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水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孕妇分为两组。A组常规外阴阴道消毒后.放置Foley氏导尿管作为小水囊入宫腔,以50m1生理盐水打入水囊后,使水囊持续作用于宫颈内口.若下小水囊12h无宫缩配合0.5%缩宫素静脉点滴,至水囊滑出。B组60例足月妊娠孕妇静滴缩宫素诱导引产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86.67%和80.00%(P〉0.05)。A组从开始下小水囊至临产的平均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宫颈评分≤5分的产妇A组引产成功率(80.95%)高于B组(33.33%),P〈0.05。结论:小水囊用于足月孕妇引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效果优于缩宫素。  相似文献   

2.
李晓勤  尹维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19-1620
目的:研究低位水囊引产与低浓度缩宫素静脉点滴引产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比。方法:将920例患者按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1—6为甲组(474例):Bishop评分≥7为乙组(446例),甲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位水囊引产组(226例),缩宫素引产组(248例)。乙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位水囊引产组194例,缩宫素引产组252例。结果:观察比较临床效果,水囊引产有效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不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水囊引产方法简单,医疗费用低,引产有效率高,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小水囊在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中的作用,为晚期妊娠的计划分娩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单胎、头位、初产妇、晚期妊娠宫颈不成熟的孕妇40例,随机分为超小水囊组和缩宫素组各20例,超小水囊组采用Foley氏导尿管插入宫颈,注入生理盐水30~50 mL,缩宫素组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结果超小水囊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缩宫素组,P<0.05。结论超小水囊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低位水囊引产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204例晚期妊娠住院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采用低位水囊引产,适时行人工破膜,给予0.5%的缩宫素静脉滴注;对照组102例采用缩宫素引产。结果:观察组宫颈成熟、引产成功率、引产时间,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位水囊引产简单,安全,有效,缩短了产程。正确合理的护理加强了低水位囊引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母婴平安,提高了孕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位小水囊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具有引产指征Bishop宫颈评分≤6分的产妇133例,随机分为两组。水囊组71例先放置小水囊于宫颈内口处12h,未自然临产者,无宫缩或宫缩不规则,即予缩宫素静脉点滴。对照组62例直接进行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两组宫颈Bishop评分、引产开始至临产时间、分娩方式、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和Apgar评分等。结果水囊组和对照组在引产效果、分娩时间、产后出血和阴道分娩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小水囊比缩宫素促宫颈成熟效果明显,小水囊引产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常用足月妊娠不同规格水囊引产促宫颈成熟方法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具有引产指正足月妊娠产妇510例,随机划分为超小水囊组、小水囊组、中水囊组、大水囊组,分别包括100、160、146、104例,对4组产妇的新生儿结局、分娩结局、宫颈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4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成功率、引产时间、促宫颈成熟效果、分娩方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低位水囊促宫颈成熟能够收获显著成效,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同时应用缩宫素效果更好,不同规格水囊的方便性、安全性、有效性上对比差异不显著。超小水囊引产操作较为方面,通过Foley导尿管即可,故建议在宫颈成熟治疗中应用超小水囊。  相似文献   

7.
董丽娟  朱璇  周淑娟 《淮海医药》2012,30(3):243-244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方法对于有引产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16例。观察组采用低位水囊放置术,同时小剂量缩宫素给药;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2组引产效果、产程时间及阴道分娩成功率。结果在引产12 h后宫颈Bishop评分提高值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引产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临产发动时间和总产程,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水囊配合小剂量缩宫素加强宫缩促宫颈成熟的综合方法更为有效,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水囊联合缩宫素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高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晚期妊娠孕妇60例,按照住院号排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进行引产,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联合水囊进行引产。比较2组生产指标,包括宫颈成熟度评分、总产程时间、双盲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产后出血量;比较2组引产效果、分娩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宫颈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囊联合缩宫素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生产指标较优,提高经阴道引产分娩成功率,促使胎儿能够安全、顺利娩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3种方法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的安全与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晚期妊娠有引产指征的275例孕妇随机分为3组,水囊组(A)100例、缩宫素组(B)100例、普贝生组(C)75例,比较3组宫颈成熟度、引产时间、分娩结局。结果水囊组与普贝生组促宫颈成熟效果最好,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两组都显著高于缩宫素组(P<0.05);普贝生组用药至临产时间及总产程明显短于其它两组(P<0.05),但其过度刺激症较多;水囊组临产时间显著短于缩宫素组(P<0.05),总产程与缩宫素组无差异(P>0.05),水囊组阴道分娩率最高,其与普贝生组无差异(P>0.05);缩宫素组剖宫产率最高,新生儿结局3组无差异(P>0.05)。结论低位水囊引产促宫颈成熟效果显著,配合人工破膜加缩宫素点滴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经济实惠、安全、有效,适合用于各级医院。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效果尚好,产程短,发生子宫过度刺激症状较多,价格昂贵,且要专人监护,不适宜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0.
