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覆膜血管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6年7月,经CT增强扫描确诊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31例。切开右或左侧股动脉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入后重复造影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可造影27例无内漏,4例轻度内漏。术后早期1例出现左上肢缺血,1例截瘫,其余患者无支架移位与远端脏器缺血。术后半年复查CT增强扫描,31例均示支架段内假腔消失,血栓形成。术后半年4例轻度内漏均好转;1例术后4年出现支架近端严重内漏,行开胸手术治疗。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9例患者(其中4例行介入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术后和随访结果。结果3例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2例没有内漏,1例Ⅰ型内漏;随访期间复查夹层闭合良好。1例术中导引钢丝无法从真腔进入远端而放弃介入治疗,另1例因动脉弯曲变形而不宜行支架治疗。结论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近、中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大样本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期疗效。随访43例,随访时间1~30个月。结果:51例手术即刻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死亡1例。手术后并发症Ⅰ型内漏8例,肺部感染3例,下肢动脉栓塞2例,逆行性A型夹层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随访期内共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与夹层本身有关。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但并发症不容忽视。术后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待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植入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1月-2010年4月9例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严密的术前、术后护理,将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9例患者手术均荻成功,住院8-15 d,痊愈出院.结论:做好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的术前、术后护理,能降低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尽管手术风险大,传统上仍以外科治疗作为挽救病人生命的主要方法。随着介入产品和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现报道我们3年来采用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B型夹层的情况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玉杰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577-57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8例患者的护理与观察,认为有效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完善的术前检查、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康复的关键。结果:本组8例患者由于护理措施到位、监测病情严密,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支架无移位、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13年3~6月采用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41~76(58.3±10.2)岁,分析其疗效。结果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自动出院1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满3个月者16例,随访率88.9%。全部随访患者支架范同内真腔管径有所恢复,假腔或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TEVAR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瘤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特别是为高龄和合并严重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9.
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胸主动脉内膜撕裂、动脉腔内的高压血流冲入动脉壁造成的剥离性血肿,可引起致死性的动脉破裂,或脊髓、肾脏等器官严重缺血等并发症,发病急,预后极差。2004年12月—2009年2月,笔者共施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7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B犁胸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ATBAD)的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的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MEDLINE、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OpenSIGLE、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NTIS)和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里的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为从建库到201 1年1月18日.由研究人员根据Cochrane偏倚评价和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对证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临床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和GRAED profiler 3.2.2软件.结果 5个临床试验共318例患者纳入研究.GRADE评价分析发现30天病死率的证据质量是低级,其他结局均为极低级.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组与手术组治疗的短期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19、95% CI [0.09,0.39],P<0.001,但围术期并发症和远期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40、95% CI [0.24,8.18].结论 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只能作为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种选择,目前的证据尚不能证明其可完全替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植入术中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05—2018-09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手术室进行覆膜支架植入术的48例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加强术中神经、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的观察和并发症处理。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覆膜支架植入术,术中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加强对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植入术中的护理管理,对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在急性期死亡率极高,血肿压迫主动脉分支血管时,相应脏器出现缺血症状。传统手术治疗需要阻断主动脉血流,导致内脏或脊髓缺血时间较长,加上人造血管吻合口渗血、术后切口易出现并发症及需要长时间的重症监护等因素,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自从1994年Dak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22例,均完成了杂交手术。术后即刻行升主动脉造影,术后1个月个随访CT资料,观察支架和人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完成杂交手术,并植入覆膜支架。术中血管造影证实支架植入定位准确,无明显内漏和移位。主动脉夹层真腔血流恢复正常,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2例,随访时间3个月,所有病人均生存,并恢复正常生活。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主动脉增强CT显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支架内及人工血管旁路血流通畅。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杂交手术,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病人的创伤和痛苦,该方法扩大了介入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的适应证,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1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8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β)、γ-干扰素(IEF-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再次介入手术率以及生活质量QLQC-30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IL-1β、IEF-γ以及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β、IEF-γ、VEGF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再次介入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再次介入手术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AD)的腔内隔绝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其手术创伤及风险相对于常规的外科手术明显降低。但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主动脉腔内隔绝治疗的时间短,所以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评价。未来应提高覆膜支架的性能,使血管损伤更小,操作更容易,置放更准确,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内漏等并发症,使解剖复杂尤其是需要杂交技术完成的夹层得到更加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 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11例Co 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跨缩窄段收缩压压差、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及肾素水平明显下降;肾动脉血流及ABI指数均较术前升高。11例均获随访,患者头晕症状均明显减轻,运动耐量明显改善。CTA示支架位置正常,形态良好,无夹层及动脉瘤形成,无再缩窄发生。结论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是治疗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 A)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损伤小、适应证广、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 ,符合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1~ 3]。我们于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采用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2例 ,现就其基本方法和初步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2例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4 3~ 6 5岁 ,平均年龄 5 5 .3岁。均为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出现胸背痛症状至接受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的间隔时间为 1~ 2 4周 ,平均 7.2周。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史 ,发病时均伴剧烈的胸背疼痛。入院后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外科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效果和临床经验,分析影响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8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男54例,女27例;年龄19~77岁,平均(41.6±11.7)岁.合并高血压48例,马方综合征15例,主动脉根部瘤7例,主动脉窦部扩张、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缩窄各1例.其中二次手术18例,三次手术4例.对再次手术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主动脉弓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16例,同期Bentall手术7例,升主动脉替换2例,David手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例;胸腹主动脉替换31例;支架象鼻术24例,同期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5例,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3例,左锁骨下动脉重建2例,双瓣置换1例,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1例;胸降主动脉替换9例;内漏修补1例.术后2例死于出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均为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患者,住院病死率2.5%(2/8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6/81例),其中二次开胸止血3例,呼吸功能不全气管切开1例,术后食管瘘开胸探查+空肠造瘘1例,声音嘶哑1例.全组无截瘫及卒中.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马方综合征是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结论 外科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早期效果满意,中、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马方综合征是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体外循环下治疗6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结果DeBakeyⅠ型48例、DeBakeyⅡ型11例、DeBakeyⅢ型3例采取体外循环手术,同期体外循环下植人大血管腔内覆膜支架25例。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3例,总死亡率4.8%。结论结合外科手术和支架植入方法能提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深低温停循环下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46例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支架象鼻手术.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5±30)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32±3)min,停循环时间(20±3)min.住院死亡3例(2.05 %,3/146),术后脑栓塞及脑出血各1例.随访138例,随访时间4~98个月,平均57.3个月,1年生存率为97.16%(137/141),1例11个月后死于广泛性肠坏死.无截瘫及再次手术者.结论 支架象鼻植入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