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伊川县中医院2014-01—2017-01间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不同外固定方法分为2组,每组38例。手法复位后予以对照组小夹板固定治疗,对观察组行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观察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固定牢靠、疼痛轻、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5月,对126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分别采用石膏固定和小夹板外固定,并对这两组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6例,男42例,女84例;年龄23~82岁,平均54.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滑倒或高处坠落伤96例,其他伤15例。左侧46例,  相似文献   

3.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体位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固定体位.[方法]2002年9月-2008年8月选择21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进行多中心对照研究,对照组应用传统夹板掌屈位固定,治疗组塑性弹力夹板中立位固定.对腕关节局部症状、体征按照一定方法计分后,在受伤当日、整复后1周、去除外固定后3个时间点进行总积分比较,借以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周期结束后3个月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考虑中心效应差之后,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末、治疗前与去除固定器后临床总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随访腕关节功能评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塑性弹力夹板对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进行中立位固定,对腕关节临床症状、体征和功能的改善均明显好于小夹板掌屈位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成功后外固定方式的合理选择和优缺点。方法将局麻下手法复位成功的182例Colles骨折随机分为2组:夹板组92例全程应用中医小夹板外固定,综合组90例石膏外固定1~2周后改为中医小夹板外固定。结果夹板组早期1~2周内疼痛明显,VAS评分为(6.7±1.3)分,严重影响功能练习;综合组石膏外固定组1~2周内疼痛不明显,VAS评分为(3.8±1.5)分,患者耐受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周骨折愈合去除外固定后,夹板组Cooney评分优良率为80.43%,综合组优良率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膏结合夹板外固定对手法复位成功后骨折固定可靠,对急性期肿胀疼痛和后期功能锻炼有良好的分时段、分阶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外固定器与石膏固定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将1996年10月~1998年6月连续83例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分为二组,分别采用外固定器和传统的石膏固定治疗。结果 外固定器组复位质量和疗效均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P〈0.00)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特别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应果断放弃传统的石膏固定、采用外固定器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小夹板与高分子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12-2019-12诊治的84例桡骨远端骨折,42例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夹板组),42例采用高分子石膏固定治疗(高分子石膏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前、骨折复位即刻、末次随访时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两...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塑性弹力夹板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塑性弹力夹板进行生物力学原理定性分析。[方法]2002年9月~2008年8月选择105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骨折整复后应用塑性弹力夹板固定。观察周期结束后3个月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行塑性弹力夹板固定后失去联系,以依从性差给予脱落;合计完成病例103例,完成率为98%。观察周期结束后3个月随访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优80例,良13例,中7例,差3例,优良率达到90.3%。[结论]采用塑性弹力夹板对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进行中立位固定,临床疗效确切,而其有效性主要依赖于合理的生物力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复习了近几年国外有关文献,就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的选择应用方式、适应症、伴随伤的处理、附加技术的应用及疗效作一概述。外固定支架的选择应用方式及适应症1.选择和应用方式:因桡骨远端骨折的类型多种多样,当今的外固定支架已形成超关节和关节周围两种应用方式[1]。为了在骨折治疗期间获得并维持复位,应根据被治疗病人骨折的具体情况和医师的经验来选择和应用外固定支架。一般来说,只要可能,应采用术后能立即活动腕关节的关节周围外固定支架,但具体选择须根据骨折类型来定。在关节外骨折和某些累及桡尺关节的骨折,可采用关节周围…  相似文献   

10.
11.
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纪权  雷利生  杨顺 《中国骨伤》2004,17(9):563-564
可调式外固定架是我院研制改进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外固定器(浙药管械(准)字2001第21000231号)。我院从1998—2003年用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e frequency of secondary displacement in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end of the radius is very high and varies from 40 to 60% in various series. This results from the void in the epiphysis after reduction due to crushing of the cancellous bone. Secondary displacement can be easily avoided by the bipolar fixation method. This method is quite simple. Two strong Kirschner wires are driven into the radius and into the first metacarpal, and then incorporated in the cast after the reduction of the fracture. In this study we have followed 102 out of 250 patients treated by this method. The number of secondary displacements has been negligible. The functional results are excellent and we did not find any untoward effects attributable to our technique.
Résumé Si la réduction des fractures de l'épiphyse inférieure du radius est assez facile à obtenir, son maintien est par contre fort aléatoire. On constate en effet un déplacement secondaire dans plus de la moitié des cas. Ceci résulte de ce que cette fracture comporte essentiellement un tassement du tissu spongieux qu'entoure une frêle corticale elle-même fragmentée: la réduction ne s'appuie donc sur rien. La fixation bipolaire, réalisée aisément par deux points d'appui placés respectivement dans la diaphyse radiale et le premier métacarpien, assure le maintien de la réduction et, par conséquent, une consolidation en bonne position. Cent-deux des 250 patients traités selon cette méthode ont été revus: les résultats anatomiques et fonctionnels ont été trouvés excellents. Le nombre de déplacements secondaires est négligeable, et aucun inconvénient imputable à la technique n'a été relevé.
  相似文献   

13.
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目的 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架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组28例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其中19例应用克氏针固定,4例因骨缺损较严重同时植骨。结果 随访时间3—22个月,按改良的Mcbride评分标准,远期疗效优良者25例,优良率89.28%。结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较困难,并因石膏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而常发生再移位。这类骨折应尽早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是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术后配合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对远期功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桡骨短缩程度和关节解剖复位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4.
微创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应用微创内固定加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骨折按AO/ASIF分型属A3型11例、C1型7例、C2型12例、C3型1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结果术后随访1~2年,平均1.3年。44例腕部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3周,骨折对位良好,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或大部分恢复,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定:优15例,良25例,可4例。结论微创内固定加外固定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桡骨远端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7%[1]。稳定性骨折多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但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此法多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常出现畸形、握力减弱、  相似文献   

16.
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6年8月—2000年12月,我院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6例,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通过外固定架的牵伸辅助复位,矫正桡骨的短缩、成角移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利用外固定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并进行功能练习。术后定期进行X线和腕关节功能的评价。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根据Aro功能评价:优9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66%。结论:外固定架能很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恢复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和关节面的平整,使腕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因此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桡骨远端骨折(按AO桡骨远端骨折分类:属A2型4例,A3型3例,B1型2例,B3型2例,C1型7例,C2型2例,C3型3例)的患者,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行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4~25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13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达91.2%。结论 采用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但同时需强调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内固定加植骨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1999年9月-2005年4月,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克氏针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桡骨远端严重关节内粉碎骨折15例。结果术后15例X线片显示:关节面分离和错位<1.0mm 9例,<2.0mm 6例;掌倾角为0°~10°,尺倾角20°~30°,15例均无骨短缩。骨折均全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6~10周。13例获得8~18个月随访,2例失访,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6例,良8例,可1例。结论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桡骨远端严重关节内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或辅以克氏针、“T”形交锁加压钢板(T—LCP)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7例,男14例,女23例;年龄30-79岁,平均59.1岁。根据AO分型:Cl型3例,C2型11例,C3型23例。术后定期进行X线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根据Gratland—Werley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6例,良17例,可4例,优良率89.0%。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