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子力  吴健  陈敏山  梁惠宏 《广东医学》2012,33(10):1410-1413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的疗效.方法 180例CRLM患者(转移瘤最大径≤5 cm,数目≤3个)进入本研究,94例接受RFA治疗(RFA组),86例接受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RFA组与手术切除组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1.2%、62.9%、50.4%、39.7%、29.1%和90.4%、78.8%、65.1%、56.0%、48.4%(P=0.024);对于直径≤3 cm单个CRLM患者RFA(n=32)与手术切除组(n=36)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1%、86.2%、68.1%、58.8%、51.1%和100%、86.2%、74.3%、66.1%、61.0%(P=0.55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16/94)与40.7%(3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FA组患者肿瘤局部进展率47.9%(45/94),再手术切除组切缘复发率为12.8%(11/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CRLM疗效优于RFA,对于直径≤3 cm单个CRLM,RFA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评价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4年结直肠癌肝转移47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肝转移同期肝转移灶切除者11例,门静脉化疗泵植入6例;术后发现肝转移者36例行手术切除、全身化疗、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注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等综合治疗。无手术死亡率。治疗后CEA下降61.5%,随访率93.6%,随访期1~5年,总缓解率91.5%。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5.3%、19.1%。结论:手术治疗配合射频消融、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控制结直肠癌进展和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术前确诊为结直肠癌,经CT和B超发现肝脏有转移(右肝深处)病灶的患者,在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同时在手术中一期完成B超或腹腔镜下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结果:15例患者随访3~29个月,其中2例病灶较大(直径5cm)者在术后14、15个月死于肺转移及全身衰竭。另外13例术后已经分别生存3个月1例、5个月2例,6个月3例、15个月2例,17个月3例,22个月1例、25个月1例。结论:同期结直肠癌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尤其在右肝深处的手术切除较难处,具有疗效满意、方法安全、创伤小及痛苦小、避免二次剖腹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部位,大约50%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微转移是可能的原因之一[1]。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引流结直肠的静脉血流均汇入门静脉进入肝脏,肝窦是胃肠道血液回流的部位,对血流的廓清率高,是肿瘤细胞最易着床的脏器,结直肠癌最易侵入静脉,发生率可高达20%~30%;癌细胞一旦脱落进入血循环,很容易在肝脏形成转移灶。据国外资料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热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异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CRLM)的疗效,探讨热消融的潜在合适人群。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1月–2021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治疗的319例CRLM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热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ing match, PSM)平衡患者基线资料。运用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复发及生存的危险因素。两组间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按照1∶1比例,PSM后热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各匹配92例患者。热消融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9(95%置信区间37~76)个月,短于手术切除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原发肿瘤T分期、转移瘤数目、转移瘤最大直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及治疗方式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手术切除组相比,热消融组肝脏复发率较高(59.8% vs. 23.9%,P<0.01),无病生存期较短(10个月 vs. 33个月,P<0.01),但住院时间更短(7.0 d vs. 14.0 d,P<0.01)。亚组分析使用匹配前的319例样本进行,显示早期复发的患者接受热消融和手术切除的中位总生存期相当(29个月 vs. 42个月,P=0.35);非早期复发的患者接受热消融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短于手术切除组(P<0.01)。  结论  手术切除CRLM的疗效优于热消融治疗,但在早期复发患者中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对相关临床指标、患者的安全性及预后生存率的影响,为该疗法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6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结直肠癌变和肝转移部位,观察组22例接受结直肠癌切除联合射频消融。采用t检验比较2组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 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均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术后3 d和7 d观察组患者对ALT、AST、ALB和CHE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R=0.420,95%CI:0.131~0.971,P=0.025,而观察组总体生存率与对照组相近,HR=1.623,95%CI:0.748~3.519,P=0.190。 结论 结直肠癌切除和射频消融联合治疗能减少对肝脏功能的损伤,虽然总体生存率与手术切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该疗法为无法进行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章桂  潘虹  方勇  周小芸  李世岩  潘宏铭 《安徽医学》2016,37(12):1491-149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3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30例经RFA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结肠癌患者18例,直肠癌患者12例。治疗后射频病灶复发1例(3.3%),肝内复发12例(40.0%),肝外复发11例(36.7%)。术后接受化疗20例(66.7%),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6.6个月,总生存(OS)为25.5个月;未接受化疗10例(33.3%),中位PFS为3.7个月,OS为22.5个月。不同转移时机、病灶大小及术后化疗与否患者PFS、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病灶<3 cm、异时性转移及接受化疗的患者可以获得较长的PFS和O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技术在术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5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的37例共52个术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文献报道的大宗病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外科切除术后的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 消融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出血1例(2.7%),腹腔感染1例(2.7%),无1例治疗相关死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中位生存期39.8个月,3年生存率为42.6%,文献报道的大宗病例的外科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期41个月,3年生存率为44.0%.结论 CT导向下射频消融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外科手术具有近似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术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与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自2010-2016年的329例CRLM患者临床资料,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共分析75例手术切除治疗与75例微波消融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局部肿瘤进展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期为42月(范围14~72月)。对肝内单发病灶(直径≤3 cm)和肝内多发病灶(n≤3,直径≤3 cm)的患者,局部肿瘤进展率、总生存率在切除组与消融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355,P=0.503)。对肝内多发病灶(n≤3,直径>3 cm)和肝内多发病灶(n>3)者,局部肿瘤进展率消融组高于手术切除组(P=0.033),总生存率消融组少于切除组(P=0.042)。结论: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优于微波消融。