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诱发婴幼儿哮喘发作.笔者于2002年3月-2003年7月使用a-2b干扰素加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进行预防性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4例门诊AURTI患儿,既往均有喘息发作2次,或2次以上并符合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1]。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2 3表达阳性B淋巴细胞 (CD2 3 /CD19 )在婴幼儿哮喘中的表达及对婴幼儿喘息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5 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 (喘息组 )、17例婴幼儿哮喘 (哮喘组 )、18例婴幼儿肺炎患儿 (肺炎组 )及 2 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2 3 /CD19 表达。并对 5 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做进一步随访。结果  (1) 5 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在随访 3年后 ,最终发展为儿童哮喘的有2 0例 (喘息Ⅰ组 ) ,喘息终止 33例 (喘息Ⅱ组 )。 (2 )婴幼儿哮喘组CD2 3 /CD19 表达较婴幼儿肺炎组、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婴幼儿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喘息Ⅰ组CD2 3 /CD19 表达较婴幼儿肺炎组和对照组升高 (P <0 0 1) ,与婴幼儿哮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喘息Ⅱ组CD2 3 /CD19 表达与肺炎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喘息Ⅰ组CD2 3 /CD19 表达与喘息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婴幼儿哮喘及最终发展为哮喘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喘息早期表达CD2 3 /CD19 增高 ,CD2 3 /CD19 对婴幼儿喘息预后早期预测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喘息婴幼儿外周血相关炎症介质水平,从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衡及气道炎症两个方面探讨婴幼儿喘息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急性喘息发作婴幼儿50例为喘息组,25例健康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喘息组患儿依据喘息发生次数分为首次喘息组(首发组)25例和反复喘息组(反复组,发作次数≥ 2次)25例;根据是否存在哮喘发生的高危因素分为有高危因素组22例和无高危因素组28例;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病原学阳性组23例和病原学阴性组27例。检测各组外周血Th1细胞因子白介素(IL)-2,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总IgE (TIgE)水平。喘息组患儿同时送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并采集标本进行呼吸道病原学检测。结果 喘息组外周血IL-4、IL-5、IL-13、TGF-β1及TIgE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 0.05);外周血IL-2、IL-4、IL-5、IL-13、TGF-β1及TIgE水平在首发组与反复组,有哮喘高危因素组与无哮喘高危因素组,以及病原学阳性组与病原学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喘息组外周血EOS计数与IL-4水平呈正相关(P < 0.01);IL-4水平与IL-5、IL-13水平呈正相关(P < 0.01);IL-5水平与IL-13水平呈正相关(P < 0.01);IL-2水平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喘息婴幼儿存在Th1/Th2失衡,表现为Th2优势表达;IL-4、IL-5、IL-13、TGF-β1及IgE共同参与了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喘息婴幼儿存在气道炎症,与喘息发作次数、是否存在哮喘高危因素及病原学检测是否阳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反映气道炎症情况的痰液炎性细胞检测在婴幼儿哮喘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患儿每次喘息发作时均进行诱导痰液炎性细胞检测 ,共对 3 17例患儿进行了 690例次痰液涂片检测。于患儿 4至 5岁间进行随访调查 ,凡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者为哮喘组 ( 10 8例 ) ,否则为非哮喘组 ( 2 0 9例 )。 结果  哮喘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中位数为 18 1% ,与非哮喘组 (中位数为 1 3 % )比较 ,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u =14 3 6,P <0 0 0 1) ,两组间其他炎性细胞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哮喘组痰液嗜酸粒细胞具有明显随病情进展和发作次数增加而增加之趋势 ( χ2 =10 676,P <0 0 0 5 ) ,但非哮喘组炎性细胞均无明显的随病情进展和发作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之趋势。 结论  痰液炎性细胞可能为早期诊断婴幼儿哮喘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我科1991年2月~1993年4月用赛庚啶、硝苯啶联合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和支气管哮喘(哮喘)5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按婴幼儿喘息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治疗组50例中喘支40例,哮喘1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岁10例,~2岁13例,~3岁27例,哮喘患儿均为2~3岁。入院前喘支和哮  相似文献   

6.
