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胸部创伤的X线—CT诊断(附7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胸部创伤的X线,CT征象,有利于早期正确诊断。方法 剔除单纯肋骨骨折病例,对资料完整的胸部复合损伤77例回顾分析X线,CT及临床资料。结果 胸部复合损伤常见影像表现有肋骨骨折,血胸或/和气胸,肺挫伤,创伤性湿肺等,肺内血肿,创伤性肺囊肿影像表现较为特殊。结论 胸部创伤常见影像表现大都能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但对于表现为肺内血肿,创伤性肺囊肿病例征象认识不足,不易及时正确诊断,通过全面分析。动态观察及CT检查可减少和避免漏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数字放射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能量减影在胸部的检查技术和诊断价值。方法 160例胸部外伤或肺部疾病患者进行了DR能量减影胸部后前位X线摄影检查,分别获得标准影像、骨骼影像和软组织影像;由一名主治医师和一名主任医师分别阅片,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形成一致诊断意见。结果 本组160例患者共摄取能量减影胸片480幅,均能满足临床诊断。160例中胸部外伤135例,肺炎13例,肺结核7例,肺癌合并阻塞性炎症5例。DR标准胸片可显示骨性胸廓结构和肺纹理,图像质量优良;骨骼影像显示骨性胸廓方面优于标准影像,特别是心影和膈下结构重叠的肋骨;软组织影像在显示肺内病灶方面优于标准影像。结论 DR能量减影胸部摄影可清晰显示肋骨骨折和肺内病变,对胸部外伤和肺内细小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发热伴胸部病变患者的的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类型,以总结诊断经验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因急诊发热、症状重、胸部CT示肺部明显异常、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而收治入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急诊发热伴胸部病变患者老年人多,伴有慢性基础疾病的多,重症肺炎患者比率大,预后较差;发热原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其胸部CT异常以磨玻璃及实变、胸水等肺部感染征象为主;非感染性疾病胸部CT以胸腔积液较常见。结论急诊发热伴胸部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复杂,胸部CT可以明确显示胸部病变类型,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胸部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对16例经临床证实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病变的CT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女性14例,男性2例。年龄16-53岁,平均为24.5岁。累及两侧胸部且合并肺纹理增强16例,胸腔积液14例,心包积液11例,肺内磨玻璃征11例,其余CT表现主要为肺内索条影、胸膜下线、网格状、小蜂窝状改变、片状、絮状、粟粒状结节、肺实变以及肺动脉高压等。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胸部CT表现复杂多变,影像表现主要为间质性改变及胸膜、心包病变,CT对其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胸部创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2例胸部创伤病例,常规行胸部CT平扫。结果:肺挫伤14例,肺内血肿3例,肺叶和肺段实变各1例,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6例,血胸4例,小量气胸3例,纵隔气肿3例,左侧膈疝1例。肺挫伤表现为肺内斑点状、片絮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可弥散于一侧肺野,病变仅显示于肺窗而不能于纵隔窗显示,于伤后数天内迅速吸收,与其病理上为渗出性病变的特点相吻合。结论: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辐面成像能力,在胸部创伤的诊断中具有常规X线摄片不可比拟的优点。胸部CT检查显著提高肺损伤的检出率,并根据CT表现对肺挫伤和肺撕裂伤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CT对胸片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胸部CT对胸片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临床表现怀疑有活动性肺核、胸片及痰找抗酸杆菌均阴性的患者作胸部CT常规平扫检查。结果:8例患者胸部CT检查均提示有活动性肺结核可能,后予单纯抗结核治疗有效。结论:胸部CT检查对肺部病变的显示及分辨率明显高于胸片,有助于我们对胸片及痰菌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同时经验性抗结核治疗不失为一种实用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常规胸片与螺旋CT在尘肺影像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尘肺的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螺旋CT检查的35例中,有21例出现散在的2~9mm圆形小阴影,有10例出现〉10mm的大阴影,有4例出现混合阴影(既有大阴影,又有小阴影);有2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有28例显示胸膜病变,有11例分别患有新老肺结核灶,32例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或钙化。结论螺旋CT扫描速度快,无间断地采集数据,一次可获得较大范围的容积数据,为后期的图像重建提供保证,在检出尘肺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上较常规胸片敏感,可以弥补X线平片的许多不足。有利于尘肺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利于尘肺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胸部低剂量CT在胸外伤急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低剂量CT扫描在胸外伤急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轻症胸外伤患者急诊行常规X线胸片及胸部低剂量CT扫描,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效率、诊断价值.结果 在常规X线胸片检查中,8例胸外伤患者中7例患者未发现异常,仅1例发现肺局部挫裂伤;在低剂量CT扫描检查中,5例患者无异常发现,3例患者发现局部有肺挫裂伤,其中有1例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两种方法均未发现肋骨骨折。低剂量CT的检查效率明显优于常规X线胸片检查。结论 辐射当量与胸部常规摄片相当的胸部低剂量CT对肺创伤病变的检查效率及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胸片,适合于胸外伤患者的急诊检查,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胸外伤急诊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诊断。方法:搜集了8例经病理证实的上述病例资料,均行X线胸部摄影检查。结果:胸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呈双侧,有网状结节影,浓密的斑片状影和云团状影以及全肺实变影。结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是多变的,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胸部疾病的超声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声在某些疑难性胸部疾患的诊断价值。方法 98位患胸部疾病的患者,经X-线胸片及CT未能明确诊断,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结果 胸膜病变46例,超声检出率98%,肺内肿块27例,超声检出率63%,炎症性肺突变17例,超声检出率70.6%,纵隔病变3例,超声检出率100%,膈下病变4例,超声检出率100%,膈肌麻痹1例,超声检出率100%。结论 超声结合X线胸片及CT可提高某些胸部疾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章华权 《临床医学》2004,24(12):61-61
