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茯苓的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草学的角度对中药茯苓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包括茯苓的应用历史;古人对茯苓生长现象的认识;古代茯苓所用品种的考证;茯苓人工栽培的历史和栽培方法;古代对茯苓伪品的鉴别方法以及古今人们对茯苓的合理利用等。茯苓的应用历史极为悠久,古人对茯苓的生长现象认识较为肤浅,其观点又分为是松脂生成和松的营养物质生成两大类,所用品种古今一致。在梁代就已开始人工栽培茯苓,明清时代茯苓的栽培技术就已相当先进,在清代就已出现茯苓的伪品,其鉴别真品的方法较为粗糙,茯苓除做药用外,古今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对茯苓优质高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代料配方与传统松木栽培茯苓质量分析比对研究,考察代料栽培茯苓药材的质量。[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茯苓的总多糖和总三萜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茯苓有效成分茯苓酸的含量,茯苓提取物的收率通过干膏恒重法测定。[结果]代料配方栽培茯苓各项含量测定指标普遍高于传统松木栽培茯苓,加权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代料配方C和F的综合评分并列第一,而传统松木栽培茯苓的综合评分处于末位。[结论]代料配方与传统松木栽培茯苓各项含量指标测定的比对分析结果,为代料配方栽培茯苓的应用前景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代料栽培茯苓的后期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茯苓中茯苓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茯苓酸HPLC含量测定方法,比较茯苓与茯苓皮之间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注(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水(70:30):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242 nm;柱温:30℃.结果 茯苓酸在0.362~9.05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54%,RSD=1.01%.结论 该方法 稳定,可靠,简便,适于茯苓与茯苓皮药材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微波辅助提取茯苓中茯苓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聂金媛  吴成岩  吴世容  李志良 《中草药》2004,35(12):1346-1348
目的将微波辅助提取新技术应用于茯苓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寻求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均匀优化设计试验条件,以苯酚-硫酸法测定样品中多糖含量。对超声辅助提取和传统水提法比较,并对水解前后的微波提取多糖衍生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最佳提取条件:时间为18min;固液比为1:50;微波占空比42%,此时提取率为2.792%。优于传统。结论微波辅助提取速度更快、提取效率更高;毛细管电泳检测表明微波提取茯苓多糖过程合理,能得到较理想的提取物。  相似文献   

