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探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一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脏外科进行体外循环下及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采 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7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手 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568例,非体外循环组202例。在倾向性评分匹配之前,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各变量间(如射血分数、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202例体外循环组和202例非体外循环组配对成 功,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各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队列分析显示,体外循环组发生AKI 72例(占 35.64%),非体外循环组发生AKI 46例(占22.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92,P=0.004);非体外循环组住院时间较体 外循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7,P<0.05);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P=1.000);两组患者肾脏 的发生率 义。结论:非体外循环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患者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集行开胸CABG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18例患者,按是否行体外循环分为A组(体外循环下CABG,n=53)与B组(非体外循环下CABG,n=65),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搭桥数目、术中出血量、输血量、ICU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统计随访5年生存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为(196.52±30.61)min、(13.36±4.34)d,短于A组的(287.98±42.27)min、(18.14±5.16)d(t=13.612、5.465,P均<0.05);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为(513.63±31.74)ml、(426.74±40.96)ml,少于A组的(721.41±47.63)ml、(808.52±50.79)ml(t=28.308、45.208,P均<0.05);术后早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31%,低于A组的28.30%(χ2=4.759,P=0.029)。A组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 (OPCAB)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研究其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方法 测定 15例接受OPCAB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浆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相关抗体的浓度。结果 术前各项观测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总甲状腺素 (T4)术中升高 (T3 :76 .8± 11.1vs 96 .6± 8.3,P <0 .0 5 ;T4:7.3± 0 .7vs 10 .5± 1.8,P <0 .0 5 ) ,术后逐渐下降 ,到术后第 1日降至最低(T3 :76 .8± 11.1vs 38.8± 6 .9,P <0 .0 1;T4:7.3± 0 .7vs 5 .4± 0 .9,P <0 .0 5 ) ,以后逐渐回升。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T3 )术中变化不明显 ,术后逐渐升高 ,到术后第 3日达高峰 (4 3.2± 16 .6vs 81.2± 2 7.0 ,P <0 .0 1) ,此后开始下降。促甲状腺素 (TSH)术中逐渐下降 ,到术后第 1日降至最低 (1.3± 0 .5vs 0 .4± 0 .3,P <0 .0 1) ,术后第 7日恢复正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游离甲状腺素 (F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虽有波动 ,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OPCAB手术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 ,围手术期存在低T3 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管理。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间,518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27例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方法。结果全组27例中22例顺利脱机,2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顺利脱机,3例停机困难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改良体外循环技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体外循环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患者脑氧饱和度(rScO2)的变化趋势。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6 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05 例患
者。其中,56 例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49 例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术(CCABG)。术中分别选择T0 ~ T9 10 个时间点检测rScO2,另外记录术后7 d 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
发生率。结果 CCABG 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OPCAB 组(P <0.05),术中最低鼻咽温和红细胞比容(HCT)
低于OPCAB 组(P <0.05),术中最高血糖(Glu)和血乳酸(Lac)高于OPCAB 组(P <0.05);但是两组术
中最低rScO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rScO2 在不同时间、组间、变化趋势上有差别(P <0.05)。
CCABG 组rScO2 与鼻咽温、Lac 呈正相关(r =0.229 和0.283,P =0.005 和0.002),而OPCAB 组rScO2 只
与Lac 呈正相关(r =0.214,P =0.010)。OPCAB 组和CCABG 组POCD 发生率分别为39.29%(22/56)和
32.65%(16/49),且CCABG 组POCD 患者最低rScO2 低于非POCD 患者(P <0.05)。结论 虽然OPCAB