但对于肝内单发病灶(直径≤3 cm)和肝内多发病灶(n≤3,直径≤3 cm)的CRLM患者,微波消融可以达到与手术切除相媲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 ,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 2 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灶与肝转移同时切除 +化疗生存率明显优于其它方案 ,6例中其 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6、5、4、2例。其它方案仅有少数患者存活超过 1年。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以手术根治切除转移灶加化疗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比较不同年龄段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后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对比分析高龄患者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13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 75岁,17例)、老年组(≥ 65岁~<75岁,75例)和年轻组(<65岁,45例)。比较3组患者间的手术切除时长、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 肝转移癌患者30天、60天病死率均明显升高(高龄组:5.9%和5.9%;老年组:2.7%和4%;年轻组:0%和2.2%)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高龄组、老年组和年轻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OS)均较高,分别为40%、32%和4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1、3、5年的无病生存率(DFS)没有明显差距。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患者1、3、5年无病生存率(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研究显示高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青年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年龄并不能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的禁忌证,手术切除治疗仍是高龄肝转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伴随严格的术前患者情况评估后,高龄患者结直肠癌肝转移进行手术切除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同期肝切除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收集1990~2010年关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同期肝切除和分期肝切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进行质量评分,提取相关的安全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19篇文献共计2724例患者入选本次Meta分析。与分期肝切除相比,同期肝切除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中出血量,术中需要补血或血浆的例数,围生手术期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分期肝切除相比,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同期肝切除具有相似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马佶赟  全志伟 《医学综述》2009,15(4):528-531
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持续生长和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特异和最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通过与VEGF受体结合,VEGF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在新生血管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VEGF及其受体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发展、侵袭及预后有关,可能成为防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靶点。本文就VEGF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较为棘手。即使能够行手术治疗,由于转移灶未能彻底切除,术后复发率仍较高。如果失去手术机会,常规行体外放射治疗、全身化疗效果亦不佳。如何寻找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已经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临床应用,改变了医师对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常规做法。其中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及90Y玻璃微球灌注栓塞已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二者在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应用方面有其独特性及互补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2步肝切除新技术在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切除的意义.方法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2步肝切除,手术第1步,门静脉右支结扎后离断右三肝和左外侧叶肝实质,待健侧肝组织增生后再行右三肝切除.结果 笫1步手术后7d,残肝体积从313.5 mL增加到559.1mL,并在第1步手术后8d,第2步手术行右三肝切除.第2步手术后8d患者顺利出院,肝功能恢复基本正常,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诱导了残肝组织快速的增生.结论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提高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可切除率.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有较高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因此需要仔细选择手术患者;该术式的可行性、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16.
韦之见 《医学综述》2011,17(13):1960-1962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原因,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仅10%~25%的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适合手术。由于手术适应证、手术切缘等观点的改变,新技术如新辅助化疗、门静脉栓塞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等的应用,使原本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动脉时辰化疗在治疗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动脉时辰化疗及动脉恒速化疗,观察其临床副反应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重度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的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时辰化疗较恒速化疗副反应降低,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脉时辰化疗较常规动脉恒速化疗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符合研究条件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精准肝切除组(A组,n=31),Pringle法的传统肝切除组(B组,n=30),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方差齐性(P>0.05),具备可比性。A组手术时间(318.3±50.6min)比B组(176.1±55.9min)长(P<0.05),但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354.9±69.8mlvs543.4±114.8ml)、术后肝功能恢复快(ALT:383.7±100.9U/Lvs555.0±91.3U/L,AST:329.6±77.9U/Lvs406.6±105.2U/L,Alb:31.7±2.1g/Lvs30.5±1.7g/L)、并发症少(8例vs16例)、住院时间短(16.6±2.9天vs20.4±2.7天,P<0.05)。A组使用术中超声较术前新发现肝转移灶7例。结论 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中,精准肝切除优于传统肝切除。  相似文献   

19.
檀谊洪  邱万寿 《医学综述》2009,15(3):346-349
结直肠肿瘤原发病灶切除术后>6个月出现的肝脏转移称之为异时性肝转移。本文就目前对异时性肝转移的国外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肿瘤细胞可能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转移到肝脏;原发灶为TNMⅢ期、肿瘤大小>3 cm、浸润溃疡型病灶为危险因素;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优于同时性肝转移;肿瘤的大小与数目是主要决定预后的不良因素;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切除率,射频消融是治疗不可切除病灶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癌胚抗原(CEA)、Dukes分期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所医院1990~1995年间收治的582例结直肠癌病例,分别观察它们与肝转移之间的关系.发现HbsAg(+)的肝转移率明显低于HbsAg(-)病例;Dukes分期较早期的异时肝转移率明显低于较晚期的病例;CEA(+)与CEA(-)病例的肝转移率之间无明显差别,但CEA(+)病例的5年生存率31%明显低于CEA(-)病例的84%.结直肠癌较少转移至感染乙肝的肝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