地诺前列酮栓用于羊水偏少足月妊娠引产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琴仙  程晓燕 《医药导报》2007,26(9):1037-1039
[摘要]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用于羊水偏少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妇9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治疗组以地诺前列酮栓阴道用药,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对促宫颈成熟、分娩情况和引产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宫颈促成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至临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母婴影响无显著差别。结论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成功率明显增加。地诺前列酮栓剂用于羊水偏少足月妊娠引产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缩宫素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90例初产妇应用缩宫素进行晚期妊娠引产,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评分的高低与引产成功率成正比,用药12h后宫颈成熟度为(8.72±2.31)分,其中有效77例(85.6%),用药至临床时间为10.6h,发生新生儿窒息4例(4.44%),表明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并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结论缩宫素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促宫颈成熟和计划引产药物,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低位水囊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低浓度催产素静脉滴注及低位水囊加催产素静脉滴注两种方法进行引产,观察宫颈成熟情况、引产效果、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和产褥病发生率.结果 水囊组12、24h宫颈评分显著提高,与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引产效果明显优于催产素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催产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量、产褥病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低位水囊用于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有引产指征的单胎、头位、宫颈Bishop评分≤6分、足月初产妇8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用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引产,对照组单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引产,比较两组的促宫颈成熟效果。结果24h后促宫颈成熟效果:研究组31例有效,有效率77.5%;观察组11例有效,有效率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价格低廉、方法简便、引产成功率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上足月妊娠引产常用的三种方法的效果,为足月妊娠引产提供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方法:选择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妇328例,随机分为水囊引产组(A组)200例,缩宫素引产组(B组)60例,蓖麻油餐引产组(C组)68例,比较三组产妇的分娩结局、新生儿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引产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B组与C组引产效果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水囊有显著的促宫颈成熟作用,引产效果最好,特别适宜有前列腺素药物禁忌证及缩宫素不敏感的孕妇;缩宫素引产安全、有效,适用于有中央胎心监护系统的医院,蓖麻油餐引产有效、安全、方便,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引产方式在中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60例孕13~36周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周分为中期妊娠组(孕13~27周)85例、晚期妊娠组(28~36周)75例,两组患者中根据孕妇自身情况分别选择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A组)、水囊+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B组)、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C组)。比较中晚期妊娠组中孕妇不同种引产方式的引产效果。结果 85例中期妊娠者中,C组的宫缩开始时间、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B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A、B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晚期妊娠者中,B组的宫缩开始时间、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C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A、C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期妊娠者宜选择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方式,而晚期妊娠者宜选择水囊+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方式,以期达到最佳引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硫酸镁湿敷宫颈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促进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设对照组产妇65例,单纯使用0.5%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组产妇54例,用2.5%硫酸镁溶液湿敷宫颈与低浓度(0.2%)缩宫素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促宫颈成熟宫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提高,分娩始动时间缩短。观察组产妇无一例发生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硫酸镁湿敷宫颈与小剂量缩宫素联合应用促宫颈成熟有效、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7.
陈哲 《海峡药学》2013,25(6):62-63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用于延期妊娠促进宫颈成熟及引产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9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8例给予欣普贝生为观察组,50例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引产的成功率与分娩情况。结果欣普贝生和缩宫素组引产成功率比较,欣普贝生组显著优于缩宫素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延期妊娠引产方便,成功率高,是安全有效的引产药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脉滴注缩宫素加静脉推注地西泮行计划分娩 ,取得良好效果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8月在我院行计划分娩的足月妊娠孕妇 ,以静脉推注地西泮加缩宫素静脉滴注38例为研究组 ,其中孕 37周~ 4 0周 18例 ,孕 4 0周~ 4 2周2 0例 ;同期计划分娩单用缩宫素静脉滴注者 4 0例为对照组 ,其中孕 37周~ 4 0周 16例 ,4 0周~ 4 2周 2 4例。两组均为初产妇 ,年龄在 2 3岁~ 32岁 ,临床无产兆 ,均属头位。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进行宫颈 Bi-hopi评分 ,两组均选用评分在 5分~ 9分者。术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0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初孕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0例。两组分别采用低位水囊及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及分娩方式。结果水囊组孕妇引产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P〈0.01);水囊组阴道分娩率高于缩宫素组(P〈0.01)。水囊组经阴道分娩者临产发动时间及总产程明显短于缩宫素组(P〈0.05),两组全部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可加速宫颈口扩张、缩短产程,且方法简单,引产成功率高,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玉琴 《成都医药》2004,30(6):324-325
目的:探讨促进产程进展的方法。方法:对128例足月妊娠孕妇进行随机分组。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山茛菪碱加缩宫素静脉滴注为研究组;人工破膜加缩宫素为对照组,观察其产程进展。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平均产程分别为9h和18h,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山茛菪碱加缩宫素静脉滴注明显优于单纯人工破膜加缩宫素催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