与CCABG 术中患者rScO2 变化趋势有差异,但是rScO2 可能不是影响术后早期POCD 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初步临床结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该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中79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死亡外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选择的患者,该手术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发展很快 ,我院于2 0 0 0年 6~ 10月行此手术 17例。现将术中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2例 ;年龄 5 6~ 75岁 ,平均 6 6 .2± 3.4岁 ;体重 4 5~ 85kg ,平均 6 1.6kg。临床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 9例 ,稳定型心绞痛 5例 ,混合型 3例。合并糖尿病 4例 ,高血压病 6例。冠脉造影显示 2支病变 3例 ,3支病变 10例 ,4支病变 2例。1.2 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常温下进行 ,正中切口进胸 ,常规取左胸廓内动脉及大隐静脉 ,有 5例取桡动脉备用。小剂量肝素化 (1mg/…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采用体外循环(on pum p)或非体外循环(off pump)方式,对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8月期间60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按照是否采用体外循环方式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各30例,分析术前(T1)、关胸时(T2)、术后4 h(T3)三个时点肺氧合功能的指标水平。另外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结果:与Ⅱ组相比较,T2和T3时Ⅰ组体外循环后OI下降,RI,Qs/Qt上升(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在ICU停留时间上无差异(P>0.05),Ⅱ组组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肺氧合功能影响较小,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对肺氧合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转体外循环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转体外循环的原因与技术方法。方法 分析术前预计完成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 34例 ,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者 10例 (2 .3% )。中转原因包括 :顽固性心律失常 2例 ,搬动心脏时顽固低血压 2例 ,右冠急性阻塞缺血引起心率下降和血压降低 2例 ,心脏明显扩大而难以完全再血管化 2例 ,因完成的血管桥不通畅在体外循环下重新吻合 2例。结果 中转体外循环后 9例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 ,1例在低温室颤下完成手术 ,体外循环时间为 (131.5± 4 0 .1)min。远端吻合口数目平均为 (3.5± 1.0 )个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6例。本组无住院死亡者。术后室颤 1例 ,除颤成功 ;房颤 2例 ,药物治疗好转。随访术后 6个月突发心律失常死亡 1例 ,考虑为晚期缺血性心肌病。结论 OPCAB手术存在中转体外循环的可能性。随着技术方法的改进和操作经验的积累 ,可减少中转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增加OPCAB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术后监护特点和处理体会。方法:2002年2月~2003年4月211例OPCAB术后患者均带气管插管进外科ICU监护。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6.5±4.5)小时。ICU停留时间2~3天。二次插管2例。引流量平均(530±280)ml。二次开胸止血2例。心律失常46例:消化道出血2例。全组死亡2例。结论:维持OPCAB术后早期循环功能的稳定,适时拔除气管插管,减少不良刺激,控制术后早期高血压,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治心律失常,监测血糖,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对OPCAB术后患者的平稳恢复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瓣膜置换病人体外循环 (CPB)期间的脑氧代谢 (SjO2 ,ERO2 )的情况及异丙酚对脑氧代谢的影响 ,探讨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 32例择期瓣膜置换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CPB开始用微量泵静注异丙酚 4mg/kg·h ,至CPB结束。其他麻醉药物的应用两组基本相同。于麻醉后CPB前 (A)、CPB开始 (B)、低温恒温期 (C)、复温至 33℃ (D)、CPB结束(E)和手术结束 (F) 6个时间点 ,,经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处采集血样 ,测定动脉、静脉血气。结果 两组病人于CPB开始后的降温期内SjO2 升高 ,ERO2 降低 ,组内差异明显 (P <0 .0 1) ;复温期至CPB结束 ,观察组的SjO2 和ERO2 较复温前无显著改变 (P >0 .0 5 ) ,对照组的SjO2 较复温前降低明显 (P <0 .0 5 ) ,ERO2 升高明显 (P <0 .0 5 ) ;两组比较 ,观察组的SjO2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ERO2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手术结束时 (F)两组的SjO2 和ERO2 均接近于A点的水平 (P >0 .0 5 )。结论 在CPB初期降温过程和复温过程中 ,反映脑氧代谢状况的SjO2 和ERO2有显著改变 ;异丙酚可明显减轻CPB复温过程中的SjO2 的降低和ERO2 的升高 ,改善脑氧供 /需平衡。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对低温体外循环期间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异丙酚对低温体外循环 (CPB)期间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 (SjO2 )、脑氧摄取率 (CEO2 )、脑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 (Ca jO2 )的影响。②方法 3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 ,随机分成 3组 ,Ⅰ组静注异丙酚 5mg·kg- 1 ·h- 1 ;Ⅱ组静注异丙酚 2mg·kg- 1 ·h- 1 ;Ⅲ组 (对照组 )不静注异丙酚。在CPB前 (T1 )、降温至 33℃ (T2 )、低温稳定期 (T3)、复温至 33℃ (T4 )以及CPB结束后 2 0min(T5)测定SjO2 、CEO2 、Ca jO2 。③结果 Ⅰ、Ⅱ组T2 ~T5时 ,Ⅲ组T2 、T3时SjO2 明显高于T1 时 (F =6 .2 4~ 1 0 .50 ,q =3 .59~ 7.59,P <0 .0 5) ;Ⅲ组T4 、T5时SjO2 明显低于T3时 (q =4.1 4、4 .69,P <0 .0 5) ;Ⅱ组T4 时SjO2 明显高于Ⅲ组 (F =4.1 8,q =4.0 8,P <0 .0 5)。