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分析深圳泰康乙肝疫苗事件发生前后,家长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为进一步改善免疫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深圳市福田区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50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7.42%的家长知道孩子出生时需要接种疫苗;孩子性别不同的家长,在是否带孩子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不同的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是否办理预防接种证与是否带孩子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预防接种有必要的家长中,85.32%的家长会主动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有98.21%的家长听说过深圳康泰乙肝疫苗事件,47.42%的家长认为此事件中儿童的死亡可能与疫苗有关;在此事件发生前后,对我国乙肝疫苗安全性持中立态度的家长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及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普遍较好,深圳泰康乙肝疫苗事件对家长的态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预防接种就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于机体,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自从装备冷链系统以来,预防接种质量不断提高,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儿童免疫的全面普及,预防接种出现的异常反应也引起了广大家长的重视。疫苗接种于机体后,实际上是一次轻度感染,此时,机体会产生一些局部或全身反应。预防接种反应分为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正常反应的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内,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也不会出现后遗症,一般无需处理,轻微的一些反应会自行消退,家长也无需过于关注,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就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工作中,我常见到不少家长在孩子接种疫苗出现不适后不知所措,有的一天要跑几趟医院;有的则自作主张给孩子找药吃。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孩子的家长对孩子预防接种后的一些反应和禁忌症了解甚少。  儿童计划免疫是为了有效地控制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作为家长,在领孩子预防接种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无预防接种的禁忌症,如孩子有过敏史或正处于患病期等,这时应向保健医生说明,延迟或不要给孩子接种疫苗,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孩子预防接种后应适当休息,多喝开水,多吃些水果和有营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张家港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于 2 0 0 0年在全市各镇进行了针对预防接种服务对象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流动儿童四苗全程基础免疫覆盖率为 4 5 .93% ,四苗接种状况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定期同流动儿童家长联系、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是否愿意参加计免保偿、当地免疫服务部门的服务质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成都市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知信行状况及对五苗全程接种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2010-09-01/2011-08-31出生的流动儿童共1 057人。结果调查儿童的五苗全程接种率为83.35%,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知道部分免疫规划政策,知晓率72%~98%;但对部分疫苗及疫苗所预防疾病的知晓率较低,约41%~96%。家长是否知晓某些疫苗及疫苗所预防疾病、是否知晓某些免疫规划政策其孩子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18.702,P0.05)。家长对接种疫苗的态度不同及最近1年是否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其孩子五苗全程接种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921~20.990,P0.05)。结论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和政策的知晓率不同,对预防接种的态度和行为不同,其孩子五苗全程接种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预防接种是一项复杂、细致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各种疫苗作为一种异性蛋白接种于人体,必然产生一些反应。通过几年来在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体会到,帮助儿童家长提高时预防接种的认识,消除他们不必要的顾虑,对我们搞好计划免疫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家长对免疫接种常有这样几种心理: 1.恐慌、怀疑心理。儿童预防接种后,多数在2~3天内出现轻微发烧,这属于一般反应或正常反应,但儿童家长则表现得十分恐慌,怀疑自己的孩子是打针打坏了,向医务人员提出各种疑问,希望解释,同时也需要了解到更多的卫生知识。 2.误认心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出现反应是患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桂林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接种服务的需求。方法在桂林市每个县区选取2个预防接种门诊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调查3岁以下儿童母亲(或父亲) 30名,采用调查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和对接种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 045名儿童家长,调查对象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7.2%,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在32.3%~99.9%之间,预防接种知识中,"有必要接种疫苗否"的知晓率最高,"免疫规划疫苗预防的疾病"的知晓率最低。农村和城镇儿童家长知晓率无差别,有1个孩子父母和有2个及以上孩子父母知晓率无差别,知晓率随文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儿童家长对常去的接种单位的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满意者占98.7%。家长对预防接种最关注的是疫苗安全(96.6%)和服务质量(62.8%),大部分家长希望得到的接种服务是减少排队时间(79.8%)和医生对所接种疫苗及相关知识多做解释(66.0%)。结论桂林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高,部分知识仍需加强。今后应优化预防接种服务,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民工学校学生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及行为,为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闵行区10个街道(镇)32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幼儿园大班1282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家长了解孩子一出生就需要接种疫苗并愿意配合孩子疫苗接种.93.53%的家长愿意主动配合学校在入学时上交《预防接种证》,但30.66%家长曾遗失过孩子的《预防接种证》。结论迫切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宣传。  相似文献   

