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产色素河弧菌的发现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徽六安市区的新、老沛河和九墩塘设点、采集水样,分离培养致病性弧菌,结果分离到1株产褐色色素的革兰氏阴性弧状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化学等系列鉴定,符合河弧菌的定义。该菌能够在营养琼脂、碱性胆盐琼脂和血琼脂上培养后产生水溶性褐色色素,微生物学特征与河弧菌相吻合,故被正式命名为产色素河弧菌。  相似文献   

2.
噬菌蛭弧菌(Bdelloribrio bacteriovotus)是一类细菌的寄生菌,为Stolp及Stzold于1962年首次报导,约为0.25—0.4×0.8—1.2微米,能通过沪器,但不是病毒,具有细胞结构,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弧状或杆状,螺旋状等多形性,菌体一端有一根较菌体长数倍的鞭毛。在相差显微镜下,有细菌的一切形态特征,运动  相似文献   

3.
噬菌蛭弧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噬菌蛭弧菌噬菌斑形成,对宿主菌的寄生和裂解,及其相差显微镜下动力观察和电镜超微结构等.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形态有杆状、弧形、球杆状和球形4种.其鞭毛可分极生单鞭毛、极生双鞭毛和极生三鞭毛.鞭毛螺旋桨样转动是该菌动力的来源,菌体表面有附加结构.  相似文献   

4.
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是近年新发现的能引起急性腹泻或食物中毒的病原性弧菌,因广泛分布于河流、港湾等水域中,故命名为河弧菌(又称F 群弧菌或 ER_6群弧菌),性状介于弧菌与气单胞菌。目前已有20余个港湾国家发现该菌,我国福建、浙江沿海和海口、上海、徐州、沈阳、新疆等已有病例报道。该菌引起急性腹泻或食物中毒已成为世界各国常见的新疾病。现将国内外有关该菌的资料简述如下。1.流行概况河弧菌最早由 Furmiss 等从巴  相似文献   

5.
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是近年新发现的能引起急性腹泻或食物中毒的病原性弧菌,因广泛分布于河流、港湾等水域中,故命名为河弧菌(又称F群弧菌或EF_6群弧菌),性状介于弧菌与气单胞菌之间。该菌目前已有20余个港湾国家发现,我国福建、浙江沿海和上海、徐州、沈阳、新疆等已有病例报道。该菌引起急性腹泻或食物中毒已成为世界各国常见的新疾病。现将国内外有关该菌的资料简述如下。1 流行概况河弧菌最早由Furmiss等从巴林的一名重症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到,现已从亚、非、欧、美洲等港湾国家的腹泻病人、港  相似文献   

6.
李富玲  郑秀英 《现代预防医学》1992,19(4):219-220,240
作者于1991年8月,从疫区饮用水中分离出三种菌,经细菌学检验结果,从该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证实为弧菌,用新编码鉴定法对三株菌鉴定结果均为河弧菌。药敏试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痢特灵、多粘菌素B、红霉素敏感、对先锋霉素、羧苄、氨苄等耐药。从生活饮用水中分离出河弧菌尚属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河弧菌与霍乱弧菌阿拉伯糖发酵实验差异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比较河弧菌EF85003和霍乱弧菌N16961在以L-阿拉伯糖或葡萄糖为单一碳源的M9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对河弧菌EF85003进行基因注释,预测阿拉伯糖操纵子区域,利用比较基因组学两两比较河弧菌EF85003、弗尼斯菌NCTC11218和霍乱弧菌N16961序列。结果河弧菌EF85003可在以L-阿拉伯糖或葡萄糖为单一碳源的M9培养基中生长,而霍乱弧菌N16961仅在以葡萄糖为单一碳源的M9培养基中生长。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河弧菌EF85003序列中VFL-003620基因至VFL-003628基因为阿拉伯糖操纵子区域,而霍乱弧菌N16961全基因组序列中不含完整的阿拉伯糖操纵子。结论河弧菌EF85003基因组上存在阿拉伯糖操纵子区域,霍乱弧菌N16961基因组序列中不含完整的阿拉伯糖操纵子,造成了河弧菌EF85003和霍乱弧菌N16961在阿拉伯糖发酵实验中的不同表型。  相似文献   