问 什么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答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 ,并可引起气道缩窄 ,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和 /或清晨发作、加剧 ,并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儿童哮喘与成人哮喘有很多不同之处 ,故将其分为“婴幼儿哮喘”、“儿童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问 怎样诊断婴幼儿哮喘 ?答 :①年龄小于 3岁 ,喘息发作大于或等于 3次 ;②发作时双肺闻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首次发作喘息婴幼儿IL-4/干扰素γ(IFN-γ)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首次发作喘息患儿60例首诊时取静脉血测血清IL-4和IFN-γ。选择20例体检的同期健康婴幼儿作健康对照组。按血清IL-4/IFN-γ水平分为IL-4/IFN-γ水平异常病例组38例,IL-4/IFN-γ水平正常病例组22例(C组);将IL-4/IFN-γ水平异常的38例随机分为A、B二组,B、C组仅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必可酮气雾剂吸入3个月。结果治疗前A、B二组IL-4水平及IL-4/IFN-γ比值较C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a〈0.01,0.05),治疗后A组较B组明显下降(P〈0.05,0.01),A组3个月内喘息发作≥3次的比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部分首次发作喘息患儿存在IL-4/IFN-γ失衡,吸入糖皮质激素能降低喘息患儿血清IL-4水平,对其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起到调节作用,并有效减少反复喘息发作的次数,对预防哮喘的发生、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近5年收治的INS并发支气管哮喘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01例INS患儿并发支气管哮喘15例(占7·5%),其中婴幼儿11例(占73·3%)。15例均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舒喘宁)气雾剂吸入,其中11例(73·3%)有良效,7~10d喘息缓解。2例合并感染者予阿奇霉素、头孢他定加强抗感染,2~3d喘息逐渐缓解。2例水肿、蛋白尿严重者予短程大剂量甲泼尼龙15mg/(kg·次)冲击治疗,每日1次或隔日1次,共3次,5~7d喘息逐渐缓解。随访0·5~2年,肾病未见反复。2例哮喘再发2次,1例再发1次,3例均于激素减量阶段;喘息程度较前减轻,仍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效果良好,2~3d喘息缓解。结论INS并发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潜在因素及发病基础,婴幼儿多见。大部分病例经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有良效,但起效时间较长。部分效果差者,除注意呼吸道感染防治外,可予短程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随访中肾病未见反复,肾病的用药、疗程、疗效未受影响。小部分哮喘再发者,程度轻,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婴幼儿哮喘与佝偻病的关系及其体液免疫功能,将患儿分为3组:婴幼儿哮喘合并佝偻病组(简称哮喘佝偻病组)33例,单纯哮喘组(简称哮喘组)3l例,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3组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和免疫球蛋白(Ig),观察哮喘佝偻病组和哮喘组的喘息时间、喘鸣音消退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显示,哮喘佝偻病组和哮喘组的喘息时间,喘鸣音消退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3组间的Ca、P、AKP和Ig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哮喘佝偻病组的喘息时间与Ca呈负相关(r=-0.75,P<0.05)。提示婴幼儿哮喘与佝偻病密切相关,佝偻病加重了婴幼儿哮喘患儿的喘息症状。  相似文献   

10.
毛细支气管炎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部分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炎 )可反复发作发展为婴幼儿哮喘。本实验室观察Th1/Th2失衡与毛支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1] ,毛支炎发作期Th1/Th2紊乱的程度是否与其后发展为哮喘有关[2 ,3 ] 。本研究前瞻性选择 5 6例毛支炎患儿 ,随访观察 1a ,比较发展为婴幼儿哮喘症患儿 (简称哮喘组 ) ,在初发毛支炎阶段与无哮喘发生的单纯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毛支组 )免疫指标变化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1.毛支组 :5 6例急性期住院患儿 ,男 32例 ,女2 4例。平均年龄 5 .8个月。 16例有个人过敏史和 (或 )家族史 (简称特应症 ) ,均是喘息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儿童喘息和哮喘的患病状况,以及控制和治疗情况。方法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在普陀区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婴幼儿和12所幼儿园的学龄前期儿童、3所小学及8所中学的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对这些儿童和(或)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1 771名儿童,其中男5 832名,女5 939名。在全体被调查者中,917名(占7.79%)有喘息或哮喘史,男性占9.34%、女性6.26%;喘息或哮喘现患率为4.21%,男性4.94%,女性3.4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无论是喘息或哮喘史,还是喘息或哮喘的现患率,均高于2000年上海市调查结果(4.5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13.76,P均<0.01)。在>7岁有喘息或哮喘史的儿童中,第一次喘息发作年龄≤3岁者占55.94%。在喘息或哮喘现患儿童中,长期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者仅占13.51%。结论上海市普陀区,目前有喘息或哮喘史及喘息或哮喘现患率儿童的比例较2000年增加,儿童第一次喘息发作年龄小,哮喘儿童的长期规范治疗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婴幼儿哮喘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哮喘门诊和呼吸科病房收集婴幼儿哮喘70例,随机分为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予相应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二组0.5、1、2年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喘息发作次数、咳嗽和喘息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2年随访中,治疗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婴幼儿哮喘长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喘息状态是儿科危急症状。1991年11月~1992年2月我科收住喘息状态婴幼儿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6月~3岁。计喘息性支气管炎55例,毛细支气管炎30例,支气管哮喘5例。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两组病情基本一致。观察组采用舒喘灵治疗,每日0.5mg/kg,分3次口服。