Ⅰ、Ⅱ组T2 ~T5时 ,Ⅲ组T2 、T3时CEO2 均比T1 时下降 (F =4.1 5~ 8.70 ,q =4.98~8.2 0 ,P <0 .0 5) ;Ⅲ组T4 、T5时CEO2 明显高于T3时 (q=4.30、6 .35 ,P <0 .0 5) ;Ⅱ组T4 时CEO2 明显低于Ⅲ组 (F =4.41 ,q =4.48,P <0 .0 5)。Ⅱ组T2 ~T5时 ,Ⅲ组T2 ~T4 时Ca jO2 均较T1 时明显下降 (F =6 .30~ 1 0 .50 ,q =5 .0 5~ 8.60 ,P <0 .0 5) ;Ⅲ组T4 、T5时Ca jO2 明显高于T3时 (q =4.30、1 3 .70 ,P <0 .0 5) ;Ⅲ组T4 时C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危重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5月~2005年4月80例高危冠心病病人行CABG的临床资料。80例病人平均年龄(66.2±8.5)岁。术前1月内急性心肌梗死14例,3例室壁瘤形成,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80例病人均伴有多项高危因素。体外循环下行CABG 6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8例,其中7例为急诊手术。平均移植血管(3.2±1.1)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占5%。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病人,1例OPCABG术后3 h突发心室颤动;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室间隔穿孔病人,术后3 d死于顽固低心排。1例术后5 d死于急性肾衰竭。纵隔感染伴真菌性败血症致死亡1例。其他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17例,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心律失常12例,肺部并发症16例,术后脑梗死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时间3~50个月,98%的病人心绞痛消失,心功能Ⅰ~Ⅱ级。结论CABG治疗危重冠心病病人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强调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把握,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低温心肺转流 (CPB)期间血糖及血乳酸的影响。方法 :3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n =15 )和异丙酚组 (B组 ,n =15 )。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两组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及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在CPB期间持续静脉注入异丙酚 8mg/kg·h。分别于麻醉诱导后 (T1)、CPB前 (T2 )、停机前 (T3 )和手术结束前 (T4)测定桡动脉血糖及血乳酸浓度。结果 :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血乳酸浓度均无显著变化 ;对照组在T3 、T4两时点血糖及血乳酸浓度均较T1、T2 两时点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低温CPB期间予异丙酚 6~ 8mg/kg·h持续静脉泵注能维持血糖及血乳酸浓度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血管病变符合B2/C型病变的130例患者分别进行PCI或CABG治疗,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 从近期疗效看,在住院期间PCI组与CABG组总的心血管事件没有差异(3.8%vs7.7%;RR=0.480;P=0.341)。两组远期疗效相比其总的心血管事件没有差异(30.3%vs28.6%;RR=1.085;P=0.840)。随访结束时PCI组与CABG组总的心血管事件无差异(33.3%vS34.6%;RR=0.944;P=0.880)。结论 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由于PCI的优势,在部分病人、部分病变PCI有取代CABG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15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在低温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后1min,体温最低时、开放主动脉前1min的氧供(DO_2)、氧耗(VO_2)、氧摄取率(ERO_2)及动脉血乳酸(L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整个主动脉阻断期间DO_2无明显变化;体温最低时VO_2,ERO_2显著降低,而LA含量显著增高;开放主动脉前1min与主动脉阻断后1min比较,鼻咽温无明显变化,直肠温显著降低,而VO_2,ERO_2及LA含量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定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前后左心室长轴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TDI技术测定48例冠心病病人在OPCAB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月二尖瓣环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SM)和位移(DS)及收缩前期时间(PCTM),舒张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EM),心房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AM),计算EM/AM比值。结果 与OPCAB术前比较,SM在术后1周和术后3月明显增加(F=9.80,q=3.53、9.27,P〈0.01);Ds在术后1周和术后3月明显增加(F=7.74,q=4.45、7.81,P〈0.01);PCTM在术后1周和术后3月显著减小(F=6.21,q=3.18、6.11,P〈0.01);EM在术后1周和术后3月显著增加(F=10.72,q=9.86、11.21,P〈0.01);EM/AM比值在术后1周和术后3月显著升高(F=9.12,q=3.12、8.34,P〈0.01)。结论 左心室长轴功能在OPCAB术后1周明显改善,并且随时间推移进一步改善,TDI为准确评价OPCAB术前后左心室长轴功能的变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搭桥术早期并发症及死亡率(附19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1月~1987年12月作者于荷兰格罗宁根医学科学院心胸外科主做了19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死亡2例(1.0%)、内出血3例(1.5%)、胸骨裂开2例(1.0%)、心律紊乱40例(20.4%)、围手术期心肌梗塞5例(2.6%),本文就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同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以及斑块检出率。结果 各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7、15.58,q=2.93~9.27;χ^2=12.38~34.72,P〈0.05、0.01)。结论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术前超声检测颈动脉能够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