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五种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五种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诊断试剂,检测S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四种ELISA诊断试剂(其中SLISA—1为全病毒抗原建立的间接法,ELISA—2为表达抗原片断建立的双抗原夹心法,ELISA—3/4为表达抗原建立的间接法)检测IgG抗体。100份血清标本分别采自发病7d以上的临床确诊SARS病例34例和疑似病例42例、发病6d以内临床确诊病例1例和疑似病例23例。结果 用IFA及四种ELISA诊断试剂检测34份发病7d以上临床确诊SARS病例的血清样本,其IgG检出率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IFA44.12%,SLISA—1、4为41.17%、ELISA—2、3为23.52%;对42例疑似病例的检出率,IFA、ELISA—3为11.9%,ELISA—-1、2、4为9、52%;发病1~6d内的确诊和疑似病例血清中未能检出特异性的IgG抗体。结论 五种诊断试剂都可以帮助临床做出符合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以作为SARS血清学诊断方法,但其检出率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流行期间不同地区人群及SARS临床诊断病例血清特异性抗体(SARS-CoV IgG)变化规律以及健康人群是否存在隐性感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香港、澳门、北京、广州地区1453名健康人及广州和北京地区257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血清SARS—CoV IgG抗体检测,并跟踪检测患者病后不同时间(发病3~270d)血清抗体变化情况。结果4个地区健康人群(包括160名密切接触者)中,用ELISA法检出2例SARS—CoV IgG抗体阳性,阳性者进一步用IFA检测则为阴性;广州地区200名健康体检者同时采用ELISA和IF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ELISA和IFA同时检测257例临床诊断病例发病20d后的血清SARS—CoV IgG抗体,2种方法检出的阳性率均为90%。ELISA法跟踪检测257例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后3~270d血清IgG抗体,抗体滴度在发病后4~6个月内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多数病人抗体在第4~6个月达到高峰,并持续到第8个月,部分病人抗体达高峰后开始下降,但至第9个月仍阳性。结论健康人群中隐性感染率极低,血清SARS—CoV IgG抗体在病程后期有诊断价值,血清特异性抗体可持续9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3.
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检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建立SARS冠状病毒(SARS—CoV)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用SARS病人的咽漱液样本,在Vero—E6细胞中培养,分离SARS冠状病毒;用已制备的SARS病毒抗原片与临床确诊为SARS的病人双相血清和正常人对照血清作用,再用荧光标记羊抗人IgM/IgG抗体与之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图像。结果 通过建立检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在44份SARS临床病例标本中,检出IgG抗体阳性3l份,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0.45%。31份IgG阳性者的急性期血清中IgM检出率为38.70%,IgM最早产生于发病第3天,发病7d以上的6例的IgM抗体均为阳性,滴度在发病12~15d达到高峰(1:80);恢复期血清中IgG抗体最早产生于发病第8天,滴度在发病15~20d达到高峰(1:320~1:640)。97份正常人的血清标本中IgG抗体阳性率为3.09%,IgM抗体为阴性。结论 利用此方法,证实被SARS冠状病毒感染后,在机体中产生有特异性的IgM/IgG抗体;本方法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用于早期临床诊断SARS病毒感染和辅助临床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ARS感染者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某院20名患SARS的医务人员及445名未患SARS的医务人员的505份血清标本进行SARS抗体检测,并设75名社区健康成人为对照。结果20名临床确诊感染SARS的医务人员,IgM抗体阳性率35%(7/20),起病后3~4周阳性4/5例,5~8周阳性3/9例,9周后全部转阴性;IgG抗体阳性率95%(19/20),起病后3~5周阳性5/5例,6~9周阳性10/10例,18周阳性19/20例,且抗体滴度较高。未患SARS的医务人员,IgM抗体阳性率为0,IgG抗体阳性率为2.25%(10/445);75例对照者IgM抗体阳性率为0,IgG抗体阳性率1.33%。结论 患SARS的医务人员IgG抗体阳性率较高;未患SARS的医务人员SARS抗体阳性率与社区人员相比无差异(P=0.611);SARS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诊断中的可靠性,探讨SARS患者发病后血清抗体在体内的产生规律。方法:采用IFA方法检测不同发病时间的临床确诊SARS病例、疑似病例和其他人群的血清SARS病毒抗体,同时对每一个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结果:在发病10天内,SARS患者血清IgG阳性率为55.1%,IgM阳性率为16.3%;发病10天后SARS患者IgG阳性率达89.8%,IgM阳性率达65.3%;发病25天以后SARS患者IgG、IgM阳性率均为90.9%。对发病时间与抗体阳性率采用趋势x^2检验,结果:显示SARS患者血清IgG、IgM抗体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而上升(IgG趋势检验x^2=16.376,P=0.00005;IgM趋势检验x^2=28.736,P=0.000 00)。IFA法用于检测SARS患者发病10天后血清抗体,结果:显示灵敏度、特异度及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结论:IFA法适于SARS发病10天后作为实验室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4种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基因、抗原和抗体的试剂盒在SARS患者早期实验室诊断的可能作用。方法 用3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SARS-CoV IgG、SARS-CoV IgM和SARS-CoV N蛋白,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PCR)检测SARS-CoV核酸。结果 根据162份血清的检测结果,发病15天,N抗原的阳性率可达90.2%(55/61);发病后的第1518天IgG和IgM阳性率为92.8%(13/14);根据82份咽拭子的检测结果,F-PCR法在发病后15天的阳性率可达56.3%(14/24),69天可达71.4%(10/14)。结论 除了检测SARS-CoV病毒基因的F-PCR方法以外,对疑似患者血清标本进行N蛋白的检测,具有早期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7.
