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穿刺"减痛"注射法用于临床带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静脉穿刺"减痛"注射法用于临床带教对患者疼痛、皮下淤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140例静脉输液患者采取自身对比法进行传统法静脉穿刺和"减痛"注射法静脉穿刺各280例次,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皮下淤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种方法患者疼痛反应、皮下淤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穿刺"减痛"注射法较传统法具有疼痛轻、皮下淤血发生率低的优点,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加了护理实习生的自信心和工作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静脉穿刺"减痛"注射法用于临床带教对患者疼痛、皮下淤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140例静脉输液患者采取自身对比法进行传统法静脉穿刺和"减痛"注射法静脉穿刺各280例次,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皮下淤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种方法患者疼痛反应、皮下淤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穿刺"减痛"注射法较传统法具有疼痛轻、皮下淤血发生率低的优点,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加了护理实习生的自信心和工作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软聚硅酮敷料(美皮康)治疗静脉穿刺致皮下淤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 8月在我院住院的36例静脉穿刺所致皮下淤血的晚期肿瘤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美皮康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及淤血消散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皮康治疗静脉所致皮下淤血效果较好,疗效迅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改进传统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观察,拟推广无痛、低创、快速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 于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急救医学科接受静脉穿刺病人中选择2 132例.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改进组1 066例和传统组1 066例.观察比较两组穿刺效果.结果 两种方法疼痛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5,P<0.01),改进组优于传统组.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63,P<0.01),改进组可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两种方法回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6.50,P<0.01),改进组进针方法进针后回血速度快.两种方法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6,P<0.01),改进组拔针后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低.结论 改进传统静脉穿刺方法能不同程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要幼儿肢体静脉输液拔针后有效的按压针眼方法.方法 将在本院门诊儿童输液室进行肢体静脉输液的0.1~3.0岁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用拇指按压输液贴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示指、中指)按压棉签法.比较2组的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持续按压5~7 min后,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 在婴幼儿肢体静脉输液拔针后应用拇指按压输液贴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其疼痛,避免患儿皮下淤血的情况,增加可供选择的静脉穿刺点,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防水记号笔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使用记号笔标记桡动脉大致走向后进行采血。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后患者疼痛评分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防水记号笔定位法进行桡动脉采血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拔河式大角度改良皮试法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诗燕  夏桂兰  程慧珊  黄金萍 《护理研究》2009,23(25):2292-2294
[目的]观察拔河式大角度改良皮试法减轻肿瘤病人疼痛和一次注射成功的效果.[方法]将692例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拔河式大角度改良法皮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两组皮试效果及病人的反应.[结果]两组疼痛程度、一次注射成功率和病人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试阳性反应和皮丘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拔河式大角度改良法皮试对皮试效果无影响,但可减轻肿瘤病人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改良低分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轻皮下注射时局部疼痛,以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PCI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局部疼痛情况,观察皮下注射后48 h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局部出血和疼痛程度较轻,具有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使用改良后的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的皮下出血,减轻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活血药物后预防穿刺点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60例静脉输注活血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按压时间分别为3,5 min;再选择按压5 min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未制动组32例,制动5 min组34例,制动10 min组34例,观察穿刺点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 按压5 min后穿刺点出血率明显低于按压3 min(P<0.01);手臂制动5 min组与10 min组穿刺点出血率明显低于未制动组(P<0.01);手臂制动5 min组与10 min组穿刺点出血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活血药物后增加穿刺点按压时间至5 min,穿刺手臂制动5 min能有效预防穿刺点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关于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新拔针方法与旧拔针方法在临床上引起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普外科100例住院患者进行手背双侧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对比观察研究。左侧采用快速旧式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常规快速拔出针头);右侧采用新式拔针法(观察组:常规快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结果:新式拔针方法的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旧式拔针方法(P〈0.01)。结论:新式拔针方法可减轻患者对肌肉的刺激,使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减轻,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患者输液拔针后的肢体位置.方法:将200例老年静脉滴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患者拔针后立即将前臂抬起到高于心脏化置,5 min后放下手臂.