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加针灸治疗眼手术后上睑下垂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中有一些眼科病人在内眼手术治疗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术眼有上睑无力、睁眼困难等症状。在排除了非因手术效果而引起的上睑下垂病例,手术医师多是让病人注意休息,避风避光,少食辛辣刺激等,但仍有少数病人的上睑下垂维持时间较长,给其心情及生活带来不便,笔者在临床中结合中医理论中上睑下垂的病因病机,对20例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出现上睑下垂的病例进行中药加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新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中益气汤始载于《脾胃论》,用治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由气虚而致摄纳不力所形成的诸症,如发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等。现多用于治疗气虚发热、内脏下垂、低血压、重症肌无力症以及慢性消耗性、出血性疾患,笔者用其治疗疑难病症3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异功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系钱乙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陈皮组成。全方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止呕之效。故凡脾虚气滞所致之疾,皆可得而治之。笔者源其方义,临床中辨证加减,用以治疗呕吐、胃痛、嗜卧、久咳、眼胞下垂、慢性腹泻及脾虚带下等证,均获良效。兹举验案如下:呕吐:以本方配藿香、砂仁和胃止呕。偏热者加竹茹、黄连;挟痰加半夏;偏阳虚加干姜。  相似文献   

4.
苓桂术甘汤是一经典名方,仲景用以治疗阳虚水饮所致的短气、胸闷、气上冲胸、起则头眩等症,后世医家扩而广之,用以治疗胸痹心痛.笔者根据刘渡舟教授的临床经验,用此方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多获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足下垂是一种影响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踝关节问题,主要表现为踝关节背屈困难,行走时足尖下垂,落地时足尖先触及地面,其原因系神经肌肉功能异常,改变正常生物力学机制。足下垂问题使得患者足触地的情况发生异常,站立及步行等功能活动中重心控制与转移不当,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客观评定及针对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下肢功能性活动,对其整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虫类药物,或为行走攻窜,用以通经达络,疏逐搜剔,胜于草本植物药;亦或为血肉有情之品,专于补益,其功亦胜于草本植物药.历代医家多重视虫类药物的应用,如张仲景、唐容川、叶天士等在其著作中多有体现.现代如章次公、朱良春等均以善用虫类药物治疗某些顽固病症而著称.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为脾胃气虚而设,具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临床用于治疗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泻久痢等病,笔者将其加减化裁,用于气虚所致的男科病,疗效显著,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感应电配合针灸治疗胃下垂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春丽 《河北中医》2000,22(1):63-63
胃下垂是内脏下垂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祖国医学认为其是由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无力托举而致,多 见于瘦长体型或体质虚弱者西医无特效疗法.1992~1998年,笔者采用感应电配合针灸治疗胃下垂56 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各种原因造成提上睑肌腱膜损伤的上睑下垂,统称为腱膜性上睑下垂.在后天性上睑下垂中最为常见.我院自2003年3月开始选择使用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治疗腱膜性上睑下垂,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脑卒中逐渐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卒中患者常出现肢体瘫痪,而下肢的瘫痪主要表现为足下垂,其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能力,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促进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侧步行能力是目前偏瘫患者康复的主要目标。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下垂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对卒中后足下垂的发病机制、康复评定及目前临床中常用的中西医及现代康复疗法进行综述,为卒中后足下垂的针刺及康复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治疗上睑下垂湖南省澧县中医院(415500)杜翠珍主题词补中益气汤/治疗应用,眼睑下垂/中医药疗法上睑下垂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所致,但脾气虚弱、气血不和、脉络失养而致上睑下垂者,亦不少见。笔者常用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加枸杞子、白蒺黎、菊花养血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加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小腿三头肌痉挛、胫前肌肌力、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试验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足下垂,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针刺血海穴治疗上睑下垂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血海穴治疗上睑下垂心得高青上睑下垂中医称为“上胞下垂”、“睢目”、“侵风”或“眼废”。祖国医学认为“眼睑属脾”,脾的精气是生养眼肌之本。故治疗上脸下垂中通常益气健脾,针刺脾经穴位为主。而脾经之中以血海穴疗效最佳。笔者自1979年至1992年先后对...  相似文献   

14.
旋覆代赭石汤原方出自<伤寒论>,乃医圣张仲景为胃虚痰阻气逆证而设,用以治疗嗳气、脘痞、反胃等症而由胃虚痰阻气逆所致者.笔者师其法,用该方加减化裁,治疗咽喉胃脘等部位的一些病证,辨证属于痰阻气逆者,无论有无胃虚表现,只要加减化裁得当,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临床运用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风后足下垂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将99例中风后足下垂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物理疗法(PT)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PT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中风后足下垂症状,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配合PT治疗更有助于中风后足下垂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医文举要     
针灸治疗眼病举例浙江省新昌县中医医院粱德斐家父梁桢名老医师取前人之经验,搜民间之方法,用针灸治疗一些眼病颇效,现举三例于后:1.上睑下垂症泮××男28岁农民1984年3月15日门诊。曾在×院眼科检查,诊为“上睑下垂症”。治疗半年未愈。症见上睑下垂,双眼咪成一条缝,须仰头望人。使用灸风池双穴各七壮,隔日加针丝竹空、睛明、合谷等穴,共五次而愈。2.病毒性角膜炎任××女62岁居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上胞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上胞下垂患者,对其采用针刺、艾灸、按摩、闪罐、耳穴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痊愈18例(42.86%),好转20例(47.62%),无效4例(9.52%),总有效率为90.48%。结论:采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上胞下垂.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田心明 《光明中医》1999,14(3):36-38
上睑下垂中医称“上胞下垂”、“睢目”、“侵风”、“睑废”等,临床表现为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所造成的下垂状态,轻者不遮盖瞳孔,垂者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妨碍视功能。其病因较复杂,即使针对病因治疗,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笔者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上睑...  相似文献   

19.
正睑废,是指上睑下垂的一类病证,又称上胞下垂、睢目、眼睑垂缓。本病属胞睑疾病,多因先天发育不全引起,或后天脾虚气弱,脉络失和,风邪客睑而成,此外,外伤、肿瘤等亦可引起。古有论述,《圣济总录》称之为"眼睑垂缓",认为是气血虚弱,肌腠疏开,邪客于睑肤之间所致。其病因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络脉,胞络失于濡养,升提无力而致上胞下垂,治疗上当以祛瘀通络为主,使得胞络得以濡养。  相似文献   

20.
上睑下垂,中医又称“雎目”、“侵风”、“胞垂”,严重者称“睑废”,临床上以上睑不能提起,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影响视力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的肌肉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呈部分或全部下垂。上睑下垂根据眼肌运动障碍的机制,可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腱膜性、机械性和假性上睑下垂等。肌源性上睑下垂为临床最为常见的上睑下垂,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以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维生素类和激素治疗为主,有一定的疗效。但抗胆碱酯酶药物不宜长期单独应用。中医药结合治疗不但疗效显著,还可减少口服西药的剂量和用药时程,从而达到减少药物副作用和提高疗效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