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又名出血性青光眼,是指虹膜和小梁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使虹膜与小梁和角膜后壁粘连所造成的青光眼。本病特征为虹膜上的新生血管形成典型的虹膜新生血管丛或称虹膜红变,使虹膜组织模糊不清,呈暗红色,瞳孔开大,对光反应消失,由于血管膜收缩而使瞳孔缘色素上皮外翻。因虹膜新生血管丛容易破裂,反复发生前房出血。  相似文献   

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由于虹膜表面及前房角形成新生血管或新生血管膜导致小梁网阻塞和周边虹膜前黏连,引起眼压升高,根本原因是由于视网膜缺血、缺氧或炎症而引起的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最多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9例(4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7d视网膜光凝。结果;眼压降至20mmHg以下36只眼,占85.71%;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基本消失30只眼,占71.4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消退36只眼,占85.71%。结论:小梁切除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 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降眼压效果,对手术并发症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28例虹膜新生血管激光光凝后眼压未降低,维持激光光凝前水平;术后 1周眼压较术前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诊 12个月,眼压控制良好;术后 1年功能性滤过泡24只眼;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虹膜红变并伴有病理性高眼压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性眼病,它是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种。临床上药物治疗往往疗效欠佳。我院于2006—06/2008-05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5例,均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先用氩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两组病人均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眼压为(12.72±2.47)mmHg,较术前(41.32±5.76)mmHg明显降低(t=20.44,P0.05)。术后1年观察组较对照组眼压控制良好(P0.05)。术后观察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20眼(80.00%),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2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术后前房出血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结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25例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10例正常对照眼的虹膜组织进行光镜观察。结果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青光眼虹膜组织bFGF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尚不能认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FGF在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强烈表达,特别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纤维血管组织在房角增生,阻塞小梁网并引起周边虹膜前粘连和进行性房角关闭,严重破坏房水外流通道引起难以控制的眼压升高为特征,是一种破坏性强、失明率高的难治性青光眼~([1,2])。该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最常见原  相似文献   

9.
杜瑜 《护理研究》2012,26(8):732-733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继发于广泛的视网膜缺血,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之后的难治性青光眼,其临床特点是原发性眼病基础上虹膜出现新生血管,疾病前期由于纤维血管膜封闭了房水的流通,后期纤维血管收缩牵拉使房角关闭,引起眼压升高和剧烈疼痛[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比较棘手,虽然局部滴用β-受体阻滞剂和睫状体麻痹剂可缓解症状,但仍难以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指因各种原因出现眼内新生纤维血管组织增生,房角小梁网阻塞、周边虹膜前粘连,进而导致房水排出困难的一种难治性的青光眼[1-2]。该病发病诱因为视网膜缺血、缺氧且出现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加,最终引起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形成[3-5]、眼压升高。高眼压对患者的视神经及视网膜功能造成极大影响,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并伴有眼痛、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因疾病诱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尚无  相似文献   

1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是一组最终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特征表现的青光眼,主要与引起眼部缺氧的血管性疾病有关,是一种进行性视功能损害的严重眼病。我们对53例该病手术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谢志  张爽  崔凯  徐文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11-4711
采用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合并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MMC)和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3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8例,均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其中绝对期青光眼19例。病史3个月~1 a,其中7例曾行青光眼手术(虹膜激光打孔术2例,小梁切除术3例、睫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该院行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待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2~7d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2周后择期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患者随访时间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注药后血管消退情况、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屈光介质混浊程度、术后并发症及能否行PRP。结果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后2~7d12眼虹膜及房角血管消退,可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均下降(P0.05)。术后2眼(16.6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0眼(83.33%)视力无明显变化,无视力下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1周,11眼(91.70%)屈光介质恢复透明。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前房积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2周,11眼(91.70%)能行PRP。结论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为后续开展PRP创造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雷英  罗杰  罗英  赵倩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46-54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青光眼中的特殊类型,本病常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缺血性视网膜疾患,其主要表现虹膜表面及房角有新生血管,合并纤维血管膜形成,造成房角阻塞,眼压升高,常导致失明和剧烈眼痛。此病不但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评价其对虹膜新生血管(NVI)消退和眼压控制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4例(24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均为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所致的青光眼,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每月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个月,结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以及部分行复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NVI 消退程度、眼压控制情况和视力提高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分别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随访,所有病例虹膜新生血管均完全消退,视力和眼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雷珠单抗治疗 NVI 患者,对 NVI 消退和眼压控制起到一定作用,同时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但这一作用具有时间局限性,需要反复进行雷珠单抗注射以维持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8例伴屈光间质浑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对完全丧失视功能和手术失败者予270°睫状体加全视网膜冷凝术,对存在部分视功能者予180°睫状体、全视网膜冷凝加二期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10d,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随访3个月~1年,有效率63%。结论:部分睫状体和全视网膜冷凝加二期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收治的21例(2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治疗上均先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后行丝裂霉素联合下的小梁切除术,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人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7.8个月)。病人术前眼压为53.17mmHg±4.29mmHg(1mmHg=0.133kPa),术后6月复查眼压为18.00mmHg±1.31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明显降低(P0.01)。术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3例术眼出现前房出血及玻璃体出血情况,予保守治疗后消退。病人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或大部分消退,小梁切开术手术后成功率约90.17%。[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中期内疗效稳定,通过加强对特殊环节的手术护理配合,保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虎  陈亚民  柳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75-2976
目的:评价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12例(1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包括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透明质酸钠,电凝虹膜新生血管。术后眼压≤21mm Hg定义为完全成功,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 Hg为条件成功。随访3~24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有9眼完全成功,2眼条件成功,1眼失败,成功率91.7%;术后12个月(10眼)符合完全成功6眼,条件成功2眼,失败2眼。成功率80%。结论:该复合式手术方法能减低并发症,提高NVG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睫状体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术后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2 a,14例眼压完全控制,10例视力同术前,10例视力较术前提高0.02~0.1,19例新生血管消退,3例眼球萎缩.结论 睫状体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消退新生血管,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3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辅以丝裂霉素覆片敷疗及干扰素α-2b注射治疗。结果视力改善方面,13眼矫正视力上升,25眼视力未见恢复,3眼视力降低。眼压改善方面,31眼眼压正常,17眼用药后眼压正常,3眼眼压未正常。10眼在术后发生浅前房,3眼发生脉络膜脱离。9眼手术时发生前房积血,4眼术后早期出血。所有患者无虹膜新生血管。30眼术后滤过泡功能正常。术后均发生前房炎症,均经抗炎处置后缓解。小梁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