8.
目前,河弧菌均依赖于生化特性来定种,项目多,操作繁琐,耗费亦大。作者等从自然界分离河弧菌噬菌体,从中筛出部分噬菌体,配制成河弧菌诊断液。经试用,平均诊断阳性率84.27%,其中人源菌为87.84%,对同属弧菌与同科异属弧菌交叉裂解率均在3%以内,对科外肠道菌无交叉裂解;与未定  相似文献   

9.
迄今,已知可产生腹泻原性毒素的细菌有: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非 O1群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河弧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克雷白氏菌、产气单胞菌、产气梭状芽胞杆菌、葡萄球菌和空肠弯曲菌等。作者推荐用反向被动血凝试验法(RP-HA)检测产毒性大肠杆菌的不耐热肠毒素(LT)。其具体操作步骤是:挑取1白金耳的病人粪便接种在 CAYE 3培养基上,37℃培养过夜,在培养基上加多粘菌素B0.1ml(2万单位/ml),再经37℃培养3小时,加1ml 磷酸盐缓冲液,用手摇混合器搅拌,离心20分钟(每分钟3,000转),取其上清液进行检测。用一般培养法,17个检样中有16个检出产生 LT 的细菌,22个检样中有19个检出产生 LT+ST(耐热性肠毒素)的细  相似文献   

10.
亲水气单胞菌为类弧菌科气单胞菌属细菌。关于本菌致使人和动物发病的事件最近时有报道,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它能引起急性肠胃炎、败血症、脓毒症、脑膜炎、霍乱样腹泻等,给机体造成相当大的危害。今就其病原学研究近况作如下简述:1 形态结构 据林业杰等报道,本菌呈穿梭状,有三种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以Taqman实时PCR检测河弧菌的方法.方法 根据河弧菌toxR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检测河弧菌的实时PCR方法;对引物和探针的浓度进行优化,对优化后建立的方法分别进行实验室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评价,并与常规PCR比较.结果 建立了检测河弧菌的实时PCR方法,经优化该方法选择引物的浓度为100 nmol/L,探针浓度为200 nmol/L;该方法对纯菌的检测下限为4.17×102cfu/mL,比常规PCR高1000倍;针对toxR基因建立的河弧菌实时PCR方法,对8种其他弧菌和肠道细菌的染色体无扩增.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够特异和敏感地检测河弧菌,可用于河弧菌的快速筛检.  相似文献   

12.
1979年11月—1985年4月,对江苏、安徽、山东、北京的31个市、县258处海、湖、河、塘水(小部分为泥)中的噬菌蛭弧菌的分布及其数量进行了调查。325份水(或泥)样中,254份检出噬菌蛭弧菌,阳性率为78.15%,数量为1—5880pfu/ml(或克、泥)。  相似文献   

