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计算出每一个屈光度近视实际切削角膜的厚度,进行术前预算患者角膜厚度的足与不足,筛选患者。方法对200例(400只眼)行LASIK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以上追踪观察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200例LASIK后角膜中央厚度术后6个月趋于稳定,每一个屈光度近视实际切削角膜约13.20μm。结论LASIK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表面的性状变化与疗效关系。以探讨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TMS-1 computed Anatomy Inc.New York,NY)对70例(137只眼)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其与手术前后视力及视觉质量的关系。结果术前角膜地形图的形态呈对称和非对称领结形者占81.8%,圆形和椭圆形占13.1%,不规则形占5.1%;术后1个月均匀型占89.8%,蝴蝶结型占8.0%,钥匙孔型占1.5%。中央岛型占0.7%;术后3月均匀型者90.5%,蝴蝶结型占7.3%,钥匙孔型占1.5%。中央岛型占0.7%:切削区形态随时间延长,蝴蝶结型有向均匀型发展的趋势;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对术后视力有一定影响。结论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个体化实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 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从病史、视网膜脱离的特征、手术疗效对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1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24眼进行对照。结果:Lasik术后组平均发病年龄、屈光度、就诊时间分别为(23.8±4.7)岁、(-9.78±3.35)D、(0.48±0.21)月。对照组分别为(44.5±6.8)岁、(-7.54±3.24)D、(4.9±3.4)月,经F检验,F值分别为783.56(P<0.0001)、21.78(P<0.0001)、33.45(P<0.0001),两组发病年龄、屈光度、就诊时间有统计学差异。视网膜脱离特征经χ2检验,视力(χ2=21.76,P<0.001,Fisher's确切概率为0.0000)PVR分级(χ2=49.49,自由度3,P<0.0001,Fisher'确切概率0.0000)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复位术后三月内Lasik术后组视力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1月χ2=12.8078,自由度3,P<0.001,Fisher'确切概率0.007;术后2月χ2=12.6538,自由度3,P<0.001,Fisher'确切概率0.006;术后3月χ2=10.5609,自由度3,P<0.001,Fisher'确切概率0.007)。结论:Lasik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年龄小、就诊及时、病变轻、视功能损伤小,治疗效果好于单纯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冯熠  郝秀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29-1730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表面的性状变化与疗效关系,以探讨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60例112只眼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其与手术前后视力及视觉质量的关系。结果:术前角膜地形的形态呈对称和非对称领结形者占81.8%;圆形和椭圆形占13.1%;不规则形占5.1%;术后1个月均匀型占89.8%;蝴蝶结型占8.0%;钥匙孔型占1.5%;中央岛型占0.7%。结论: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使LASIK手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使LASIK手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 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对 14 3例 (2 0 6眼 )近视患者手术后 1,3,6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随访。结果 Simk的差值较术前降低 ,术后 6个月切削形态呈平滑型87 3% ,切削形态随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变规则。术后偏心切削占 34 9% ,偏心切削在 1mm以内对最佳矫正视力影响不大。结论 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LASIK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 ,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的发病率,预防和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患者638例,使用Schirmer试验Ⅱ及BUT试验方法对其进行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观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术后并发症中,干眼症的发病率达59.0%,分别出现浅层点状角膜病变、Schirmer泪液检查和泪液破裂时间异常。术后干眼症可持续数周至1年,但多为暂时性,可用人工泪液或泪小点塞治疗。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的发病率高,术后病人主述多,应于术前进行干眼预防性治疗,术后加强人工泪液眼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 ,分析角膜后表面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3例 96只眼施行LASIK手术 ,术前与术后 1个月使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及屈光度差异 ,分析角膜后表面前凸量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角膜中央厚度、术前眼压、激光切削量、切削百分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LASIK术后 ,角膜后表面平均前凸量为 (33 4± 2 4 4 ) μm ,平均屈光度变化量为 (- 0 6 7±0 4 2 )D ,术前后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前凸量相关的可解释变量为术前角膜厚度 (偏回归系数b =- 0 341,P<0 0 1)、切削比 (b =15 4 77,P <0 0 1)、术前眼压 (b=2 0 31,P <0 0 5 )。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普遍存在轻微的前凸 ,角膜较薄、眼压较高及切削比较大的受试眼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共焦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屈光不正术后角膜出现的变化。