为17%。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抑郁,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就越高(均为P<0.05);多发性脑梗死组的血管性痴呆发生率高于其他脑梗死组(均为P<0.05)。复发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与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者(均为P<0.01)。结论:抑郁和血管性痴呆在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类型,脑卒中反复发作有关,抑郁的发生率比血管性痴呆高,两者有较高的共患者,应加强两者的早期的甄别,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王新 《临床医学》2002,22(1):19-20
目的:探讨脑卒中所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类型、病情程度、发作次数的关系。方法: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Hachinski缺血计分、神经功能测试量表对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痴呆发生率为24%,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血管性痴呆发生率就越高(P<0.05);多发性脑梗死组的血管性痴呆发生率高于其他脑梗死组(均为P<0.05);复发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者(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在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类型、脑卒中反复发作有关,应加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9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状况筛查,脑卒中后抑郁及非抑郁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和血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9.0%;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高血压、饮酒比例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抑郁患者( P<0.05或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其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期血管性抑郁与其他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6例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中12例血管性抑郁(研究组)与24例其他抑郁障碍(对照组)患者,分别于人院3d内采用长谷川痴呆量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两组家族史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均≥22.5,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评分均≥1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认知障碍及迟缓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绝望感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期抑郁障碍中以血管性抑郁多见,且与其它老年期抑郁障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6周末治疗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显著,同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症对偏瘫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应用美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CES-D)对脑梗塞1个月后的119例患者进行了抑郁发生率的调查,并分别于脑卒中后1、3和6个月时评定抑郁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探讨抑郁症对偏瘫康复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脑梗塞后1个月时抑郁症的发生率为44%。②脑梗塞后3和6个月时,抑郁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偏瘫肢体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均低于对照组,(P<0.01,0.05)。研究表明,抑郁症是影响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并茂脑卒中后抑郁的起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以2002—07/2004—08北京市丰台区右外医院收治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157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24h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分45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然后连续观察6个月,在此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变,定期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筛查。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负责协助患者进行筛查,出院后随诊医师负责患者的随访,定期上门协助患者进行筛查,对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0分者采用17项版本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测查(评分8~17分轻度抑郁;18—23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8分的患者作为抑郁组,其余编入对照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对比两组在性别比例、发病时间、缺血灶的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57例患者均完成了6个月的观察,无失访者。①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22.9%(36/157)。②起病时间为脑卒中后11-40d,平均(22.43&;#177;7.2)d。③男性93例中发生抑郁17例(18%),女性64例中发生抑郁19例(30%),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x^2=14.53,P〈0.05)。④抑郁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7.54&;#177;9.32,18.57&;#177;12.46,t=4.31,P〈0.05)。⑤病变部位在脑左、右侧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性别有关,女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男性高,考虑与女性本身的性格因素有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卒中后抑郁呈正相关,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越重,抑郁发生率越高。没有明确证据显示大脑病灶发生在左右半球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抑郁状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各时段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同期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抑郁改善总有效率84.0%,对照组为8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84.0%,对照组为52.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11.535,P〈0.01)。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程度均轻微。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与文拉法辛相当,不良反应轻微,同时可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其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对69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A型行为类型问卷评定抑郁状况和行为类型.并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年龄、性别、行为类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9.42%;A型行为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非A型行为患者(x^2=14.11,P〈0.01);有配偶的患者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无配偶患者(P〈0.05)。卒中后抑郁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几率较高,且与患者的行为类型、婚姻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舍曲林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1),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80.0%、有效率92.5%,对照组分别为70.0%、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但研究组口干、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显著,与舍曲林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更适合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口服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口服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第1周、2周、4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研究组下降更显著( 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5.0%、总有效率93.8%,对照组为76.7%、9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疗效显著,虽没有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起效快,但总体疗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中6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施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与针灸按摩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每日早晨口服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8w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抑郁状况,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结果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2.07%,文化程度越高,抑郁发生率越高;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研究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结果治疗1个月、6个月末,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u=22.91、19.23,P〈0.01),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Х^2=6.99、6.92,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58例脑梗死患者按有无2型糖尿病分组,根据空腹血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抑郁障碍、痴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中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均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有明显增高(P〈0.05)。②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痴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型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有显著性增高(P〈0.01),而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和中型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相比则没有差异。③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中多灶性梗死、大面积梗死所占比例明显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混合性卒中及出血性梗死所占比率两组差异不显著,但两组中腔隙性梗死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类型。结论糖尿病多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同时存在,而且糖尿病能加重脑梗死的症状,是影响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类型的关系,初步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9例脑卒中患者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比例为59.42%。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缺损者。病变部位位于左半球易发生抑郁。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病变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抑郁情绪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老年人群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8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抑郁情绪的调查。结果(1)抑郁情绪总检出率为39.68%,(2)SDS均分为(48.66&;#177;13.21)分,与中国常模(41.86&;#177;10.57)分相比显著升高(P<0.001);(3)老年女性重度抑郁检出率(21.05%),显著高于男性(6.83%),P<0.05,(4)将年龄与SDS分值进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相关系数=0.1607,P<0.001,回归系数=0.2898,P<0.001,结论:老年人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且与年龄呈正相关,应强对老年人抑郁症的及时诊断与治疗,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多发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取《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Banthel指数计分法,Hachinski缺血性积分评分法和Zung抑郁量表等标准来评估患的预后。结果:轻度神经功能缺损29例,治愈20例(34%),好转9例(16%);中度神经功能缺损14例,治愈10例(17%),好转4例(7%);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5例;治愈2例(3%),好转5例(9%),无改善4例(7%),死亡4例(7%)。日常生活能力重度依赖15例;血管性痴呆20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13例。结论:急性多发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与预后呈正相关,两间有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对早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龙浩文  吴杞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201-3201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对早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标准将64例初发脑卒中患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进行研究,4周后比较简式Fugl_Meyer(FMA),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认知功能(MMSE)量表的评分,结果: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CNS评分无显性差异(P>0.05),而MA和BI,MMSE评分有显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PSD对患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临床上应重视PSD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梗死部位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选择2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262例患者中确诊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发生率为45.8%。抑郁组患者与非抑郁组患者左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1.7%和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梗死灶位于皮质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抑郁组患者(63.3%VS.33.8%,P〈0.05);抑郁组前部病灶比率显著升高(66.7%VS.22.5%,P〈0.05);在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患者脑梗死部位关系密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女性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女性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口服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末起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0.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女性轻中度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