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炎流行性情况,探讨引起阴道炎感染的各种因子。方法对妇科门诊386例患者按年龄分成9个组段,分别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分析、查找霉菌孢子和滴虫,同时进行唾液酸酶试验,阳性者即认为细菌性阴道炎(BV)阳性。结果386例患者中103例BV阳性(26.7%),检出霉菌孢子和滴虫者分别为45例(11.7%)和12例(3.1%),其中混合性感染12例(3.1%),各年龄组段间霉菌和滴虫性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尤以50岁以上和20岁以下年龄段BV感染率较高。结论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率明显低于机会病原菌,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因素以及个人行为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唾液酸酶检测对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分析BV与其它阴道疾病的关系。方法:以酶反应学原理检测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的活性,同时以革兰氏染色法找线索细胞及自带常规检查作对对照。结果:在BV诊断中,唾液酸酶法阳性率为29.3%,革兰氏染色法为24.1%,两者之间有显着差异性(P〈0.05)。在滴虫性及念珠菌性阴道酸酶阳性率分别为90.9%和22.2%。结论:在BV诊断中,唾液酸酶法阳性率高于传统革兰氏染色法。虽然唾液酸酶法和其它方法一样存在交叉感染滴虫(6.2%)及念珠菌(7.4%)等病原体问题,但简便快捷、可靠、结果易判读、特异性强,可批量操作,不失为一种临床上可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568例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青  樊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476-2477
目的通过常规检验了解不同年龄段阴道炎患者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状况。方法对妇科门诊568例患者按年龄分成6个组段,用生理盐水常规涂片法进行清洁度、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TV)和假丝酵母菌(真菌)的检测,用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快速检测。结果 568例患者中175例BV阳性(30.8%),检出真菌和TV分别为了121例(21.3%)和22例(3.9%),其中混合感染27例(4.8%),各年龄组段间假丝酵母菌和TV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50岁以上和20岁以下年龄段BV感染率较高。结论阴道感染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原因及个人行为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潮州市妇女阴道炎的患病情况,探讨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妇科门诊就诊的2 018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法进行滴虫﹑真菌及阴道清洁度的检查,用唾液酸酶法进行BV的快速检测;同时随机选取100份BV阳性的标本,采用传统的BV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在2018例标本中,检出BV 303例,占15.0%;真菌性阴道炎210例,占10.4%,滴虫性阴道炎50例,占2.5%,BV合并真菌35例,占1.7%;BV合并滴虫4例,占0.2%。采用唾酸酶法检测BV与传统法相比,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潮州市妇女中BV患病率高于真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提示临床工作中应常规开展BV的检查,以提供及时准确的诊疗信息。唾液酸酶法与传统法相比,是BV诊断的一项较为快速和有效的检测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阴道炎临床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患者细菌性阴道炎(BV)的发病情况,探讨唾液酸酶法在BV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333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用唾液酸酶法、白带常规法、Amsel诊断法进行分析.结果 333例受检标本中,用唾液酸酶法进行检测BV阳性率24.9%,其阳性率高于真菌或滴虫感染率.唾液酸酶法在B...  相似文献   

6.
阴道炎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病,女性阴道是一个平衡生态,其中阴道环境控制着菌群,而菌群也控制着阴道环境。阴道内病原体甚多除细菌外,其它尚有衣原体支原体病毒寄生虫等。  相似文献   