SARS-CoV特异性抗体产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感染后体内病毒特异性抗体产生规律。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为SARS患者的血清和非SARS人群血清标本,用IgM捕获法、间接法和抗原夹心法三种不同方法检测抗SARS病毒特异性IgM、IgG和总抗体。结果 检测146份临床诊断为SARS的患者不同发病时间血清标本,三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64%、53.43%和69.86%;SARS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的最早检出时间分别在发病第7天和第12天,特异性IgM抗体最短在发病后42天消失。三种方法检测70份甲型肝炎患者血清时,均有2份非特异阳性反应,检测127份其他病种血清均阴性,1例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医务人员SARS特异性IgG抗体和总抗体均阳性,三种检测方法均不受类风湿因子影响。结论 与其他病毒感染相比,SARS病毒感染者的特异性IgM抗体检出时间较晚,且持续时间较短;三种检测方法均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SAR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的确认和补充,但不适用于SAR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发病时间、有无明确接触史的SARS临床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诊断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技术检测病人咽拭子中SARS病毒特异基因,应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恢复期血清中的SARS病毒IgG抗体。结果 1~5月份,每月临床确诊病例PCR阳性率分别为:100%(2/2)、76.19%(16/21)、73.17%(30/41)、24.56%(14/57)和11.11%(2/18),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2/2)、78.57%(13/18)、58.33%(32/67)、30.30%(10/35)和9.52%(2/21),阳性率逐月下降。4~5月份阳性率较低;1~4月份的临床确诊病例中,有明确接触史的病例,PCR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3.58%(39/53)和74.42%(32/43),无明确接触史的病例,PCR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4%(27/84)和25.58%(22/86),有无明确接触史临床确诊病例阳性率差异有显性。4~6月份,疑似病人PCR和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1.89%(54/454)和7.78%(21/270),阳性率很低。结论 综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更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急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VTSV)感染的诊断价值,并了解宁波市象山县SFTSV流行区健康人群的抗体水平。方法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分离的本地SYTSV株制作抗原片,以IFA法和EUSA法对象山县265份健康人群血清进行SFTSV抗体测定,并用病毒微量中和试验(MNT)验证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265份象山县健康人群血清中,IgG抗体经IFA法检测共36份阳性,阳性率为13.58%(36/265);经ELISA法检测,共23份阳性,阳性率为8.68%(23/2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4,P〈0.05)。与MNT法检出结果对比,IFA法诊断的符合率为89.19(33/37),而ELISA法的符合率为70.27%(26/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7,P〈0.05)。所有SFTSV—IgG阳性样本中SFTSV—IgM同时阳性共23份,占62.16%(23/37)。结论IFA法可同时检测SFTSV—IgG和-IgM抗体,可作为未在病毒血症期内就症病例的补充诊断方法,也适合对人群抗体水平的调查。宁波市象山县健康人群中检出较高水平的SFTSV-IgG抗体,表明存在SFTSV的流行以及隐性感染;SFTSV—IgM阳性提示这些感染为新近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人群血清中人SARS冠状病毒抗体和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抗体所表达的意义及其之间关系。方法 应用人SARS冠状病毒和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抗原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定性和半定量试验,检测23份一般人群、25份动物市场从业人员和74份SARS病人的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ELISA法检测)血清样本,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3份一般人群、25份动物市场从业人员和74份SARS病人的血清样本的IFA阳性率分别为73.91%、68.00%和100.00%,在IFA阳性人群中其血清样本既能对人SARS冠状病毒也能对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产生反应的分别占100.00%(17/17)、64.71%(11/17)和94.59%(70/74);70.59%(12/17)一般人群和76.47%(13/17)动物从业人员其血清中的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抗体水平高于人SARS冠状病毒;而SARS病人血清中的人SARS冠状病毒与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抗体水平以两者相同和前者高于后者为多,分别占56.76%(42/74)和33.78%(25/74)。结论 不同人群血清中的人SARS冠状病毒抗体和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抗体两者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反应现象,从血清学上提示了人SARS冠状病毒与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之间存在着很高的同源性;人SARS冠状病毒抗体和动物SARS样冠状病毒抗体两者各自表达的意义是有所不同的,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半定量试验可有助于区别感染者所染病毒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1.