9.
不安全接种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增多和各种传染病的相对控制,社会公众,尤其是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关注已从过去的担心孩子是否会患传染病转移到如今是否会因预防接种引起健康危害。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因预防接种引起的纠纷呈上升趋势,导致社会公众对接种疫苗失去信心,从而大大降低免疫覆盖率,影响了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实施安全接种对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越来越显得重要。本文将不安全接种的表现形式及产生要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1 不安全接种的表现形式1.1 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疫苗接种反应从反应程度和性质上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合肥市0~6岁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态度和行为.方法 抽取0~6岁儿童家长,采用自行设计的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全市预防接种知识平均得分为(74.96±17.10)分,平均知晓率为75.0%,来自合肥市区的家长知晓率得分较高;文化程度高的家长,知晓率得分较高;家长户籍可能是影响儿童按时接种的因素(χ2=16.778,P=0.000);儿童性别可能是影响家长带儿童全程接种的因素(χ2=4.874,P=0.027),也可能影响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χ2=6.481,P=0.011).结论 我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高,重点应加强农村地区和低文化程度父母的免疫规划教育工作,同时应关注女性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提高疫苗接种的及时率及完整率.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 ,因儿童预防接种后发生副反应而引起的矛盾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加强预防接种前的规范化管理 ,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我们于 2 0 0 2年 2~ 4月对2 0 2名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开展了接种前儿童健康知晓情况的调查 ,防范了误解与纠纷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调查对象为 1993年~ 1996年和 2 0 0 1年~ 2 0 0 2年出生的 2 0 2名儿童的监护人。其中母亲 135人 ,父亲 42人 ,其他监护人 2 5人。调查计划免疫内接种儿童 10 0人 ,有价疫苗接种儿童 10 2人。接种的疫苗包括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 ,以及计划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和态度,为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宁波市江北区463名0~6岁儿童的家长,开展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识知晓率为77.75%(360/463)。本地儿童家长知晓率(82.71%)高于流动儿童家长(71.07%)(P0.05),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家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83.80%(388/463)的家长认为预防接种效果和接种安全性同样重要。66.74%(309/463)的家长认为严重不良反应的告知会影响给孩子接种疫苗的决定,本地儿童的家长因此选择同类其他疫苗替代的比例高于流动儿童的家长(P0.05);文化程度越高或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家长选择替代疫苗的比例也越高(P0.05)。结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预防接种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3.
蔡学义 《健康世界》2000,8(12):21-21
在儿童中推行计划免疫,是为了有效地控制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即俗称“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等6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由于人们对免疫接种后的一些反应和禁忌证了解甚少,所以常有些家长因孩子预防接种后出现不适而手足无措、有的人一天跑几趟医院:有的人自做主张给孩子找药吃。为了帮助家长了解计划免疫,正确对待和处理预防接种后的各种反应,特介绍以下知识。  相似文献   

14.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疫苗接种的种类增多,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受到预防接种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预防接种副反应指的是,接种生物制品后对机体可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的同时,伴随发生的对机体无益的,甚至有害的免疫反应,而伴随的免疫反应过程中表现的临床症状即为免疫副反应[1],也叫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反应是计划免疫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尽管其发生率极低,但处理不当会影响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如果我们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可以减少预防接种反应。而且预防接种工作者有必要把儿童预防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和接种后的反应与处理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宣教。为搞好预防接种工作,对接种反应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无锡市自实行儿童计划免疫以来 ,接种率已稳定在较高水平 ,接种所针对的传染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以往实施预防接种时 ,由于生物制品、个体差异等因素 ,少数儿童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 ,会出现一些副反应或偶合疾病 ,以致引发医患纠纷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对此 ,除了规范、科学地实施儿童预防接种外 ,更要做好接种前的宣传工作 ,让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明确预防接种的意义以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等 ,以明确责任 ,共担风险。为此 ,我市于 2 0 0 0年 12月 1日至 2 0 0 1年 1月 8日开展了《预防接种前告儿童家长书》(下简称“告家长书”)的试点工作 ,现…  相似文献   

16.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儿童家长在实施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前后,对预防接种方面知识的知晓度,为更好的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有关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问卷对40名儿童家长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度。结果:健康教育前家长对预防接种方面知识平均知晓率为26.7%,接受健康教育后,90.0%以上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400名儿童均按计划免疫程序按时接种。结论:对儿童家长实施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但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等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使家长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他们按时接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儿童顺利完成计划免疫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正9月是幼儿园入园的日子,那么即将入园的孩子,家长们对于预防接种方面有哪些疑问呢?我们就来对即将入园孩子的接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儿童入幼儿园为什么要查验预防接种证?A查验预防接种证可以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预防传染病在托幼园所内流行。由于学校、幼儿园属于人群密集区域,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我国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版)第二十七条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  相似文献   

18.
新泰市城区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探讨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于2 0 0 1年 10月 1日至 2 0 0 2年 9月 30日对城区计划免疫门诊的接种对象进行了 9种疫苗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城区计划免疫门诊在观察期内 9种疫苗的所有接种对象 ,严格按规定的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后向儿童家长交代清楚注意观察发现儿童有发热、皮疹、局部红肿、哭闹不安等不正常情况时 ,及时报告防疫站派专业人员上门检查处理 ,对每个反应者逐个详细填写预防接种反应调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现状。【方法】随机分层抽取上海市3个区,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入户调查0~6岁儿童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接种服务意愿情况。【结果】共调查416名0~6岁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388名(93.27%)儿童接种过1剂次及以上的非免疫规划疫苗,36.54%的儿童接种过5种及以上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和流感病毒疫苗的比例分别为25.00%、20.91%、57.45%、53.37%和14.42%。64.95%的家长决定给孩子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是由于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推荐;85.58%的家长希望医务人员在每次接种时向其告知或预约非免疫规划疫苗;84.62%的家长可以接受收取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费。【结论】上海市儿童多种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比例较低、家长对接种告知服务的需求较高,应鼓励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积极提供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对预防接种态度,促进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方法制订统一调查问卷表,在2012年9月新生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时对辖区内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儿童家长开展问卷调查,问卷由家长根据填写说明现场填写。发放调查表480份,收回450份。结果高中以上学历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答题,正确率为86.9%,初中学历家长正确率为67.0%,小学学历家长正确率为42.8%。结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随着学历增高而增长;要加强对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完善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提高家长的自觉性与参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