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主要是脾脏)破坏,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现有研究报道,部分患者尤其是难治性ITP患者,在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性治疗后血小板数目较前升高。据此,我们对激素治疗两周效果差的ITP患者通过呼吸试验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病人给予杀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生成减少、临床上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1],成人发病率约为5~10/10万[2],儿童年发病率为1.9~6.4/10万[3].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是ITP的发病基础.自身抗体使ITP患者的血小板仅存在数小时就会被迅速清除,远远短于正常人血小板寿命.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欧美国家年发病率为5~10/10万人口,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儿童和成人各半,男女各半,仅在育龄期女性略多于男性.我国尚无ITP发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儿童ITP和成人ITP在病理机制、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另外亦需仔细鉴别原发性ITP和继发性ITP.近年ITP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欧美相继发表了IT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本文对近年慢性ITP的诊治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鉴定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的鉴别诊断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就诊的25例妊娠合并ITP与40例GT孕妇11项指标,评价差异性指标对ITP的预测价值。结果 首次血小板减少发生在孕24周内和血小板减少首次出现时其计数少于50×109/L是两个独立的ITP预测指标(p 0.01)。联合分析这两个指标对ITP预测的敏感性达到96%,特异性为72.5%。结论 孕期首次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时间及其血小板数值是鉴别ITP与GT的两个最有力指标,联合这两个指标有助于较早诊断妊娠合并IT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网织血小板(RP)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GPIb、抗P-选择素)检测对区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方法本院7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中35例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0例为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时以PAlgG、RP及抗GPⅡb/Ⅲa、抗GPIb、抗P-选择素进行检测,其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用改良单克隆抗体免疫固相法(MAIPA)检测,PAlgG、RP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35例ITP患者有22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至少一项阳性,占61.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均为阴性反应;ITP患者RP平均值30.5±5.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26.5±5.0(P〉0.05);ITP患者PAIgG均值为38.5±6.0,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36.6±6.2(P〉0.05)。结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RP和PAlgG结果均显示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特异性较强的一项指标,对提高ITP确诊率及鉴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性紫癜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庄万传 《安徽医学》2010,31(10):1272-127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被国际ITP工作组正式统一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仍简称ITP。本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致其数目减少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以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致血小板短暂或持久减少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呋黏膜瘀点、瘀斑、月经量多、尿血,严重者可因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
郑波  郑漪 《宁夏医学杂志》1991,13(2):122-125,12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寿命缩短、计数减少。病程超过半年者为慢性ITP。现将近年来对成人慢性ITP治疗进展综述如后。  相似文献   

8.
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  钟周琳  申卫东 《广西医学》2010,32(6):708-709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非ITP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膜上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AKAUTO试剂盒分别检测20例ITP和31例非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 ITP组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率为55.0%,显著高于非ITP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在ITP的诊断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PAIgM)水平和治疗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本院46例ITP患者及29例正常对照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水平并观察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前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结果ITP组PAIgG、PAIg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27例免疫球蛋白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P〈0.01)。结论PAIgG、PAIgM水平是辅助诊断ITP的一种可靠方法,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下降易误诊为骨髓疾病的早期症状,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0.
黄月琴 《河北医学》2010,16(3):290-29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ITP组、非ITP组、健康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及ITP治疗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与非ITP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ITP组2(PLT〉10×109/L)MPV、PDW明显增加(P〈0.01),ITP组1(PLT〈10×109/L)MPV、PDW明显减低(P〈0.01),在ITP的治疗过程中,MPV比PLT更早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参数对血小板减少症有鉴别意义,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对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各种出血表现为主要临床症状,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发成熟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率约为1/10000。对于ITP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仍然是致病主要原因,其中包括抗原递呈细胞、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已被公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调节性T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也被证实参与了ITP患者血小板的破坏过程。此外,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紊乱,巨核细胞的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也和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P)。ITP是血液系统的疑难病症,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3。欧美国家的年发病率为5~10/10万。我国成人ITP的发病率为3.8/10万。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近年来,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已成为治疗ITP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观察了应用中剂量IVIG加糖皮质激素(Mep)治疗21例ITP的疗效,并与同期单用IVIG组及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而致数目减少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引起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5.
宋倩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6):2142-2143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ITP)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起病缓慢,病因尚不明确。在诊断ITP中要关注病史特点和血小板计数下降的孕周,应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EPPL综合征等其他类型血小板减少疾病鉴别。ITP对妊娠的影响主要是出血,妊娠合并ITP是孕34周前早产和围产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是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以及缺乏任何原因包括外源的或继发性因素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对于ITP发病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多,主要集中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ITP患者体内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CPS)结合后,使得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RES)被大量破坏,而形成出血症状。急性ITP有80%以上的患者能够自行恢复。对于成人慢性ITP,糖皮质激素、静注免疫球蛋白及脾切除是目前比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以血小板计数减少而出现广泛的皮肤、黏膜、内脏等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甚为常见。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而致数目减少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以自身抗体介导的破坏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TP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既包括体液免疫的紊乱,也包括细胞免疫的失调。本文就近年有关ITP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method,FCM)联合检测血小板表面CD 61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FCM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59例ITP患者和24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非ITP患者PAIg(包括PAIgA、PAIgM、PAIgG)表达率、荧光强度和CD 61表达率,并对三组人群结果进行比较;并将ITP患者PAIg、CD 61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TP患者和非ITP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PAIgA、PAIgM、PAIgG表达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然而,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ITP组CD 61表达率显著低于非ITP组(P〈0.05),而非ITP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AIgA、PAIgM、PAIgG与血小板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以PAIgA相关性最强。重度ITP患者PAIg表达率明显高于轻度ITP患者,而CD 61表达率显著低于轻度ITP患者,两组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时检测血小板表面CD 61和PAIg可以用于ITP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流式细胞术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