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手臂不抬起,对比两组方法所得结果及患者对新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穿刺部位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输液拔针后前臂抬高,可以降低皮下淤血的发生,能更好地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减轻局部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135例住院行PCI后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采取在患者腹部两侧用2种方法注射的自身对照法,右侧使用常规注射法,左侧使用改良注射法,每例患者腹部两侧各皮下注射了4次,2种方法交替使用,各完成540针次,比较2种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出血程度、注射疼痛感、皮下硬结发生率.结果 与常规注射组比较,改良注射组出血和疼痛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出血和疼痛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下硬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式注射法可以明显减少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程度、皮下硬结形成,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及减少不良并发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肱动脉两种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方法 回顾常规经皮血管途径穿刺,桡动脉组80例、肱动脉组13例,术后即刻拔除动脉导管鞘管,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手术时间及出血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皮下淤血12例占15%、皮下血肿9例占11.3%、明显疼痛与肿胀5例占6.3%;肱动脉组皮下淤血3例占23.1%、皮下血肿4例占30.8%、明显疼痛与肿胀2例占15.1%.2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肱动脉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途径.强调护理人员应重视肱动脉穿刺部位术后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李榕彬  梅俊辉 《现代护理》2007,13(29):2776-277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肱动脉两种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方法 回顾常规经皮血管途径穿刺,桡动脉组80例、肱动脉组13例,术后即刻拔除动脉导管鞘管,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手术时间及出血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皮下淤血12例占15%、皮下血肿9例占11.3%、明显疼痛与肿胀5例占6.3%;肱动脉组皮下淤血3例占23.1%、皮下血肿4例占30.8%、明显疼痛与肿胀2例占15.1%.2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肱动脉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途径.强调护理人员应重视肱动脉穿刺部位术后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患握手协同按压拔针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方法:486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即同一患者的两次输液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拔针方法,并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拔针后,由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如实评价拔针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观察针头回血情况,并记录观察不同拔针方法患者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血液遗撒、血液溢出、皮下淤血)和疼痛程度。结果:两组疼痛程度、穿刺局部出血和淤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护患握手协同按压拔针法可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局部出血和淤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拔河式大角度改良皮试法减轻肿瘤病人疼痛和一次注射成功的效果。[方法]将692例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拔河式大角度改良法皮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两组皮试效果及病人的反应。[结果]两组疼痛程度、一次注射成功率和病人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试阳性反应和皮丘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使用拔河式大角度改良法皮试对皮试效果无影响,但可减轻肿瘤病人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324例需要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将低分子肝素钠每日2次注射分为两组,早上8:30注射左侧腹部为对照组,晚上20:30注射右侧腹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皮下注射方法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皮下出血的严重程度,旨在寻求安全有效的方法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48.1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8.83%),两组患者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注射部位轻度出血及中度出血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的(P<0.05).结论 综合改进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且避免出现较大面积出血,提高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而且增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患者住院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手背浅静脉穿刺术中,对采用60°~70°角冲击式进针方法和常规进针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大角度冲击式浅静脉穿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00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进针方法对患者左右手进行静脉穿刺,研究患者在接受静脉穿刺时的回血时间、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液体外渗率,血管可重复利用率、拔针后皮下淤血率、患者对穿刺进针方法的满意度7项指标。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回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穿刺成功率及血管可重复利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液体外渗率、皮下淤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显示,60°~70°角冲击式浅静脉穿刺法可缩短进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液体外渗率、皮下瘀血率,提高血管的可重复利用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在去除皮肤擦伤后感染创面痂皮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48例68处皮肤擦伤后痂皮下感染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去除痂皮,观察组创面外贴康惠尔透明贴,使痂皮自然软化,换药时自然脱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去除痂皮时的疼痛程度、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能有效去除皮肤擦伤后感染痂皮,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皮肤擦伤后痂皮下感染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再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8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观察组应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即采用8号头皮针替代塞丁格套件中的20 G套管针进行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中患者疼痛程度、置管后出血或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728,P=0.010;χ2=5.939,P=0.031),而置管中患者疼痛程度、置管后出血或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4.240,P=0.000;χ2=5.252,P=0.042;χ2=8.207,P=0.008)。结论再改良塞丁格技术操作简单,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临床运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