13.
自1975年Furniss等从腹泻病人粪便中首次检出河弧菌(V.fluvialis)后,目前世界已有20多个港湾国家报告从腹泻病人、海湾水及水产品检出该菌,1985年,我国也报告发现河弧菌。由此可见,河弧菌已被认为是全球性港湾地区的腹泻病原菌之一。作者等于1985年10月至1986年6月在进行腹泻病监测工作过程中,从海口市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6株河弧菌,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997~2006年铜陵市51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谱,为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标本种类,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结果共检测各类标本970份,检出各类病原微生物149株(检出率15.36%),其中致病性弧菌90株(霍乱弧菌9株、麦氏弧菌4株、沙鱼弧菌3株、拟态弧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43株、溶藻弧菌18株、河弧菌1株、类志贺邻单胞菌5株、温和气单胞菌1株),占60.40%;肠道致病菌32株(致泻大肠埃希菌4株、志贺菌5株、沙门菌8株、变形杆菌15株),占21.48%;蜡样芽胞杆菌13株,占8.72%;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1.34%;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酶联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12份,占8.05%。结论致病性弧菌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各类病原微生物中占首位,肠道致病菌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泰安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及《山东省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系列方法,对抽检食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河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 2018年—2021年共采集检测10类、1 380份样品,检出阳性样品159份,总检出率为11.52%。检出168株致病菌,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2.17%。10类样品中以学校周边售卖食品(自制)的检出率最高,为27.92%;在不同地点采集的样品中,农贸市场的检出率最高,为15.76%; 6种致病菌以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为5.47%,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4.9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77%)、河弧菌(3.40%)、金黄色葡萄球菌(2.15%)、沙门菌(1.70%)。结论 本市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特别是学校周边售卖食品(自制)污染较为严重,蜡样芽胞杆菌是主要污染菌。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卫生监测和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弯曲菌病     
弯曲菌属螺旋菌族,分空肠、小肠、结肠及胎儿、粪、唾液五型弧菌,仅前三型可致人类发病.尤以空肠弯曲菌为主。弯曲菌是G-短弧状菌,具运动力,呈逗点状与海鸥展翅状,长1.5~3.5毫微米,无芽孢,有鞭毛,需氧,培养基需含3~15%的氧。其生长不需血清与碳水化合物,而从氨基酸获取能量。不产生与氧化碳水化合物,不产酸或中性终末产物,不能水解明胶或尿素。有报告用血琼脂培养加万  相似文献   

17.
从夏季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弗尼氏弧菌和河弧菌张家港市卫生防疫站崔峰1992年6~9月我们从本市肠道门诊病人粪便中分离到1株弗尼氏弧菌和3株河弧菌,结果报告如下:1病原学检测新鲜粪便直接接种于含1%NaCl碱性蛋白胨水中,37℃增菌6~8小时后,分别划线...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丹东市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爱莉  赵白雪  刘丽  时慧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94-1895
目的了解辽宁省丹东市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查出安全隐患,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按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弧菌等的检测。结果 181份样品中共检出22株食源性致病菌,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2.2%。其中40份活体海产品中检出5株副溶血弧菌、1株创伤弧菌和1株霍利斯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17.5%;40份鲜冻海产品中检出1株副溶血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2.5%;10份生拌海产品中检出7株副溶血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70.0%;21份中式凉拌菜中检出1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检出率为4.8%;30份沙拉中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检出率为6.7%;30份生畜肉中检出1株病牛沙门菌和1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检出率为6.7%;10份生禽肉中检出2株单增李斯特菌,致病菌检出率为20.0%;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和空肠弯曲菌均无检出。结论丹东市5类食品中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为明显,尤其是生拌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应当作为关键控制食品加以管理,以消除此类食物中毒发生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目前,河弧菌均依赖于生化特殊来定种,项目多,操作繁琐,耗费亦大。鉴于噬菌体是细菌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物,特异性强,已被用于诊断其他细菌。作者等从自然界分离河弧菌噬菌体,从中筛出部分噬菌体,配制成河弧菌论断液。经试用,平均论断阳性率84.27%,其中人源菌为87.84%,对同属弧菌与生化特性法差异无显著性;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速度快,使用简例,价廉等优点,可供河弧菌诊断之用。  相似文献   

20.
自然水体中噬菌蛭弧菌与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调查了39份水样中噬菌蛭弧菌、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发现水样中噬菌蛭弧菌与大肠菌群数呈现高度正相关(r=0.7649,P<0.005),与细菌总数也呈高度正相关(r=0.899,P<0.005),当细菌总数在103个/ml以下,大肠菌群数在95个/L以下时,噬菌蛭弧菌的检出为0,随水体中细菌总数的增加,噬菌蛭弧菌含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