7.
2084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妇科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法进行滴虫和假丝酵母菌检测,用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快速检测。结果在2084例标本中,共检出滴虫38例,阳性检出率1.8%,假丝酵母菌510例,阳,巨检出率24.5%,BV阳性531例,阳性检出率25.5%。结论对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同时进行滴虫、假丝酵母菌和BV检测,能更好地反映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感染状况,可作为青岛地区妇产科门诊患者白带常规的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炎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32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162例。常规组采用甲硝唑治疗,研究组于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乳酸菌阴道炎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白带增多、阴道瘙痒、白带腥臭)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2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25%(P0.05);治疗3周后研究组白带增多、阴道瘙痒、白带腥臭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为1.85%,与常规组的3.0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复发率3.09%低于常规组的8.64%(P0.05)。结论:采用乳酸菌阴道炎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收治的103例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采用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凝胶(简称纳米银凝胶)治疗,对照组107例采取甲硝唑凝胶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100%,有统计学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本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妇科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分为绝经组和未绝经组,分别采集其阴道分泌物,以生理盐水涂片法对绝经与未绝经妇女进行滴虫和假丝酵母菌的检测,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检测.结果 ①未绝经组滴虫、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总阳性检出性率为46.7%;绝经组三者的总阳性检出性率为32.2%,二组阳性检出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х2=42.65,P〈 0.01).②未绝经组滴虫、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27.0%和28.2%;绝经组三者对应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15.3%和18.0%;两组滴虫、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х2=13.99,х2=35.99,х2=25.97,P均〈0.01).结论 本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较高,与绝经女性相比,未绝经女性更容易发生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和细菌性阴道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炎不同疗程乳酸杆菌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对2012年1~5月在本院产检的妊娠期妇女共122例,常规进行细菌性阴道炎(BV)测定,BV阳性者用乳酸杆菌治疗一疗程后复查,仍为阳性者予第二疗程治疗,并对转阴率及孕产妇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双疗程治疗后转阴率明显高于单疗程患者(P〈0.01);双疗程治疗组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疗程治疗组(P〈0.005,P〈0.01);两组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V阳性的患者,经治疗后不论BV是否仍然持续阳性,建议只给予单疗程治疗,重复疗程治疗不能降低妊娠期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阴道炎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 453例同时进行HPV检测及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与正常对照组HPV的感染情况。结果细菌性阴道炎HPV阳性率为29.31%,较正常对照组12.54%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HPV感染率分别为17.65%、11.63%,均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性阴道炎各个年龄段发病率均与HPV感染呈正相关(P 0.05)。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与HPV感染未见相关性(P 0.05)。结论阴道炎会增加宫颈HPV感染风险,其中细菌性阴道炎宫颈HPV感染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是妇产科患者最常见疾病,每年约有500~1000万女性罹患此病,而75%的妇女在一生中至少患病1次。传统的阴道炎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患者主诉、阴道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阴道炎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在缺乏实验室确诊依据时,依据患者主诉和其他检查难以确诊。多数阴道炎患者即使反复感染,依然无法确认发病原因,且阴道炎患者多为混合感染,因此阴道炎的确诊十分困难。阴道炎最常见类型为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三者约占所有阴道炎的80%~90%[1]。  相似文献   

14.
淋菌性阴道炎八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10年来性传播性疾病在我国逐步蔓延 ,生殖道炎症发病率显著增加。本文对我科近年收治并误诊的8例淋菌性阴道炎作一回顾性分析 ,以吸取教训。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年龄 18~ 36岁 ,平均 2 6岁。8例均有婚外性接触史。1 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及下腹不适、坠胀 ,伴尿频、尿急等尿道刺激症状。妇科检查 :5例双侧大阴唇下部肿胀、隆起 ,阴道壁充血 ,白带呈淡黄凝乳状样 ;3例阴道有多量稀薄浅黄色分泌物 ,子宫颈口有黄色脓苔附着。 8例初诊时均常规行阴道分泌物真菌、滴虫检查 ,结果阴性。1 3 治疗与结果 …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临床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使用细菌性阴道炎快速检测卡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研究其对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诊断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以细菌性阴道病Am sel法作为参照,对正常人、非细菌性阴道病和细菌性阴道病不同病情及病期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菌性阴道炎快速检测卡检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敏感性为97.1%、准确性为98.4%、特异性为98.9%、阳性预测值为97.2%、阴性预测值为98.8%,同Am sel法的符合率为96.3%。结论用细菌性阴道炎快速检测卡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测定,简便有效,灵敏度高,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阴道炎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阴道炎(BV)是一种以加德纳菌、动弯杆菌、普雷活菌、紫单胞菌、类杆菌、各种厌氧菌及支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临床多表现为鱼腥臭味的灰白色白带,阴道灼热、瘙痒,甚至不孕及妊娠期不良围生期结局,但也有10%~15%无症状。且化验白带常规无明显异常,因此探索一种快速有效且作用持久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关键,临床医生应用阴道碘氧消毒法与甲硝唑联合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阴道炎常规检查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炎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由加特纳菌(BV),嗜血杆菌及其他厌氧菌感染所致.目前实验室常规检查有两种方法,主要根据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单独依靠BV blue唾液酸酶法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有阴道感染.本文通过几年对上述实验的观察,提出几点看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女性阴道炎感染类型特征,探讨引起阴道炎感染的各种因子。方法488例就诊患者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0.9%氯化钠溶液湿片镜检、革兰染色镜检、胺试验。结果488例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炎30%(147/488),霉菌12%(59/488),滴虫4.2%(20/488),混合性感染2.8%(14/488),淋病奈瑟菌0.9%(4/488)。结论细菌性阴道炎比例明显高于霉菌性,滴虫性和淋菌性阴道炎,可能与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细菌种类繁多及个人卫生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总结与分析妇科门诊常见阴道炎症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阴道炎的诊治及预防制订个体化方案。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因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或分泌物有异味就诊的13 072例资料,对妇科检查与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三种常见阴道炎4 895例,总检出率为37.45%。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检出率为12.83%,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为22.15%,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为2.46%。三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性阴道病中,≥50岁组检出率最高,为30.69%;其次为20~29岁组,检出率为25.47%,比较其他三个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30~39岁组检出率最高,为26.4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滴虫性阴道炎中,≥50岁组的检出率最高,为5.37%,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是最常见的阴道炎。阴道炎均好发于性生活活跃的育龄期女性。阴道炎的发生与阴道内外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