目的:探讨急性胸部创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近几年收治的经CT检查明确诊断的720例胸部创伤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经CT检查后,均为临床提供了确切诊断依据,防止了误诊误治。结论:通过本组病例实践,我们认为CT检查较X线胸片检查有诸多优越性,部分病例在临床尚无明显症状之前CT即可显示阳性改变,CT可以显示X线片不能量示的病变,许多CT可以区分的病变而X线平片难以鉴别。因此,我们认为急性胸部创伤病人的诊断应以CT检查做为主要手段,尤其是多部位创伤及危重病人应首选CT检查,可获得确切诊断,防止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小肺癌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周围性小肺癌(SPLC)的X线、CT影像表现,提高对SPLC的正确诊断。方法 经X线、CT初步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性小肺癌58例,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侧片及CT片。结果 (1)X线、CT征象特点:分叶征、边缘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玻璃样征及蜂窝征。小空洞及血管集束征为SPLC基本征象。(2)X线、CT表现差异:肿块密度、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观察CT优于胸片。病灶形态、边缘的显示胸片优于CT。(3)CT对SPLC定性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胸片。结论 X线胸片、CT征象显示3种边缘征象以上的肺周围型肿块应高度提示SPLC。增强扫描对鉴别肿块的良恶性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方法:对2018年05月至2019年05月我院确诊的19例ABPA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BPA螺旋CT影像学征象以支气管异常、肺实质异常及胸膜异常为主,高分辨率CT检查的检出率高于常规CT检查,二者在支气管异常、肺实质异常征象的检出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部高分辨率CT对ABPA的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胸部外伤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近年来94例胸部外伤后均在早期做了普通胸片及CT扫描二项检查的病人的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以层厚10mm、层距10mm进行平扫,部分兴趣区以层厚5mm扫描。结果:CT扫描可以及时诊断平片不能发现的轻微肺挫伤、少量气胸、纵隔少量积气、少量胸腔积液(血)、隐匿性肋骨骨折(包括肋软骨骨折)、心包少量积血(液)及被掩盖的病变。结论:CT在胸部外伤的诊断中对损伤程度的判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正确、及时处理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而必需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胸部X线和CT表现。方法 回顾7例临床诊断SARS的患发病后一系列的胸片和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7例SARS胸部X线片和CT检查均有异常发现。影像学表现可为两肺不同程度的片状或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阴影(7/7),其中小片状影1例(1/7),大片状影2例(2/7),兼有大片、小片状4例(4/7)。胸腔积液3例(3/7),继发空洞2例(2/7)。结论 SARS以肺实质和间质渗出性病变为主,常伴有胸腔积液,病变发展迅速,恢复期胸部的病灶吸收较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检查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价值及胸部CT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入选者胸部CT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结果及胸部CT影像学显示情况。结果:对照组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均无异常,观察组患儿均存在相关异常,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62.50%)、肺实变(40.00%)、胸膜增厚(22.50%)、支气管扩张(25.00%)、胸腔积液(1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点方面,患儿通常表现为单侧病变,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患儿胸部CT扫描影像学分别以散在斑片影、斑片状及斑点状实变影、大片实变影为主。结论:胸部CT检查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诊断可有效显示肺部病灶位置,且不同年龄段患儿表现出显著成像特点,对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 胸部X线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对胸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发现病变,确定诊断,对病人进行随访。胸部平片仍为胸部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但其对疾病的诊断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主要原因为:一是密度分辨率低、二是组织结构的重叠,使得对一些疾病的观察和诊断产生困难。CT应用于临床以来,改变了对胸部病变的观察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认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并探讨适宜的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确诊为(SARS)影像学表现。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5~65岁。使用TOSHIBA 800mAX线机和床旁机以及TOSHIBA Xvision螺旋CT机扫描。所有患者自入院起,每1-2天复查一次胸片和3天复查一次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初次影像学表现,动态记录肺内病变的变化情况,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例病人中3例初次胸部平片检查为阴性,CT扫描见胸膜下灶性渗出,伴有磨玻璃样改变和支气管充气征象。3例初次胸部平片见局限性肺纹理增重且边缘模糊,肺野透光度下降,CT扫描见团片状磨玻璃样改变,内有小斑片实变灶。2周左右影像学表现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逐渐吸收好转。结论 SARS影像学表现虽不典型,但早期征象以胸膜下灶性渗出为主,逐步由渗出、浸润范围扩大,病灶中央向灶性实变发展,变化仍具有特殊性。发病初期胸部平片检查易漏诊,CT扫描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胸部结节病的影像表现。方法:收集15例胸部结节病,对其x线包括胸片、CT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1例纵隔淋巴结和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2倒纵隔淋巴结及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仅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仅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伴肺内多发小结节。结论:胸部结节痛影像表现多样,诊断需结合临床或治疗中动态观察确诊。  相似文献   

20.
胸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回顾分析胸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普通平片,CT和MR在胸部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135例恶性淋巴瘤均经病理证实。全部患者有胸部X线片,23例进行了胸部CT扫描,6例进行了胸部MR扫描。结果 135例恶性淋巴瘤发现62例有胸部病变。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39例,肿块(结节)阴影4例,渗出实变阴影13例,粟粒阴影6例,胸腔积液29例,心包积液7例,肋骨破坏2例,骨髓浸泣12例。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