7.
27种菌种茯苓中茯苓酸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茯苓中茯苓酸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菌种培育的茯苓中茯苓酸的量,为评价不同菌株培育茯苓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确定优良菌种,控制茯苓资源品质.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LHPLC),Kromasil 100-5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80:20),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42 nm.结果 茯苓酸在0.48~2.40 μg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100.26%,RSD为1.26%.不同菌种培育茯苓中茯苓酸的量有所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便、专属、稳定,可用于评价不同菌种培育茯苓中茯苓酸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茯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胡斌  杨益平  叶阳 《中草药》2006,37(5):655-658
目的研究茯苓P oria cocos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产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及M C I等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茯苓的提取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Ⅰ)、胡萝卜苷(Ⅱ)、茯苓酸(Ⅲ)、3β-乙酰基-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Ⅳ)、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6α-羟基-3-羰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β-对羟基苯甲酸去氢土莫里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L-尿苷()、柠檬酸三甲酯()、(R)-苹果酸二甲酯()。结论化合物和~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再论茯苓四逆汤中茯苓之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力 《河北中医》1996,18(3):20-20
再论茯苓四逆汤中茯苓之功效徐力(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210029)陈亦人指导茯苓四逆汤系《伤寒论》方,为张仲景所创,关于方中茯苓之功效,历来争论颇多。今人也多有主张其功效为利水渗湿。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方中茯苓之功用。1茯苓四逆汤证的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六种代料栽培配方栽培茯苓前后土壤活性变化,探讨影响茯苓生长的土壤活性因素,指导代料配方的改良。提高代料栽培茯苓的产量和质量。方法:以传统松木栽培茯苓为对照,选择土壤中含水量、pH、有机物、多种酶和微生物等土壤活性指标,采用现代分析方法,测定六种代料栽培茯苓前后的土壤活性变化。结果:代料配方与传统松木栽培茯苓前后的各项土壤活性指标均发生变化;加权综合分析表明,代料配方E试验组与传统松木对照组G的土壤活性变化较接近。结论:为优选代料配方及其改善栽培茯苓的土壤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茯苓是我国常用的名贵中药材,目前全国的茯苓供应还有很大缺口,为茯苓栽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恩施州气候适宜,原材料丰富,为茯苓的栽培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为了更好地提高茯苓的产量和质量,对茯苓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和改良,使之亩产可达4000~5000kg,使恩施州栽培茯苓实现高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用棉籽壳,松木屑和松木片制作茯苓菌种的试验表明:前二种省工省时,又能节约大量木材,且三者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茯苓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茯苓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甲醇超声法制备供试液,采用HPLC法,乙腈和0.5%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42nm,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分析了10批不同产地的茯苓药材,采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共有模式,并以10批茯苓指纹向量与共有模式向量间的相关系数和相合系数为测度评价指纹的相似性。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稳定、重现的特点可用于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完善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茯苓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的修订提出建议。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以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对照品及茯苓对照药材同时对照的薄层鉴别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对茯苓药材及饮片的水分、总灰分、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二氧化硫残留和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茯苓酸和去氢茯苓酸为指标,建立了茯苓三萜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无水葡萄糖为指标,建立了茯苓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基于不同批次药材和饮片的测定结果,建立了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相比2015年版《中国药典》,新增了茯苓的【含量测定】项,修订了其【薄层鉴别】和【检查】项,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用于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茯苓对正常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不同模型考察茯苓对正常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炭末法和营养型半固体糊两种方法,考察茯苓不同给药时间对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的影响。结果:茯苓水煎液对正常小鼠的胃残留、小肠推进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茯苓水煎液对正常小鼠胃肠运动有抑制作用,而且采用多次给药的营养半固体糊方法评价茯苓对小鼠胃肠功能影响较佳。  相似文献   

16.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三萜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比较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三萜酸类成分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为完善茯苓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1;柱温30℃;采用SPSS 1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22批茯苓药材指纹图谱中标示出16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相似度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茯苓、茯神与赤茯苓中三萜酸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赤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最高。药材的质量产地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能有效的评价茯苓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茯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明珍  杨中林  张中朋  卢露 《中成药》2004,26(5):379-381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药用部位和不同产地茯苓的茯苓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茯神中茯苓酸的含量为最高;不同产地的茯苓中,广西产茯苓的茯苓酸含量为最高.结论:茯苓的不同药用部位中茯苓酸的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临床分部位入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差别不大,其中以河南产茯苓含量略低,临床使用时不必区分产地.  相似文献   

18.
茯苓的松树蔸"一步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介松树蔸“一步法”栽培茯苓技术。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直接在不作任何处理的树蔸上接种栽培。通过多批次的试种,完善松树蔸“一步法”栽培茯苓的技术措施,并与“传统法”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松树蔸“一步法”栽培茯苓简单可行,生产成本很低,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茯苓代料栽培操作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琦  付杰  冯汉鸽  万鸣  黄鹤  王克勤 《中国现代中药》2017,19(12):1739-1742
目的:指导茯苓代料栽培各个栽培关键环节,规范茯苓产地代料栽培。方法:在完成代料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各产区代料栽培经验,进行总结、整理。结果:通过对茯苓代料栽培进行试验和系统的总结,形成茯苓代料栽培规范化种植技术。结论:经产区应用实践检验,该项茯苓代料栽培技术可以规范化种植,保障代料茯苓栽培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全国20个主要产地茯苓质量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茯苓多糖和茯苓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分析比较全国20个主要产地茯苓中茯苓多糖和茯苓酸的含量,为评价不同产地茯苓的质量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的含量,碱提,苯酚-浓硫酸显色,葡萄糖为对照品,检测波长490nm。采用RP-HPLC法测定茯苓酸的含量,Kromasil100-5C18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2nm。结果葡萄糖在40~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0.99%;茯苓酸在0.48~2.40μg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100.26%,RSD=1.26%。不同产地茯苓药材中茯苓多糖和茯苓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异,说明药材质量并不一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为评价不同产地茯苓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