对照组采用氨茶硷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浆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 PGF1α)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 30例哮喘患儿在哮喘发作期及其中 2 4例处于喘息缓解期的血浆TXB2 、6 K PGF1α和PAF水平 ,并以 2 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哮喘患儿喘息发作期血浆TXB2 、TXB2 / 6 K PGF1α(T/P)和PAF较对照组及喘息缓解期明显升高 (P分别 <0 .0 1,0 .0 5 ) ;喘息缓解期血浆TXB2 、T/P和PA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而各组间 6 K PGF1α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TXA2 、PAF是导致哮喘发作的重要炎性介质 ,在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与喘息发作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 ,相当一部分患儿随后出现反复喘息 ,部分转化为哮喘。本文通过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患儿Th1/Th2细胞功能变化 ,探讨Th1/Th2细胞功能变化与喘息发作的关系。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观察组 4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40d~ 1岁 ,平均月龄 7.0± 2 .8个月。为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住院患儿。均符合 1987年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制定的毛支诊断标准[1] ,鼻咽部脱落细胞RSV抗原阳性 ,既往无过敏性疾病史及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照组为健康婴儿 2 0例 ,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尘螨阳性婴幼儿首次喘息后反复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间住院的首次喘息发作婴幼儿共1 236例,其中尘螨阳性387例,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1年内再发喘息3次及3次以上的患儿设定为反复喘息组(n=67),随访期间未再发生喘息的患儿设定为对照组(n=84)。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尘螨阳性的婴幼儿反复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年龄、入院前喘息时间、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流感病毒感染率与反复喘息发作相关联。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年龄较大(OR=2.21,P=0.04)、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OR=3.54,P=0.001)为反复喘息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尘螨阳性的婴幼儿,特别是幼儿,若首次喘息时合并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则反复喘息发作的风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12月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病房的轻中度喘息性疾病婴幼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毛细支气管炎5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1例,婴幼儿哮喘53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1个月-3岁。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及病因治疗等)基础上,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个月~1岁0.5mr/次,〉1—3岁1.0mg/次,2次/d。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地塞米松,1个月~1岁5.0mg/次,〉1—3岁7.5mg/次,2次/d。二组患儿喘息症状缓解停药。对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病程及肺功能进行比较。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喘息缓解、咳嗽缓解、哮鸣音消失及住院时间缩短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98,5.44,4.61,2.96Pa〈0.01)。治疗组治疗后(5~7d)的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潮气量(VT)和最大呼气流量(PEF)改善非常明显(t=5.57,2.96Pa〈0.01),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F)、达峰容积比(%V—PF)也明显改善(t=2.26,2.29,2.41Pa〈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8.
鱼腥草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9~2002年4月我院用鱼腥草雾化吸入辅助治疗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4个月~1岁15例,~2岁20例,~5岁20例,~12岁13例。依据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诊断标准:1.咳嗽反复发作,尤以夜间加重;2.反复喘息发作,反复呼吸困难;3.喘息时高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1985年~1986年7月用654--2天突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67例,收效尚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治疗组67例中男46例,女21例。最小6个月,最大2.5岁。均有咳嗽、气急、喘息、肺部广泛哮鸣音,病前有上感史,病后较难控制。X线见肺纹理增深或肺气肿。发作2、3、4次者分别为38、19、2例。伴发热者45例,湿疹39例,有哮喘家族史者21冽。既往病程最长者28天,最短9.5天。平均14.3天。曾用庆大霉素加氨茶碱治疗5天未奏效者8例,口服红霉素和强的松3天无好转者3例。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哮喘肺功能测定的意义和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肺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潮气流速容量环、被动流速容量技术和开放式氮冲洗法检测广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 1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 8月收治的 81例婴幼儿哮喘发作期的肺功能指标 ,对其中 34例又检测其缓解期肺功能。同时对 5 4例无呼吸道疾病的婴幼儿进行肺功能检测 ,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婴幼儿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相比较 :潮气量 (TV/kg)和呼吸频率 (RR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0 0 0 1) ,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呼出气量 /潮气量 ( %V PF)和呼出 75 %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 /潮气呼气峰流速 ( 2 5 /P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0 0 0 1) ;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指标潮气呼气中期流速 /潮气呼气中期流速 (ME/MI)和每千克体重功能残气量 (FRC/kg)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81例婴幼儿哮喘发作期和 5 4例正常对照组的 %V PF和 2 5 /P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ME/MI(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34例缓解期患儿与 5 4例对照组相比 ,2 5 /PF和ME/MI(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V PF和 2 5 /PF是检测小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 ,ME/MI是检测大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 ,某些指标在婴幼儿哮喘患儿的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 ,说明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