一起SARS爆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SARS密切接触者的隐性感染和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消长情况。方法 采用中和试验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粘连法对北京一起SARS爆发案例中与重症SARS患者无防护密切接触的未发病者和续发SARS病例进行血清SARS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采血时间为发病后或接触后24周左右。结果 共采集到32份血清,其中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的血清19份,SARS康复期患者血清13份。三种方法检测结果:57份次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的血清标本SARS-Co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9份次SARS康复期患者血清标本SARS-CoV抗体检测,38份次结果为阳性,1份次(用免疫粘连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病后24周左右的中和抗体效价为1:43(1:16~1:203)。结论 研究中未发现SARS密切接触者存在隐性感染;SARS患者病后24周左右血清IgG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法对240例SARS患者的602份系列标本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进行绝对计数测定。结果 SARS患者的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重型(极重型)患者明显低于普通型(P<0.001)。治愈组SARS患者的B淋巴细胞于发病时处于低水平,但于发病后第2周开始上升,然后随病情恢复逐渐升至正常水平。但NK细胞于发病时已处于低水平,至发病后第2周继续下降,于发病后第5周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SARS患者的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计数与病情轻重有关,测定SARS患者的该两种细胞计数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病例病后3年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及其变化规律,为SARS疫苗的研制和使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SARS康复病例进行随访,分别采集病后第5个月、第20个月和第35个月的血清,每份血清标本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二种方法进行血清SARS-Co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中和抗体效价采用Reed-Muench方法计算。3个时间点中和抗体效价的趋势分析采用对数转换后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分别采集到病后第5个月、第20个月和第35个月的血清标本13份、17份和13份,采用ELISA法检测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2.4%和84.6%,而采用中和试验法检测的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中和抗体效价依次为1:43(1:16~1:203)、1:36(1:17~1:59)和1:21(1:10~1:3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419,P<0.001)。病后第35个月时有30.8%(4/13)的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高于1:36,但另有30.8%(4/13)的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等于或略高于1:10(临界水平1:8)。结论SARS病例血清中和抗体至少可持续3年,但中和抗体效价随康复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个体差异较大,病后第35个月时部分病例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已降至较低水平,何时完全消失尚需进一步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下称SARS)的流行特点,探讨SARS感染发病的特征,为制定SARS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现场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广州市2003年冬季SARS流行特征。结果广州市2003年12月16日至2004年1月7日共报告SARS病例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40岁;患者病情较轻,无ARDS和死亡;3例患者在发病后5~6d就可检测出SARS-CoVIgG、IgM抗体;均属本地社区感染病例,其中3例患者与经营果子狸的T、S餐厅有流行病学联系,但病例间无直接的流行病传播关系。257名接触者无一例发病;T及S餐厅129名员工中血清SARS-CoVIgG阳性率为6.20%(8/129),8例SARS-CoVIgG阳性者中1例为报告病例,1例为近期感染轻型病例,1例为2003年初可疑SARS病例,5例为隐性感染者;两餐厅员工的SARS-CoV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0.43%)和服务业从业人员(0.29%);T酒家存栏的6只果子狸咽拭子均检出SARS-CoVRNA。结论广州2003年冬季SARS流行强度低、病例病情轻,未显示出有传染性,存在有隐性感染者和轻型病例,SARS-CoV来源与动物(果子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41例医务人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3月中旬至 4月中旬收治的 4 1例医务人员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 2 3~ 5 5岁 ,平均 32岁。男 8例 ,女 33例 ;医生 13例 ,护理人员 2 8例。传播途径为近距离接触传播 ,过度劳累是发病诱因。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 30例 (73% ) ,乏力伴周身酸痛 10例 (2 4 % ) ,1例在体检时发现双下肺部炎症而整个病程无临床症状。 4 1例中危重型病例 2例 (5 % ) ,重型病例 4例 (10 % ) ,普通型35例 (85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 10 9/L)在病程第 1周最低 ,为 4 4± 1 5 ,与第 2~ 4周的白细胞计数 (7 1± 5 2 ,11 0± 5 2 ,10 5± 4 5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小板计数 (× 10 9/L)第 1周最低 ,为14 3± 37,与第 2~ 4周的血小板计数 (16 8± 85 ,2 5 4± 90 ,2 6 2± 10 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肝功能异常者 2 7例 (6 6 % ) ,以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为主 ,发生于病程第 3~ 4周者 19例 (70 % )。病程第 1天CT发现肺部病变者 30例 (73% ) ,累及双肺 15例 (37% )。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36例 ,31例 (86 % )用量为 80~ 2 4 0mg/d。使用人工通气者 2 7例 ,有创机械通气者 1例。死亡 2例 ,病死率为 5 %。结论  1/ 3的医务人员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