【方法】对屈光不正30例(60只眼)患者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行共焦显微镜检查,与术后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术后多数术眼出现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皱折,层间出现反光较强的颗粒,术后早期基质细胞激活,激活范围与角膜瓣厚度负相关犤(136.2±18.1)μm犦,角膜瓣的实际测量值低于角膜瓣预期值(160μm),手术前后最浅层和最深层角膜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结论】使用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LASIK术后层间出现微小皱褶和碎屑,角膜瓣实际厚度低于预期值,角膜基质细胞被激活,角膜瓣越薄反应范围越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 L ASIK手术的 2 5例 4 8只眼按屈光度 (等值球镜 ,下同 )分为 A组 (屈光度为 - 6.0 0~ - 9.75 D)和 B组 (屈光度为 -10 .0~ - 2 0 .0 D) ,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 0 .5和≥ 0 .8者 ,A组分别为 10 0 %、94 .73 % ;B组为 90 .4 7%、63 .15 %。术后 1、3、6个月时 2组角膜地形图前表面曲率各自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术前屈光度高则手术预测性下降。结论 L 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范围广 ,稳定性、安全性良好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尚需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 方法 将 46例 90眼屈光度 >- 6 .0 D患者分两组 : 组 - 6 .2 5~ - 10 .0 D,6 3眼 ; 组≥ - 10 .2 5 D,2 7眼。L ASIK术后随访时间 1年以上 ,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术后 1年时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率为 组 93.7% , 组 88.9% ;屈光度等值球镜预测率在± 1.0 D以内的 , 组为 95 .2 % , 组为 88.9% ;未出现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  L ASIK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的理想手术 ,稳定性、预测性好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高度近视后屈光回退与术中角膜床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LASI对216例406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术中角膜床厚度分为三组,分析屈光回退与术中角膜床厚度的关系。结果:屈光回退程度与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P<0.01)。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术中角膜床厚度是影响术后屈光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500例980眼,术中均使用博士伦自动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视疲劳、不完全角膜瓣、角膜瓣皱褶、沙漠综合征、角膜上皮内生和植入、高眼压症等。结论 LASIK术后可以出现一些并发症,但发生率很低,熟练所用设备操作,提高手术技巧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A型超声生物测量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角膜和角膜瓣厚度的观测及实时测量的意义。方法行近视LASIK的患者55例,使用M2自动旋转式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术前、术中用A超生物测量仪进行多点角膜厚度测量并记录推算角膜瓣厚度,将所得数据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2自动旋转式显微角膜刀实际制作出的角膜瓣厚度不均匀,角膜瓣实际厚度与理论厚度存在较大浮动范围,同一刀片2次切削所制成瓣的厚度有明显差异。结论A型超声生物测量可以为LASIK提供更多有效数据,提高LASIK术的预测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眼压的变化及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tonometry,NCT)用于激量LASIK术后眼压的可靠性。方法: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对LASIK术前、术后随访1月以上27例51只眼患者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平均眼压为1673±238mmHg,术后1月的平均眼压为1078±291mmHg,明显低于术前,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LASIK术后NCT测量眼压低于术前。非接触式眼压计用于LASIK术后监测眼压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郭淑玲  乔志艳  陶相宜 《河北医学》2012,18(10):1409-1411
目的:探讨LASIK术前眼底检查的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来我院准分子治疗中心的LASIK术患者1380例2760只眼,对术前LASIK行散瞳后眼底检查并作详细眼底记录.结果:发现800眼底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占总检查眼数的30%.结论:LASIK术前扩瞳后眼底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是术后患者达到理想视力的重要保障,并为患者眼底疾病的及早防治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非接触眼压计 (noncontacttonommeter,NCT)测量值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81例随访时间 >6月的LASIK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 ,分析NCT测量值变化及其与中央角膜厚度 (centralcornealthickness ,CCT)、屈光度的关系。结果 LASIK后NCT测量值下降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度 (P <0 .0 1) ,术后NCT测量值下降与术前屈光度、角度切削深度有关 (P <0 .0 1)。结论 LASIK术后NCT测量值降低 ,屈光度高、角膜切削深度大 ,眼压值下降多。对LASIK术后患者眼压 (intracocularpressure ,IOP)评估必须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