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肾阴虚对II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1例II型糖中并微血管病变的资料分析,发现阴虚阳亢者的微血管病变和紫黯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阴虚阳亢者,提示:肝肾阴虚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瘀血阻滞是其产生的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又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结肠黏膜广泛溃疡为特症的结肠炎症。临床上以便次增多,一昼夜少则3-4次,多则10余次不等,便不成形或伴黏液脓血,腹痛肠鸣,晨起如厕为特征。慢性和重症患者还可伴有全身症状。中医把结肠炎归属为“泄泻”、“肠湃”、“五更泻”、“湿热痢”等范畴。认为与脾胃、肝肾、大小肠有关。《内经》“饮食自倍,  相似文献   

3.
肝肾阴虚是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效果欠佳,预后极差。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仍以早期手术为主,但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中医药治疗在控制肝癌病情发展、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已广泛应用于肝癌手术、放疗、介入以及射频等综合治疗。但目前中医对于肝癌病因病机及其演化规律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严重影响了临床与学术交流。笔者基于中医“正虚致癌”、“肝体阴而用阳”、“肝肾同源”以及“肾为先天之本”等理论,提出肝肾阴虚是肝癌发病基础的假说。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中医临床治疗中体会到,老年病大多与肝肾阴虚有关,从肝肾阴虚论治每能使顽症得瘥,在此举病案数例佐证。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增生症肝肾阴虚型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  宋春生 《陕西中医》2009,30(5):570-571
近年来,因肝肾阴虚、阴虚火旺导致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在临床中日渐增多,本文就其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肝炎后肝硬化由肝细胞坏死、再生和纤维化发展而来,因其病程长、临床表现差异大,所以针对本病的证候分布规律,尤其是方与证的对应研究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笔者经过多年肝胆病防治研究发现,肝肾阴虚为肝炎后肝硬化的基本病机,肝肾阴虚证属本病虚证中的基本证型,治疗方药应首选一贯煎。  相似文献   

7.
吴萍 《辽宁中医杂志》2012,(6):1038-1039
中风病是如今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本病发病较急且病因病机复杂,中风的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气、瘀、虚,肝肾阴虚,气血衰少是其主要病机,肝肾在中风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肝肾阴虚与中风病的关系及治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肝肾阴虚证与血脂,能量代谢,自由基反应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小巧  蒋士卿 《河南中医》1996,16(6):346-348
本文对肝肾阴虚证与血脂,能量代谢,自由基反应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肝肾阴虚组与非肝肾阴虚组与正常人组各项比较有显著差异,表现为能量代谢增强,出现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的增加和自由基反应的增强,从而出现“阴虚生内热”的病理反应,该实验旨在找出肝肾内阴虚证的客观化指标,阐明其本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西医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治疗PD有独特优势,临床疗效肯定。本文针对PD的治疗提出其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确定滋肾平肝、通络活血之法。具体治疗则强调补益肝肾、通络活血贯穿PD治疗的始终,注意重视补肾固其本;注重疏肝、平肝、柔肝的辨别及运用;兼顾风、痰、瘀、毒辨证在PD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从肝肾阴虚论治该病,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长期激怒致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研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以长期激怒法制造肝肾阴虚动物模型。方法:长期激怒法与化学药物法、温燥药法所制造肝肾阴虚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长期激怒法大鼠体重增长缓慢,饮水量,尿量减少,而体温相对恒定,血浆cAMP下降,E2/T升高。结论:长期激怒法所造模型接近于临床实际,无人为所致内分泌紊乱,为研究肝肾阴虚证的最佳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及常见病,多属中医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临床上又可分为脾气虚弱、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征候。六味地黄丸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肾炎的常用方剂,此方系宋代钱乙化裁金匮肾气丸而来,后世推广为滋补肾阴的主方,故适合用于治疗征候表现为肝肾阴虚的慢性肾炎患者。  相似文献   

12.
万凌峰  赵红兵  邵铭  薛博瑜 《中医杂志》2012,53(15):1318-1320
目的 研究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 检索2003-2011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关于肝硬化肝肾阴虚证中医辨证论治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2002-2011年出版的有关肝硬化肝肾阴虚证辨证论治论述的书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和书籍目录登记造册,治疗原则、处方、用药等Excel数据库,对输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计算机检索符合条件的文献69篇,手工检索出符合要求的医学书籍20种.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治疗原则为滋阴柔肝补肾,常用方剂21首,有一贯煎、六味地黄汤(丸)、兰豆枫楮汤、金铃子散、二至丸等;常用中药83味,有生地黄、麦冬、白芍、枸杞子、鳖甲等.结论 肝硬化肝肾阴虚证应以脏腑辨证为主,同时体现中医整体观念,以滋阴柔肝补肾为治疗大法,并针对气、血、水、湿、热等病理因素合理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可操作性、重复性好的高脂血症大鼠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方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12只予以高脂饮食及长期激怒,模拟高脂血症及中医肝肾阴虚证的病因,复制高脂血症大鼠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消瘦、活动减少、竖毛少泽、食欲减少、弓背、扎堆等现象,生化检测结果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血浆cAMP(环腺苷酸)含量升高,E2(雌二醇)、E2/T比值显著升高。[结论]高脂饮食配合长期激怒,可使大鼠的症状、实验室指标均能体现所模拟的高脂血症肝肾阴虚证模型,符合临床实际,可将该方法作为中医高脂血症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案。  相似文献   

14.
肝肾阴虚证病理组织学基础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5.
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克武  丁俊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42-543
将60例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滋肝养肾降脂汤和γ-月见草E胶囊。结果观察组降低TC、TG、ApoB,升高HDL-C、ApoA和改善症状等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用降脂中药辨证组方治疗高脂血症有确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肝肾阴虚证与神经内分泌网络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肝肾阴虚证的成因、病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医学对人体调控机制认识的整体观、系统观,与现代医学关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理论有相似之处。中医肝—肾间复杂的生理病理关系体现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的内涵。中医之肝肾学说相当于现代医学之NEI学说。科学实验也从不同角度证明肝肾阴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将60例老年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滋肝养肾降脂汤和血脂康胶囊.结果:观察组降低TC、TG、LDL-C、APOB,升高HDL-C、APOA和改善症状等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用降脂中药辨证组方治疗高脂血症有确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付豪 《中医临床研究》2023,(25):107-110
下肢静脉曲张一旦形成,无自愈的可能,手术是目前唯一的治愈手段和方法。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临床主要运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配合弹力袜,但术后易复发,易并发血栓形成,并且会给再次手术治疗增加困难,导致局部的粘连,因此中医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下肢静脉曲张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并且确立了补益肝肾、健脾活血的治疗方法。具体治疗上,应注重补肾培本,敛阴疏肝。临床实践中,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通过案例分享从肝肾阴虚论治下肢静脉曲张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慢性乙肝肝肾阴虚证100例患者临床调查研究,探讨西南地区慢性乙肝肝肾阴虚证特点,得出预防和治疗中道法自然、因地制宜的必要性,祛湿开玄府解郁结的重要性,印证"久病多虚"、"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的古训,补肾具有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试论肝肾阴虚痰瘀阻肾是高血压病肾损害病机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主要根据其临床症状,归属于“眩晕”、“头痛”、“肝风”等相关疾病记载中。高血压病病因病机散见于有关这些疾病的论述当中。《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平日衣服饮食,安处动止,精魂神志,性情好恶,不循其宜,而失其常……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也”。汉代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挥,他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隋代巢元方于《诸病源候论》专设“风头眩候”。提出了“风头眩候者,由气血虚,风邪入脑”的病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